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梦骈言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集藏 - 小说
文件大小:0.4mb。
书籍内容:
醒梦骈言
作者:守朴翁
又名《醒世奇言》,全书十二回,有清代刊本。书署“守朴翁编次”,然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书中每回演写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均可在《聊斋志异》中找到对应篇目。可以说本书是一部根据《聊斋志异》原本改写的《白话聊斋》。书中故事都是写下层社会生活的,具有浓厚的平民文学色彩。全书各篇故事结构完整,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清新可读,堪称清代话本小说中的佳作。原本第十二回缺两页。
第01回 假必正红丝夙系空门 伪妙常白首永随学士第02回 遭世乱咫尺抛鸾侣 成家庆天涯聚雁行
第03回 呆秀才志诚求偶 俏佳人感激许身第04回 妒妇巧偿苦厄 淑姬大享荣华
第05回 逞凶焰欺凌柔懦 酿和气感化顽残第06回 违父命孽由己作 代姊嫁福自天来
第07回 遇贤媳虺蛇难犯 遭悍妇狼狈堪怜第08回 施鬼蜮随地生波 仗神灵转灾为福
第09回 倩明媒但求一美 央冥判竟得双姝第10回 从左道一时失足 纳忠言立刻回头
第11回 联新句山盟海誓 咏旧词璧合珠还第12回 埋白石神人施小计 得黄金豪士振家声
第一回 假必正红丝夙系空门 伪妙常白首永随学士
五百年前,预定下姻缘喜簿,任从他,貌判妍媸,难逃其数。巧妻常伴拙夫眠,美汉惯搂丑妇卧。何况是一样好花枝,愈不错。贵逢贱,难云祸;富逢贫,非由误。总归是、月老作成缘故。高堂纵有不然心,子女都毫无憎恶,又何若去违拗天工,生嗔怒。
姻缘一事,从来说是五百年前预定。不是姻缘,勉强撮合不来。果系姻缘,也再分他不开。尽有门户高低悬绝的,并世有冤仇的,一经月老把赤绳系定,便曲曲弯弯要走拢来,这叫做“姻缘姻缘,事非偶然”。
明朝成化年间,湖广武昌府江夏县,有个秀才姓曾名粹,号学深。他父亲曾乾吉,原是举人,和母亲庄氏只生得他一个,自然是爱如珍宝,不消说的了。
他五六岁时,有个相面的,相他后来该娶尼姑为妻,曾乾吉和庄氏都道这相士随口喷蛆,全然不信。
那曾学深聪明绝世,读书过目不忘,十四岁入了学,十六岁就补了廪,各处都知名,晓得他是位少年才子。又且生得如傅粉何郎,异常秀美。
却是作怪,与他论婚,再也不成。试想这样一位潘安般的少年才子,又且父亲是孝廉,家境也算厚实,难道这些拣女婿的,还不肯把女儿与他吗?却不是曾乾吉心里不合式,便是事已垂成,那边的女儿生病死了。
曾乾吉止此一子,急欲与他联姻,见这般不凑巧,未免纳闷,却又因年未弱冠,也不十分在意。
却说庄夫人母家在黄州,去武昌二百里,还有母亲,快已七十多岁。只因路远,自己不能时常定省,只差家下人到彼探望。
今见儿子大了,便对他道:“你外祖母处久不通音信,我在先只令下人去问候,却不能把老人家近来底细情形告我知道。你如今年已长成,可与我走一遭去。”
曾学深便打叠好一肩行李,叫家童阿庆挑了,来至江边,雇了一只小船,取路投黄州来。
到了码头上登了岸。阿庆是时常打发他来,认得路熟的,便一径来到庄家。
那曾学深的外祖母是于氏,外祖庄培荣曾做过江西九江府知府,没已多年。母舅庄德音,原任南直句容县知县,因告终养在家。
当下于夫人和庄德音,见曾小官人到了,合家大喜,彼此问了些近况,便唤家人打扫一间书房,令他安歇。
曾学深次日便要回家,于氏老夫人和他母舅,那里肯放。
于氏老夫人道:“外孙,难得你到这里,我有好些说话要问你,却一时想不出,你且在这里歇下半个月,才放你回去。”
曾学深只得住下。那时正是暮春天气,黄州地面景致甚多。曾学深日里同了表弟兄们,各处去游玩,到晚回来,却和于氏老夫人说些家中闲话。
从来外婆见了外孙来家,说话最多,他家有几个菜瓶,几个酱瓮,也要问到的。这且不表。
一日,曾学深同着十二岁的小表弟,在一个显圣庵里游玩。那庵是女庵,有好几位尼姑,在内焚修。
他两人游玩了回来,将次到家,遇见邻家一位张老妈妈,问他表弟道:“小官人,今日陪了曾相公,那里顽要?”表弟答道:“方才在显圣庵里。”
张妈妈笑嘻嘻的道:“小官家不会顽耍,我黄州有两句口号道:‘黄州四翠,少者为最。’怎不陪了曾相公去看看,倒到那显圣庵里去?”
曾学深听了,问道:“老妈妈,怎叫做‘黄州四翠,少者为最’?”
老妈妈告道:“我黄州南门外,离城五里,有个观音庵,也是女庵,那里有四个美貌的尼姑,因此有这句话。老身不过和小官人取笑,这地方却是相公们游玩不得的。”
曾学深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听了这话,回到外婆家里,心中想道:既有这个去处,我明日去走一遭,却不要同表弟兄们去才好,省得被人知道。
次日天明,吃了早膳,没人在前,他便独自一个,走出墙门,一径往南城而去。问到观音庵前,只见约十亩大的一个池,湾湾的抱着那庵。沿池都是合抱不交的柳树,绿荫正浓,有几个黄莺儿,在叶底下弄那娇滴滴的声音。飞下柳絮到水面上,小鱼儿就来拖拖扯扯。
曾学深看了,心中悦畅道:“不要说别的,只这景致也就不同。”见那庵门闭着,便轻轻敲了两三声,里边走出个七十多岁的佛婆来,问道:“那位?”曾学深道:“是来游玩的。”
佛婆便领他到大殿上。恰好四位尼姑在那里做法事,都是带发修行的,一个个都生得标致。一个幼年三十左右,一位在二十四五,一个二十光景,只有一位小的,分外可爱。但见:
眉似远山衔翠,目如秋水凝神。漆般黑青丝压鬓,雪样白粉脸含春。樱桃启处,佛经卷卷出佳音;玉笋抽时,法器般般作妙响。若非刘阮山中见,定是襄王梦里逢。
曾学深见了,不要说是消魂,连魄也都化了。等他们法事完毕,与他们逐个打了问讯,众人都去烹茶洗盏,只留这小的在殿上陪客。见曾学深不转眼的看他,便把头来低了。
曾学深问他:“青春多少?”
答道:“一十六岁。”
曾学深又问他:“俗姓什么?是何法号?”
答道:“姓陈,法名翠云。”
曾学深便戏他道:“好奇怪,小生恰恰姓潘。”只见他玉容泛赤,立起身,漾漾地走了开去。
不多时,众尼送出茶来,又捧出十多盘子果品来款待。
曾学深向众尼一一问过姓名。那三十左右的答道:“贫尼叫白翠松。”指着二十四五的道:“这位梁翠柏。”又指二十岁光景的道:“这位盛翠岩。”便问:“相公高姓?”
曾学深不好说与他真名姓,便顶着上文来道:“小生姓潘。”
白翠松道:“听相公口音,不像是这里人氏。”
曾学深道:“小生家里,原在武昌。因慕黄州景致,特地来游。”
众人言来语去,却再不见翠云出来。曾学深忍不住,问白翠松道:“还一位小姑姑,缘何不见出来?”
白翠松笑道:“这丫头是怕生人的,因此避过了。”
曾学深又闲话了几句,便起身作别。白翠松和梁翠柏,两个留道:“请在小庵奉了斋去。”曾学深推辞道:“有朋友在寓中等候,不好耽搁。”
白、梁两尼又苦苦相留,曾学深只是要去。两尼送他到门外,白翠松嘱道:“相公倘要见翠云这丫头,可于明日傍晚到来。”
曾学深回到外婆处,于氏老夫人问道:“外孙,你半日在那里,却令人寻你不见?”
曾学深扯个谎说:“今日偶然出去,左近闲步,遇着个同学朋友,在这里课徒,扯去闲话。因此违了慈颜。他还约明日下午,到他馆中,代他做个寿启,却又是没推托的。”
于氏老夫人道:“难得你这等青年,便人人慕你才学。我听了也快活不过。”
次日中饭后,曾学深去见外婆,只说是到朋友馆中去,今夜不及回来,家里不必等候。说罢,便又出门,望观音庵来。
只见庵门虚掩,便推将进去,走到大殿上,白翠松和梁、盛两尼,陆续都见过了,却只不见翠云。
曾学深心头惶惑,好像不见了什么珍宝一般,却又不好就问。众尼当下整修蔬菜款待他。
曾学深道:“千万不要费心,若是这般,小生就去了。”众人不听,却也不见曾学深肯去。
白翠松邀他到自己房里用斋,曾学深欲待推辞,却被他和梁翠柏两个拥了进去,让他朝南坐了,白梁两人坐在横头。盛翠岩却早走了开去,再不见来。
白翠松斟酒来劝曾学深,曾学深也回敬了他两个。
曾学深忍不住问道:“陈姑今日缘何不见?”
白翠松道:“他还怕羞,少不得要来的。”
饮了几杯,天已渐昏,却只不见陈翠云到来。曾学深只得起身道:“天已晚了,小生且暂别,明日再来。”
白翠松一把拖住道:“且再坐坐,我去捉这丫头来见面便了。”曾学深便又坐下,白翠松道:“相公要见翠云,却要依我一件事。”
便把酒来斟下三大杯道:“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