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 (TXT全文下载)

不了。如人觅失物相似,若觅着始了,若觅不着,便置在无事甲里无有觅意,纵然失物现前亦当面错过,盖无觅物意耳。

  做工夫不可作击石火闪电光会!若光影门头,瞥有瞥无,济得甚事?要得亲履实践,亲见一回始得。若真正得意,如青天白日之下,见亲生父母相似,世间之乐事,更无过者。

  做工夫不得向意根下卜度!思惟卜度,使工夫不得成片,不能发得起疑情。思惟卜度四个字障正信、障正行、兼障道眼。学者于彼,如生冤家相似乃可耳。

  做工夫不得向举起处承当!若承当,正所谓颟顸儱侗,与参究便不相应;只须发起疑情,打教彻,无承当处,亦无承当者,如空中楼阁,七通八达。不然认贼为子,认奴作郎。古德云:“莫将驴鞍桥,唤作阿爷下颔”!斯之谓也。

  做工夫不得求人说破!若说破,终是别人的,与自己没相干。如人问路到长安,但可指路,不可更问长安事,彼一一说明长安事,终是彼见的,非问路者亲见耶。若不力行,便求人说破,亦复如是!

  做工夫不祇是念公案!念来念去,有甚么交涉,念到弥勒下生时,亦没交涉,何不念阿弥陀佛,更有利益!不但教不必念,不妨一一举起话头:如看无字,便就无上起疑情;如看柏树子,便就柏树子起疑情;如看一归何处,便就一归何处起疑情。
  疑情发得起,尽十方世界是一个疑团,不知有父母的身心,通身是个疑团,不知有十方世界,非内非外,滚成一团,只待彼如桶箍自爆,再见善知识,不待开口,则大事了毕,始抚掌大笑。回观念公案,大似鹦鹉学语,亦何愚哉。

  做工夫不可须臾失正念!若失了参究一念,必流入异端,忘忘不返。
  如人静坐,只喜澄澄湛湛,纯清绝点为佛事,此唤作失正念,堕在澄湛中;
  或认定一个能讲能谈,能动能静为佛事,此唤作失正念、认识神;
  或将妄心遏捺,令妄心不起为佛事,此唤作失正念:
  将妄心捺妄心,如石压草,又如剥芭蕉叶,剥一重又一重,终无了的日子;或观想身心如虚空,不起念,如墙壁,此唤作失正念。玄沙云:“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即是落空亡外道,魂不散的死人”。总而言之,皆失正念故。

  做工夫疑情发得起,更要扑得破!若扑破时,当确实正念,发大勇猛,切中更加个切字始得。径山云;大丈夫汉,决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一等打破面皮,性燥竖起脊梁骨,莫顺人情,把自平昔所疑处,贴在额头上,常时一似欠人万百贯钱,被人追索,无物可偿,生怕被人耻辱,无急得急,无忙得忙,无大得大的一件事,方有趣向分。

  二、评古德垂示警语(上)

  赵州云:三十年不杂用心,除着衣吃饭是杂用心。
  评:非不用心,不杂用心耳。所谓置心一处,无事不办。
  赵州云:“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
  评:赵州着甚死急。然虽如是,岁月长,讨个三二十年不异心,也难得。

  赵州云:老僧十八岁便解破家荡产。又云:我当时被十二时辰使,如今使得十二时。
  评:在家产上作活计,被十二时辰使;破得家产者,便使得十二时。忽有僧问:如何是家产?博山答云:卸却皮囊即向汝道。

  赵州云:你若一生不离丛林,不语五年十年,无人唤你作哑汉,已后佛也不奈你何。
  评:不语即是不杂用心,若不向衣线下究理,则太远在。

  天台韶国师云:“假饶答话拣辨如悬河,祇成得个颠倒知见”。若祇贵答话拣辨,有甚么难?但恐无益于人,翻成赚误。
  评:今时人学得一肚皮,寻常问来答去,将佛法为戏具,非但无益,多成罪过;而今恣闲言闲语,以当宗乘,看古人说话,面皮厚多少。

  国师云:诸上座从前所学拣辨、问答记持,说道理极多,为甚么疑心不息?闻古人方便,特地不会?祇为多虚少实。
  评:拣辨记持,皆属缘虑,生死根不断,如何会得古人意。所以云:“微言滞于心首,恒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当前,返作名相之境”。

  国师云:上座不知从脚跟下一时觑破,看是甚么道理?有多少法门与上座作疑求解?始知从前所学底事,祇是生死根源,阴界里活计。所以古人道:“见闻不脱,如水里月”。
  评:见闻缘虑,谁人不有,要有大转变始得。若不与工夫相应,从水晶宫里穿下过来,终没交涉。古德云:“知解入心,如油入面,永无出期,不可不谨”。

  绍岩禅师云:诸仁者,今日国主致请,祇图诸仁者明心,此外别无道理。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谈笑时、凝然杜默时、参寻知识时、道伴商略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如上所解,尽为魔魅所着,岂曰明心?
  评:语不是、默不是、见闻不是、离见闻亦不是,作么生会?即今禅者,莫乱统好。

  岩云:更有一类人,离身中妄想外,别认遍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虚,谓是本来真心。斯亦外道所计,非明心也。
  评:此唤作遍空外道,又安得身心一如,身外无余耶?即今禅和子,不曾遇人,自作主宰,多落斯见。

  又云:诸仁者要会么?心无是者,亦无不是者,汝拟执认,其可得乎?
  评:前二种是病,过在执认二字上;此段是药,但无是非执认,病即愈矣!

  瑞鹿禅师云:大凡参学,未必学问话是参学、未必学拣话是参学、未必学代语是参学、未必学别语是参学、未必学捻破经论中奇特言语是参学、未必捻破祖师奇特言语是参学。若于如是等参学,任你七通八达,于佛法中倘无见处,唤作干慧之徒。岂不闻“聪明不敌生死,干慧岂免回轮”。
  评:今时人类皆如是,正所谓拋却真金拾瓦砾,不肯真实参究,恣口头三昧。如香岩问一答十,问十答百,岂不是通达?于佛法中若无有见处,父母未生前一句子,便不奈何。今时学语之流,且道济得甚么边事?

  瑞鹿禅师云:若也参学,应须真实参学始得:行时行时参取、立时立时参取、坐时坐时参取、眠时眠时参取、语时语时参取、默时默时参取、一切作务时一切作务时参取。既向如是等时参,且道参个甚么人?参个甚么语?到这里,须自有个明白处始得。若不如是,唤作造次之流,则无究竟之旨。
  评:要切究此参的语是甚么语?参的人是甚么人?若不究此语,不识此参的人,是谓空过,非参学也。

  芭蕉云:如人行次,忽遇前面万丈深坑,背后野火来逼,两畔是荆棘林;若也向前,则堕在坑堑,若也退后,则野火烧身,转侧则被荆棘林碍。当与恁么时,作么生免得,若也免得,有出身之路;若免不得,堕身死汉。
  评:直须不顾危亡,始得个彻头,稍生疑议,则丧身失命!芭蕉此语,最为工夫紧要,学者多求知解,堕在玄奥窠臼里,不向这里留意,是谓空过一生。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卷之下

  一、评古德垂示警语(下)

  云门云:有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董,到处驰骋,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转。饶你从朝问到夜,论劫恁么,还曾梦见么?
  评:云门当时正骂,十者一二人而已;今时纷纷皆是,何曾向衲衣下体究;设或坐片晌之时,不是昏沉,便是散乱:盖为一肚子落索,吐不去,割不断。若是个伶俐的汉,纔闻恁么举,具大惭愧始得。

  云门示众云:诸兄弟,切莫容易过时,大须仔细!古人大有葛藤相为处,祇如雪峰道,尽大地是汝自己。夹山道:“百草头上荐取老僧,闹市里识取天子”。洛浦云:“一尘纔起,大地全收;一毛头狮子,全身总是。汝把取翻覆思量看,日久岁深,自然有个入处”。
  评:此三段语,牵你入门,要你肯入。不然,尽在鬼窟里作活计。你若入得门,自然帖帖的,不见有山河大地,不见有自己,荐与不荐,是两头话。

  云门云: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坐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仔细点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
  评:此病全在境量上作活计,不曾坐断!不曾透脱!不曾得转身吐气!这里若别生异念,则成魔作怪,有分在。

  玄沙云:夫学般若菩萨,须具大根器,有大智慧始得。若有智慧,即今便出脱得去。
  评:大根器者,一闻千悟,得大总持,说个出脱字,早是方便之词也。何以故,从来不曾系缚故。

  玄沙云:若是根机迟钝,直须勤苦,日夜忘疲,无眠失食,如丧考妣相似。恁么急切,尽一生去,更得人荷挟,克骨究实,不妨易得觏去。且况如今,谁是堪任学的人?
  评:尽大地人都堪任,惟除无知不具信根者,纵是释迦佛放光动地,其奈尔何?

  玄沙云:仁者,莫祇是记言记语,恰似念陀罗尼相似。踏步向前来,口里哆哆啝啝,被人把住诘问着没去处,便瞋道,和尚不为我答话,恁么学事,大苦,知么?
  评:记言语者,谓之杂毒入心,碍正知见。世间读书人记文字多,便不能融化,何况究出世法,肯食他人涎唾耶。

  玄沙云:有一般坐绳床和尚,称善知识。问着摇身动手,点眼吐舌瞪视。
  评:此等之流,通身是魔,通身是病,到腊月三十日,未免闹去在。

  玄沙云:更有一般,说昭昭灵灵,灵台智性,能见能闻,向五蕴身田里作主宰。恁么为善知识,大赚人,知么?我今问汝,汝若认昭昭灵灵是汝真实,为甚瞌睡时又不成昭昭灵灵?若瞌睡时不是,为甚么有昭昭时,汝还会么?这个唤作认贼为子,是生死根,妄想缘气!
  评:此是弄精魂汉,瞌睡时既做不得主,生死到来作么生折合:一生胡乱做去,岂但哄人,皆自哄耳。

  玄沙云:汝今欲得出他五蕴身田主宰,但识取汝秘密金刚体。古人向汝道,圆成正遍,遍周沙界。
  评:秘密金刚体,即圆成正遍;遍周沙界,分明向汝道。须是全身拶入,始得。

  玄沙云:佛道闲旷,无有程途;“无门解脱之门,无意道人之意”;不在三际,故不可升沉;创建乖真,非属造化。
  评:若会得此意,不费纤毫功行,立地成佛,还多了个成字。

  玄沙云:动则起生死之本,静则醉昏沉之乡;动静双泯,即落空亡;动静双收,颟顸佛性。
  评:行人多厌动取静,静久复思动,须剔起眉毛,打破动静窠臼,始是道人用心也。

  又云:必须对尘对境,如枯木寒灰;临时应用,不失其宜;如镜照诸像,不乱光辉;鸟飞空中,不杂空色。
  评:如枯木寒灰,盖无心;不失其宜,盖应物,岂与灰心泯智者同日而语哉。其不乱光辉、不杂空色、云云自彼,于我何为。

  玄沙云:所以十方无图象,三界绝行踪;不堕往来机,不住中间意。个中纤毫道不尽,即为魔王眷属。句前句后,是学人难处,所以一句当天八万门,永绝生死。
  评:此语贵在一句当天八万门,尽十方世界,无纤毫空缺处、无纤毫图象、无纤毫行迹。可谓光烁烁、活泼泼,佛祖众生没处安着,生死二字,是阿谁恁么道?

  玄沙云:直饶如秋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
  评:坐禅人万一不到恁么田地。到得,尚是生死岸头事,须是寻个活路,始得。

  玄沙云:道人行处,如火销冰,终不却成冰;箭既离弦,无返回势。所以牢笼不肯住,呼唤不回头,古圣不安排,至今无处所。
  评:道人之心,合当如是,但将此段细抹将来自然省力,沾黏些儿不得,若将识心凑泊,正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玄沙云:今时人不悟个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尘,处处染着,头头系绊。纵悟,则尘境纷纭,名相不实。
  评:处处染着,头头系绊,只是究心不切,命根不断,不肯死去!真正参学人,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可沾着一滴,始得个彻头。

  玄沙云: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闭目藏睛;纔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纔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外道,魂不散的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评:病在不起疑情、不究公案、不肯全身入理。只是将识心遏捺,纵是澄澄湛湛,毕竟命根不断,终不是做工夫人。

  玄沙云:仁者,莫祇长恋生死爱网,被善恶业拘将去,无自由分。饶汝炼得身心同虚空去,饶汝到精明湛不摇处,不出识阴,古人唤作如急流水,流急不觉,妄为恬静。
  评:识心不断,纵炼得身心如虚空,终被恶业牵引去,精明湛不摇处,正是识阴,如何免得生死?总而言之,不究彻大理,悉是虚妄!

  玄沙云:恁么修行,尽出他轮回不得,依前被轮回去。所以道,诸行无常,只是三乘功果,如是可畏,若无道眼,亦不究竟。
  评。总收上数段法语,皆非究竟;三乘行人,纵行六度万行,皆生灭法,于实际理地,全然没交涉。

  径山云:今时有一种外道,自眼不明,只管教人死獦狚地,休去歇去。若如此休歇,到千佛出世也休歇不得,转使心头迷闷耳。
  评:不肯起疑情,则命根不断!命根既不断,休亦不去,歇亦不得!即此休歇二字,便是生死根本,纵百劫千生,终无了的日子。

  径山云:有一等人,教人随缘管带,忘情默照,照来照去,带来带去,转加迷闷,无有了期。
  评:既有能带之心,所照之境,能所对立,非妄而何?若以妄心为参究,便于自心不得自在,只须坐断两头,能所不立,则碍膺之物,如桶底脱矣。

  径山云:又一等人,教人事事莫管,但只恁么歇去。歇得来,情念不生,到恁么时,不是冥然无知,直是惺惺历历。这般的更是毒害,瞎却人眼,不是小事!
  评:只饶到惺惺历历,此是对寂之法,非参究耶。若参究,直欲发明大事,既不如是,岂非毒害者哉。

  径山云:不问久参先达,若要真个静,须是生死心破,不着做工夫。生死心破,则自静也。
  评:疑情发得起,则生死心凝结在一处;疑情破,则生死心破。于此破处,求其动相,了不可得。

  二、示疑情发不起警语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便欲寻行数墨,检讨文字,广求知解,将佛祖言教一串穿过,都作一个印子印定,纔举起一则公案,便作道理会去,于本参话头上,不能发起疑情,逢人难问着,则不喜,此是生灭心,非禅也;或随声应答,竖指擎拳,引笔疾书,偈颂开示,使人参究,亦有意味,自谓得大悟门。殊不知疑情发不起,皆是识心使然。若肯一念知非,全身放下,见善知识求个入路则可。不然,生灭心胜,久之则成魔着,殆不可救。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于境缘上生厌离,喜到寂静无人处坐去,便觉得力,便觉有意思,纔遇着些动处,即心不喜,此是生灭心,非禅也。坐久则与静境相应,冥然无知,绝对绝待,纵得禅定,凝心不动,与诸小乘,何所异也。稍遇境缘,则不自在,闻声见色,则生怕怖;由怕怖故,魔得其便;由魔力故,行诸不善,一生修行,都无所益,皆是最初不善用心、不善起疑情、不肯见人、不肯信人,于静谧处强作主宰,纵遇善知识,不肯一念知非,千佛出世,其奈尔何。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将情识妄想心遏捺,令妄心不起,到无起处,则澄澄湛湛,纯清绝点,此识心根源,终不能破,于澄湛绝点处,都作个工夫理会,纔遇人点着痛处,如水上捺葫芦相似,此是生灭心,非禅也。盖为最初不肯参话头、起疑情,纵遏捺得身心不起,如石压草;若死得识心成断灭去,正是落空亡外道;若断灭不去,逢境缘时,即引起识心,于澄湛绝点处,便作圣解,自谓得大悟门。纵则成狂,着则成魔,于世法中,诳妄无知,便起深孽,退人信心,障菩提道。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将身心器界悉皆空去,空到无管带处,无依倚处,不见有身心,不见有世界,非内非外,总是一空,谓空便是禅,谓空得去便是佛,行也是空、坐也是空,空来空去,行住坐卧,如在虚空中行,此是生灭心,非禅也。不着则成顽空,冥然无知,着则成魔,自谓得大悟门,殊不知与参禅没交涉。若真是个参禅汉,发起疑情,一句话头,如倚天长剑,触其锋者,即丧身失命。若不如是,只饶空得一念不起时,只唤作个空无所知,非究竟也。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遂将识心揣摩,把古人公案胡乱穿凿去,谓是全提、谓是半提、谓是向上、谓是向下,是君是臣、是兼带语、是平实语,自谓见解人所不及。纵一一说得道理,与古人一口吐气,此是生灭心,非禅也。殊不知古人一语一言,如嚼绵絮团,使人吞不下、吐不出,岂肯与人生出几多解路,引起人识心耶?若疑情发得起,全身拶入去,此解路识心,不待你死去,自然帖帖地。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将身心看破,纯是假缘,其中自有一物往来,能动能静,无形无相,于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散则遍周沙界,收则不立纤尘,向这里一认认定,不肯起疑情,不肯参究,便谓了事人,此是生灭心,非禅也。殊不知生死心不破,将此等为快意,正是弄识神,一朝眼光落地,便作不得主,随识神牵引去,随业受报去。若善业多,则生在人间天上,到四相五衰逼将来,便谓佛法无灵验,由此谤法,堕在地狱饿鬼道中,出得头来,知是几多劫数?以此观之,参禅全要见人,若自作主宰,总用不着。

  做工夫疑情发不起,便认定个眼能见、耳能闻、舌能谈、鼻能嗅、手能执着、脚能运奔,是自己一灵真性,向这里度量,谓是悟门。逢人则瞪眼侧耳,手指脚踢,以为佛法,此是生灭心,非禅也。古人唤作如发痫病相似,又云:在曲彔床上弄鬼眼睛相似,弄来弄去,弄到四大分散时,则弄不去。更有一等恶见,以此为奇特,递代相传,受人供养,无惭无愧,逢人问法,则大喝一声,大笑一场。殊不知从来未曾参究,命根未断,纵行善事,都是魔业,非究竟也。

  做工夫疑情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博山和尚参禅警语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