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言总卷 - (TXT全文下载)

即闭气,饥即服气,行住坐外,不妨修习。事须腹中常有药,食时时饮少许药酒,以助气也。所谓年月未足,饥肉常疏。若勤着功夫,四五年问谷精方尽,气精渐凝,久久真气自成。若愿住人问,自知道气成就,容颜不衰,志愿兼广,与俗有绿者,长年在人寰,物不能损也,遇食便吃无妨也,不食尤清虚。若速求升仙,必归名山修行道业,永绝攀绿,不过十年,白日轻举,升仙之日,使夫时人知见,无涉暗行之议,可谓真仙矣。
  夫金浆、玉液并口中唾,名日华池,漱而作之,非求所致,亦名日自然金液玉泉也。语曰:炼气成真,识能通神。胎息守一,与天相毕。还丹胎息,延年无极。谷气实而腹虚,胎气虚而腹实。然初服气之人,语不高声,恐伤和气,三年之外,精气不少用,动无妨。若阳道辄起,欲想便生,未可近房室,且须正外,冥目闭气,嗜丧万物,须臾精气流布,悉遍骨髓及血脉、毛发以来。此贤圣至人忍力成就,能行此法也。然房中之术,学道先须知此为要,既此漏身必资阴阳之事,安可不知耳?恣色想欲动或於梦寝中失精,若能时时行之还却补脑,即能制得梦邪魅及玲热蓄滞及诸漏泄也。故《南华篇》云,圣人贵精,是其义也。
  又晦朔外未起,即闭气,使气通流,犹如江河不暂停拥,拥则病生。常须作意闭精气,炼讫,即咽气液三五度补之,直至升仙之日,行气方伏。故《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斯之谓矣。
  夫行气百日以来,肠犹有粪,宜作汤饼吃,半碗不足,更加,但勿极饱。勿向厕中,先拳两手当腹四边授捺之,乃闭气良久,宿粪自下。每日吃药食及胡麻缅,常依前法下之,去肠中积聚也。常含枣核,取津液数数吞之,其唾亦永不奔之。所谓涕唾为上精,上精不脱,下精不泄,自得长生。然睹一切色相,常须抑挫身心,无令欲情辄起,如觉起即作意安神定志,若能行心遍定,睹相不起,是谓得道者。当思气时,气清心湛,不求轻举而得飞仙,不求成道而道自然也。证学者寻此理,无以徒行哉!
  卧取气者,微息两股,仍动两足指钩下,乍急乍缓,便纵四体,凝神寂虑,一如前法以送气。虽言送气,不必使心,心寂气融,其理自妙。气行之际形相显,如急有病处及诸毒所损,须微弩肠,握固闭气,作意长息以心服而攻其病处,良久即愈,不能为患也。每平明未起,即於被底热摩手熨面动目神光,挽耳及两鬓,鬓前后发际直至顶上以来,总须将手拔之,使血脉通流,能止白发也。
  若气炼息长习为内息。为内息者,气不由於玄牝也一口尝不可入气,若鼻出入俱顺也。口入气者名为逆气,极损人,慎勿令气从口入也。若四体烦拥,五藏不调,闭炼讫即须导引,按摩嘘呵,了即须饮少药酒排风,於是息虑坐良久,任性所适。
  夫学道服气之人,未得精妙,不得妄传受人,彼此俱损矣,殃及先亡耳,故亦先陨本寿,尸乃便求长生尔!
  每朝先叩齿,吐故纳新二七遍,然始闭气服气也。日一夕气法曰:每日旦,旦夕者阴阳转换之时。凡旦五更初,暖气至,名日阳息而阴消。暮日入后,玲气常出天地、日月、山川、河海、人、六畜、草木一切万物体中,代谢往来,无一时休息。然一进一退,如昼夜之更迭,如海水之朝夕,天地消息之道也矣。展两手於膝上,徐捺支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凡吐者,去故气,亦名死气。纳者,取新气,亦名生气。故《老子经》曰: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言口是天地之门,可以出纳阴阳死生之事云云。良久,徐徐乃以手拓上拓下,拓前拓后,瞠目,张口,叩齿,摩眼,押头,拔耳,拔发,戾腰,咳嗽,发扬震动也矣。双作只作,反手为之,然后掣手足仰展,数九十而止。抑下也。徐徐定心,精思内观,想见空中太和元气,下入毛发之际,渐渐入顶,如雨暗云行入山川间而入皮肉,至骨脑,渐渐下入腹中,四支五藏皆受其润,如水深入地。若彻则觉腹中有声汨汨然,意专存思,不得散乱。斯须元气达於气海,转达涌泉,若彻则觉身体振动,两脚蜷屈,亦令林有声拉拉然,则若一通、两通,乃止,日别得三通,则觉身体滑泽,面色光莹,肤毛润悦,耳目精明,令人美食力健,百病皆去。年五十岁,长存不忘。得满千通,则仙道不远。
  调气治病法曰:夫调气治病乃至大患,调气百日,眉鬓便生,余病不足言也。凡言调气之法,夜半后日中前则名生气,可调服之。日中后半夜前名为死气,不可调服之。调气之时,仰卧,林席厚软,枕高下共身平,舒手展脚,两手握固,去身四五寸,两脚相去四五分,引气从鼻入,至足即止,有力更取。久住气闷,从口细细吐出之。尽,还从鼻细细引入,出气,一准前法。若患寒热及卒患瘫肿,不问日中夜后,患未发前一食问,即如调,未差来日更调之。若患心玲病,气即呼出之;肝病,气嘘出之;肺病,气咽出之;肾病,气吹出之;脾病,气嘻出之。鹦呜七十二,平旦六十三,日出五十四,食时四十五,巳时三十六。
  陶真人《握中诀》服三气法:常以日一。日一向日临目,存青气、白气、赤气各如栈从日下来,直入口中,抱之九十过,自饱便止。此当一吸一咽,令三气入脏腑分明,流贯彻,数毕气歇。云:此童初府范监幼冲所受高元真君太素内景之法,事鲜而易验。
  郑元明服气之法:气者,长生之术也。不患於无益,患不能行施,於俗之士则始矣。苟能行之,容彭之寿可舍而取之也。故禽虫之垫藏不食而自全者,盖用此道。夫欲有意,必俟其人游心於淡,合气於漠,少私寡欲,去智离形。六体未足存其形,万物安得干其虑?克意在位,从而修行,然后熊经乌伸,龟息鹤变,视松乔之俦蔑如也。故序其法列之於后。
  诀云:初服气,偃卧闭口,鼓腮令气满口,即咽。咽之法,作意蹙,向后吞之,犹如食入。喉有三通,津液入肾中,一道气入腹胃中,一道气从五脏中出。若上热下玲,即先服暖气。暖气者,以口蹙气。春夏宜服玲气。初仰卧服,便之后无问行住坐外,咽鼓腮之时齿须开,气即下,若牙齿相着,气不下,唯宜审之。
  凡服气,五更食尽消则为之,至食时乃忘饥。忘饥即是得力,得力之后觉饥即服,亦无时节。若觉得力即决定莫食,初觉体气稍虚,以酒茶蜜杳子汤及鼓汁等,任情量多少以助气气势。秋冬要暖服,勿令过热,春夏玲饮无妨。服气至七日,或五日,即有三数行痢,勿怪之,或有沫,或无沫,少顷赤色不须怪。七日之后,气渐通彻,方得体气安稳。七日已前,终有少弱,为气未通也。七日已后觉调和,加服气耳,不必更须吃物。七日内阳动,此量通之候,勿怪也。服气常莫使腹中欠,若欠不相续,即恐力弱。如服气过多,即令人噫,上噫下欲泄,亦非事耳。凡服气至三日以来,慎不用吃食及果子之属,欲得汤水而已,若吃诸物相兼,气即不行,后亦无成矣,为腹中泄秽故耳。凡服气气入腹中或上欲噫下欲泄,皆须抑遏之,无令出。若不能禁止,随泄随添,计数添之,亦以意运令散之。
  初服气,必须心意坦然无疑,勿畏不得惧,若有惧气,即难行,必须欣乐,自不羡一切然,日胜一日,欢快无极。
  凡初服气,未成,不得过劳乏,即损气,仍时时步少地,令气脉匀调也。夫以精於此道,央在丹诚无不得者也。
  夫服气之人,先令内无攀绿,心与道契然,服之诸病尽愈,觉四体不和适,存气令向病处攻之,当自除耳。通成之后,永无疾病,体中轻健,行及走马,气力甚强,不殊吃食,行日至二三百里。
  或云服气入触秽即损,此亦谬矣。
  但清虚自守,不触秽恶为佳耳。
  又《服气十日诀》云:一日之道,朝饱暮饥。谓未能顿断食者,以朝饱暮饥也。一月之道,不失盛衰。谓论其盛衰者,述房中意,若保息其精,则骨髓满,满则盛,盛则长生。贪欲即其精尽,精尽则骨枯,骨枯则衰死。一岁之道,夏瘦冬肥。谓其和气之长短节度,喻若胎息以成腹,似婴儿在母胎中,无出无入,自然肥悦也。百岁之道,节谷食枣。言其未能顿断食,故以药物食之。枣能益气,所以食之也。千岁之道,孤男无女。谓保其精,绝其淫色,永保长生之道,孤男也。
  凡服气之法,呼吸咽之三百六十咽,积数以满十益佳,即不饥也。半夜后九九,鹦呜八八,日出六六,食时五五,禺中四四,平旦七七此在第三。凡此六服应节二十四气,春秋冬夏四时气皆备矣。
  服气法:须正偃卧,散发,两脚相去一尺五寸,两臂各五寸,瞑目合口,徐以鼻内气,啄齿,蹴舌漱醴泉咽之,满二三咽止,须臾复为九咽为成,讫,竟瞑目咒曰:饮食醴液,百病除索。以养五神,保藏魂魄。无离己身,常在玄宅。长生久视,寿蔽金石。位为真一,太一奉籍,上名天君,昭然明白。
  至言总卷之四竟
  至言总卷之五
  会稽禹穴道士范修然撰
  补导
  夫学道之人,皆闲安少事,不明补导,何以资生?是以知六籍娱神乃至人之役性;弹棋骋妙实王公之替劳。今撰彭老正经一十二首,用去众病,以俟津涯。
  老子按摩法
  两手相叉相杳,共按陛,左右同。
  两手如挽五石力弓,左右同。
  两手作拳,向前筑虚三五度。
  两手如拓石法。左右同。
  大坐斜身偏歌,如排山状。左右同。
  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以手反槌背,左右同。
  大坐,申脚三,用相当手反掣,手向后,左右同。
  立地,反覆三举,起立,以脚踏前后,左右同。
  大坐,申脚用相当手勾所申脚,着膝上,以手按之,左右同。
  两手捺陛,左右同。
  捩身二十遍,两手捺陛,左右同。
  抽胁二十遍。
  两手抱头,左右抽腰二十遍。
  左右抛头二十遍。
  一手挽头,一手拓膝三折,左右同。
  两脚拓头,三举之。
  一手拓膝,一手拓头,从下至上三过,左右同。
  两手举头向下,三顿之。
  两手相叉,反着心上,三过,曲腕筑助,挽肘,左右亦三过。
  反手着膝,手挽肘,覆手着膝上,挽肘,左右三过。
  舒手挽项三过,左右捩身,前后三过。
  摸肩,从上至下,便三遍,左右同。
  外振手三遍,又内振手三遍。
  两手相叉,反覆搅,各七遍。
  两手相叉头上过,左右申胁十遍。
  两手拳反背上,屈脊上下三遍。屈者,指也。
  《 指诀》 云:导引则气宣,气宣则神畅。内形於外,所以无应无方。自导引过一月后,百病并除。百日不报,眉鬓生。於静室中烧香,不散乱,然后为也。
  一、两手相捉,纽捩如洗手法。注云:左手为天,右手为地,天地和合,鼓动生化,则六府开通,百神归附。
  二、两手浅相叉,翻向外覆向胸三过。注云:天地交泰,化生万象,反覆其道,自内形外,所以神同,通畅合德而不困也。
  三、两手相重,共按陛上,徐徐捩身,左右同。注云:万物祖乎天,人祖乎气。阴阳交泰则流通,所以覆手向胸,捩身徐转,归本之义,於焉在兹。
  四、以拳却去,此则开胸,左右同。注云:日月卷舒,顺时息虑为灵府,开则通神也。
  五、两手抱头,宛转陛,左右同。注云:上黄庭与下丹田通也。
  六、两手拒地,回头反顾如虎视,左右同。注云:拓地户,营目虎视则生神,通脉节,宣元气是也。
  七、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左右同。注云:踏手中者,取其中和之义,和畅骨节之神明欤。然则人法天,以成形,气与道以合体。天有六气,以造达万物;人有六府,以度一身。动静适宜,用不过极。是以天道左转,日月右回,鼓之以风雷,通之以山泽,节宣不应,蓄则病生,邪气外侵,妄病内拥,夭折之理与清净之性交丧矣。是以君子黄中通理,顺时变通,安则闲居以存神,用则习妙以布气。反穷天理,胎息下元,身不病则形神安,道养适则妙物应,可以飞行自在与太虚齐其终始者也。
  功过
  夫功过者,谓济生度死,自我惠彼者也。
  《列纪经》曰:夫学道之人,欲得广行阴德,慈向万物,救人艰危,度人厄难,轻财重道,施惠布德,不吝宝贿,投之穷地,启誓真圣,虚心跪请也。
  《本愿经》云:学升仙之道,当立三十善功,故曰:功满三千,白日升仙者也。
  《洞神经》曰:夫人有十善者,必生福子。二十善,神明护己。三十善,辟除恶鬼。四十善,人不枉死。五十善,一身无罪。六十善,道君自存。七十善,得与五岳相连。八十善,脱名太山。九十善,必为神仙。百善,必升九天。鲦然曰:此可谓自少及老,积行累功,无有分毫缺犯,纯白之人耳。若延三千善功,则未当之一毛之正矣。
  太虚真人曰:饭百凡人不如饭一善人,饭千善人不如饭一学道者。
  《老子》曰:道者,百行当备。故也千善者,当若息堕,虽有九百九十九善,不满中为利动,皆被折过,遂失前功。若治身关念,守戒不废乃得度世。
  《太上科》云:令教可三过为一勤。勤谓心,常济物,孜孜不倦也。劝化三户为一功。功谓三户,举家敬信,道法长幼,孝慈也。济施路穷孤寡三人为一勤,爱推让财帛,有瞋不争,满三为一勤。凡如此等,以类求之。
  元君曰:夫一切含气,未有无欲者。欲虽无数,大略有六:一曰五色,二曰五音,三曰五味,四曰五香,五曰五柔,六曰五达。达者,皆能辨明,悉如无碍。次能忘之,乃保长生。以此理身,身必成真,理家家和,理乡乡丰,乃至天下,其德乃普。是知求生必先行善,三业清净则万善备矣。
  人有一善则心定体安,十善则气力强壮,二十善则无诸疾病,三十善则所求皆得,四十善则昌炽富乐,五十善则子孙繁息,六十善则遭厄得过,七十善则天神护之,八十善则得地之利,九十善则尊贤显荣,一百善则宝瑞降,二百善则后代名布,三百善则后代大富,四百善则后代清贵,五百善则后代寿长,六百善则后代贵孝,七百善则后代智慧,八百善则后代道德。九百善则后代贤圣,一千善则后代神真,二千善则身为众人师圣真仙灵将吏,三千善则为国师圣真仙曹局,四千善则为天下师圣真仙主统,五千善则为鬼灵师圣真仙魁师,六千善则为神明师,圣真仙卿大夫,七千善则为诸天师圣,真仙卿公,八千善则为三千师圣真仙皇帝,九千善则为元始五帝君,一万善则为太上玉皇帝。
  元君曰:万善之甚在於三业。三业,十善生万名也。以类相从,明者自照矣。凡行善益算,行恶夺算,赏善罚恶,各有职司,报应之理,毫毛无失。自觉有善,与上相应,弥加精进,勿犯前功,则计日而仙也。故上士学真无倦过,谓己躬不谨,动违科禁者也。以此将前功而补后过,兹获延龄。若以过而能改,善莫大矣。
  《玄都律》曰:人身中常有神,随时上天曹白人善恶。人满百二十过为一病;病者,令人多凶少利。百八十过为一耗;耗者,六畜不蕃。一百九十过为一漏;漏者,善致疾病。五百三十过为一凶;凶者,破胎伤子。七百二十过为一吹;吹者,无男多女。九百二十过为一殃;殃者,暗哑聋盲。千八觔十过为一祸,祸者,暴夭死亡。千二百过为一残,残者,出逆乱之人。千二百六十过为一咎;咎者,绝嗣无子佺。千四百过为一基;基者,殃流於五世。千六百二十过为一谪;谪者,断无后嗣,千八百过为一患;患者,主为奴婢。千九百八十过为一横;横者,出颠病狂痴。二千一百七十过为一暴;暴者,家出兵刃逆死。二千三百四十过为一虐;虐者,家出反逆,父子兄弟自相攻伐。二千五百二十过为一曾;曾者,家出死肥恶病。二千七百过为一害;害者,家出男现女巫。二千八百过为一灾;灾者,家出骨肉中内乱淫悖。二千九百二十过为一暴;暴者,家出瘾残。三千四十过为一变;变者,家出讼狱死,门户诛族。三千四百二十过为一悻;悻者,家出都市乞丐,人既死骸骨弃捐。三千六百过却为一病;病者,满定应死者也。
  《妙真经》云:罪莫大於淫,祸莫大於贪,咎莫大於惜。此三者,祸之车。小则危身,大则残家。天下有富贵者三:贵莫大於无罪,乐莫大於无忧,富莫大於知足。知足为足,天遗之禄;足不知止,害乃及己。失之而忧,得之而喜。夫有排门之禁,必有折关之咎。身死名灭,归流子孙,事大以德,不以慢於人也。故《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元真曰:夫重长生,宝贵一身,身及家乡至於天下,为子尽孝,为臣尽忠,为上尽慈,为下尽顺。色味调和,音声不滞,怡神和志,与道合真也。若真藏一身独愿长生,久住无为,逃避上下,不营忠孝,不存兼济,背善乖道,自是失德,纵令弃吾我之欢,忘色味之适,即同枯木死灰,复何足贵乎?夫道所贵在适而无累,和而常通,永劫无穷,济度一切。此之长生乃可为重。又长生难得,得由忠孝仁义立者生自然长。无此德者,独守山林,木石为偶,徒自丧生!或先罪未释,今又无功,遂失人道,深可悲乎?
  以能习善,生乐常存,运之涉恶,死苦无极。是以上士勤精勇猛,积善舍恶,永久长生,号为真人。天地有坏,真人无毁,超出三界之上,逍遥三清之中。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人能学之,必得成真人。有一恶则心劳体烦,十恶则血气虚盈,二十恶则恒多疾病,三十恶所求不得,四十恶则撼轲衰耗,五十恶则绝无子孙,六十恶则数得非祸,七十恶则鬼物害人,八十恶则水火墦漂,九十恶则贫穷贱困,一百恶则刑狱凶怪,二百恶则后世无名,三百恶则后代道路乞活,四百恶则后代为奴婢,五百恶则后代残夭,六百恶则后代不孝,七百恶则后代痴狂,八百恶则后代癫愚,九百恶则后代破家,一千恶则后代妖逆,二千恶则身充兵厮,三千恶则六病孤穷,四千恶则恶病流徙,五千恶则为五狱鬼,六千恶则为二十八狱囚,七千恶则为诸方地狱徒,八千恶则入寒冰地狱,九千恶则为入边底地狱,一万恶黝堕薜荔狱。夫万恶之基,特由三业,一一相生至千万恶,堕薜荔狱,永无原期,眇眇延康,无由解脱,不可古哉!夫人觉己有恶,急宜改之,则去道近矣。如有魔物乱人,当即清洁,夕夕悔过,自咎自责,乃可矣。老子稽首曰:当勖之焉。
  裴君传支子三元八节谢过法:
  立春日日中时,太极真君会诸仙人於太极宫,刻玉简记仙名也。立夏日日中时,五帝会诸仙人於紫微宫,见四真人论其求道者之功罪。夏至日日中时,五岳诸真人诣黄老於黄房云庭山,会诸仙官於日中定天下神图灵药之事也。秋分日日中时,上皇天帝君登广寒上清虚宅太空之朗丹微紫台长绵玉楼,群真集於太微之观,上开九天之门,诣九天之真皇,中要太上三老君、北极诸真人及八海神下命五岳名山诸仙者灵尊万万并会於阳寥之殿,共集议天下万人罪福,记欲学道求仙者之勤解疏记功过、日月行善恶刑罚之科,生死之簿,必随所属条列。又地上乘奸吏部境诸官并纠奏所在道士之功过,及万民有罪应死生者根源,条列副命之司,命书乎皇录,罪福纤芥列於丹诚之籍,伏匿之犯恶,阴德之细功,无不一二缕引而察之焉也。立冬日日中时。众真仙方诸宫诣东海青童君,定众仙论金书内字。
  右其日,日中夜半当出中庭,若於诤室北向脱巾再拜,长跪上启:
  太上北极天尊大帝君,密自陈立身以来有罪多少,伏乞得原赦,从今日改往修来之言,言必使誓於丹心,盟於天地,不敢复犯万恶之行。毕,乃云所愿:
  太上皇帝,削某罪名,移书三官,使神仙之录某厕玉扎,长生久视,通达诸灵。毕,又叩头四下,再拜而还,深自克责,并存念三元中神,令上启:
  太上助己,自陈求恩赦也。又云八节之日,众仙极会,天命众真,皆当毕集。对未节一日万灵诣关,节日日中尊卑入谒,节后一日,罪福分别。三日三夕,大事乃毕。子其慎罪,务为功德,名可上真,列编太极。又云秋分日,日最重於七节。此日谢罪,罪必得除,而不可更犯十过,天地弗赦,不可复改。若未离人,则或恐涉普者,宜便秋分日誓改之,辞必须肃然,自挣乃可尔。君子曰:谁人无过,过而不改者是谓过矣。唯秋分众圣并会谢过之后,不可再犯也。
  至言总卷之五竟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至言总卷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