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肇论疏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诸宗著述部 - 三论宗
文件大小:0.32mb。
书籍内容:

续藏经 注肇论疏
 宋 遵式述

  注肇论疏目录

  论序(慧达述晓月注)卷第一  疏序 悬谈 宗本义卷第二 物不迁论第一 不真空论第二卷第三 般若无知论第三卷第四  刘公致问 法师释答  上涅盘论表卷第五 涅盘无名论第四  九折十演者  开宗第一 覆体第二   位体第三 征出第四   超境第五 搜玄第六卷第六   妙存第七 难荖第八   辨荖第九 责异第十   会异第十一 诘渐第十二   明渐第十三 讥动第十四   动寂第十五 穷源第十六   通古第十七 考得第十八   玄得第十九
  注肇论疏目录(终)

  

  注肇论疏卷第一(并序)

    姑苏尧峰兰若沙门 遵式 述
  夫森罗万象。一法印之。所谓心也。心也者。寂然幽邃。廓尔冲融。无灭无生。三际莫之能易。非大非小。十方不测其形。圆明独曜而无方。清净真常而有在。虽灵灵绝待。随缘之色相千荖。湛湛亡言。普应之音声万籁。故色心万物各得其宜。盖得此也。圣贤万行各有所至。盖至此也。众生迷此而轮转不息。圣人证此而圆寂妙常。是知非一心而万法不存。法非心也。非万法而一心不显。心非法也。故如来出现。悯物垂形。身云顺感。以无边体离增减。圆音随愿而周普。理绝名言。无形而形。若澄潭之落月。无说而说。譬幽谷之传声。鹿苑鹤林一大之因缘事毕。五天震旦三时之像教流通。圣贤迭兴。古今传习。东晋之世有大法师讳僧肇。生当秦国。名振异方。少习外经。后悟释教。决疑於龟兹罗什。久居於逍遥译场立义。论之五章。佐如来之一化。观夫宏才落落。妙解彻於教宗。玄旨昭昭。深智穷於理域。然因缘生灭。事有千荖。实相本无。理同一味。但以根后各照。二谛不融。宁知波水无荖。金镮不别。所以列多名而标异。立一义以会通。建不共之深宗。显大乘之极致。然则俗无异真之俗。即真之俗谛不迁。真无异俗之真。即俗之真空露现。真俗不二。事理双融。非般若无以契真。非沤和无以涉俗。入俗而真源常显。权心必具於实心。契真而俗事匪移。实智必资於权智。权实之心双运。中观圆融。真俗之境同时。一谛凝寂。情亡解泯。谛观浑融。复本还源。强名证道。论之深旨纶绪如斯。然古今解释注疏颇多。取意求文。各随所见。推宗定教。曾无一家。遂令学者迷文。宗途失旨。遵式幼从师授。虚己求宗。后因习学华严大经。常睹清凉判释。尽开五教。取法古师。权实之旨有归。行解之门可向。常恨此论人亡则难。致使深宗固多乱辙。今则精研覃思。三复竭愚。但愧流通之心。輙伸鄙作耳。熙宁甲寅仲春十有三日。南峰西庵序云。
  稽首真应等正觉  法性无边智慧门  如实修行诸圣贤  愿赐冥资释玄义
  将释此论。略启四门。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三宗趣总别。四随文释义。
  △今初。夫圣贤立论。必有所由。今明起教因缘。略以二门分别。一通明诸论。二别显斯文。通明诸论者。论有二种。一曰宗论。二曰释论。释论则随文释义。无别因缘。但由本义深玄。则为发起。宗论者。佛法大海深广难量。权实多门理非一致。圆音顿说异类各闻。则不须论。但以世尊灭后众生宜乐不等。(宜经宜论乐实乐权)受解缘殊。(与佛有缘则宜经。与菩萨有缘则宜论)虽有群经而弗能领悟。是以诸宗立论。各被机宜。为令随论知宗随宗得趣。故有小乘论三乘论一乘论兴。二别显斯文。复二。初总明。二别显。总明者。若原佛出现。本为一事因缘。但由根器荖殊。见闻有异。虽以三乘教化。究竟唯为一乘。不了斯旨。多滞化门。为令寻派讨源。得佛本意。故此论兴。二别显复有二。一破。二立。破谓破权。立谓立实。破立之意。四论即为四门。一俗谛。破常无常二倒。立动静相即故。二真谛。破有无二见。立真俗理一故。三般若。破照用有无。立权实同体故。四涅盘。破迷真执应。立真应不二故。由斯破立。即显真俗互融。权实交映。理智冥合。心境泯亡。故立一义为宗。以尽究竟深旨。中间虽有多缘。不过大意。
  △二藏教所摄者。三藏之中阿毗达磨藏摄。二藏之中菩萨藏摄。权实教中实教所摄。然权实之义理亦多途。且依贤首大师。以义判教。教类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亦名分教。三大乘终教。亦名实教。四大乘顿教。五一乘圆教。此五相望。前前皆权。后后并实。若据本教自宗。各许自实他权。今言权实。就始终分之。前二并权。诠未究竟故。后三俱实。通诠一心故。就此权实之中。始教有法相破相二宗。今以终实对之。略叙十义。即知此论文义终教所摄。一法相立三乘定异。实教立一乘无三。(下论云。诚真一之无差。又云第一大道无有两正)二法相说五性荖别。(三乘并无性及不定性)实教谈一性齐平。(下云九流於是乎交归。众圣於是乎冥会)三法相立二谛条然。(俗有真无)实教乃真俗互即。(下云言真未尝有。言伪未尝无。二言未始一。二理未始殊)四法相说根后各照。(根本智证真后得智达俗)实教谈二照相须。(下云。观空而不证。处有而不染)五法相说四相前后。(生属过去。住异属现在。灭属未来)实教显生灭同时。(下云一切众生即寂灭相)六法相说理智有异。(以有为智证无为理)实教明能所混融。(下云此彼寂灭。物我冥一。怕尔无朕。乃曰涅盘)七法相说真如凝然。实教显随缘妙用。(下云。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又云。法身无象。应物而形)八破相说真智了空。实教明灵知本寂。(下云。终日知而未尝知。又云。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等)九破相说诸法无性。(无性为真如)实教说本性真常。(下云。涅盘之为道也。量太虚而永久。又云。寂灭永安。无始无终。湛若虚空)十破相说佛德亦空。(一切智智亦清净)实教明如来具德(下云。理无不契。故万德斯弘。又云。佛如虚空。无去无来。应缘而现。无有方所)以斯对辨。权实昭然。广有义门。恐烦不叙。今此论义终实所收。於理无惑。其间或说权义。意在会归。(下云般若虚玄者。盖是三乘之宗极也。诚真一之无差)不接权门。岂名终实。又亦顿明法性。(下云。言之者失其真等。又云。释迦掩室於摩竭。净名杜口於毗耶)直显真常。即兼顿摄。但不明法界性海缘起无碍主伴无尽之义。非圆教收。若以深该浅。以本摄末。圆亦收此。故曰实教所摄。
  △三宗趣总别者。能诠所尚曰宗。宗之所归曰趣。亦有总别。总以唯心一义为宗。真俗不二理智混融为趣。别有四门。一真俗相即为宗。第一义谛为趣。二权实互具为宗。二用无知为趣。三以不二理智为宗。理智不二为趣。四教义诠显为宗。绝解修证为趣。由斯宗趣。即知四论前浅后深。别不过总。
  △第四随文释义。文三。初总标题目。
  肇论
  肇即人名。论乃是法。以人统法。将法从人。肇之论故。论通诸论。肇拣当文。以别拣通故。凡立题有多种。谓单人单法单喻。此三复之谓人法法喻人喻。或具足者。今即单人也。论者贤首云。建立决了可轨文言。判说甚深法相道理。依决判义名之为论。又云论者。集法议论也。谓假立宾主。往复征析。论量正理。故造论者。有二不同。一宗论。二释论。今即宗论。宗论复有二。一宗经论文义。如大乘百法明门论。二以经论成立自宗。如大乘起信论。今论具斯二焉。宗本一章即自所成立。次下四论各以经论为宗。故斯文有所据。义有所宗。宗论摄也。然此总题细详所立非论主也。且此方西域儒释二宗。未闻作者以名自立为目。又今观下五章文势。非如次而作。作之既备。纶绪不无。域内流通。人皆宝得。虽一一以法标目。总推论主之文。故以人名题之为总。
  △二作者示名
  后秦长安释僧肇作
  后秦国号也。当姚帝第二主讳兴。弘始年中行化。正属东晋安帝义熙。同时论主生於秦。长安城名。即古之雍州。僧传曰。释僧肇京兆人。行业如本传。据此示名合在义题之次。古者既立总题。题下示名。此亦无违。
  △三正释本文五章。大分为二。初一立义标宗。后四依宗造论。初文分二。初标义题。
  ○宗本义
  教之所尚曰宗。言之所依曰本。其犹根为树本。源为水本。今以义为所依之本。即为所尚之宗。宗即是本。义者宜也。以能依能宗之教。必与所依所宗义意符合。故义即宗本也。或问曰。未知以何为宗本耶。答曰。谓此章所显一义。乃是所宗所依之本。下五名及四论。是能宗能依之教。故知名教宗本於义。义为名教之宗本矣。
  △次正立义。文二。一总立义本。二别开义门。然宗本一篇。文有总别。开总成别。则四论不同。摄别归总。同显一义。今初分三。一列名。二立义。三推释。今初列名中五名。疏分五段释之。今欲释名。须论诠表。且五中前四诠理。缘会诠事。谓事有千荖。总於缘会。理有深浅。四名统之。今欲明理事不二一义之宗。先释理事不一。五种名字。或曰。论主依何法体立此宗义。答据斯宗义。必依一心法立。谓五名中上三诠心体。下二诠心用。由一心体用同时故。得五名义一。若然者。论文何以不示一心耶。不示之意有二。一谓心法唯证智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注肇论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