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注(汉河上公) - (TXT全文下载)

  漂兮若无所止。
  我独漂漂若飞若扬,无所止也,志意在神域。
  众人皆有以,
  以有为也。
  而我独顽
  我独无为。
  似鄙。
  鄙似若不逮也。
  我独异於人,
  与人异。
  而贵食母。
  食,用也。母,道也。唯我独贵用道。
  虚心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
  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处谦冲。
  唯道是从。
  唯,独也。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独从於道也。
  道之为物,唯恍唯忽。
  道之於万物,独恍忽往来而无所定。
  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道唯恍忽,其中有一。经营生化,因气立质。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
  道唯窈冥无形,其中独有万物法象。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道唯窈冥,其中有精实,神明相薄,阴阳交会之。
  其精甚真,
  言道精气神妙甚真,非有饰也。
  其中有信。
  道匿功藏名,信在其中。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自,从也。从古至今,道常在不去。
  以阅众甫。
  阅,禀也。甫,始也。言道禀万物始生,从道受气。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4。
  益谦第二十二
  曲则全,
  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
  枉则直,
  枉,屈也。屈己而伸人,久久而自得直已。
  窊则盈,
  地窊下,水归之。人谦下,德归之。
  弊则新,
  自受弊薄,后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之也。
  少则得,
  自受少则得多也。天道佑谦,鬼神益虚。
  多则惑。
  财多者,惑於所守。学多者,惑於所闻。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抱,守也。式,法也。圣人守一乃知万事,故能为天下之法式。
  不自见,故明;
  圣人不以其目视千里之外,乃因天下之目以视,故能明达。
  不自是,故彰;
  圣不自以为是而非人,故能彰显於世矣。
  不自伐,故有功;
  伐,取也。圣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於天下。
  不自矜,故长。
  矜,大也。圣人不自贵大,故能长久不危。
  夫唯不争#5,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此言天下贤与不肖,无能与不争者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传古言曲从则全,正言非虚也。
  故诚全而归之。
  诚,实也。能行曲从者,实其肌体,归之於父母,无有伤害也。
  虚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希言谓爱言也。爱言者,自然之道。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飘风,疾风也。骤雨,暴雨也。疾不能长,暴不能久也。
  孰为此者?天地。
  谁为此飘风暴雨者?天地所为也。
  天地尚不能久,
  不能终朝至夕。
  而况於人乎?
  天地至神,合为飘风暴雨,尚不能使从朝至暮,何况於人而欲慕卒乎?
  故从事於道者,
  从,为也。人为事,当如道安静,不当如飘风暴雨。
  道者同於道,
  道者,谓好道之人。同於道者,所为与道同也。
  德者同於德,
  德者,有德之人也。同於德者,所为与德同也。
  失者同於失。
  失谓自任己而失人也。同於失者,谓所为与失同。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
  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之以不信。
  有不信焉。
  此言物类相归也。同声相应,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自然之数也。
  苦恩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
  跂,进也。谓贪权冒名,进取功荣,则不可久立身行道。
  跨者不行,
  自以为贵而跨之於人,众共蔽之,使不得行。
  自见者不明,
  凡人自见其形容以为好,自见其所行以为人道,殊不自知其形丑而操行之鄙。
  自是者不彰,
  自以为是而非人者,众共蔽之,使不彰显。
  自伐者无功,
  所为辄自伐取其功美,即自失有功於人。
  自矜者不长。
  好自矜大者,不可以久长。
  其於道也,曰余食赘行。
  赘,贵也。使此自矜伐之人任治国之道,日赋敛,余禄食,为贪行。
  物惑恶之,
  此人在位,动欲伤害,故物无有不畏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言有道之人不居其国。
  象元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谓道也,道无形混沌,而生万物,乃在天地之前。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寂者,无音声。寥者,空无形。独立者,无匹双。不改者,化有常。
  周行而不殆,
  道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在阳不焦,托阴不腐,无不贯穿#6,而不危殆也。
  可以为天下母。
  道育养万物精气,如母之养子。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我不见道之形容,不知当何以名之。见万物皆从道而生,故字之曰道。
  强名之曰大。
  不知其名,强名曰大。高而无上,罗而无外,无不包容,故曰大。
  大曰逝,
  其为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复逝去,无常处所。
  逝日远,
  言远者穷於无穷通,布气天地,无所不通也。
  远曰反。
  言其远不越绝,乃复反在人身。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道大者,包罗天地,无所不容。天大者,无所不盖。地大者,无所不载。王大者,无所不制。
  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
  八极之内有四大,王居其一。
  人法地,
  人当法地,安静和柔也。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有功而不置。
  地法天,
  天湛泊不动,施之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也。
  天法道,
  道法清浄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然生长。
  道法自然。
  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重德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
  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草木花叶轻故零落也。根重故能长存也。
  静为躁君。
  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静故能变化,虎躁故亏夭也。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辎,静也。君子终日行道,不离其静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荣观谓宫阙。燕处,后妃所居。超然,远避而不处。
  奈何万乘之主,
  奈何者,疾其时伤痛之辞。
  而以身轻於天下。
  王者至尊,而於其身行轻躁乎。疾时王奢恣轻淫,失其精也。
  轻则失臣,
  王者轻淫,则失其臣。治身轻躁,则失其精也。
  躁则失君。
  王者行躁疾,则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则失其精神。
  巧用第二十七
  善行者无辙迹,
  善行道者,求之於身,不下堂,不出门,故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言谓择言而出之,则无瑕谪过於天下也。
  善计不用筹策,
  善以道计事者,则守一不移,所计不多,则不用筹策而知也。
  善闭者无关键而不可开,
  善以道闭情欲、守精神者,不如门户有关可得开也。
  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以道结事者,乃结其心,不如绳索可得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
  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欲以救人性命。
  故无弃人;
  使贵贱各得其所也。
  常善救物,
  圣人所以顺四时,以救万物之伤残。
  故无弃物。
  圣人不贱石而贵玉,视之如一。
  是谓袭明。
  圣人善救人物,是谓袭明大道。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人之行善者,圣人则以为人师也。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资,用也。人行不善,犹教导使为善,得以给用。
  不贵其师,
  独无辅也。
  不爱其资,
  无所使也。
  虽知大迷。
  虽自以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也。
  是谓要妙。
  能通此道,是谓知微妙要道也。
  反朴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虽自知其尊显,当复守其卑微,去其雄之强梁,就其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之游深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人能谦下如深溪,则德常在,不能离於己也。
  复归於婴儿。
  复当复志於婴兄,蠢然无所知也。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达,当守之以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其德常在。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人能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己,不复有差忒。
  复归於无极。
  德不差忒,则久寿长生,归身於无穷极#7。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荣以喻尊贵,辱以喻污浊也。知己之有荣贵,当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足,止也。人能为天下谷,德乃止於己。
  复归於朴。
  复当归身於质朴,不复为文饰。
  朴散则为器,
  万物之朴散,则为器用。若道散,则为神明,为日月,分为五行。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圣人升用,则为百官之元长也。
  故大制不割。
  圣人用之,则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害。治身则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於精神。
  无为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将欲取#8天下,欲为天下主也。而为之,欲以有为治民。
  吾见其不得已。
  我见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天道恶烦浊,人心恶多欲也。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器,物也。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静,不可以有为治。
  为者败之,
  以有为治之,则败其质性。
  执者失之。
  强执教之#9,则失精实,生於诈伪。
  故物或行或随,
  上所行之,下必随之。
  或呴或吹,
  呴,温也。吹,寒也。有所温,必有所寒。
  或强惑羸,
  有所强大,叉有所羸弱。
  或载或隳。
  载,安也。集,危也。有所安,必有所危。明人君不可以有为治国治身。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去此三者,处中和,行无为,则天下自化。
  俭武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
  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之矣。
  不以兵强於天下,
  以道自佐之主,不以兵革,顺天任德,敌人自服。
  其事好还。
  其举事好还自责,不怨於人。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谓农事废,田不修。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天应之以杀气,即伤五谷,五谷尽,即伤人也。
  善者果而已,
  善用兵者,当果#10敢而已,不美之。
  不敢以取强。
  不以果敢取强大之名也。
  果而勿矜,
  当果敢谦卑,勿自矜大也。
  果而勿伐,
  当果敢推让,勿自伐取其美。
  果而勿骄,
  骄,欺也。果敢勿以骄欺人。
  果而不得已,
  当果敢至诚,不当逼迫不得已。
  果而勿强。
  果敢,勿以为强兵坚甲,以侵凌人也。
  物壮则老,
  草木壮极则枯落,人壮极则衰老。言强者不可以久也。
  是谓不道,
  枯老者坐不行道。
  不道早已。
  不行道者早死。
  偃武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祥,善也。兵者,惊精神,浊和气,不善人之器也,不当修饰。
  物或恶之,
  兵动则有所害,故万物无有不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有道之人不处其国。
  君子居则贵左,
  贵柔弱也。
  用兵则贵右。
  贵刚强也。此言兵道与君子之道反,所贵者异#11也。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非君子所贵重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谓遭衰逢祸乱,欲加万民,乃用之自守。
  恬淡为上。
  不贪土地,不利人财宝#12。
  胜而不美,
  虽得胜不以为美利。
  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善得胜者,是谓喜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
  为人君而乐杀人,此则不可使得志於天下。为人主必专制人性命,妄行诛戮也。
  故吉事尚左,
  左,生位也。
  凶事尚右。
  阴道主杀。
  偏将军处左,
  偏将军卑而居阳位。
  上将军处右,
  上将军尊而居右位,以其主杀矣。
  言以丧礼处之。
  上将军居右,主丧礼。丧礼尚右,死人贵阴也。
  杀人之众多,以悲哀泣之。
  伤己德薄,不能以道化民,而害无辜之民。
  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古者战胜,将军居丧主礼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贵德而贱兵,不得已而诛不祥也,心不乐之,比於丧也。知后世用兵不已,故悲而痛之矣。
  圣德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
  道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
  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天#13下不敢有臣使道者。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服,从於德化。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侯王动作能与天地相合,则天降甘露善瑞也。
  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降甘露善瑞,则万物莫有教令之者,而皆自均调如一。
  始制有名,
  始,道也。有名,万物。道无名,能制於有名;无形,能制於有形。
  名亦既有,
  既,尽也。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叛道离德,故身毁辱。
  天亦将知之。
  人能法道行德,天亦将自知之。
  知之,所以不殆。
  天知之,则神明佑助,不复危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譬道在天下与人相应和,如川谷与江海之相流通。
  辩德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
  能知人好恶是智。
  自知者明。
  人能自知贤与不肖,是谓反听无声,内视无形,故为明也。
  胜人者有力,
  能胜人者,不过有威力。
  自胜者强。
  人能自胜,除去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争者,故强。
  知足者富,
  人能知足,则长保福禄,故为富。
  强行者有志。
  人能强立行善,则为有志於道,道亦有志於人。
  不失其所者久,
  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14天之精气,则可以久。
  死而不亡者寿。
  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於天下,故得长寿也。
  任成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
  言道泛泛,若沉若浮,若有若无,视之不有,说之难殊。
  其可左右。
  道可左可右,无所不宜。
  万物恃之而生,
  恃,待也。万物皆待道而生。
  而不辞。
  道不辞谢而止。
  功成而不名有。
  有道不名其有功。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
  道虽爱养万物,不如人主有所收取。
  常无欲,可名於小矣。
  道匿迹藏名,泊然无为,似若微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万物皆归道受气也,道非如人主有所禁止。
  可名於大矣。
  万物横来横去,各使自在,故可右於大也。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圣人法道,匿德藏名,不为满大。
  故能成其大。
  圣人以身率道,不言而化,万事修治,故能成其大。
  仁德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
  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也。治身,则天降神明,往来於己。
  往而不害,安平泰。
  万物归往而不伤害,则国家安宁而致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则身体安而大寿。
  乐与饵,过客止。
  饵,美也。过客,一也。人能乐美於道,则一居止也。一者去盈而虚,忽处如过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道止出入於口淡然,非如五味,有酸咸甘苦辛。
  视之不足见,
  足,得也。道无形,非若五色有青黄赤白黑,可得见也。
  听之不足闻,
  道非若五音,有宫商角征羽,可得而闻也。
  用之不可既。
  既,尽也。谓用道治国,则国富民昌,治身则寿命延长,无有既尽之时也。
  微明第三十六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
  先开张之,欲极其奢淫。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先强大之,欲使遇祸害#15。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先兴之者,欲使其骄奢至危。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先与之者,歌极其贵心。
  是谓微明。
  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
  柔弱胜刚强。
  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
  鱼不脱於渊,
  鱼脱於渊,谓去刚得柔,不可复制也。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器者,谓权道也。治国权者,不可以示执事之臣也。治身道者,不可以示非其人也。
  为政第三十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以无为为常。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言侯王而能守道,万物将自化效於己也。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吾,身也。无名之朴,道也。万物以化效於己也,复欲作巧伪者,王侯当镇抚以道德。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
  言王侯镇抚以道德,化民亦将不欲,故当以清静道化。
  天下将自正。
  能如是者,天下将自正定也。
  道德真经注卷之二
  #1当然:原本作『知然』,据影宋本改。
  #2仁义不见:原本脱『不』,据影宋本加。
  #3邪文:影宋本作『为文』。
  #4以此:影宋本此句下有注文:此:今也。以今万物皆得道精气而生,动作起居,非道不然。
  #5不争:原本作『不矜』,据影宋本改。
  #6贯穿:原本作『由穿』,据影宋本改。
  #7无穷极:原本脱『无』,据影宋本加。
  #8欲取:此二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9强执教之:原本『之』后衍『人』字,据影宋本删。
  #10果敢:原本脱『果』,据影宋本加。
  #11所贵者异也:原脱『者异』,据影宋本加。
  #12不贪土地,不利人财宝:原本此处与下条注文雷同,据影宋本改。
  #13天下:『天』字原脱,据影宋本加。
  #14所受:原本作『所爱』,据影宋本改。
  #15遇祸害:原本作『过祸害』,据影宋本改。
  道德真经注卷之三
  河上公章句
  论德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
  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
  是以有德。
  言其德合於天地,和气游衍,民得以全也。
  下德不失德,
  下德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
  是以无德。
  以有名号及其身故。
  上德无为
  言法道安静,无所改为也。
  而无以为。
  言无以名号为也。
  下德为之
  言为教令,施政事也。
  而有以为。
  言以为己取名号也。
  上仁为之
  上仁谓行仁之君,其七无上,故言上仁也。为之者,为仁恩也。
  而无以为,
  功成事立,无以执为。
  上义为之
  谓义以断害也。
  而有以为。
  动作以为己,杀人以为威#1,赋下以自奉也。
  上礼为之
  谓上礼之君,其礼无上,故言上礼。为之者,言为礼制度序威仪也。
  而莫之应,
  言礼华盛实衰,盛伪烦多,动则离道,不可得应也。
  则攘臂而仍之。
  言烦多不可应,上下怨争,故攘臂相仍引也。
  故失道而后德,
  言道衰而德化生也。
  失德而后仁,
  言德衰而仁爱见也。
  失仁而后义;
  言仁衰而义分明。
  失义而后礼。
  言义衰则施礼聘、行玉帛也。
  夫礼者,忠信之薄,
  言礼废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也。
  而乱之首。
  礼者,贱质贵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乱日以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实,得道之华,人之愚暗之倡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
  大丈夫谓得道之君也。处其厚者,谓处身於敦朴也。
  不处其薄,
  不处身违道,为世烦乱也。
  居其实,
  处忠信也。
  不居其华,
  不尚言也。
  故去彼取此。
  去彼华薄,取此实厚。
  法本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
  昔,往也。一,无为,道之子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言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地得故能安静不动摇。
  神得一以灵,
  言神得一,故能变化无为。
  谷得一以盈,
  言谷得一,故能盈满不枯竭也。
  万物得一以生,
  言万物皆须道以生成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言侯王得一,故能为天下平正。
  其致之,
  致,戒也。谓下六事也#2。
  天无以清将恐裂,
  言天当以阴阳施张#3,昼夜更用,不可但欲安静无已时,恐发裂不为天也。
  地无以宁将恐发,
  言地当有高下刚柔,气节五行,不可但欲安静无已时,恐发泄不为地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言神当有王相死囚休废,不可但欲灵无已时,将恐灵歇不为神也。
  谷无以灵将恐竭,
  言谷当有盈缩虚实,不可但欲盈满无已时,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道德真经注(汉河上公)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