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讲义选录 - (TXT全文下载)

厉,三桂不能堪,遽于十一月二十一日袭杀抚臣,移檄远近,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以明年为周王元年,蓄发、易衣冠,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桂皆起应之。云贵督臣甘文焜闻变,自贵阳趋镇远,战败自杀。变报达京师,举朝震动,大学士索额图请诛撤藩论者以谢之,帝不许。惟驰诏止闽、粤两藩勿撤,公布三桂罪状,削其官爵,下其子应熊及家属于狱。命前锋统领硕岱驰守荆州、常德,阻其东犯湖广之师;命西安将军瓦尔喀进屯四川,以绝自滇入蜀之通路;而续发大军继其后,以顺承郡王勒尔锦及都统赫业督之:皆十二年十二月及十三年正月事也。

  湖南之陷落及其应援三桂既据有云、贵,乃遣部将王屏藩犯四川,遣马宝等自贵州出湖南,以十二年岁除陷沅州。明年正月,张国桂等引兵继进。湖南巡抚卢震弃长沙奔窜,官军之屯湖北者皆畏葸不敢前。于是常德、长沙、岳、澧、衡四府一州先后陷落。同时,四川巡抚罗森、广西将军孙延龄、襄阳总兵杨来嘉各以其守土叛,应之。耿精忠闻之,亦以三月举叛旗,陷全闽。数月之间,六省尽失,中原动摇,当官者无守志。惟尚可喜镇广东,按兵守臣节。三桂闻湖南已定,乃亲赴常、澧间督战,而使其将吴应麒严守岳州,扼洞庭峡口,以当江北官军;官军云集荆州,莫敢渡江。然三桂以子孙并质京师,冀免其诛,又年老持重,不欲轻去云、贵根据,故当发难之日,尝以疏付撤藩使者折尔肯还奏,有所陈请。及既得湖南,又下令诸将毋得北进,冀期廷裂土议和,画江为国。而圣祖深知三桂狙诈,不欲苟且息兵,遂以四月赐三桂子应熊及其长孙世霖死。旋命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助顺承郡王进图岳州。三桂乃分兵,一由长沙出江西,一由四川窥陕西。其出江西者,分扰袁州、吉安境,与耿精忠之军合,陷三十余城。而陕西提督王辅臣又以是年十二月举兵宁羌,遥附三桂。于是东西响应,寇氛益张。

  陕、甘骚动与长沙攻守先是朝廷以四川助乱、陕西摇动,当严为警备。乃使大学士莫洛率绿营步兵驰往经略,使贝子董额率满骑继进。而三桂将王屏藩骁勇善战,与西安将军瓦尔喀相持于川北,数出偏师,绝粮运、断栈道,官军饷缺有哗溃者。辅臣阴生异志,以索饷为名,鼓众攻杀莫洛于宁羌。董额逡巡不敢袭,尽留诸军困守西安。辅臣自据平凉,而使其党分陷各郡。三桂闻之,赂辅臣犒师银二十万,又令王屏藩等出汉中相援应,甘肃尽陷。董额与辅臣相持一年不下,至十五年,朝廷乃以大学士图海为定远大将军,任西征事,节制董额以下诸军。时三桂方欲乘辅臣之变,取道川、陕,入犯京师,乃留兵七万守岳、澧诸水口,以拒荆州之军;又留兵七万守长沙、醴陵、萍乡,以当安亲王岳乐江西之师;使杨来嘉等进掠郧阳,而自赴松滋调度,欲以通西北之寇。及图海至,督诸将一战,大败辅臣等于平凉城北,辅臣遂以是年六月乞降。王屏藩等遁还汉中,陕、甘略平;而岳乐复乘三桂西上,定江西边郡,由萍乡、醴陵进攻长沙,湖南震动。三桂既不得志于西北,又闻长沙急,乃由松滋回军,尽调诸将会援。荆州军乘之,稍稍南进,扼江湖之险,长沙垂克,而未几松滋舰队自上游来援,荆州军遽借口溽署引还。三桂又遣其将高大节东陷吉安,以断岳乐之后路,攻守之势复变。

  耿精忠之叛服耿精忠之叛也,以都统马九玉、总兵曾养性、白显忠三人为其爪牙,分三路出寇。即养性出东路,据浙之温、台;显忠出西路,据江西之广信、建昌、饶州;九玉出中路,据浙之金、衢。又约台湾郑经,与潮州总兵刘进忠内外夹击广东,声援甚盛。十三年六月,以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贝子博喇塔为宁海将军,赴浙进讨,旷岁无功。朝廷数遣敕使招抚,悉见拒不受。会精忠与郑经有隙,经夺其漳、泉、汀、邵诸府,杰书等乘其内乱,遂以十五年九月进攻九玉于衢州,破其众数万。同时白显忠亦为安亲王岳乐所困,穷蹙乞降。精忠既覆两路之师,又内迫于郑氏,闽地几失其半

  ,恇惧不知所为;乃遣其子显祚诣大军献总统印,自请随官军剿「海寇」赎罪。曾养性闻之,亦以温州降。郑经遂以翌年为闽师所迫,弃漳、泉诸府,退守厦门。浙、闽告平。

  尚之信之叛方十四年精忠与郑经同盟侵掠广东沿海,同时吴三桂亦遣故广西提督马雄进兵肇庆,夹攻可喜。可喜自三桂举兵以来,始终与之反对,尝执其使者,奏其诱降之书;又虑之信不可恃,疏请以次子之孝袭封,朝廷深倚赖之,进封亲王。至是可喜东西受敌,又内制于之信,力不支,因自陈衰病将不起,乞江西官军往援,诏以将军觉罗舒恕及副都统莽依图赴之。军至而之信已变,受三桂招讨大将军号,改帜易服,严兵守可喜府,移檄诸郡。是时尚之孝军惠州,两广总督金光祖及舒恕军高州,莽依图军肇庆,精锐不下二、三万,足以合力制之信。而光祖阴受三桂密札,牵制诸军,使不得进。之信势大振,江西援师引还,光祖遂与抚臣佟养巨并降于三桂,三桂封之信辅德亲王,趣之出师,恃为后劲,可喜竟以忧愤卒。

  广西之战局孙延龄以十三年春据桂林附三桂;未几,提督马雄亦以柳州应之。三桂封延龄临江王,以雄为东路总督。延龄故与雄有怨,虽共事而畏其逼己,猜忌日深。延龄妻孔四贞,故定南王有德女也;日夜以朝廷恩德为言,劝之反正,延龄意动。马雄讦诸三桂,谓延龄有异志,当急图之。三桂乃使其从孙世琮,引兵赴广西。世琮遂以十五年十二月入桂林,擒杀延龄。先是庆阳知府傅宏烈当三桂未叛时,尝劾奏其不法状,坐妄言流徙苍梧。及三桂反,广西响应,宏烈阳受三桂职,而阴募义勇,图恢复;寻集兵五千人,移檄讨贼,自请任广西军事。诏授宏烈广西巡抚、抚蛮灭寇将军,增募义勇,便宜行事。会尚之信反正,官军集韶州,得分兵赴援,宏烈领所部兵万余,累克浔、梧诸郡。援军乘之,进围平乐,与世琮相持。

  江西、广东之复定高大节既陷吉安,使其党韩大任守之,而自率所部乘间出战,以少击众,官军当之者辄挫。大节寻与大任不相能,屡为所谗,发愤竟死。大任不敢出战,吉安遂为官军所围。十六年(一六七七年)四月,大任溃围出,寻降。时耿精忠、郑经先后或降或走,闽地全定。而尚之信亦苦三桂征饷,颇萌悔志,阴通款于江西官军。诏以莽依图为镇南将军,自赣州入广东受之信降,而又令都统赖塔领漳、汀守兵赴潮州应之。于是江西、福建之师同时入粤,之信遂以十六年六月率军民迎降军前。

  三桂之末路三桂既失陕西、福建、广东三大援,又失江西,其领地自云、贵而外,独有四川、湖南及广西之一部而已。又自军兴以来,东西调发,财用渐竭,川、湖赋税不足以供军需,情见势绌,恐诸将解体,欲伪示威,重维人心。乃以十七年(一六七八年)三月建号即位,以衡州当兵冲,自长沙徙都之,改为定天府,置百官,封诸将。是时,诸道官军专力湖南,安亲王岳乐复浏阳、平江,将军穆占以陕西、荆州精兵进拔永兴等县,简亲王喇布遂自南昌进屯茶陵。于是湖南东南边境诸州县,自平江至蓝山悉为官军所得。而永兴为衡州门户,相距仅百余里,三桂所必争,乃遣马宝等悉锐环攻,昼夜不息;至八月,城垂陷,而三桂暴卒。诸将解围赴衡州,聚谋迎其孙世璠于云南立之。初,十四年陕、甘之变,四方骚乱,圣祖欲亲征,驻跸荆州,就近调度;而廷臣以为京师根本重地,车驾远出,恐有讹言奸宄窃发,固请毋行。及三桂僭号,圣祖慨军旷日持久,复下亲征之令。廷臣又以贼势日蹙,无劳远出为请,帝未决,会三桂死,乃止。

  三路入滇世璠既立,不敢留衡州,退居贵阳,恃川、湖、广西为屏蔽。然自三桂殁,部下失措,无能定战守之策者,官军势益振。于是湖南则安亲主,广西则传宏烈、莽依图、赖塔,四川则平凉提督王进宝、陕西提督赵良栋皆累战累捷。十八年(一六七九年)正月,吴应麒自岳州走常德,寻复弃城遁,长沙、衡州相继下。同时,宏烈等亦克桂林,走世琮。而王屏藩守汉中,以饷运不继,又为王进宝所迫,退守保宁;翌年(一六八○年)正月,遂自杀。良栋亦以是月克成都,三省略定。是年三月,诏安亲主率所部大军之半凯旋,而以贝子彰泰代之。三道之师合趋云、贵,即彰泰以平定湖南之师,自沅州出其东;赖塔以闽、粤之师,自南宁出其南;而良栋以川师出其北。十月,湖南官军由平越趋贵阳,世璠偕诸将走云南,官军乘胜西进。翌二十年(一六八一年)正月,与赖塔军会于曲靖。二月,抵云南;世璠据五华山宫城,誓死守御,累月不下。至九月,良栋已尽逐川南诸寇,进与湘、粤之军合国,攻益力,以十月克之。世璠自杀,马宝等为俘,寻磔于市,云、贵悉平,班师。于是,康熙十二、三年以来蔓延十省之大乱,全归镇定,而台湾郑氏之独立遂不旋踵而覆矣。

  尚之信之伏诛尚之信既降,复怀两端,官军征湖南时,趣之出援不赴;比永兴危急,又坐视不救。三桂死,始听调遣,从征广西,驻军武宣。会其弟之孝谋袭藩位,令藩下人张士选赴京告之信心怀怨望,放言讪上。都统王国栋者,故之信私人;至是亦助之孝,发其罪状。十九年三月,诏侍郎宜昌阿等驰往按问。之信闻命,自武宣还广州,上疏抗辩,诏令至京对簿。而藩下总兵李天植怒国栋谗构,诱杀之。事闻,天植坐谋反伏诛。之信遂以是年八月赐死,之孝并坐褫职。

  耿精忠之伏诛耿精忠之降也,以请剿海贼立功赎罪为词,康亲王杰书奏复其爵及所属官职如旧。朝廷乃以耿昭忠(精忠弟)为镇平将军,驻守福州,而使精忠率所部从征;旋收复兴化、泉州、漳州,遂郑锦入台湾,移师征潮州。会尚之信以广州反正,潮州之刘进忠亦降,精忠遂驻守其地。十六年四月,康亲王议令将军赖塔守潮,而撤精忠还福州。圣祖虑其疑惧生变,诏勿撤。十一月,藩下参领徐鸿弼等遣人赴部,首精忠归顺后尚蓄逆谋,列罪状五款。同时昭忠亦以鸿弼首词,具疏入告。圣祖留疏不发。十七年春,召昭忠还京,仍命精忠还驻福州,而密谕康亲王令之自请入觐。十九年八月,精忠入朝,以藩兵授所属都统马九玉辖之。圣祖乃以前此留中诸疏下法司勘问,部议黜爵磔死。然圣祖以九玉尚握兵柄,不欲遽发,命系精忠,待鸿弼等至京对簿。明年十月,大兵平云南,九玉亦解任归旗。于是台官交章言三桂宜戮尸,精忠及其党应按律议磔,而大学士明珠亦极言精忠罪在不赦;乃诏析三桂骸骨颁示海内,而磔死精忠于市。

  封建潘镇之全废三藩既平,朝廷尽籍藩产入官,充军饷,撤藩兵回京师,而于福州、广州、荆州等处各设八旗兵驻防。自是不复以兵权土地世予臣下,凡亲贵功臣毕留京师,宗室自亲王以下至奉恩将军,爵凡九等,有俸、有庄田。功臣自一等公以下,至恩骑尉,爵凡二十六等。虽世袭有差,实际上无几微之权势。由是前代封建之弊绝。其任全国之守备者,则各省有提督、总兵等官,以统绿旗;各要地有将军、都统等官,以统驻防八旗,然皆掌兵柄而不擅财赋,且与文臣互牵制焉。由是前代藩镇之弊亦绝。中央集权之制,至是渐完密矣。
 
六、台湾之收服

  郑氏占领以前台湾之历史台湾自郑氏占领以前,为马来种生番所据,未尝受中国之统治。隋大业中,虎贲将陈棱尝一至彭湖,东向望洋而返。「宋史」谓彭湖东有毘舍那国,即其地也。元置巡司于彭湖,明初废之。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和兰人既据南洋诸岛为贸易地,欲求商港于中国,乃以十七艘之舰队谋犯澳门。时澳门已为葡萄牙人极东贸易之要地,当兰人来侵,中国兵与蒲人协力拒之。兰人不得志,退入彭湖(西名Pescadores,蒲语渔夫之义也),筑城居焉。寻又为明军所逐,土人复起攻之,乃以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年)退据台湾(西名Formosa,亦出蒲语,译言美丽)。自是以来,兰人次第开拓,先筑安平城(FortZealaudia),旋筑赤嵌城(FortProvintia),又遂西班牙人于岛外,台湾全土归其掌握。乃改革行政,宏布宗教,授土人以兰语,成绩颇着;而是时中国大陆兵乱渐起,避难来住者日以繁衍。于是中、兰两国之移民势力相敌,而郑成功终以战胜之结果,据有其地。

  郑成功与和兰之战争顺治十七年,成功自江南败归,使其子经留守厦门,而自以舰队向台湾。是时,兰人哥依德(Coyet)为台湾知事,怒岛人与成功相通,下令捕治,中国移民皆不服。会知事所属会计员负债巨万,恐发觉无以偿,乃走报成功,请为向导。成功览其地图,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十八年六月,成功以兵二万五千自安平附近上陆,断安平与赤嵌之交通。赤嵌城先下,兰人守安平,而告急于巴达维亚(Patavia)。巴达维亚总督遣兵舰七艘、兵七百人赴援。会中国边吏致书哥依德,求合兵先逐成功余众之扰大陆沿海者,然后攻其本营,兰人乃分兵舰五艘应之;成功乘机悉锐还攻。于是安平陷重围者已九月,兵士死者千六百余人;哥依德知不能敌,遂以城降。自天启四年,兰人占领台湾以来,至是凡三十七年,尽失其所有权。郑氏台湾之经营成功既占领台湾,内则组织政府,兴农业、修兵备、定法制、建学校,用处士陈永华为谋主,筑馆舍以居明宗室遗臣之渡海来归者,以赤嵌城为承天府,污莱日辟。外则置兵守金门、厦门两岛,与相犄角;又通使斐律宾群岛,求聘问于西班牙总督,欲以得海上之应援。朝廷知成功终不可致,顺治十八年,诛其父芝龙,并诛郑氏子弟在京者,而诏徙福建沿海三十里内之居民于内地,禁渔舟商船出海,将以坚壁清野之法困之。于是沿海商民荡析流离,又失海上鱼盐之利,颇相疾苦。张煌言因遗书成功,趣之内渡,谓:『弃此十数万生灵不收,安用争夷岛;且苟安一隅,恐将来金、厦亦不可守』。而成功以台湾初定,虑兰人来袭,未暇争霸大陆。翌康熙元年,成功卒,春秋三十有九,长子经自厦门入台嗣立。是年,监国鲁王亦卒于台。二年,桂王亦被难,而经犹奉其永历之号,巩固海外。

  福建之侵扰其后三藩事起,耿精忠据福建,乞援于郑氏,许以漳、泉二府酬之。台人大喜,亟渡海而西,与耿氏合攻广东。既而精忠背约,经请漳、泉不得,于是反兵自取之。福建故属郑氏势力,其旧部多有存者,海澄总兵赵得胜与其属刘国轩、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皆叛附经,经乘势取汀州、邵武等府。会精忠反正,与康亲王杰书合军攻郑氏,遂以十六年收复漳、泉以下诸府。经退守厦门,旋复遣将出没沿海。十八年,经将刘国轩等分道入犯,以六月下海澄,分围障、泉。杰书驻军福州不敢救,而巡抚吴兴祚与将军赖塔出安溪间道,解泉州之围。总督姚启圣、提督杨捷夺漳州险要,国轩还据海澄,守一年不下。时三桂死,官军复岳州,湖南水师无所用。诏水师提督万正色督战艘二百,由海赴闽,与启圣、兴祚等会军攻之,遂以十九年三月克海澄;郑经及国轩弃金、厦二岛,归台湾。

  招抚之议方郑经之初立也,朝廷遣疆吏贻书招之,经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薙发易衣冠,议遂中辍。至是,赖塔复与经书曰;『自海上用兵以来,朝廷屡下招抚之令,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削发、登岸,彼此龃龉。台湾本非中国版籍,足下父子自辟荆榛,且睠怀胜国,未尝如吴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弹丸地,不听田横壮士逍遥其间乎!今三藩殄,中外一家,豪杰识时,必不复思嘘已灰之焰,毒疮痍之民。若能保境息兵,则从此不必登岸、不必薙发、不必易衣冠,称臣入贡可也,不称臣不入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与世无患,与人无争,而沿海生灵永息涂炭。惟足下图之』!经报书请如约,惟欲留海澄为互市公所;而姚启圣持不可,议复寝。启圣督闽,务欲灭郑氏,收台湾为功,数遣刺客谋暗杀,事皆无效;而经竟以康熙二十年正月卒,于是王位继承之争起,郑氏遂败。

  郑氏之内乱先是经连年用兵在外,用陈永华言,以长子克■〈臧上土下〉监国。克■〈臧上土下〉长而才,然乳婢出也。方成功在时,已有构之者,谓臧孽贱,不当为世孙辱国。及■〈臧上土下〉监国,礼贤恤下,谨法令,物望颇归之;而群小惮其明察,益不利其立。至是经卒,侍卫冯锡范首以计罢永华兵柄;永华忧死,克■〈臧上土下〉失败。时成功妻董夫人尚在,复入间言,遂袭杀克■〈臧上土下〉,而立经次子克塽为延平郡王。塽幼弱,不能莅事,事皆决于锡范,人心益失。启圣闻其内乱,又知水师提督旋琅习海道可用,请乘机出师;而内阁学士李光地亦以是为请,征台之议始决。

  郑克塽之降二十二年六月,施琅以战舰三百、水师二万,自福建出发,乃定先下彭湖、次攻台湾之策。时刘国轩在彭湖,沿岸筑垒,环二十余里,间垒设炮,又列战舰据诸港,守御甚严。琅督诸军鏖战七昼夜(自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焚敌舰百九十余艘。国轩力不能支,乘小艇渡台,官军遂据彭湖。七月,台人遣使议降,施琅、姚启圣以闻。八月,敕至,琅遂率众渡台受降。于是国轩及冯锡范等拥克塽出受诏,缴上成功所受明延平郡王印,藉土地户口府库军实以献,时二十二年八月十八日也。自顺治十八年,成功逐兰人据全台后,其独立之局凡二十三年。诏封琅靖海侯。克塽入都,隶汉军,封海澄公。克塽死而爵除,其子孙至今尚存云。

  施琅之建议台湾既平,廷议以其孤悬海外,易薮贼,欲弃之,专守彭湖。施琅以为『中国东南形势在海而不在陆,陆之为患有形,海之薮奸莫测。台湾虽一岛,实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则不归番、不归贼,而必归于和兰。彼恃其戈船火器,又据形胜膏沃为巢穴,是藉寇兵而资盗粮也。且彭湖不毛之地,不及台湾什一;无台湾,则彭湖亦不能守』。由是设一府三县,置吏治之,隶福建布政使。然其地僻远,又受治日浅,奸宄时时窃发。共乱事之较著者,则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二年)朱一贵之乱及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林爽文之乱是也。今撮其颠末,附诸本篇。

  朱一贵之乱康熙末,台湾知府王珍税敛苛虐,滥捕结会及私伐山木者二百余人,处以死刑。凤山县民黄殿等利一贵朱氏,称为明裔,奉之作乱。以五月六日陷府城,总兵欧阳凯战殁,凡七日而全毫尽陷。一贵自称中兴王,号永和。六月,水师提督施世骠及南澳镇总兵蓝廷珍先后自厦门渡海,会于彭湖。时台中闽人、粤人互相雄长,各地乡兵义勇争起拒贼,廷珍等乘之,自彭湖进克安平镇,旋以是月二十二日恢复府治,一贵等伏诛。廷珍因建议诸罗(嘉义)以北地险兵单,难以控制,宜割为二县。乾隆(按:应属雍正之误)中,朝廷用其言,始分诸罗北境为彰化县,又北增淡水厅;即后日之台北府,为故台湾巡抚所驻者也。

  林爽文之乱林爽文者,彰化巨族,以豪富雄一方。聚众结秘密社,号曰天地会,横行数十年,吏不敢问。乾隆五十一年,总兵柴大纪谋发兵捕之,而先焚无辜村聚以相怵。爽文因众怒,举兵反。十一月二十七日,陷彰化,寻又陷诸罗。翌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正月,大纪累战破贼,遂复诸罗。诸罗为府城北障,贼众十余万复来攻之,志在必得。大纪善战,与城民固守,亘半载不下;诏改诸罗为嘉义县。是年冬,总督福康安及将军海兰察奉命赴援,遂以十一月解嘉义之围,以十二月擒杀爽文以下数十人,台湾复定;而大纪为福康安所构,竟罗重辟。盖自明季至国初,台湾易主者凡三,而后始为本朝之领土。又自姚启圣建议征台以来,用兵凡三,而后始奏底定之功,收生聚之效。固以见国家之得之者,若此其不易也。
七、中西国际之由来

  古代中西之交通当明与本朝代兴之际,中国历史上渐开一振古未有之变局,即西洋诸国人之渡来是也。前此千余来间,欧、亚两大陆未尝无一二交通之事实。西人至中国者,唐贞观中则有景教僧阿罗本。元初,则有威尼斯巨商尼哥罗博罗(NicoloPolo)父子。而马哥博罗(MarcoPolo)留仕元室,淹居吾土者前后且二十余年,其所著旅行记,一时颇动欧人之耳目。然此不过艰苦卓绝之旅行家,旷代一至,于国际上无几何之关系,未得谓为近世东西交通之起源也。东西交通之就绪,实在印度航路发见以后;而发见此航路者为葡萄牙政府之力,故交通中国者亦以葡萄牙人为最先。由是而和兰人继之,英吉利人又继之;而西班牙人亦籍马尼剌(Manila)为两国之媒介,间接以行其贸易。今欲讲明中西国际之由来,则当就此等国民次第东来之历史略述之。

  印度航路之发现欧洲中古之时,威尼斯及热内亚诸商之往来印度者,其航行之路有二:一则取道埃及而出红海,一则由黑海取道美索不达迷亚而出波斯湾是也。自东罗马帝国灭亡以来,黑海地方之通路为土耳其人所扼,欧人之从事印度贸易者,不得不更辟他途以通之。是时,航海之术、物理之学日益精核,乘时有为人士,争以捷足先至、垄断市利为其目的。于是哥伦布以地圆之理,游说西班牙政府资其舟楫财用,以求诸大西洋。而葡萄牙政府亦以累代奖励航海之故,使非洲西南海岸次第发现;其臣华士哥德噶马(VascodaGama)卒以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年)通过非洲之南端,以达印度马拉巴尔海岸(MalabarCoast)之古里(Calicut)。是为欧、亚海路交通之始,实东西交通史上至要之事实也。

  葡人通中国之始自噶马发现印度海岸以后,葡王以马弩利第一东略之志益锐。弘治,正德间,遂县卧亚(Goa)、略马剌加(Malacca),设印度总督以掌贸易拓殖之务,置僧正以综理东洋布教之事,势力及于苏门答腊(Sumatra)、爪哇(Java)诸岛。自马刺加占领后五年,葡人剌匪尔伯斯德罗(RafaelPerestrello)遂附帆船入中国,是为欧洲船舶内渡之始,时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年)也。其翌年,印度总督埃布尔勒基(Albuqu-erque)复遣使臣比勒斯,求与明廷缔约,遣卧亚市长匪地难德安剌德(FerdinandAn-drade)测量中国港湾。两人之至广东也,地方官颇欢迎之,使碇泊上川岛(ShangchanorSt.John'sIsland)。又明年,匪地难德弟西蒙(SimonAndrade)者踵至,有暴行,大为吏民所恶。先是,武宗闻比勒斯之至,使留广东待命;及西蒙事作,遂遣使鞫之,坐以间谍,下诸狱。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年),遂下令放逐葡人于境外。未几令弛,葡人来者益多。嘉靖中,广东附近有葡人居留地三,即上川、电白(西史作Lambacao)及澳门(Macao)是也。十余年间,电白贸易为诸港之冠,葡商寄居者常达五、六百人;及澳门兴盛,遂驾电白而上之。

  澳门互市之起源当时广东而外,沿海诸省为葡商所出入者,则宁波、泉州等地是也。居宁波之葡商,或结党四出,诱掠妇孺,居民大愤,争起复雠,以嘉靖二十四年(一五四五年)屠教徒万有二千,焚葡船三十七艘;而泉州之葡人,亦以二十八年(一五四九年)为吏民所逐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清史讲义选录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