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治例 - (TXT全文下载)

气血虚,补中益气中加地黄、杜仲。脉大者肾虚,用杜仲、败龟板、黄柏、知母、枸杞、五味之类,猪脊髓丸。

  针 血滞于下,委中出血。

  灸 肾俞、昆仓。

  补荣卫 固真饮子下后药,真气虚青娥丸方:杜仲(四两) 补骨脂(二两)。

  下 闪肭实痛,猪肾散等药下之。

  摩腰膏:附子尖 乌头尖 南星(各二钱半) 炒姜(一钱) 雄黄 獐脑 丁香(各一钱半) 麝香(五 通关节 济生庵闾丸

  胁痛

  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有痰流注,肝急。

  行血 轻者用桃仁红花、川芎。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抚芎、苍术。

  下 龙会丸泻火之要药。木气实者承气。初痛脉气实者十枣汤。

  和解 小柴胡加牡蛎。

  导痰 二陈加南星、川芎、苍术、柴胡。

  行气 咳而胁痛,二陈、南星、多加香附、青皮、青黛、姜汁。木气实,或血气两调 捷嚏 用不卧散吹之。

  针 丘墟、中渎。

  心痛

  有风寒、气、血虚、食、郁热。

  散寒 铁刷汤或草豆蔻丸。轻者五积散。脉伏者姜附。

  调血 四物。有平日喜食热物,或有冲击,死血留于胃口作痛,用桃仁承气下之。

  行气 木香、乳香、玄胡、益智、姜黄、砂仁。气虚加以二陈,中加炒姜以和之。实者枳壳之类。

  补 因虚而作,咸以软之,牡蛎丸。牡蛎一味,淬为末,水丸。

  化虫 虫痛者,多面上白斑,唇红能食,治以苦楝根、锡灰之类。

  清热 胃口有热而作,非栀子不可,佐以姜汁,此反佐也。金铃子散,见《活法机要》。

  针 太溪、然谷、尺泽、行间、建里、太都、太白、中脘、神门、涌泉。

  消导 元戎浓朴丸、感应丸。

  宣 铜青之类,萝卜子三大合炒,擂细滤之,空心茶汤和下,大钟渐渐浓服取吐。

  下 大实满痛者,元戎浓朴丸、备急丹、大陷胸汤。虫痛,三因集效方。

  牙疼

  或出血属热,胃口有热。有风寒、湿热虫蛀。

  疏风 川芎、石膏、升麻、细辛、草乌、白芷、防风、羌活擦之,或单用鹤虱。一方用升麻、石膏、细辛、 本、檀香、麝香、皂角。

  行湿 细辛、芫花、苍耳叶、大戟、小麦、川椒煎水漱之。

  清热 石膏、升麻、地骨皮、羊胫骨灰。

  解铁杂之邪 东垣当归龙胆散。治寒热,用元戎梧桐泪散。

  下 神功丸、凉膈散、调胃承气汤为末,蜜丸服之。

  行血 牙疳蚀臭出血,当作阳明蓄血治之,桃仁承气汤蜜丸服之。东垣清胃散。有服牛尿,漱而得血者,立愈。

  散寒 草豆蔻、白芷、细辛、草乌、丁香、蝎梢。

  取 皂角树上蛾子,或白马蛆,或用草乌、川椒、细辛。

  益肾 肾虚者,骨热而苏苏然痛者,滋肾丸。

  灸 颊车、听会、曲池。

  熏 用韭子。

  治虫 天仙子烧烟。用竹筒抵牙,引烟熏之,其虫即死。

  针 合谷、内庭、浮白、阳谷、三间。

  擦药 元戎问玉散方:醋榴皮 诃子(各二两) 升麻 何首乌 绿矾(枯) 青盐 百药煎 五倍子 没石子(半) 麝(一钱) 白茯菟(一两) 细辛 石胆矾(各半两) 荷叶灰 白檀 芎 芷 甘粉苓苓香 茴香 藿香 猪牙皂角灰 木别子(各二钱) 青黛(一钱半) 共为末。

  眼目

  疼者肝气实,风热,痰热、血瘀热,血实,气壅。

  诸邪 风热:羌活、甘菊、川芎、蔓荆子、荆芥穗。火:酒炒芩、连、大黄、当归、生地、防风、薄荷。湿热:神芎丸。风:川芎茶调散。

  凉血 实者,犀角地黄汤加芩、连、荆穗、石膏、柴胡。虚者,四物加黄连、生地黄、草荆穗、枳实。

  清气 实者,凉膈。虚者,清心莲子饮,局方定志丸:茯菟 人参(各三两) 远志菖蒲(各二两) 蜜丸,辰砂为衣。

  针 丝竹空、上星、百会、攒竹宣泄。痛者,风池、合谷。

  导痰行气 二陈加枳壳、川芎、仙术、石膏、荆芥。

  泻肝 泻青丸、羊肝丸(白羊肝一具,黄连末。) 养阳 东垣神效黄 汤。

  滋阴 地黄丸。二者兼治,东垣滋阴地黄丸。

  消翳膜方甘菊 川椒 木贼 蒺藜子 密蒙花 蛇蜕 蝉蜕 川芎 蔓荆子 荆芥穗 石燕 黄连薄荷叶 枳实 栝蒌根 羌活 当归 甘草上为末,蜜丸含化。

  灸 大寒犯脑,连及目疼,或风湿相搏,风邪,皆可用。有翳取二间、合谷。

  宣 痰实气郁,宜吐之,然后用药。

  下 热胜气郁,承气汤。血实,玉烛散。

  洗 汤泡散:黄连、杏仁、当归、防风。

  点药 末子用炉甘石,不拘多少,淬后为极细末点。先用童便淬,后用黄连汁淬之。

  熊胆膏:黄连 黄柏(各三两) 蕤仁(一钱,去油) 先将三味煎浓汁,滤过入后药熊胆(一钱) 硼砂(半钱) 牛黄(半钱) 脑子(四钱) 蜜(四两,和净水熬)

  泻痢

  气虚兼寒热,食积、风邪、惊邪、热湿,阳气下陷,痰积。当分治,泻轻痢重。

  升散 胃风汤、防风芍药汤、神术散、苍术防风汤、败毒散皆可汗之。

  攻里 湿热用导水丸,兼郁承气汤、和中丸。积滞用圣饼子、脾积丸。冷积局方苏感丸。下后用药调理。痢初得者,必用下,通因通用。湿热甚者,宣明玄青膏。

  和气 后重窘迫用木香槟榔。白属气,赤白者气血受病,赤黑相兼属湿热,青绿杂风与火湿。

  凉血 下血者当凉血,归、 。赤属血,《保命集》四物加槐花、黄连、米壳。

  温 脉沉弱而腹痛,用姜附加对五苓、理中丸、机要浆水散。色青者,寒兼风。

  升提 阳气下陷,升阳益胃加桔梗,醋沃南星。用一叶梅外贴极效,起泡便止。

  收敛 实肠散、桃花汤、养脏汤、严氏乌梅丸、元戎乌梅散,如米壳、榴皮、龙骨之类。

  胜湿 平胃散、,曲芎丸之类。老人奉养太过,饮食伤脾,为脾泄,机要白术芍药汤、茯苓汤。湿胜,仙术炒用。

  渗泄 阴阳不分,淡以渗之,五苓、猪苓之类。或单用薏苡实炒为末服之。

  补 初不可便补。气虚者补中益气。血虚神弱,人参、白术、当归、川芎、炒芍药、茯苓,少加黄连之类。钱氏白术散、十全大补汤。

  劫 泻痢,脉沉伏细弱下陷者,用来复丹、灵砂丹以劫之。

  清暑 中暑 而脉虚者,香薷散、桂苓甘露、清暑益气汤。

  灸 陷下则灸之。脾俞、关元、肾俞、复溜、腹哀、长强、太溪、大肠俞、三里、气舍、中脘。

  解热 外热者先退热,柴、芩、连。内热者香连丸、芍药柏皮丸、黄连阿胶丸。噤口者解毒。

  分利 胃苓汤,与淡渗同五苓。或独用 香散。

  外贴 以一叶梅于印堂贴之。

  宣 有痰饮在膈上,气不能降,以致大肠不能收敛而泻利。痰在肺中,宣大肠之不固也,宜吐之。

  盒脐 噤口痢用田螺于脐中盒之,以引下其热,黄连多加参术,终日呷之,如吐再进 补肾 肾泄久不止,脉沉细无力,二神丸、本事五味子散、金锁正元丹。

  和脾气 脾气不和,浊气下干,不能愈者,问病患思食何物,与食之,脾气和而愈矣 消积 因积作者脾积丸,方见后。

  青皮 陈皮 三棱(炒) 蓬术(煨。各二钱) 莎实(二两,炒) 肉果 山豆(炒) 山楂香砂仁 槟榔 姜黄 浓朴(炒。各二钱) 黄连(三钱) 木香(一钱半) 檀香(二钱) 澄茄(一钱) 白豆蔻(一钱) 麦 (炒,二钱)上为末,蜡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温水下。

  疟(又名)

  有风暑、山岚疟气、食、老疟、疟母、寒湿、痹、五脏疟、六腑疟。

  发散 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之,小柴胡加桂、白虎加桂。头痛脉浮,恶风有汗,机要桂枝羌活汤。

  和解 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之,桂枝加黄 、知母石膏汤、人参柴胡饮子,六和汤方:人参 知母 草果 贝母 白芷 槟榔(各一钱) 乌梅 柴胡(各一钱,用酒拌) 常山(二钱) 温 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名牡疟,宜柴胡姜桂汤,此温经也。

  下 热多寒少,目痛多汗,脉大,以柴胡微利为度。余邪未尽,白芷、石膏、知母三物汤以尽其邪。

  调经 风暑深入阴分而夜发者,乃血受病,宜桂枝、桃仁、当归、柴胡、黄芩等药。

  辟瘴气 草豆蔻、浓朴、草果、槟榔、半夏、常山。

  温脾 内伤生冷,于平胃中加参,守田、茯苓、草果、藿香、姜、乌梅辈,飞龙夺命丹亦可用。

  消癖 咳疟多成癖,在左胁之下名疟母,严氏鳖甲饮子、金匮鳖甲煎丸。

  消食 三因红丸子。

  宣 因外感病属上焦胸膈,多结聚痰涎,故宜吐,子和恒山散、藜芦散、雄黄散。

  截 辰砂丹、一剪金,皆要药也。

  朱砂(一两半,留五钱为衣) 信 雄黄(各五钱)上为末,入白面六钱,水丸绿豆大,每一丸于五更时水下。

  补 汗多,寒热不止,懒言语,食少,小柴胡加桂、白术、陈皮、当归、草果皮、芍药、黄 、知母、贝母。不止者兼服后药。

  三日一发,或一月两月发者,秘方清脾丸:白术(一两半) 人参 槟榔 草果 黄芩 守田(制。各一两) 青皮(一两) 蓬术(醋炒)浓朴(各半两) 甘草 姜黄(各三钱)上为末,饭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六十丸食远白汤下,日进二服。

  移精变气 或惊之击之,藏隐,照水饮符,观尽奕棋,皆可止之,邪传里则不能止。

  针 合谷、曲池、公孙。

  灸 不问男女,于大椎中第一节尽处,先针,后灸三七壮,立效,或灸第三节亦可。

  咳嗽

  风、寒、火、劳、痰、肺胀、湿、五脏咳,看痰例分六气治为要。

  发散 风:消风散、金沸草散。寒:麻黄汤、干姜五味子汤。

  下 湿:十枣汤、小胃丹、葶苈木香散。水:葶苈丸。胃实痰郁者,下后调理。

  宣 痰在膈上,或停郁胃中。重者,瓜蒂散。轻者,萝卜子末吐之。

  泻火 实者,解毒汤。轻者,知母、地骨、桑白皮、麦门冬、桔梗、甘草,礞石滚痰丸。上半日属胃中有火,贝母、地骨。五更咳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流入肺中。

  滋阴 午后嗽多者,属阴虚,四物、知母、黄柏、或四物入竹沥,或六味丸,或八味丸为要药。

  收敛 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以五味、五倍敛而降之,或粟壳、乌梅之类。肺胀者,诃子、青黛、杏仁,久咳自汗宜用之。

  泻白 肺气有余宜泻之,桑白为主,半夏、茯菟佐之,泻其有余,补其不足。

  清金 肺燥当润之。属热者,桔梗、大力、知母、鸡清。声哑者属寒,细辛、半夏、生姜,辛以散之。

  补 肺虚者,人参膏补之,阿胶为主。阴不足者,六味丸为要药,知母茯苓汤炒。咳而泻者、痢者、用粟壳不必疑。

  熏 款花、雄黄、艾,烧烟熏入喉中,以散肺中邪气。丹溪治久嗽风入肺者,用鹅管石、雄黄、郁金,款花碾末和艾中,以生姜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烟入喉中为度。

  灸 天突、肺俞、肩井、少商、然谷、肝俞、期门、行间、廉泉、扶突。

  针 曲泽,治咳喘出血立已。前谷穴兼胸满。面赤热咳,支沟。多唾,三里。

  导痰 食痰,瑞竹堂方化痰丸。热:滚痰丸。湿:葶苈、桑白。风痰:青州白丸子。

  行气 二陈加南星、紫苏、桔梗、枳壳之类,桑白皮。燥者,杏仁、苏子。热者兼荆、芩、连、知母。

  凉血 热伤血分,宜生地、地骨、知母、麦门冬、阿胶、甘草、桑白皮、桔梗、紫菀、五味、荆、芩。

  劫药 五味(半两) 甘草(二钱半) 五倍(一钱) 风化硝(一钱) 上为末,干含化。

  一方:粟壳(四两,炒) 乌梅(一两) 人参(半两) 款花(半两) 苦梗(半两) 兜苓(一两) 南星(姜制,一两)上为末,蜜丸弹子大,含化。汗多者用之。

  吐衄血

  身热,多是血虚。血温身热者,死不治。火载血上,错经妄行。

  泻火 呕吐血出于胃,犀角地黄,保命生地黄散,柴胡、黄连、黄芩、黄 、地骨、生熟地黄、白芍。

  调荣 衄涕血出于肺:犀角、升麻、丹参、紫参、生地、芍药、黄芩。咯唾血出于肾:紫菀、知母、熟地、远志、门冬。痰涎血出于脾:葛、 、黄连、芍、沉香、甘草。虚者,小建中加黄连,或前保命生地黄散,再加天门冬、枸杞子、甘草等分,水煎服。

  调卫 分气紫苏饮,由七情致者。

  针 隐白、脾俞、上脘、肝俞。

  下 血结胸中,心下手不可近,为中部蓄血,桃仁承气汤。小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反黑,脐下手不可近,为下部蓄血,宜抵当汤。呕吐血,宜三黄汤顺下之。

  调理 脉大而热,或喉中痛,是气虚,用人参、黄 蜜炒、黄柏、荆芥、生地、地骨、当归头。咯血,用桑白皮、半夏、知母、贝母、茯菟、阿胶、桔梗、陈皮、甘草、杏仁、生地之类。衄血及嗽,以上药加蒲黄、五倍灰,入煎剂服妙。

  外迎 以井花水湿纸,于顶中贴之。左鼻衄以线扎左手中指,右出扎右中指。俱出,左右二指俱扎。或以炒黑蒲墨吹鼻中。

  清热降火 二陈加知母、桑白、桔梗、黄连、黄芩、生地、石膏之类,煎药水和入墨

  溺血

  属热、气虚、血虚。

  凉荣 四物加生地、牛膝,或四物加黄连、棕灰,六味地黄丸切要。

  补气 茎痛用甘草梢,血药中少佐以地榆、陈皮、白芷、棕灰。

  劫 瑞竹堂方蒲黄散:蒲黄(炒) 古锻石(炒) 破故纸(炒) 为末调服。或单用蒲黄,或葱白汤调郁金末服之,文蛤灰入煎剂妙。

  下血

  肠风多在胃与大肠病。

  清热补血 四物加炒栀子、炒黄连、秦艽、升麻、阿胶、棕皮、下槐角丸。

  温 因寒致者,当温散,四物加升麻、炮姜、棕灰。或肠胃受寒湿毒,宜当归四逆、平胃之类。

  灸 三里。

  针 隐白。

  解络脉之结 或单用枳壳一味。

  一方:黄连(一两) 枳壳(二两) 槐花(八两)上以槐花炒上二味,去花不用,止以二味煎,进,立效。

  劫 一方用百药煎一两,取一半烧为灰,作末,糊丸梧桐子大,每五六十丸空心服之。一法用血余灰、棕榈皮灰、鞋底灰,猪牙皂角灰,酒服半两。

  诸气

  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劳则气耗,悲则气消,喜则气缓,思则气结。

  升散 寒气郁于中作痛,七气汤、盐煎散、参苏饮、东垣升阳顺气汤。

  降抑 逆者抑之,木香流气饮、降气汤。有热者,须加凉剂抑之,所谓从阴引阳也。

  下 木香槟榔丸、导气丸、小承气汤。

  针 针以导气。

  调理 沉香降气汤、分心气饮、紫沉通气汤。

  补 炅则气泄,宜清暑益气汤。

  宣 木郁则达之。

  捷嚏 搐鼻。

  消导 局方异香散。

  导痰 散郁和中,二陈、四七、苏子降气之类。

  理血 气逆血从,济生归脾汤。

  漏

  内托提 二地、 、参、术、升、草、菟、芍。

  外塞法 用童便 炉甘石、牡蛎粉。

  淋

  属热,小便涩,气承水,寒闭热结,痰气不利。胞痹属寒。

  解热 关格者分利之,凉血火府丹,木通、黄芩各一两,生地二两。不渴而小便闭者,滋肾丸,知母、黄柏。

  补 老人气虚,人参、白术,中加木通、山栀、六味丸为主。气虚不运者加升麻。虚寒者,八味丸为要药。

  灸 三阴交。

  掩脐 连须葱三茎,生姜一块,豆豉二十一粒,盐一匙,同捣作饼,烘热掩之,扎定即通。

  宣 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下,以二陈吐之,吐中便有降,关格必用吐,提其气之横络,不必在出痰也。

  下 八正散之类。

  捷嚏 不卧散吹之。

  外迎 汤浴之。

  擦 用连须葱擦周身。

  降气 八正中加木香、沉香、琥珀,清气莲子饮。寒者温之,三因生附散。

  小水不禁

  补 内虚寒自汗,御药秘元丹、三因家韭子丸。内虚湿热者,六味丸。寒者,八味丸加杜仲、骨脂、五味。

  灸 阴陵泉、阳陵泉。

  (详淋)

  不通者,用以上法,或用坐药,见伤寒例。男子急甚者,令人吹吮之。妇人仍用坐药。

  喉痹

  痰热,湿热。

  宣 以桐油吐,或以射干、逆流水吐。一方,槐花,独活,醋煎吐涎。

  三因雄黄丸:雄黄(一两) 巴豆(去油,十四个) 郁金(一钱) 醋糊丸,绿豆大,茶清下七丸。

  吹药 三因玉钥匙:焰硝(一两半) 硼砂(半两) 脑子(一字) 僵蚕(一分)密钥匙加雄黄,或止用胆矾。

  一字散:雄黄 蝎梢 白矾(枯) 藜芦 猪牙皂角(炙) 各等分,为末,每用一豆大,放鼻内搐之。

  解阴阳之结 连翘、麦门冬、桔梗、甘草、大力子、薄荷、山豆根、半夏、牡蛎、木通。

  针 合谷、涌泉、天突、丰隆。

  灸 起初傍灸之。盖亦凿窍,使外泄也。颈肿针曲池二穴。

  导痰 痰不降而致,桔梗半夏汤。寒痰:三因玉粉丸。热者:滚痰丸。

  下 脉实气盛,火甚者,凉膈散下之,气虚老人勿轻用。血热:柴胡饮子。气热:碧雪。风热:用通圣散。

  疏风 大力子、桔梗、半夏、薄荷、甘草、防风、荆穗、射干、牛膝、山豆根、当归、黄芩、竹沥。

  温 有下虚阴盛格热在上,切不可用凉药,脉沉紧细小者是也,宜桂附温下之药,上用半夏、桔梗之类。

  诸疮

  初起者,疔疽发背,便蒸之。或毒下陷,亦可用方别内托。

  发汗 在背羌活为主,在面白芷,在肩胁柴胡,在胸腹白芷、升麻。东垣最妙,脉数滑浮大者,宜东垣消毒散。沉细者,十补散。滑数疮在下,宜当归拈痛汤。

  蒸 蒜片或白芷、木鳖为末,蜜和作饼用。多年冷疮,用附子片。

  下 脉实,疮肿 ,便闭,宜内疏黄连汤。汗多脉大,谵语,破棺丹。

  从治 有因食一切毒物及死驴马肉,而发疮肿者,有湿毒等致,宜服后药。

  飞龙夺命丹:治一切疔疮恶肿,痈疽初发,或发而内陷者。如热毒脉盛,宜后饮子。

  天南星 雄黄 巴豆(各一钱) KT 砂 黄丹 信石 乳香(各半钱) 班虎(十六个,去翅皮) 麝香(少许)上为末,取蟾酥和丸,如黄黍米大,每十一二或十四五丸,看疮上下,食前后好酒送下。忌食诸般肉、油腻七日。一方有矾(一钱) 半夏(一钱,)无雄。

  东垣黄连消毒饮:治痈疽发于脑顶或背,肿势外散,热毒 发,麻木不痛,宜灸之。

  黄连(酒炒) 羌活(各一钱) 黄芩 黄柏(各半钱,酒炒) 生地 知母(炒) 独活 防风归尾(各四钱) 连翘(四钱) 本 防己 桔梗(各半钱) 黄 苏木 陈皮 泽泻(各二钱) 人参 甘草(各三钱)上咀片,作一服,水煎服。若肿势已过,宜后方复煎散:地骨 芩 苓 参 芍 白术 桂 甘草 防己 当归(各一钱) 防风(三钱) 作一服,先取仙术三钱煎,水煎。

  灸 瘰 疮,须灸之,肩井二穴,曲池前骨端二处。内作散肿溃坚丸一二料服之。

  双解 厥逆咽塞寒热,五香连翘汤。风热,防风通圣散。脉实丹毒,千金漏芦汤。

  内托 脉虚胃热,复煎散、圣济托里汤、东垣黄 人参汤、黄 汤。

  外治 有脓者开之,久疮肉冷者蒸之。敷药,初起用湿山药,少加木鳖、蓖麻,捣敷,消。反肉,青金锭子选用之。下湿疮用文蛤散。郭氏水澄膏,敷红赤色,攻 疼痛。

  针 缘唇疮,须去恶血,下注疮亦然。

  漏疮

  补 用人参、黄 、白术、川芎、当归为主,以生气血。有湿热者,先下后用。

  熏蒸 用附末,唾和如饼,若半指浓,上用艾蒸之,五七次,肉平为度,或只有 末亦可。

  疥

  湿热,湿毒。

  外治 脂调散:苦参 荆芥 雄黄 硫黄 矾末(各半两) 蛇床(二两) 草乌(尖,一两)为末,敷之。

  汗 通圣散加羌活、独活、白芷,兼服苦参丸。

  下 显仁丸必用之。

  熏 硫黄、艾。

  洗 针

  风癣

  外治 脂调散,或豆沥、胡桃沥搽。

  一方:雄黄(三钱半) 柽皮 剪草(各一) 凡 芨(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杂病治例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