道德真经论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书籍内容:

道德真经论
  经名:道德真经论。宋司马光注。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都玉诀类。原经无章名,今据王弼本补。
  道德真经论卷之一
  司马氏注
  太史公曰:老子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后人因其篇首之文,名上篇曰道,下篇曰德。夫道德连体,不可偏举,今从本名。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世俗之谈道者,皆曰道体微妙,不可名言。老子以为不然,曰道亦可言道耳,然非常人之所谓道也。名亦可强名耳,然非常人之所谓名也。常人之所谓道者,凝滞於物。所谓名者,苛察缴绕。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於无,故名天地之始日无。万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於有,故名万物之母日有。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边际也。万物既有,则彼无者宜若无所用矣。然圣人常存无不去,欲以穷神化之微妙也。无既可贵,则彼有者宜若无所用矣。然圣人常存有不去,欲以立万事之边际也。苟专用无而弃有,则荡然流散,无复边际,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者,非有非无,微妙之极致也。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善有逵,为众所知,非美之至者也。
  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凡事有形迹者,必不可齐。不齐则争,争则乱,乱则穷,故圣人不贵。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用智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
  行不言之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
  万物作焉而不辞,
  心之出也,物或未之。物至而应,无所辞拒。
  生而不有,
  存养万物而不取以为己有。
  为而不侍,
  圣人於天下不能全无所为,但不恃之以为己力耳。
  功成不居。
  不自满假。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贤之不可不尚,人皆知之。至其末流之弊,则争名而长乱,故老子矫之,欲人尚其实,不尚其名也。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合,
  使民无· 利欲之心。
  实其腹,
  足食也。
  弱其志,
  不敢争夺。
  强其骨。
  尽力。
  常使民无知无欲,
  甘其食,美其服,不知其外更有何
  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众莫之应。
  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为之使至於无为。
  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深不可测,常为物主。
  挫其锐,
  锋角猛露,道所恶也。
  解其纷,
  事为烦乱,道所鄙也。
  和其光,
  辉华显赫,道所贱也。
  同其尘,
  污辱卑下,道所贵也。
  湛兮似或存。
  湛然不动,若有若亡。
  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言其先天地生,物莫能瑜。
  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祭祀之具也,未用则贵,已用则贱。天生五村,力尽而弊之,有似不仁。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排也。钥,乐钥。橐钥之中,空洞无情,故虚而不可穷屈,动而不可竭尽。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能守中诚,不言而信。
  六章
  谷神不死,
  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
  是谓玄牝。
  玄者,言其微妙。牝者,万物之母。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天地由之以生。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微而不绝,若亡若存,无物不用,而未尝勤劳。
  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凡有血气之类,皆营为以求生。惟天地无为而自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亦不一用力。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众人之私小,圣人之私大。小之至者,父子乖离,不能保一身。大之至者,蛮夷率服,享祚百世。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人恶卑也。
  故几於道。
  道无水有,故曰几。
  居善地,
  若水处下。
  心善渊,
  深观。
  与善仁,
  润物。
  言善信,
  妍皑无隐。
  政善治,
  涤秽。
  事善能,
  任物圆方。
  动善时。
  随时凝浮。
  夫唯不争,故无尤。
  争者,事之末也。与物无竞,莫之怨恶,何过之有?故特美之。
  九章
  恃而盈之,不如其已;
  恃势恃位,恃才恃德,而自满者,不 如无势无位,无才无德。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揣知物情,锐求进入,必将失之。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四时更运,功成则移。
  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善爱民者,任其自生,遂而勿伤。善治国者,任物以能,不劳而成。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
  知乎?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长谓下知有之,宰谓有所制割。
  十-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以其虚中受物,故能以寡统众。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和也。埴,土也。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礼至於无体,乐至於无声,刑至於无刑,然后见道之用。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爽,失也。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皆以外伤内?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腹内守,目外慕。
  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为士者以道德为上,爵禄为下。上荣也,下辱也。众人乃宠其辱,操之则栗,合之则悲。
  何谓责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由有其身。
  及吾无身,
  归之自然。
  吾有何患?
  色声味货,身之大患也。众人乃责之甚於身,者徇外而忘内故也。
  故溃以合为天卞者,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矣。
  夫责重天下者,天下亦贵重之。爱利天下者,天下亦爱利之。斤味续淮
  贱残贼天下,而天下贵爱之者也。
  故圣人之贵爱天下,所以贵爱其身也,如此则付以大器,必能守之。
  十四章
  视之不名曰夷,
  为色。
  听之不闻名曰希,
  无声。
  搏之不得名曰微
  无体。
  此三者,不可致诂,故混而为一
  皆归於无。
  其上不皦,其下不味。
  皦明也。道之升沙万物以生而不可见。道之降,万物以息而未尝亡。
  绳绳兮不可名,
  绳绳,延长之貌,曰有曰无,皆强名耳。
  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欲言无邪,则物由以成。砍言有邪,则不见其形。
  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若有若无。
  迎之不见其首,
  无始。
  体之不见其后。
  无终。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古之道,无也。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以无为纪。
  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识,故强为之容:
  但言其外貌可者。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独。
  有道之仕外貌皆然。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是以能弊复成。
  谦受益。
  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万物之动,必复归於静。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物出於无,复入於无。
  归根日静,静分复命勾
  物静则从天命。
  复命曰常,
  谁能违天。
  知常日明。
  动静不失其时。
  不知常,妄作凶。
  违理而动。
  知常容,
  虚静则无不包。
  容乃公,
  无偏无党。
  公乃王,
  为天下所归往。
  王乃天,
  与天合德。
  天乃道,天法道。道乃久,
  无疆。
  殁身不殆。
  虚则无所违拒,静则无所侵犯,何危之有?
  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莫知帝力。
  其次,亲之誉之;
  有迹。
  其次,畏之;
  强以威服。
  其次,侮之。
  威德皆亡。
  信不足,有不信。犹其贵言。
  犹当作由。欲尽复其言,必不能周。
  功成事遂,百姓曰我自然。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道者涵仁义以为体,行之以诚,不形於外。故道之行,则仁义隐;道之废,则仁义彰。
  知慧出,有大伪;
  小人依善而为恶。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鱼不能相忘於江湖,则濡沬之德生焉。
  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圣智所以利民也,至其末流之弊,乃或假圣智以害民,故老子矫之云尔。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孝慈,仁义之本也。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巧於利民,圣智之本心也。盗贼乃窃巧以利己。
  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故令有所属。
  属,着也。圣智、仁义、巧利,皆古之善道也,由后世徒用之以为文饰,而内诚不足,故令三者皆着於名而丧其实。
  见素
  任真。
  抱朴,
  存本。
  少私
  无我。
  寡欲。
  无求。
  二十章
  绝学无忧。
  学之所以不可已者,为求道也。若弃本而逐末,则劳而无功,不若不学之无忧也。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唯则为恭,阿则为慢。在有道者观之,唯阿善恶同归於无,相去无几。然恭则人喜,慢则人怒,善则受福,恶则致祸,怒集祸来,将丧其身,亦不得不畏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
  荒兮其未央哉。
  恭与善皆细行,聊以避害耳,未足以为大道也。大道广远,不可量。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以外物为悦。
  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孩,小儿笑也。
  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
  务於多得。
  而我独若遗。
  不有於物。
  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飘兮似无所止。众人皆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受乳哺於元和。
  道德真经论卷之一竟
  司马氏注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信,验也,皆所谓无状之状。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二十二章
  曲则全,
  强直自遂,鲜不缺折。
  枉则直,
  涂虽曲,而通诸夏则由诸。川虽曲,而通诸海则由诸。
  洼则盈,
  水息渊,木消枝,山杀瘦,泽增肥。
  弊则新,
  衣锦尚铜。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一,少之极也。
  不自见,故明;
  时然而日彰。
  不自是,故彰;
  稽于众,舍己从人。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功名永久。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没身不殆。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知道者不言而谕,故曰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躁人多辞,必不能安固於道。
  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皆自得之。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自然相应。
  信不足,有不信。
  由其贵言。
  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心有所属,故不能两存。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
  功,自矜者不长。
  皆外竞而内亡。
  其於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盛撰之余,本虽美,更可秽也。本虽有功而自伐,更为疣赘也。或恶之,犹云或击之也。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混然自成。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无与之匹,故曰独立。变化终不失其常,故曰不改。
  周行而不殆,
  周行无所不至而不危。
  可以为天地母。
  能生大形。
  吾不知其名,
  名以定形,混然无形,不可得而定。
  字之曰道,
  取於无物不由。
  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明王者,不得以位自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守重静以为本。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不以为意。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君轻躁则臣不畏,臣轻躁则君贱之。
  二十七章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计者不筹算,
  知其必然。
  善闭者无关挞而不可开,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有武而不用。
  为天下溪。
  处卑而为众所归。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由德以归道。
  知其白,守其黑,
  白清洁,黑浊恶。
  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武,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材见於外则如器,各有所能。圣人因其所能,用为众官之长。
  故大制不割。
  因其自然。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为之则伤自然,执之则乖变通。
  故物或行或随,或陶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堕。
  载,成也,此皆物自然之性。
  是故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任物自然,但去此三者而已。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物极则反,故曰好还。
  师之所处,刻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明兵者凶器。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犹成也,功成则已。
  果而勿矜,果而勿骄,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明强者不得久。
  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兵愈佳则害人愈多。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若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此言兵之不祥。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不可指的。
  朴虽小,
  朴者,道之质。
  天下不敢臣。
  言其尊。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侯王守道,则物服,气和,民化。
  始制有名,
  圣人得道,必制而用之,不能无言。
  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虽以有名教民,亦务简要,勿令滋彰。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有为之教,比之於道,大小绝殊,然亦终归於道。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自知自胜尤难。
  知足者富,
  常足。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得所则安。
  死而不亡者寿。
  身没道存。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言无执。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皆与之。
  功成而不居,衣被万物而不为主。故常无欲,可名於小矣;
  易足。
  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道之见者谓之象,圣人执之,以为天下王。
  往而不害,安平泰。
  不以有为害之。
  乐与饵,过客止。
  众人凝滞於物。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
  异於乐饵。
  用之不可饵。
  虚而不屈。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知微之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
  作,动也。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兼忘。
  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德真经论卷之二竟
  道德真经论卷之三
  司马氏注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推至诚而行之,不自以为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慕德之名,循其迎而求之。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我无为民自化。无以为犹言无用有为也。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有为之德,不修则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因民所利而利之。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制而用之。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立制度以强民,民不肯从,则用刑以威之。仍,引也,字或作扔。
  故失道而后德,
  道无形,德无迹。
  失德而后仁,
  鱼相煦以沬。
  失仁而后义,
  恩不能怀,必加裁制。
  失义而后礼。
  制其外貌。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分页阅读: 1 2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道德真经论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