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錍论私记 - (TXT全文下载)

异仆於昔所闻。
  ○次说昔。
  仆初闻之乃谓一草一木一砾一尘各一佛性各一因果具足缘了若其然者仆实不忍何者草木有生有灭尘砾随劫有无岂唯不能修因得果亦乃佛性有灭有生世皆谓此以为无情故曰无情不应有性仆乃悞以世所传习难仁至理失之甚矣过莫大矣。
  昔谓一一修因别别得果说法度人不晓唯心心外无法法体融妙名为佛故云悞以等。
  ○次广领四初略责。
  余曰子何因犹存无情名。
  ○二答出今意。
  客曰仆乃重述初迷之见今亦粗知仁所立理只是一一有情心徧性徧心具性具犹如虚空彼彼无碍彼彼各徧身土因果无所增减故法华云世间相常住世间之言凡圣因果依正摄尽。
  ○三印可答前向之所问。
  余曰观子所见似知大旨何不试答向之一问。
  ○四正答前问二初略申答意。
  客曰仁向自云若思一问众滞自消仆若答者则以一答徧答众问何一问之有。
  ○次正命其答二初正命。
  余曰请述其旨。
  ○次答二初略答。
  客曰仆还揽向诸问意答若消众滞即名为答何假曲申一一问耶何者众问岂不由仆不受无情有性之说仆今受之此即是答。
  ○次广答二初抑之令答。
  余曰大略虽尔未晓子情。
  ○次广答二初略述进否。
  客曰仁所立义关诸大教难可具陈仆略论之冀垂听览。
  ○次正领三初领名体因果互融互即遮照自在。
  岂非晓最后问三无差别即知我心彼彼众生一一剎那无不与彼遮那果德身心依正自他互融互入齐等我及众生皆有此性故名佛性其性徧造徧变徧摄世人不了大教之体唯云无情不云有性是故须云无情有性了性徧已则识佛果具自他之因性我心具诸佛之果德果上以佛眼佛智观之则唯佛无生因中若实慧实眼冥符亦全生是佛无别果佛故生外无佛众生以我执取之即无佛唯生初心能信教仰理亦无生唯佛亡之则无生无佛照之则因果昭然。
  ○二领生佛所得同异。
  应知众生但理诸佛得事众生但事诸佛证理是则众生唯有迷中之事理诸佛具有悟中之事理迷悟虽殊事理体一。
  ○三领诸佛体同生自计异。
  故一佛成道法界无非此佛之依正一佛既尔诸佛咸然众生自於佛依正中而生殊见苦乐升沉一一皆计为己身土净秽宛然成坏斯在仁所问意岂不略尔。
  ○次述成二初略述二初述。
  余曰善哉善哉快领斯旨实可总知诸问纲格此即已答百千万问何独四十六耶。
  ○次受旨。
  客曰几不遇仁此生空丧必依此见获胜果耶。
  ○次示广教法二初示。
  余曰必欲修习教法未周若不善解一家宗途未可委究行门始末安能徧括教行事理惑智因果依正心法用为凡夫初心观首然子所领似虚其情计子观道犹为罔象。
  初言教行等者教谓权实诸教行即偏圆之观事谓诸教俗谛理谓偏圆真理惑即见思尘沙无明智谓大小诸智因即十界如是相性体力作及因缘果谓十界如是果报依即一千国土正谓众生五阴二千世间心即十界识阴心王法谓王外成法虽多差别剎那体含含即实相实相即佛性名异体同凡心依之名学大乘学大乘者虽是肉眼名为佛眼眼必具智知见所依妙心佛性即实相境了境即智智境唯心凡心佛心及众生心性体无二无二即中中体所具即假中体无相即空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亦双亡一三如是圆观凡圣理同未修名理三观圆解无谬名字三观剎那无间观行三观六根清净相似三观初住已上讫至等觉分证三观妙觉一位智断俱圆究竟三观初心观此即五品初之气分也自非博解措心难当故云安能等。
  ○次征二初正征。
  客曰观道者何仁师谁耶法依何耶。
  ○次答二初答。
  余曰岂不闻天台大师灵山亲承大苏妙悟是余师也摩诃止观所承法也以二十五法为前方便十法成乘观於十境十境互发观时进否此观道之大略也诸问且令识十乘初妙境而已余乘诸境不暇论之。
  初言天台等者天有六星名三台星此山对之故日天台天台大师俗姓陈氏荆州人也承光托阴神僧告云寄生弘道及乎诞夜夜现神光兼辉邻室七岁口授普门一徧便熟虽父母遏绝不听数往伽蓝而於宅内抄写经像礼忏精诚举身投地怳焉如梦见极高山临於大海山上有一僧招手唤上须臾申臂至乎山足接引令登见所造像在彼殿内而复示之汝当居此汝当终此逮受具足律藏精通意好禅慧怏怏江东无足可问独往光州诣大苏山慧思禅师谘受北面初获顶拜思乃叹云昔与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即示普贤道场令入法华三昧诵经行道至药王品诸佛同赞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到此一句寂然入定身心豁开照了法华若高辉之临幽谷达诸法相似长风之游大虚辩类悬河智方日月将以问师师云此证法华中道总持陀罗尼耳於说法人中最为第一故云妙悟余如别传二十五法十法十境等略如佛性观中(云云)初妙境者即前所含一念实境即佛性理是也。
  ○次明客谘受二初谘受设疑。
  客曰善哉仆当慕之以为永劫之仗托也客曰屡闻讲说大乘诸师犹以无情佛性为一别见何耶。
  ○次答二初答三初法。
  余曰此有由也斯等曾睹小乘无情之名又见大乘佛性之语亡其所弘融通之谈而弃涅盘虚空之喻不达修性三因离合不思生佛无差之旨谬敩传习无情之言反难己宗唯心之教专引涅盘瓦石之说不测时部出没之意。
  ○次譬。
  如福德子而无寿命弱丧徒归犹迷本族如受贵位不识祖宗亦如死人而着璎珞用福德为用璎珞为。
  福位璎珞譬讲大乘无寿迷祖及死人等并譬迷性弱丧者婴儿失故乡也既少失乡里而迷性族归亦空归譬向宝山而无所得。
  ○三合结。
  法相徒施全迷其本忽遇斯等应以如上诸意问之所弘之典大小乘耶尚失小乘已如前说。
  尚失小乘者小乘知心造於三界六道因果灭证法性不言无情。
  ○次更请为腾权实教旨二初请。
  客曰斯失者众闻仁所宗四教释义可得闻耶。
  ○次答二初文博难谈。
  余曰此四教关涉五时牢笼八教十方三世大小乘法咸摄其中岂可卒尔谈其始末。
  初言五时等者通历诸味故云关涉五时义该名广故云牢笼八教应知五时约会八教随机机会不同故分五八八徧於五多少分途大而言之不出权实法华开会殊途同归唯一圆乘五八咸妙妙体博远故云咸摄其中言五时者佛初应代托阴摩耶主伴互为纯被大机说圆别法约五味譬名之为乳故涅盘云从佛出十二部经譬从牛出乳以初对初不约浓淡二乘机器於此非宜虽复在座初会口眼并无见无说故譬盲哑便不动寂场冠日托生应乎丈六之质示初成於鹿苑转生灭四谛法轮唯被三藏小乘约味而譬於酪故涅盘云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譬从乳出酪次说方等诸部四教并明叹大褒圆折小弹偏约譬乃名生苏故涅盘云从修多罗出方等典譬从酪出生苏次说诸部般若衍门淘汰不明三藏约譬名为熟苏故涅盘云从方等出般若譬从生苏出熟苏既心渐通泰机情已动次会姓与记舍诸方便唯说圆乘涅盘最后明常仍以权教苏息此之二说咸譬醍醐故涅盘云从般若出涅盘法华譬从熟苏出醍醐即五时也言八教者初说华严未游诸会唯被大机譬如日出先照高山名顿应物现形说次三味名渐法华圆会非顿渐摄余之六教徧在顿渐之中同听异闻互不相知名为秘密若互相知但名不定不定秘密亦不出於藏通别圆对显及定且名为二此之四教名为化方譬如药方藏通别圆喻如药味名为化法约显虽乃有多有少约密不定味味具八三藏灭色归真三乘无复异辙四果乃是声闻之位缘觉共受支佛之名菩萨三祇百劫所修菩提树下三十四心断结成道名佛通谓通学般若共行十地体阴即真发心自行兼人不同故有三乘差别乾慧性地名内外凡八人见地共断见惑并对初果薄地断欲六品思惟对斯陀含离欲地断欲思九品名第三果第七地名已办俱断三界思惟即阿罗汉八支佛地九菩萨地第十佛地后无等觉妙觉初无内外七贤类上非别非圆比下法位天隔约於当分三人行学大同故立通号别教者证诸因果次第修成四十二位三贤十圣初缘界外地上中理别於若藏若通空假非即中道佛性又别圆教故名为别圆人六即即理何殊约事分六不别而别初心毕竟具性俱融境圆智圆修圆性圆故名为圆略示旨归具如别说也。
  ○二请对权实明性通塞略示纲要二初请。
  客曰若尔可能以此四教略判佛性无情有无心造心变具不具耶。
  ○三答三初答无情有无。
  余曰略示方隅斯亦可矣何者自法华前藏通三乘俱未禀性二乘惮教菩萨不行别人初心教权理实以教权故所禀未周故此七人可云无情不云有性圆人始末知理不二心外无境谁情无情法华会中一切不隔草木与地四微何殊举足修涂皆趣实渚弹指合掌咸成佛因与一许三无乖先志岂至今日云无情无。
  初言与一许三者口许三车意与一大遂本愿故故曰无乖。
  ○二答心造心变。
  言心造心变咸出大宗小乘有言而无其理然诸大乘中其名虽同义亦少别有共造依报各造正报有共造正报各造依报众生迷故或谓自然梵天等造造已或谓情与无情故造名犹通应云心变心变复通应云体具以无始来心体本徧故佛体徧由生性徧徧又二种一宽广徧二即狭徧所以造通於四变义唯二即具唯圆及别后位故藏通造六别圆造十。
  言心造等者国土砂砾同业所感故云共造一一色身妍丑聪钝差别等异名为各造共造正报者约他正报也如共仆使等各造依报者所感田宅眷属随人也宽广徧者理体本然始终无二即狭徧者一念实相法界量同也。
  ○三答具不具二初正答。
  此六及十括大小乘教法罄尽由观解异故十与六各别二别藏见六实通见无生别见前后生灭圆见事理一念具足论生两教似等明具别教不诠种具等义非此可述故别佛性灭九方见圆人即达九界三道即见圆伊三德体徧。
  初言十与六者六即六道十加四圣言似等者次与不次约数同十故云似也明具等者教道之中不即观具而为一心故云不诠。
  ○次问具所以二初问。
  客曰如何能摄依正因果。
  ○次答二初正答具意。
  余曰一家所立不思议境於一念中理具三千故曰一念中具有因果凡圣大小依正自他故所变处无非三千而此三千性是中理不当有无有无自尔何以故俱实相故实相法尔具足诸法诸法法尔性本无生故虽三千有而不有共而不杂离亦不分虽一一徧亦无所在。
  初言理具者体理含摄如一袋面体具多食巧拙见殊观有明昧亦复如是如一剎那体能毁戒即地狱心体能悭贪即饿鬼心体能无惭愧即畜生心体能謟诳即修罗心体能义让即人道心体能十善即天道心体能自度即二乘心体具慈悲四德即菩萨佛心此十交互即有百界百界十如即有千如千如各有五阴众生国土三种世间千如即有三千世间剎那体具故云具有等因果只是十如凡圣即是十界菩萨佛界为大二乘为小依正即摄三千具已三千名自具余九界三千名他虽徧若空无在不在。
  ○次问所依部教二初问。
  客曰其理必然仆深仰之此为凭教为通依诸部为专在一经。
  ○次答二初答二初通许初问。
  余曰斯问甚善能使其理永永不朽。
  ○次卷权归实专示妙经二初引经绝叹之境释出性体。
  虽则通依一切大部指的妙境出自法华故方便品初佛叹十方三世诸佛所得微妙难解之法所谓诸法实相如是相等。
  ○次释经意。
  当知如是相等即是转释诸法实相以诸法故故有相等以实相故相等皆是实相无相相等皆如。
  ○次问前三千二初问。
  客曰云何三千。
  ○二答四初总答。
  余曰实相必诸法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
  初言诸法者通指界如三千也十如等者未明千如百界但云十如十界身土等故是总答三千如前。
  ○次引教答释三千。
  又依大经及以大论立三世间故有三千具如止观及广记中。
  ○三结叹。
  故知因果凡圣恒具三千是故叹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满十方界稻麻二乘如恒河沙不退菩萨并不能知此义少分即指前七种人也。
  如文。
  ○四示妙性为本迹三周所显之境二初明为妙经本迹等所托。
  是故身子三请殷懃十方三世诸佛开显释迦仰同无复异趣大车譬此宿世示此寿量久本唯证於此根败适复获记由此菩萨疑除损生增道始初发心终讫补处岂有余途并托於此由前四时兼但对带部非究竟故推功法华涅盘兼权意如前说。
  ○次示性即体辨体功能三初明功能。
  当知一乘十观即法华三昧之正体普贤色身之所依也正因佛性由之果用缘了行性由之能显性德缘了所开发也涅盘真伊之所喻也法华大车之所至也。
  正因由性证果神用自在缘了智行由性能显性德缘了合名正因性体无殊体即所开及所发也能开能发属修缘了真伊之字本喻涅盘三德佛性圆融七宝大车到性极处举譬对法故并云所也。
  ○次举例。
  诸大乘意准例可知。
  故知般若无住行檀华严法界帝网净名入门不二立佛性一乘之异名耳。
  ○三结劝。
  子得闻之可谓久种勤而习之无使焦败愿未来世诸佛会中与子相遇。
  ○三流通分四初以转说名法供养用申咨受之恩。
  於是野客悲喜交集曰投身莫报粉骨宁酬唯以此义随方转说以报所闻如何。
  初文者悲昔未闻喜今方悟故云交集。
  ○次示弘传方轨二初示圣化多端四初令以权助实。
  余曰佛有诚诫自可为规经云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我宁不说法疾入於涅盘寻念方便先小后大此乃以偏助圆方可为说。
  ○二示令简人。
  又云当来世恶人破法堕恶道志求佛道者广赞一乘道此则简人方可为说。
  ○三令答以大。
  然末代施化复未知根亦可如安乐行中但以大答亦可如不轻喜根而强毒之故首楞严中闻生谤者后终获益如人倒地还从地起应运大悲无恼他说。
  如喜根菩萨为居士说欲体性即道本性被胜意谤而作摈法喜根知其即现受报强为说於大法毒之为作久远闻法之种不轻四众类例亦然故引楞严以之为证倒地譬因谤堕苦地起譬於远益也。
  ○四结。
  子应从容观时进否将护彼意顺佛本怀。
  ○次正明化法五初示未禀权教之机逗之以大六初示种性而有三因。
  若有众生未禀权教者来至汝所先当语云汝无始来唯有烦恼业苦而已即此全是理性三因由未发心未曾加行故性缘了同名正因故云众生皆有正性。
  ○次示此三因体量俱徧。
  既信己心有此性已次示此性非内外徧虚空同诸佛等法界。
  ○三示一剎那徧於自他百界三千一多相即体具三德。
  既信徧已次示徧具既同诸佛等於法界故此徧性具诸佛之身一身一切身如诸佛之感土一土一切土身土相即身说土说大小一多亦复如是有彼性故故名有性。
  ○四释世三疑三初疑生无缘了。
  若世人云众生唯有清净之性加修万行为功用体故至果时方有大用此乃佛有众生之性不名众生有佛性也三无差别斯言有征寄言说者勿负斯教。
  不晓初义。
  ○二疑性三因不徧三身。
  若言众生有正因性与法身等不与报化等者还成众生与众生等何者若除报化犹是众生。
  不晓次义。
  ○三疑性三因体性不具三身三德。
  又若言等於有报化之法身其如法身非报化外以是言之故须悉等。
  但云等於有报应之法身也。
  ○五结示三意。
  今此示有是示种性示徧是示体量示具是示体德。
  略如佛性观中。
  ○六示令缘理三性为一体三宝发菩提心。
  既示三已次令缘於一体三宝发四弘誓进受菩萨清净律仪一一缘向理性三因修行填誓如向所闻种必相续世世生处以人天身佛会再闻而得解脱。
  正因即法宝了因即佛宝缘因即僧宝佛性无二故云一体性体觉知即佛性体离染即法性体无诤即僧此之三宝即具百界三千百界三千惟圆佛性性体恒具非物造之名无作境境谓四谛百界三千生死即苦达此生死即涅盘名众生无边誓愿度百界三千具足三惑达此烦恼即是菩提名烦恼无数誓愿断生死即涅盘证圆佛性即佛道无上誓愿成惑即菩提无非般若即法门无尽誓愿知惑智无二生佛体同苦集唯心四弘融摄一即一切斯言有征缘性发心与拔该括离偏小外名为真正四弘属愿愿须行填进受律仪律仪当报人天所缘佛性大乘因兹值佛闻法人天见佛闻法功由乘戒两兼万行乘戒为先故标此二居首余之六度伏惑利生见性证真并酬前愿故云填愿余三如文。
  ○次示已禀权教之机顺行开显。
  若有已禀方便教者若闻若行若伏若断随其所得点示体具故经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故法华中五章开权一一但云是法皆为一佛乘故众生闻已皆得种智。
  ○三用四随逗以文学。
  散心讲授者随宜设化。
  ○四随禅者示其本观三千唯性。
  一种观心者从心示之。
  ○五惮教三初示不轻法。
  若有惮教生诤竞者应当语云闻已成种不敢轻汝汝等行道皆当作佛。
  ○二引文和诤。
  故大师判教末云佛法不思议唯教相难解二乘及菩萨尚所不能测何况诸凡夫而欲判此事譬如生盲人分别日轮相欲判虚空界一切诸色像而言了达者毕竟无此事是故有智者各生惭愧心自责无明暗舍戏论诤竞。
  ○三结劝流通。
  大师亲证判已尚自谦喻后辈余今准此一家宗途奖导於子非师亡见子亦顺教如是流行。
  ○三明梦客辞退。
  野客於是欢喜顶受自今永劫唯奉持之所在弘演不违尊命敛容再拜安庠而出。
  再拜表五阴圆伏安庠表自行柔和而出表转为他说。
  ○四体梦归性自他咸一。
  忽然梦觉问者答者所问所答都无所得。
  梦觉表化功归已能说所听无得故云问者答者等余有料简略如佛性含融中。

  金刚錍论私记会本卷下
金刚錍论私记会本跋

  荆溪大师撰金刚錍其文不满万言而佛性徧满之旨发挥无余其徒剡川法师为作私记简易明畅可谓善於绍述者矣学台教者不可不究也但憾旧刻脱悞颇多读者病之今兹吾师妙空和尚应众请讲此论於西山光明会上因分会论记合为一本且订正脱悞以便讲演顷者书贾永田某欲寿诸梓因请之和尚以与之云。
  时文化二年乙丑春正月 弟子(及粹明凤)谨志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金刚錍论私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