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艳史演义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集藏 - 演义
书籍内容:

  西施艳史演义 佚名 著

  目 录 
  第一章 开宗明义
  第二章 携李覆师
  第三章 困守会稽
  第四章 献赂请成
  第五章 拒谏受降
  第六章 江口送别
  第七章 石室忍辱
  第八章 尝粪复国
  第九章 矢志报仇
  第十章 造姑苏台
  第十一章 苎萝访美
  第十二章 溪边订约
  第十三章 欢迎双美
  第十四章 筑消夏湾
  第十五章 贷粟练兵
  第十六章 湖上采莲
  第十七章 杀胥争盟
  第十八章 破吴投江 

  第一章 开宗明义
  苎萝村里柳絮飞,几家儿女制罗衣。
  怪底西家有之子,乱头粗服浣纱溪。
  乱头粗服天姿绝,何物老媪生国色。
  向人含颦默无言,背人挥泪娇难匿。
  一朝应诏入吴宫,珠衫汗湿怯晓风。
  歌舞追欢乐未央,运筹衽席建奇功。
  奇功就,霸图覆。
  画浆芙蓉瘦,胥台麋鹿走。
  响廊空馆娃秋,遗香残月昏黄候。
  上边这首诗,是吴江文士杨蓣园咏西施的。西施虽是个女人,却生得天姿国色,容华绝代,在古往今来美女之中,可算得首屈一指的了。但是西施的容貌固然生得娇艳如花,洁白似玉,一顾倾城,再顾倾国,就是他为国雪耻,舍身报仇的一副义胆刚肠,非但是女界之中无人及得,从古至今,所说的伟男子、烈丈夫,要像她这样为了国耻,含垢忍辱,力图报复,使那破碎不堪的越国,为人奴隶的越王,重新扬眉吐气,图霸称王;已经强盛,势焰炙手的吴国,居然冰消瓦解,变成池沼。
  这种志气,这种作为,这种苦心孤诣,恐怕在历史上计算起来,也是没有几个人能及得到西施的。后世的轻薄文人,还要吹毛 求疵、寻垢索瑕,说西施受了吴王的厚恩,不应该引诱吴王荒淫无度,沉湎酒色,致使越兵乘隙而入,把个金城汤池的吴国,和轰轰烈烈的吴王夫差,生生的被她一人送掉。况且吴亡之后,若是稍顾情义,稍有人心的女子,就该念着吴王生前的恩义,拼却一死,她又偏要跟随范大夫,浪迹五湖,一舸容与,去享那清闲幸福。这样的女子,简直是全无心肝,绝无志气的祸水。
  虽然生得花容月貌,像嫦娥般美,洛神般艳,有何足取呢?
  这位文人的议论虽是秉正不阿、娓娓动听,他却没有把西施到吴国来的本意,略想一想,那西施本是受了范大夫的重托,和越王的命令,到吴国来行内间的妙计,以便报仇雪恨,灭亡吴国的。若不引诱吴王荒淫无度,沉湎酒色,怎么可以报仇雪恨,灭亡吴国呢?至于吴亡之后,西施早就投身江中,拼却一死,以报吴王的厚谊高情。正史明明可考,那些轻薄文人,偏要说他随鸱夷而去,使一位有志气、有情义、舍身报仇、亡生殉主的巾帼英雄,蒙这千古不白之冤,也算得极可恨的恨事了。
  所以在下要把西施的历史,敷衍出来,使社会上都知西施是为国雪耻的奇女子,并不是忘恩负义的俗裙钗。并且还可以提起一般人的爱国心,不至于生为一国的国民,连国耻都不知道湔雪,这便是在下编这部书的意思了。 

  第二章 携李覆师
  上一章书,已把编辑的意思说明,这一章书,该入西施的正传了。只是要知道西施的历史,先要明白吴越两国的国情和两国的深仇宿恨,方能知道西施的心迹。
  那吴越两国究竟是怎样的国情,有什么深仇宿恨呢?从历史上推究起来,吴越两国,都处于长江流域,吴都姑胥,越处会稽。两国本是接壤之地,毗连之邦,吴是周泰伯之后,越是夏少康之裔。两国既受封号,划疆分土,各治其地。
  初时本无仇恨,到得春秋时代,吴国渐渐强盛,楚国亡臣伍员逃奔吴国。吴王阖闾,为伍员兴师伐楚,以报杀父兄之仇,征兵于越。越王允常,非但不肯帮助吴国,并且趁着阉闾兴师伐楚的时候,发兵侵犯吴国,因此两国结下嫌隙。
  后来越王允常薨逝,其子勾践即位。阖闾记着越兵乘虚侵犯之恨,遂欲乘丧伐越。
  相国伍员谏阻道:“越虽有袭吴之罪,但方有大丧,伐之不详,宜稍待之 。”
  阖闾记着前恨,哪里肯听伍员的谏阻。当下便留太子夫差和伍员守国,亲自引了伯(喜否)、王孙骆、鱄毅和一众将官,选精兵三万,出了南门,直往越国进发。
  越王勾践,早已得了探报,知道吴兵来势利害,也挑选了精壮之土,命诸稽郢为大将,灵姑浮为先锋,畴无余、胥犴为 左右翼,勾践亲自督师,前来抵御。
  刚到携李地方,却与吴兵相遇。两军相距十里,安下营寨,命将挑战,不分胜败。
  阖闾此番出兵,原想乘着越国方有大丧,出其不意,可以一鼓而下。哪知勾践兵精将勇,抵御得法,连战数阵,竟难取胜。不觉心中大怒。遂悉众列阵于五台山,传令军中不得妄动,等候越兵懈怠,然后突出攻击。
  勾践望见吴军,戈甲森严,队伍整齐,顾谓众将道:“此劲敌也,不可轻进,必须以计乱之 。”急命畴无余、胥犴督敢死之士,左列百人,各持长矛,右列五百人,各持大戟,一声呐喊,杀奔吴兵。
  哪知吴兵阵上,全然不理,只将强弓硬弩,射住阵脚,坚守得如铜墙铁壁一般。越军冲突数次,不能动得分毫。勾践无法可施,只得收兵回营。密与诸稽郢商议破敌之策。
  诸稽郢低头思索半日,遂向勾践附耳说道:“罪人可用也。”
  勾践闻言心中大悟。次日,密传军令,悉出军中所携死罪者,共得三百人,分为三行,一齐袒衣持剑、缓步徐行,直抵吴军阵前。为首的人,高声说道:“吾主越王,不自量力,得罪于上国,致辱下讨,臣等不敢受死,愿以死代越王之罪 。”
  言毕,三行之人,依次自刎。
  吴兵看见这般举动,不知其意,一齐注目而视,互相传语,称奇道怪。
  越人军中,忽然战鼓齐鸣,炮声大震。畴无余、胥犴,各率死士一队,刀枪并举,呼哨冲突。吴兵出其不意,抵挡不住,队伍大乱。勾践见前阵获胜,挥动大军,直压过来。右有诸稽郢,左有灵姑浮,冲入吴阵。王孙骆舍命与诸稽郢相持。灵姑浮挥动长刀,左冲右突,寻人厮杀。正遇吴王阖闾,云姑浮大 喊一声,举刀便砍。阖闾躲闪不迭,往后便倒。
  未知阖闾性命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第三章 困守会稽
  话说吴王阎闾,见灵姑浮一刀砍来,连忙向后一闪,刀锋已中右足,将指受伤,身子倒在车上,所着之履,落于车下。
  灵姑浮正要擒拿吴王,幸得鱄毅兵到,奋勇杀上,救了吴王。鱄毅已身受重伤,不能厮杀。王孙骆知道吴王有失,不敢恋战,急急收兵。
  那越兵已漫山遍野,围裹将来,吴兵匆匆逃走,被越兵追赶掩杀,死者过半。
  吴王阖闾身受重伤,收兵回国。只因年老性躁,不能忍痛,行至半路,便大叫一声,死于军中。伯(喜否)获丧先行,王孙骆引兵断后,徐徐而退。
  太子夫差,早已闻知凶信,便和相国伍员,迎丧入城,成服嗣位,卜葬阖闾于破楚门外之海涌山,发工人数千,穿山为穴,把专诸所用之鱼肠剑殉葬,更有剑甲六千副,金玉玩物,允牣其中。既葬,又尽杀工人以殉。
  其后有人望见闻闾葬处,常有白虎蹲踞其上,因名之曰“虎丘山”,识者以为埋金之气所现。后来,秦始皇使人发阖闾坟墓,凿山求剑,竟不能得,其凿处遂成深涧,即今虎丘山之剑池也。
  夫差既葬阖闾,遂立长子友为太子,因念越王杀父之仇,使侍卫十人,更番立于中庭。每逢自己出入经过,必大声喊道: “夫差!尔忘越王杀尔父之仇乎?”夫差闻呼,挥涕应道:“誓必报仇,不敢忘也 。”又命伍员、伯(喜否),练水师于太湖,且树射栅于灵严山,训练射击,欲俟三年丧毕,大举报仇。
  到了三年丧除,水师亦已练成,军士射击,早经纯熟。夫差择日,告祭太庙,命伍员为大将,伯(喜否)副之,兴倾国之师,从太湖取水道,进攻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越工勾践,知夫差大举来侵,忙聚集群臣,商议迎敌之策。
  大夫范蠡,字少伯,出班奏道:“吴国耻丧其君,矢志图报者,三年于兹矣。今倾国而来,其气奋,其力锐,而且众心一致,不可当也,宜敛兵为坚守之计 。”大夫文种,亦启奏道:“以臣愚见,莫若卑词谢罪,乞和于吴,俟其兵退,而后图之。”
  勾践道:“二卿议守议和,均非至计。夫吴,我世仇也,伐而小战,以我不能军矣 。”
  于是不听二人之言,悉起国中丁壮共三万人,迎敌于椒山之下。初次交战,吴兵稍却,杀伤百余。
  勾践乘胜直进,约行数里,恰遇夫差大军,两下布阵大战。
  夫差立于船头,亲击桴鼓。将士勇气百倍,争先迎战。
  忽然北风大起,波涛汹涌。伍员、伯(喜否)各乘艅艎大舰,顺风扬帆而下,俱用强弓硬弩,箭如飞蝗一般,射将过来。
  越兵逆着风头,不能抵敌,大败而走。
  吴兵分三路追击,越将灵姑浮舟覆,溺水而死,胥犴亦中箭身亡。吴兵乘胜掩杀,死者不计其数。
  勾践奔至固城,藉以白保。吴兵围之数重,绝其汲道。夫差大喜道:“不出十日,越兵俱渴死矣 。”
  哪知山顶之上自有甘泉,泉中且有嘉鱼。勾践命取鱼数百头,以馈吴王。夫差大惊,困之愈急。
  勾践见吴兵不肯退去,遂命范蠡率兵坚守,自己带领败残 人马,乘间奔至会稽山。点阅甲盾之数,只剩得五千余人。勾践长叹道:“自先君至于孤,三十年来,未尝有此大败也,悔不听范蠡、文种之言,以至于此 。”吴兵攻打固城,愈益紧急,伍员营于右,伯(喜否)营于左。范蠡悉力守御,不能抵挡,告急之文,一日三至。勾践急得手足无措,意欲自刎,以殉宗社 。” 未知勾践自刎与否,且待下文分解。 

  第四章 献赂请成
  话说越王勾践,因吴兵围困紧急,意欲自刎,以免被擒受辱。当有大夫文种,上前阻止道:“大王切勿短志,目今时势,虽然紧急,速往请成,犹可及也 。”
  勾践道:“我请成而吴不允许,岂非徒自取辱么?”
  文种答道:“吴太宰伯(喜否),贪财好色,忌功嫉能,与伍子胥同朝,而志趣不合。吴王畏惧子胥亲昵伯(喜否)。
  今若私诣伯(喜否)营中,结其欢心,订定行成之约,得伯(喜否)一言,吴王必定信从。子胥虽欲谏阻,亦无及矣 。”
  勾践道:“卿见伯(喜否),以何为赂?”文种道:“军中所乏者,美色为最。倘得美女献于伯(喜否),事必成矣。”
  勾践连夜遣使至都城,命夫人选宫中有美色者八人,盛其容饰,外加白璧二十双,黄金千镒,命文种乘夜诣伯(喜否)
  之营,请见太宰。
  伯(喜否)初俗拒绝。使人探其来意,知道有所献纳,遂召文种入见,自己踞坐帐中,以待来使。
  文种进帐,长跪言道:“寡君勾践,年幼无知,不能善事大国,致获罪戾。今寡君悔恨无及,愿举国请为吴臣,恐王见罪不纳。知太宰巍巍功德,外为吴之千城,内作王之心膂。寡君使下臣种,先叩首于辕门,借重一言,收寡君于宇下,不腆之仪,聊效薄贽。自后当源源而来,不敢自靳 。”说毕,将礼 单献上。
  伯(喜否)作色道:“越国朝晚必为吾破,凡诸所有尽归于吴,欲以区区之物啖我,我岂为尔?所愚速速将去,无再多言 。” 文种答道:“越兵虽败,然保守会稽者,尚有精兵五千,可以一战。不幸而败,将尽焚库藏积聚,窜身与异国,以图恢复,越地安能为吴所有?即使吴国尽有越之土地,库藏财货,大半归入王宫,太宰与诸半不过将分一二。何如允许越国请成,寡君感念太宰之德,虽委身于吴王,而此心必归向太宰。春秋贡献,未入王宫,先入府邸,如此则太宰擅全越之利,诸将皆不得与矣。况困兽犹斗,越兵虽败,未尝不可背城一战,那时胜负之数,尚难预决,未必吴国定胜,越国定是败也,望太宰熟权之 。”
  这一席言语,把伯(喜否)的心说动,不觉点心微笑。文种见伯(喜否)意已歆动,又指着礼单上所开美人说道:“这八名美女,皆出自越宫,若民间更有美貌女子,寡君得生还越国,当竭力搜求,以备太宰扫除之列 。”
  伯(喜否)听到此处,不禁起立说道:“大夫舍右营而趋左,是知我无乘危害人,幸灾乐祸之心,我当为大夫悉力成全。
  明日先引大夫朝见我王,以决其议 。”遂尽收所献之物,留文种在营中叙宾主之礼。
  次日,同至中军来见夫差。伯(喜否)先入,叩见已毕,陈说越王勾践使文种请成之意。
  夫差勃然作色道:“越与寡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安能许其请成 !”
  伯(喜否)笑道:“王不记孙武之言么?兵,凶器,可暂用,不可久用。越虽得罪于吴,今其君请为吴臣,其妻请为吴 妾,越国之宝器珍玩,尽数归入吴宫,所求于王者,不过存一线之宗祀。吴之降罚于越,亦可谓至矣。岂必欲夷其宗族,墟其社稷,方始快心么?”
  夫差闻言,沉吟不语。
  未知夫差肯许越成否?且待下文分解。 

  第五章 拒谏受降
  话说夫差听了伯(喜否)的言语,沉吟了一会,正要拒绝越国请成,伯(喜否)早又抢着说道:“受越之降可以厚实,赦越之罪可以显名,名实两得,吴可以霸。必欲穷兵黩武,恐勾践将焚宗庙,杀妻子,沉金玉于江,率死士五千,致死于吴。
  那时以亡命之众,坚决死之心,越败,固其本分;吴兵若有疏虞,非特前功尽弃,且为各国诸侯所笑矣。与其致敌人有必死之心,孰若许其成,唾手而得其国之为利,请王熟思之 。”
  夫差道:“如今文种安在?”伯(喜否)道:“现在幕外候宣 。”夫差便命文种入见。
  文种膝行而前,复申前说,愈益卑逊。夫差道:“汝君请为臣妾,能随寡人入吴么?”文种顿首说道:“既为臣妾,死生在君,敢不服事于左右?”
  伯(喜否)从旁说道:“勾践夫妇愿来吴国,吴名虽赦越,实已得越矣。王又更有何求?”夫差闻言,遂许越成。
  此时早有人到右营报知相国。子胥闻报,大惊。急急趋至中军,见伯(喜否)同文种立在吴王之侧,不觉怒容满面,问吴王道:“已允许越成么?”夫差答道:“已竟允许了 。”
  子胥连声叫道:“不可!不可”吓得文种倒退数步,惊惶失色。静听子胥谏道:“越与吴邻境接壤,有不两立之势,若吴不灭越,越必灭吴。夫秦晋之国,我攻而胜之,得其地不能 居,得其车不能乘;如攻越而胜之,其地可居,其舟可乘。此社稷之利,不可弃也。况又有先王大仇,不灭越,何以谢立庭之誓呢?”
  夫差听了这番说话,不能回答,惟有目视伯(喜否)。
  伯(喜否)趋前奏道:“相国之言误矣。先王建国,水陆并封,吴越宜水,秦晋宜陆,若以其地可居,其舟可乘,就说吴越必不能共存,则秦、晋、齐、鲁,皆系陆国,其地亦可居,其车亦可乘,也可说秦、晋、齐、鲁,亦要合而为一么?若说先生大仇,必不可赦,则相国对于楚国,其仇更甚,何不灭却楚国,而又许他和呢?今越王夫妇皆愿来吴服役,比较楚国,但纳一个芈胜,更不相同。相国自行忠厚之事,而欲王居刻薄之名,忠臣不当如是 。”
  夫差大喜道:“太宰之言有理,相国且退,待越国贡献的时候,当分赠于尔 。”
  此时气得子胥,面如土色,长叹一声,退出幕外,对大夫王孙雄道:“越十年生聚,再加以十年教训,不过二十年,吴宫为沼矣 。”言毕,愤愤而回。
  夫差使命文种,回复勾践,再到吴营申谢。夫差问道:“越工夫妇,何日入吴?”
  文种答道:“寡君蒙大王赦而不诛,将暂假归国,悉敛玉帛子女,贡献于吴。愿大王稍宽其期,如或负心失信,必不能不逃大王之诛戮也 。”
  夫差遂许其请,约定五月中旬,勾践夫妇入臣于吴。并遣王孙雄押着文种,同至越国,催促起程。太宰伯(喜否),领兵一万,屯扎吴山,守候勾践夫妇,如若期不来,即行扫灭越国。夫差传命已毕,自己率领大军,先返吴国。
  文种得吴王许其请成,回报越王勾践,告知吴王已经班师, 遣大夫王孙雄,相随到此,催促起程。太宰屯兵江上,专候大王渡江。
  勾践闻言,不觉双眼流泪。文种道:“五月中旬为期已迫,王宜从速归去,料理国事,不必为无益之悲 。”
  勾践收泪,回到越都,见市井如故,丁壮萧然,甚有惭色。
  留王孙雄居住馆驿之中,收拾库藏宝物,装成车辆;又选国中女子三百三十人,以三百人送吴王,三十人送太宰伯(喜否)。
  王孙雄早已催促数次,勾践不得已,择定行期,对着群臣,挥泪说道:“孤承先人余绪,兢兢业业,不敢怠荒。如今夫椒一败,国亡家破,身为俘囚,此行有去日,无归日了 。”
  群臣闻言莫不悲切。文种上前说道:“昔者,汤囚于夏台,文王系于羑里,一举而成王业;齐桓公奔莒,晋文公奔翟,一举而立霸图。艰苦的境遇,正是天心欲其成就王霸事业的根基,大王善承天意,必有再兴之日,何必过于悲伤,自短志气 !”
  未知勾践听了文种之言,可以略减悲伤否,且待下文分解。

  第六章 江口送别
  话说勾践听了文种相劝之言,止住悲伤。即日祭祀宗庙,请王孙雄先行一日,勾践同了夫人随后进发。群臣送至浙江之上。范蠡早在固陵,迎接越王,临水祖饯。文种举觞进祝道:皇天佑助,前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王虽淹滞,其后无殃。君臣生离,感动上皇。众夫哀悲,莫不感伤。臣请荐脯,行酒三觞。
  勾践听毕,仰天叹息,举杯挥泪,默然无言。
  范蠡进言道:“臣闻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
  古之圣贤,皆遇困厄之难,蒙不赦之耻,不但君王也 。”
  勾践道:“昔尧任舜禹,而天下治,虽有洪水,不为大害。
  寡人今将去越入吴,以国属诸大夫。诸大夫将何以慰寡人之望?” 范蠡闻言,对同列诸臣道:“吾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今主上有去国之忧,臣吴之辱,以吾浙东之地,岂无一二豪杰,与主上分忧共难么?”
  诸大夫同声说道:“谁非臣子,惟主上所命 。”
  勾践道:“诸大夫不弃寡人,愿各言其志。谁可从难,谁可守国?” 文种答道:“四境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臣;与君周旋,临机应变,臣不如蠡 。”
  范蠡道:“文种自处已审,主上以国事委之,可使耕战足备,百姓亲睦。至于辅危主,忍垢辱,往而必返,与君复仇,臣不敢辞 。”
  范蠡言毕,群臣以次自述。太宰苦成道:“发君之令,明君之德,统烦理剧,使民知分,是臣之职分 。”
  行人曳庸道:“通使诸侯,解纷释疑,出不辱命,入不被尤,是臣之责任 。”司直皓进道:“君非臣谏,举过决疑,直心不挠,不阿亲戚,是臣之职守 。”司马诸稽郢道:“望敌设阵,飞矢扬兵,贪进不退,流血滂沱,是臣之本分 。”司农皋道:“躬亲抚民,吊死存疾,食不二味,蓄陈储新,是臣之职事 。”太史计倪道:“候天察地,纪历阴阳,福见知吉,妖见知凶。是臣之所司 。”
  群臣一一言毕,勾践道:“孤虽入于北国,为吴穷虏,诸大夫怀德抱术,各显所长,以保社稷,孤可以无忧欠 。”
  遂留群臣守国,独与范蠡同行。君臣在江口分别,莫不流涕。
  勾践仰天长叹道:“死者,人之所畏,若孤之闻死,心中绝无怵惕 。”遂登舟径去。送者皆哭拜于岸下,勾践绝不顾恋。
  后人有诗咏此事道:斜阳山外片帆开,风卷涛声动地回。
  今日一樽沙际别,何时重见渡江来。
  越夫人据舷哭泣,见鸟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意甚闲话,不觉放声大哭,因作歌道: 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翩翩。
  集洲渚兮优游,奋健翮兮云间。
  啄素虾兮饮水,任厥性兮往远。
  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
  风飘飘兮西往,知再返兮何年。
  心辍辍兮若割,泪泣泣兮双悬。
  勾践见夫人悲伤作歌,心内不胜哀痛,勉强安慰夫人道:“孤之六翮备矣,高飞有日,夫人不必忧伤 。”
  越王既至吴界,先命范蠡往吴山,面见太宰伯(喜否),将金帛女子献上。
  伯(喜否)问道:“文大夫何以不来?”范蠡答道:“为寡君守国,是以不得偕来 。”
  伯(喜否)遂同范蠡来见越王。勾践深谢其覆庇之德,伯(喜否)一力担承,许以不久便叮返国。
  勾践闻言,心下略觉安稳,遂托伯(喜否)引见吴王,并求其在王前美言一二,以免受苦。伯(喜否)一一应承,约定次日,由伯(喜否)押送到吴下,面见吴王。
  未知勾践见吴工时怎样看待,且待下文分解。 

  第七章 石室忍辱
  话说伯(喜否)押送勾践,来到吴下,引见吴王。勾践肉袒伏于阶下,夫人随在身后,范蠡将宝物女子开单呈献。越王勾践再拜叩首道:“东海役臣勾践,自不量力,得罪边境,大王赦其深辜,使执箕帚,承蒙厚恩,得保须臾之命,不胜感戴。
  勾践谨叩首顿首 。”
  夫差道:“寡人若念先君之仇,尔今日必无生理 。”勾践重又叩首道:“臣实当死,惟大王怜之 。”
  其时相国子胥在旁,目若熛火,声如雷霆,进前言道:“夫飞鸟在青云之上,尚欲弯弓而射之,况集于庭庑乎?勾践为人,性极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求免刑诛,一旦得志,如放虎于山,纵鲸归海,不可复制矣 。”
  夫差道:“孤闻诛降杀服,祸及三世。孤非爱越而不诛,恐见咎于天,致获罪谴 。”
  伯(喜否)道:“相国只知一时之计,不明安国之道。大王所言,诚仁者之语也 。”
  夫差不纳子胥之谏,受越贡献。使王孙雄于阖闾墓旁,筑一石室,将勾践夫妇贬入其中。去其衣冠,蓬首垢面,执养马之役。幸赖伯(喜否),私馈食物,得免饥饿。
  每逢吴王出游,勾践手执马鞭,步行车前,吴人皆指点道:“此是越王,如今执奴婢之役于我国矣 。”勾践惟低首忍辱, 不敢多言。后人有诗咏勾践忍辱之事道:堪叹英雄值坎坷,平生志气尽销磨。
  魂离故苑归应少,恨满长江泪转多。
  勾践在石室二年,范蠡朝夕侍侧,寸步不离。忽一日,夫差召勾践入见,勾践跪伏于前,范蠡立于其后。
  夫差对范蠡说道:“寡人闻哲妇不嫁破亡之家,名贤不官灭绝之国。今勾践无道,国已将亡,汝君臣并为奴仆,羁囚一室,岂不可丑?寡人欲赦汝之罪,汝能改过自新,弃越归吴,寡人必当重用,去忧患而就富贵,汝意何如?”
  其时勾践俯伏流涕,惟恐范蠡归顺吴国。只见范蠡稽首言道:“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不能辅越王为善,致得罪于大王,幸大王不即加诛,得君臣相保,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愿已足,不敢仰望富贵 。”
  夫差道:“子既不移其志,可仍归石室 。”范蠡道:“谨如君命 。”夫差起入宫中,勾践与范蠡回至石室。
  越王服犊鼻,著樵头,斫锉养马,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阙之襦,汲水、除粪、洒扫;范蠡拾薪炊爨,面目枯槁。夫差时命人窥之,见其君臣力作,绝无几微怨恨之色,终夜亦无愁叹之声,以为勾践君臣无志思乡,早已置之度外。
  一日,夫差登姑苏台,望见越王与夫人,端坐马粪之旁,范蠡操箠立于左侧,君臣之礼存,夫妇之仪具。
  夫差回顾太宰伯(喜否)道:“越王不过小国之君,范蠡不过一介之士,虽在穷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心甚敬之。”
  伯(喜否)答道:“不惟可敬,亦可怜也 。” 夫差道:“诚如太宰之言,寡人目不忍见,倘越王果能悔过自新,可以赦他之罪么?”
  伯(喜否)道:“臣闻德无不覆,大王以仁圣之心,哀孤穷之士,加思于越,越岂无厚报?愿大王决意行之 。”
  夫差道:“可命太史择吉日,赦勾践归国 。”伯(喜否)
  密命家人于五鼓时,将喜信报知勾践。
  勾践大喜,告于范蠡。范蠡道:“请为王占之。今日戊寅,以卯时闻信;戊为囚日,而卯复克戊,其爻曰:‘天网四张,万物尽伤。祥反为殃 。’虽有信,不足喜也 。”勾践闻言,变喜为忧。
  却说相国伍子胥,闻吴王将赦勾践归国,急急入见道:“昔桀囚汤而不诛,纣囚文王而不杀,天道还返,转祸成福,故桀为汤所致,商为周所灭。今大王囚越君而不诛

分页阅读: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西施艳史演义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