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珠集 - (TXT全文下载)

应。见佛全身。此法为最上。

  观想

  当礼佛时。观想己身在莲华中。恭虔作礼。佛在莲华中。受我礼敬。当念佛时。观想己身。在莲华中。结跏趺坐。佛坐莲华中。接引於我。然后一心持名专志。如是往生。品第必高。

  见诸瑞相

  修净土者。凡入观与睡时。应先起立。合掌一心。向西十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毕。即发愿言。弟子现是凡夫。罪业深重。轮回六道。不能出离。今遇善知识。得闻弥陀功德名号。一心称念。愿生净土。愿佛哀悯垂手接引。弟子不识弥陀世尊身相光明。愿佛菩萨示现身相。及国土庄严。说是语已。一心正念。即便入观及睡。或於正发愿时。见诸瑞相。或於观中得见。或於睡梦得见。此法大有灵验。

  愚不可能

  世人稍利根。便轻视念佛。谓是愚夫愚妇句。当彼徒见愚夫愚妇。口诵佛名。心游千里。而不知此等是名读佛。非念佛也。念从心心思忆而不忘。故名曰念。试以儒喻儒者。念念思忆孔子。其去孔子不亦庶几乎。今念念思忆五欲。不以为非。而反以念佛为非。噫似此一生空过。何如作愚夫愚妇耶。而惜乎。智可能也愚不可能也。

  着力

  功不尽则事不臻。诚不极则物不感。况无上大菩提道。或不忘形。毕命与寝食。寒暑俱废。岂口出耳入之学。而能脱略生死情妄於大休歇田地哉。但只行也念。坐也念。今日也念。明日也念。念到无可念处。正是着力加鞭之时。诚能如此念。不患生死情妄之不消。殒。自性弥陀之不现前。

  最初一步

  须於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作苦海想。作火宅想。於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於诸眷属。作夜叉罗剎啖人鬼想。况复生死不住。长劫奔波。实可厌离於知识。若经卷中。闻彼佛愿力。国土庄严。於念念中。称彼理趣。生安隐想。生宝所想。生家业想。解脱处想。弥陀如来菩萨僧众如慈父想。如慈母想。生接引想。生津梁想。於怖畏急难之中。称名即应。功不唐捐。剎那便至。速来救护想。应念出离想。如是功德无量。实可忻乐。若厌离不深。娑婆业系不脱。忻乐不切。极乐胜境难跻。行人欲生净土。成就念佛三昧。此折摄二门。为发行最初一步也。

  真实修行

  夫学佛者。无取庄严形迹。止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嘿念佛。不必定要成群作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见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不容放过

  世网中人。若是痛念无常用心真切者。不问静闹。闲忙一任。公私干办。迎宾待客。万缘交扰。八面应酬。与他念佛。两不相妨。不见古人道。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其有世缘重力量轻者。亦须忙里偷闲。闹中取静。每日或念百声千声。定为日课。不容一日放过。

  三得

  若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稳。纵遇苦乐逆顺境界现前。只是念佛。无一念变异心。无一念退惰心。无一念杂乱心。直至尽生。永无别念。能如是用功。则历劫无明。生死业障。自然消殒。尘劳习漏。自然净尽无余。

  正好

  盖此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应念佛。若人富贵。受用见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计累小。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趂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花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百工四民

  夫一切奔驰世务。流荡四方。劳生贩卖。邸店市廛。商贾负道。百工伎艺。男女老幼。奴婢黄门。受人驱役。不自在者。於彼一切行住坐卧。着衣吃饭。语默动静。及被牢狱者。於喜怒哀乐之间。未有不可修时。况出家四众。在家四民。有居可处。有暇可修。所欲皆具。得自在者。宁不进修。

  正行

  念起时须自检点。或有悭贪心。嗔恨心。痴爱心。名利心。嫉妬心。欺诳心。尔我心。傲慢心。谄曲心。邪见心。妄想心。能所心。及诸逆顺境界。随染所生一切世间心。设或起时。急须高声念佛。敛念归正。勿令恶心相续。直下打并净尽。所有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及一切善心。常当守护。当知极乐诸上善人。良由断恶行善。故得往生。不退菩提。能依此修持。是为净土正行。

  密忆

  凡历涉缘务。而内心不忘於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言语。去来坐卧。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者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

  菩提心

  凡修净土。须发菩提心。若为自己。厌五浊。忻九品。则违菩提心。是声闻行也。若为众生起大悲心。求往彼国。希速成就道力神通。徧历十方。救度一切。令共成佛。则顺菩提心。是菩萨行也。

  三心

  身体彼佛。口称彼佛。意观彼佛。三业真实。名至诚心。信知自身。具足烦恼。流转三界。信知弥陀本愿。下至十念得生。无有一念疑心。名深心。凡所作为一切善根。悉皆回向往生。名回向发愿心。具此三心。必得往生。

  解脱

  果能真实摄心而念佛。则心自净。心净则土随净。大慧云。人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出三界之处。修净土者。亦宜如是。

  雨淋头

  若待处所稳便。衣食丰饶。充足香华。事事称意。思前算后。卜彼良时。报尽恩冤。圆成善事。然后发心修行。假使虚空界穷。亦无此日矣。所谓晴乾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常永贞固

  世间一技一艺。始学。不胜其难。因置不学。则终无成故。贵有决定不疑之心。虽复决定。而优游迟缓。则亦不成故。其继贵有精进勇猛之心。虽复精进。或得少而足。或时久而疲。或遇顺境而迷。或逢逆境而堕。则亦不成故。其终贵有常永贞固誓不退转之心。古云。三昧不成。假令筋断骨枯。终不休歇。

  一境一心

  盖念之所不能。一由散心异缘逐境纷驰之使然。故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故曰。心生故种种法生。法生故种种心生。聚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尘沙莫尽。若欲一其念者。莫若轻其爱。若欲轻其爱者。莫若一其心。夫爱之与念。势不两立。若明暗之相背也。

  闻见

  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使念念不忘。其於净土。决定往生。

  回嗔作喜

  我今念佛。日后当生西方。何幸如之。发大欢喜。莫生烦恼。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拨转心头。这一声佛。急急提念。却回光返照。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柰何与世人一般见识。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

  渡河筏

  既慕西方。当求了义。暗中有宝。无灯照。终不自知。古镜埋尘。不揩磨。岂能光显。调和三业。体究一心。恭奉真文。研味圣意。深入法源之底。洞探诸佛之机。理路豁通。心花发现。故智者诵法华。圭峰读圆觉。普庵契华严。六祖悟般若。观先德而可遵。岂今人而不学。然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需船。

  静之至

  一念不生。谓之静。佛心至静。万劫恒然。众生剎那能静。即是剎那佛。但众生心念憧憧。如葛生蔓。如茧抽丝。并没住头。直到疲倦。睡去方休。思想千端。谓之散乱。黑甜一觉。谓之昏沉。二者循环尽彼形寿。生死轮回肇此矣。一念起即是生。一念灭即是死。人生总在积生积灭中。度此百年。安得不在生生死死中。迁流永劫。皆缘心头一点。有不能放下者在故也。若念所当用者。唯有念佛法门。盖念本是妄。以系于佛。谓之以妄遣妄。从念佛而参究。是为以心究心。从念佛而悟。是为以心得心。虽云起念。念实无起。念之久久。因念得心。得心妄念。念至忘念。与无念同。清净湛一。惟有一真而已。此大势至菩萨。以念佛法门。入无生忍也。夫获无生忍。则无念矣。无念者。静之至也。宗镜录云。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寂尔少时间无思心。正住此心。住之时便是本体。若佛心则湛然常住矣。以暂住之心。习令渐上。便是工夫。

  愿王

  夫发愿往生者。顺释迦偏赞之言。应法藏度生之愿。临终之际。感圣众以来迎往生之时。蒙弥陀而接引。托质七珍池内。化生九品莲中。寿量难穷。身光徧照。获七辩之智。具六通之威。菩萨为邻。声闻作伴。我等如是。众生亦然。径挺铁石心。同归金色界。唯此愿王独不舍。剎那引导入莲池。

  直入无为

  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无行无愿。空住阎浮。有行有愿。直入无为。此乃佛祖修净业之根本也。要知理由智导。行由愿兴。行愿得均。理智兼备。夫愿者。乐也欲也。欲生西方净土。乐见阿弥陀佛。必须发愿方得往生。若无愿心。善根沉没。经云。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一切佛事从大愿起。欲成无上佛道。须得。愿波罗蜜。所以普贤广无边愿海。弥陀有六八愿门。是知十方诸佛上古前贤。皆因愿力。成就菩提。

  回向偈

  大慈菩萨。赞佛忏罪。回向发愿。偈云。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共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此偈有威力。能灭一切罪。长一切福。

  满愿

  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称我名号。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觉正。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亦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於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至诚

  直须一心皈命。尽报真修念佛。发愿之时。恳苦翘诚。无诸异念。如就刑戮。在狴牢。怨贼所迫。水火所迫。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至诚。方不虚弃。如或言行不称。信愿轻微。无念念相续。有数数间断。以此懈怠。临终望生。但恐业障所遮。不值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故也。

  金刚幢

  佛言。一切众生皆当发愿。愿生彼国。尚不间於女人根阙。十恶五逆阿鼻之辈。何况於我。我今道行虽微。不造五逆。数过十念。必当得生。佛岂自诳背违本愿。况十方诸佛示广长舌相。证明斯事。是故我今必定求生。不敢退转也。如是名为行人金刚幢勇健之力。

  气类交接

  一生之中。以淳净心。坚固谛信。至诚礼诵。悔过发愿。吾知此人若身若心。则与弥陀气类交接。如风吹树。斜势西倾。及其倒时。必当西倒。习善得生。亦复如是。

  必蒙接引

  世人念佛者。多只为福田故。眷属故。病苦求痊。及永年故。保富贵安乐。子孙光显故。往往香烛。道场所陈。祝愿之词。皆是趋逐凡缘。与阿弥接引。本愿甚背。纵使一生修习。错用工夫何益。惟发真正。愿见佛闻法。亲承授记。回入娑婆。广度众生。毫不自求。人天福报如是发愿。时刻注向。欣乐不忘。方与佛愿相应。临命终时。必蒙接引。

  竟有生处

  真信净土决志往生者。不论已悟未悟。其从事单传直指而未悟者。虽日以参禅为务。不妨发愿往生。以未能不受后有。毕竟有生处。故不是偷心歧路心也。其已悟者。古人云。汝将谓一悟便可上齐诸佛乎。故普贤为华严长子。虽尘尘华藏在在莲邦。而行愿品必拳拳乎。以往生安乐为言也。已悟尚然。况未悟乎。

  定得成

  世人念佛者多。成佛者少。其故有三。一者口虽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便要依佛所说。积德修福。孝顺父母。忠事君王。兄弟相爱。夫妇相敬。至诚信实。柔和忍耐。公平正直。阴骘方便。慈愍一切。不杀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压小民。但有不好心。起着力念。定要念退。这不好心。二者口虽念佛。心中胡思乱想。以此不得往生。必须按定。心猿意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亲在西方。面对弥陀。不敢散乱。如此才是。三者口虽念佛。心中只愿。来世不失人身。求生富贵。以此不得往生。且如天宫富贵。福尽也要堕落。何况人间。能有几时。便可发广大心。立坚固志。誓愿往生。见佛闻法。得无上果。广度众生。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永无退转

  不愿生净土。则己愿生。则无不得生。不生净土则已。生则永无退转。具缚凡夫初凭信愿。得生彼土。三毒邪见未能顿忘。何以知其不退转耶。盖以弥陀愿力。常所摄持。大光常照上善人聚。寿命永劫。水鸟树林。风声乐响。演畅妙乘。闻其声者。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未尝间断故也。众生如受病之人。佛为医王。法为良药。僧为视病人。三者现前。病不得而萌矣。以是言之。则一生净土。何从而有退转哉。

  千年调

  自从早年。索妻养儿。经营家计。受尽万千辛苦。忽然三寸气断。未免一朝皆休。若是孝顺儿孙。犹能记忆爹娘。若是不肖子。父母方死。骨头未冷。作挞财产。恣意为乐。以此较之。着甚么要紧。作千年调。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人。生在世能有几时趂。未病未老之前。抖擞身心。拨开世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弥陀。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办了也。我之前程。稳稳当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

  好消息

  靠住一佛。心心无间。行之既久。便可将四大所合之身。一拳粉碎五浊所合之世界。一脚踢翻。然后随所闻见。鸟语蝉吟。牧歌樵唱。即西方之无常苦空法音天乐也。竹篱茅舍。即西方之金台宝殿也。飞泉鸣濑。即西方之宝池德水也。野芳嘉木。即西方之宝网交罗。妙华天雨也。明师良友之俦。木石鹿豕之侣。即西方之诸上善人也。何苦何乐。何顺何逆。何邪魔。何三毒等。烦恼目前。纯是净土。到得厌世时。无怖无乱。不支不吾。怡然拱手。归来故乡。总是生平得力处。到此决用得着决。有好消息也。

  离心无体

  如要临终十念成就。但预办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时念念不亏。却无虑矣。夫善恶二轮。苦乐二报。皆三业所造。四缘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摄。若一念心。瞋恚邪淫。即地狱业。悭贪不实。即饿鬼业。愚痴暗蔽。即畜生业。我慢贡高。即修罗业。坚持五戒。即人业。精修十善。即天业。证悟人空。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菩萨业。真慈平等。即佛业。若心净。即香台宝树净剎化生。心垢则丘陵坑坎秽土禀质。皆是等伦之果。能感增上之缘。是以离自心源。更无别体。经云。心垢即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又云。欲净汝界。但净汝心。故知一切归心。万法由我。欲得净果。但行净因。如水性趣下。火性腾上。势数如是。何足疑焉。

  全现

  须念临行时。有甚么放他不下处。若说世间放不下。正。恐跳他不出。未免再来。还要恋他则甚。若说此身放不下正。恐挣他不脱。未免再受。还要痛他则甚。若说此心放不下正。恐断他不尽。留为种子。还要惜他则甚。若说佛法放不下正。恐洒他不开。执成法缚。还要爱他则甚。若虑慧根。万一迷失。则尔所认慧根。正是命根。正是八识。其怕迷失一念。正是执我七识。分别六识。正须摆落净尽。还要护念则甚。至於清净本然元明妙觉。不容拣择。无可任持。直至一切不见一法不存。方得全现。尔向日迷来带了。如许种种的来。今日悟去。还拟将了那一件去乎。一丝不挂。然后方证上品矣。

  称意之事

  凡人命终。欲生净土。须先准备。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恶业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见佛闻法。受无量快乐。得大解脱。乃是称意之事。如脱毙衣。得换珍服。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着。一心待死。叮嘱家人。及往来问候人。凡来我前。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话家中长短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若病重将终。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一时同声念佛。待气尽。方可发哀。才有丝毫恋世间心。便成挂碍。不得解脱。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依此者决定超生。无疑矣。

  鸣磬

  凡遇眷属及一切人临终。先於寝室榻前。置一立佛像向东。病者向西。与佛相对。看病者烧香散花鸣磬。助称佛名。或病者先不信佛。亦须种种方便。劝令称佛。若有病症遗秽。随即除之。亦无有罪。以佛心慈悲。但冀归诚。别无憎恶。

  平等

  大道无情。冤亲平等。然凡夫爱恋眷属语。以平等似未相应。不知情爱未忘者。惟有修习净业。共结西方伴侣。则情归忘情。爱同忘爱。不坏凡夫心相。亦且普度往生。固未尝不平等也。以视夫滨危之际。挥涕诀别。待溃之躯。罄赀厚殓者。其爱之大小何如。

  指南车

  欲办大事。吃紧尤在临时一着。从前悠忽。到此延捱不得。从前迷着。到此糊涂不得。从前浮华。到此假借不得。从前歧路。到此徘徊不得。只方寸间。灵明用事。醒则立现莲台。昧则六途三涂。有分净秽。顷刻异路。危哉究竟把握要诀。不外一心正念四字。此际如挽弓到。将满时分外难开。须加意审固。前手撇后手绝。箭方中的。又如泛海凭指南车。不误方所。将抵彼岸。急宜仔细收帆把舵。霎时差失。依旧被狂飓吹去。飘荡大洋中。将何底止。

  归故乡

  心本不生。缘合而生。心本不死。缘散而死。似有生死。原无去来。於斯会得。生顺死安。常寂常照。世人畏死者。以未悟本来无生故也。本自无生。焉得有死。何畏之有。然无生未易卒悟。惟当专诚念佛。久久念至。一心不乱。必得开悟。就令不悟。而一生念力。临终自知。死去必生净土。则如流落他方。得归故乡。阿弥陀佛垂手。接引往生。欢喜无量。何畏之有。

  瑞应非一

  若得三昧成就。天人护助。临终正念。其往生之际。瑞应非一。或天乐盈空。或异香满室。或光明照体。或宝座现前。或弥陀垂臂。亲自来迎。或菩萨执台。授手而接。乃至预知时至。正念不谬。诸障忽空。自能沐浴跏趺。会众说法。叉手告别。或更勉人进道。书偈掷笔。合掌而逝。或临终之后。举体如生。齿骨数珠。烧之不坏。光焰异常。五色鲜明。祥物於空盘旋不散。烟所至处。舍利流珠。触物而生。此耳目之所常有者。若非平日履践明白精进力感。焉能若是。

  护身符

  适百里者宿舂粮。千里者三月聚粮。况十万亿剎之极乐国乎。不豫办於平生。而欲袭取於俄顷。未审仓皇呼吸时。能具诸葛观鱼安石围碁手段。了大敌否。如泥恶人十念往生之语。不妨放宽眼下。恐经文理固可信。亦是如来万不得已。垂手之苦言。非便以西方作此辈护身符也。且人情莫不好胜而恶劣。独於此事。甘以下下自许。亦殊可悯。

  三疑

  念佛人临终有三疑。不可不慎。一疑。我生业重。修行日浅。恐不得生。二疑。有心愿未了。及贪嗔痴未息。恐不得生。三疑。我虽念佛。临命终时。恐佛不来迎接。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今以三说。消彼三疑。一曰。业本虚妄。心净即空。业重不必疑。二曰。情同梦幻。醒归何有。自肯息机。贪嗔随断。不必疑。三曰。功专念切。自心佛现。佛不来。不必疑。

  四关

  凡夫虽有信心念佛。或宿业障重。不免病苦。若因此悔悟。身心投诚皈佛。自生净土。无智之人。道念不坚。却言。我今念佛。而有病苦。反谤弥陀。只此一念。径入地狱。一关也。或平日口谈净土。心恋娑婆。不种出世善根。惟求俗缘利益。临终遭病。怖死贪生。妄信师巫。杀戮生命。祈祷神鬼。缘此心邪。无佛摄护。流浪三途。二关也。向持斋戒。或因服药。或被劝逼。破戒用荤。此人无决定信。丧失善根。三关也。临终时系念家财。爱恋眷属。心放不下。失却正念。致堕鬼趣。或托生虫兽。守护家庭。宛如生日。四关也。故杨提刑言。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诚哉是言。修净业者。要於平时。考究平时。打点临期不昧。全身放下。念念弥陀。但能坚此一念。便可碎彼四关。

  七分得一

  所谓十念往生者。乃生前自念十声。非死后请人念也。生前自念者。临命终时。佛与菩萨。自来迎接。故必生净土。身后请人念者。未可知也。经云。身后人为作功课。七分得一。生前自作者。得千百倍报。

  不得念

  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往生。乃是宿有善根福德因缘。方遇知识。劝得念佛。此等侥幸。万中无一。若得病临死。风刀解体。四大分离。众苦逼迫。忙怖张皇。不得念佛。更饶尔无病而死。又或世缘未了。世念未休。贪生怕死。扰乱胸怀。若是俗人。兼以家私。未明后事。未办妻啼子哭。百种忧煎。不得念佛。更饶尔未死以前。只有些少病痛在身。忍疼忍苦。叫唤呻吟。问药求医。祈祷忏悔。杂念纷飞。不得念佛。更饶尔未病以前。只是年纪老大。衰相现前。困顿龙锺。愁叹忧恼。只向个衰老身上。左右安排。不得念佛。更饶尔未老以前。正是少壮。正好念佛之时。稍或狂心。未歇俗务相关。东攀西缘。胡思乱想。业识茫茫。不得念佛。更饶尔清闲自在。有志修行。稍於世相之中。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断。忽然些子境界现前。一个主人随他颠倒。不得念佛试看老病之时。少壮清闲之日。稍有一事在心。早是不得念佛。况待临终时哉。

  预修

  世有十种人。临终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逢。故无劝念之理。二者业苦缠身。不遑念佛。三者偏风失语。不能称佛。四者狂乱失心。注想难成。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诚。六者遭遇虎狼。惊惶仓卒。七者临终恶友。坏破信心。八者饱食过度。昏迷致死。九者战阵斗狠。奄忽而亡。十者忽坠高岩。伤坏性命。此十种人。临终断然不得念佛。应须预修。令净业成就。纵有难缘。必蒙佛救护也。

  贼去关门

  求医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清珠集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