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近溪先生明道录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儒藏 - 语录
文件大小:0.26mb。
书籍内容:

罗近溪先生明道录
  
  
  耿定向:题近溪子明道录
  
  胡僖:叙近溪罗先生明道录
  
  郭斗:刻近溪罗先生明道录
  
  卷一
  
  古本《大学》通解
  
  《中庸》通解
  
  《大学》宗旨
  
  《大学》“止至善”解
  
  论《大学》无分经、传
  
  《大学》与“礼”的关系
  
  “至善”何以要求诸古圣?
  
  《大学》《中庸》乃孔子所著
  
  日用皆是性,人性皆是善
  
  说“恐惧”
  
  “喜怒哀乐”与“已发”、“未发”
  
  “致中和”之“致”解
  
  尊德性与道问学
  
  卷二
  
  颜子“不违如愚”解
  
  “知之为知之”解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解
  
  鬼神与生死
  
  “明”解
  
  “仁,人心也”解
  
  “充”“达”仁义解
  
  “四书五经”同是格物一义
  
  “易有太极”解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解
  
  “时”解
  
  “克己复礼”解
  
  乾元之生理在人
  
  “乾乾”解
  
  论知能先后
  
  “道心人心”说
  
  卷三
  
  自述“宗旨”:“赤子之心,不虑不学”
  
  舟中问答
  
  “信”为由善入圣之门限
  
  “君子有三畏”解
  
  论“理之亲切”
  
  捧茶童子是道
  
  “工夫”与“头脑”
  
  吾儒衣钵
  
  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解
  
  “形色天性”解
  
  自述为学经历
  
  评告子
  
  "诚者自成"解
  
  中庸本自平常
  
  论“天”
  
  信而直任是工夫
  
  卷四
  
  尧夫“天根月窟”说
  
  再论“宗旨”
  
  如何“成人”
  
  父子之间如何相处
  
  通论“心”、“性”、“命”
  
  “时”义大矣哉!
  
  “天则”怎可“见”得?
  
  乾、坤之知、能有别乎?
  
  “复”、“礼”何以并言
  
  “敬畏”抵得百般工夫
  
  己所言“良知”与阳明“良知”异同
  
  “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通论
  
  如何悟得实落?
  
  无愁便是乐
  
  静定如何可得?
  
  良知如何不虑而知
  
  学问如何不要著力
  
  仕优则学,学优则仕
  
  卷五
  
  “君子反经”何谓?
  
  识得本真
  
  心性分别何如?
  
  由当下念头识心体
  
  何谓“经”?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解
  
  “慎独”解
  
  “由仁义行”与“行仁义”何别?
  
  “人不知而不愠”非无动于中
  
  圣贤之“大”
  
  易与不易
  
  看书册与面命之不同
  
  圣与凡若金与矿
  
  学“规矩”
  
  畏天命之严
  
  再论“时”
  
  从人去求仁
  
  身家不足为学累
  
  知与见闻
  
  卷六
  
  “多学”与“一贯”
  
  如何用“工夫”
  
  论“戒”
  
  看我此身
  
  “知”:为又为不得,蔽又蔽不得
  
  《中庸》首章解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心体之亲切
  
  “心”:体与用·本体与工夫
  
  “深造以道”,其道是率性之道否?
  
  “万物皆备”章解
  
  浑沦到底
  
  天若无知,也做主不成
  
  “可欲之谓善”,起手也在是,结果也在是
  
  心之宗法
  
  卷七
  
  《大学》宗旨:“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自述读《论语》进境
  
  论周子、程子、朱子与阳明学之异同
  
  体贴“恕”上致力
  
  良知完具于人
  
  一切放下
  
  自赤子即已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也
  
  学亦只是学其不学,虑亦只是虑其不虑
  
  良知面目
  
  招牌非可耻,乡愿则可耻也
  
  由日用而不知到圣人
  
  以变幻为此心喜
  
  圣人吃紧着力处只在不厌不倦
  
  子贡到老不信夫子
  
  形色与天性
  
  仲尼祖述尧舜
  
  仁义是替孝弟安个名
  
  学问工夫
  
  迷与觉如冰之与水
  
  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常人者,圣人而不可安心者也。
  
  心之本明
  
  学必以习,习必以苦
  
  卷八
  
  五华书院会讲
  
  武定会讲
  
  弥勒会讲
  
  临安会讲
  
  谒庙会讲
  
  洱海会讲
  
  海春书院会讲
  
  丁祭会讲
  
  腾越会讲
  
  凤山书屋会讲
  
  演武场会讲
  
  近溪罗先生明道录跋(杜应奎)
  
  叙罗近师明道录后(詹事讲)
  
  
  
  
  刻近溪罗先生明道录
  郭斗
  
  余与近溪罗公同举癸丑进士,为相国存斋先生门人。先生尝讲道京师,公独笃志,先生与同年十数辈日侍先生侧,余亦叨与,得闻所未闻。后授官各各散去之四方,不得会者数年矣。乃后有事京师,复得会于灵济宫中,各质所得,殊多裨益。别来又数年矣。
  
  万历甲戌冬,公始以副宪来滇,再得会公于滇中。公学益精,力益勤,而从游者日益众,欲倡道西南。会同野李公继至,与公同志,又合并晹谷方公、西岩顾公、禹江张公、渐江张公、一水陈公诸君子,讲学五华书院,日孜孜不倦。诸生不惟得领诸君子文学之教,其所熏陶培养者多矣。幸不大哉!
  
  公一旦出家居富美堂及今五华书院所集公与诸公讲义共二卷视诸生,诸君子见而喜之,恐其久而或褪也,属同年晹谷公叙之。晹谷公谓其言有裨风教,当梓传焉。合而刻之,一题以“五华会语”,一题以“双玉会语”。及叙其端,而近溪公之门人杜生应奎又欲归之书坊以广其传,附公今日巡历六诏与余乡中溪李公、寅所严公单论学之辞数章入梓焉。类而编之,分为三卷,题曰“近溪先生会语”,徵叙于余以识岁月,余喜得附名诸君子后,故乐为之书。
  
  万历丙子孟夏月朔日,赐进士第通奉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前兵科左给事中昆明麓池郭斗书。
  
  叙近溪罗先生明道录
  
  胡僖
  
  往岁以督楚漕艘赴淮徐,解后(原字如此--通“邂逅”--标点者注)近溪罗先生于真州。时舟次,语间见先生之襟次洒落,心体平易,而举中和之说为余告尚在耳也。别后参商,无从缉晤。
  
  万历己卯,予叨役滇之金沧,则先生已还盱江。然先生之去滇才二年,其宦绩昭昭人耳目,×(左“矢”右“引”)予摄金腾兵务日,尤稔闻先生政事之大。盖实能行其所学而非徒胜口说尔也。
  
  当其时,缅势猖獗,诸土司为腾藩蔽者被其迫胁,兼翼以木邦之桀黠,焰逼金齿。先生以总屯握该道符节,驻腾冲策应其急,议主出兵为角莾者声援以遥制之事虽中阻,迄今士大夫壮其气。其勇于有为如此,则岂徒空谭者哉!
  
  今先生还盱江矣,迤西及东公署多先生手泽,而一字句皆吃紧为人盛心。予于先生投分虽浅,神交则深。即所发义理之勇,认真持定,不夺于利害,不怵于毁誉,不摇于荣辱,固子舆氏所谓浩然气也。使得竟其施为于边方,裨益岂浅鲜哉?
  
  顷,予从金沧迁洱海,甫及期,而先生之门下士杜君应奎者以先生平日存稿若干篇来乞予言,重以滇中长者麓池郭方伯公命。方伯公,予公祖,杜君又不远万里而至,则焉能辞?
  
  予惟言者心之声也,行者言之实也,学者心有所见则宣诸言而成章为文,措诸行而成章为业。子舆氏曰:“诵其诗,读其书,论其世,是尚友也。”则学者固有行不逮言、味空虚而鲜实用者矣,要之,不尽然也,论先生之世之概可印证矣。空谭云乎哉?予于文未能学,问学弗工奚足阐先生所得之蕴?第于先生之躬行其言者偶闻一二于滇云,故摭以塞杜君之请而复郭方伯公之命。若夫品藻斯文,自有知言者为之秉笔,非予事也。于是乎叙。
  
  万历壬午岁仲秋之吉,赐进士第朝列大夫云南布政使司右参议前吏部仪制司郎中奉敕理湖广粮储兰溪公泉胡僖撰。
  
  题近溪子明道录
  
  耿定向
  
  余曩为近溪子题《疏山会语》,其词甚俚且赣,近溪子不以余为迕,若谓有契于心者,梓而传之矣。顷,杜生来自滇,将公泉胡公大命复以其集问序于余。嗟!余于近溪子窃附忘言之交矣,又何言与?又何言与!顾余兹有积疑于衷,非近溪子末余释也,藉手以就质正,可乎?
  
  惟近代二三魁儒岿然负山斗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罗近溪先生明道录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