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般若经疏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文件大小:0.21mb。
书籍内容:

仁王般若经疏
  隋 吉藏撰

  仁王般若经疏卷上一

    吉藏法师撰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序品第一

  所集不同随流各异不能具出。天台智者于众经中阔明五义。今于此部例亦五门分别(第一释经名第二出经体第三明经宗第四辨经用第五论经相)。标其名字示其名下之体明其纲宗辨其功用论其教相。此则一经大意略尽委释具如法华经初今略明之。
  第一释名者但诸经受名不同。自有单法立名或单譬受称或单人立名或法譬双说或人法双彰。所言单法者如大涅槃等从果法立名。大品般若十地渐备从因受称。单譬者枯树七车譬喻等经直引譬事得名也。单人者如七女老女等经也。法譬通说者如华严法华金刚般若等经也。人法双彰者如维摩胜鬘四天王问般若仁王般若等经也。所言佛说者自觉觉他故名为佛圣言宣畅故名说。仁王仁者施恩布德故名为仁。统化自在故名为王。护国者仁王是能护国土是所护由仁王如法治道。万民适乐国土安稳若仁王望般若。般若是能护由持般若故仁王安稳由人柄法。仁王是能护般若是所护。今仁王般若皆是能护国土是所护。般若者大智论有二释。第四十三卷解。般若秦言智慧开善藏师并用此翻。佛国土语般若此翻智慧。又第七十卷解般若不可称。般若定实相甚深极重智慧轻薄。是故不可称。庄严旻师以此文云般若名含五义智慧。止是一条非正翻译。二师各执即成论皆不得般若意。问。论既有二文今云何通释。答且依论解般若有二种。一方便门二实相门。所言翻者约方便门翻为智慧。言不可翻者般若非愚非智故云不可翻也。但解智慧经论不同。净名经云。分二字解云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旧释此文智是有解慧是空解。今则不尔。众生心念何必是有。入实相门何必是空。谓善得此意也。成实论合解智慧二字。文云真慧名智。此意言慧即是智。又云慧义经中说解智是慧义故名智慧合释也。问经论何故语言或出或没或开或合不分明一途示人耶。答圣人非不能一途分明示人而今出没之言者此有深意。以众生本来执著难动以是因缘系属于魔。生死不绝苦轮常转不悟正道。今若复作一途定说更增其住著所以不定出没。动其生死根栽令得迥悟正法故不定之说为益厚矣。若学者定执经论一文以成一家之义为谬甚矣。问五部八部内何者摄也。答五部如此经说八部者大品小品光赞放光文殊问金刚般若道行天王问般若。此仁王问般若是天王问般若摄。人王亦是天王也。故知天王问般若所摄也。
  次释波罗蜜者名彼岸到。波罗名彼岸蜜名为到。舍相会实名到彼岸。又因能达果名到彼岸。应言到彼岸而存胡本名波罗蜜。经者名修多罗此翻为法本。理不自发藉教以显教为理本。教不自起由理故生理为教本。教理相由并说为本。今正取文为理本。小乘论有五义一出生出生诸义故二涌泉义味无尽故三显示显示诸义故四绳墨除邪得正故五结缦贯穿诸义故俗训为本。经者綖也文经义纬织成行者之心故名经也。言序品第一者发起由藉名之为序。义类相从称之为品。八内居初名第一也略简仁王波若位地。名字不同仁王者依璎珞经云有十四王一粟散王十善下品。二习种菩萨铜轮王。三性种菩萨银轮王。四道种菩萨金轮王亦名转轮王。五初地菩萨四天王。六二地菩萨忉利天王。七三地菩萨焰魔天王。八四地菩萨兜率天王。九五地菩萨化乐天王。十六地菩萨他化自在天王。十一七地菩萨初禅王。十二八地菩萨二禅王。十三九地菩萨三禅王。十四十地菩萨四禅王。今言仁王者即是十善下品粟散王。十四王内最下品也。
  第二出经体以五忍十地为体。故下文云五忍是菩萨法具列五忍竟。下结文云名为诸佛菩萨修般若波罗蜜。故知因修般若得证五忍。一切佛菩萨无不由此五忍而成圣。故知五忍十地为体。五忍义下文委释也。
  第三明经宗。夫欲讲读经前须识大旨。此经以无生正观为宗。离有无二见假言中道。故下文云波若无知无见不行不受不生不灭。以般若不可思议故。不生不灭者是中道之异名。不思议寂灭之别称亦名佛性即十方佛母。一大事者即其事也。问宗体有何差别。答诸法本来寂灭何宗何体。今欲为缘显示。于无名相中假名相说分为异也。若就通门宗亦是体体亦是宗。今约别门轮辋喻宗内空喻体。宗如纲领体如毛目。意云振裘持领举网提纲裘网之体毛目自张宗体之异其义如是。
  第四辨经用此经以外内二护为用。内护者下文云为诸菩萨说护佛果因缘护十地行因缘。所言外护者下文云吾今为汝说护国土因缘。令国土获安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安乐名外护也。
  第五明教相。夫欲弘宣正法须识教之偏圆。方得了悟所禀之教。若具明教相诸经不同备如法华玄义释。今略明之。若江东诸师三种分教。一者顿教谓佛初出世顿说深理也。二者渐教谓从浅至深也。三者无方不定教谓深浅无定也。但就渐教中有二说。一云渐有四时此经是第二时说是大乘。二云渐有五时此经是第二时说三乘通教也。二师并说般若是第二时说。故大品云见第二法轮转。今谓不尔。若以大品对初教云是第二时者。法华譬喻品云昔于波罗捺今复转最妙。且对初教明亦应是第二时教。涅槃亦云昔于波罗捺今于拘尸那城说大涅槃。亦对初教应是第二时。后学宜自研寻不可妄依旧说也。又十地论师四宗五宗分佛教。今不复繁文阔说。今依菩提流支直作半满分教。若小乘教名半字名声闻藏。大乘名满字名菩萨藏。今寻诸经论斯言当矣。所言小乘半教者若明其至理。但人法二空语。其因果但说有作四谛。斯乃教不尽宗语不极义。说称小根进成小行有所缺德。名之为半故云小乘名声闻藏。大乘满字教者若明其理至极。平等无得正观不二为宗。语其因果即说无作四谛。斯乃教称大乘宗语极圆旨。说称大根进成大行具足无缺。名之为满故云大乘名菩萨藏也。今此经者二藏之中是大乘满字菩萨藏摄。是故经言行独大乘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居净土。故云大乘满教谓菩萨藏也。
  次入经文。然诸佛说经本无章段。始自道安法师分经以为三段。第一序说第二正说第三流通说。序说者由序义说经之由序也。正说者不偏义一教之宗旨也。流通者流者宣布义通者不拥义。欲使法音远布无壅也。所以有三说者欲明胜人致教必有因缘。先明序说开渐既彰。正经宜辨故复正说。圣人大悲无限众生受化无穷。非止复益当时乃欲远传后世故有第三流通也。然此三非是三故三乃是一三耳。序即是正乃至流通即序。例如三宝一三三一也。文处者此经有八品分为三段。第一序品即为序分。第二观空品下六品为正说分。第三以嘱累一品名流通分。若依文判者受持品末佛告月光下即是付属。但前品明付嘱辨不起七难。后品明付嘱辨经分齐。故言付属品名流通也。
  就序品中为二。初明证信序。第二明发起序。诸师因此二序虽复种种不同。今以四双往收义无不尽。第一证信对发起。第二对通序明别序。第三对如来序明阿难序。第四对经前序明经后序。阿难亲承音旨名证信序。发起正经故云发起序。众经同有名通序。发起各异故名别序。佛口自说名如来序。阿难证信名阿难序。佛所说者名经前序。阿难后结集证信名经后序。诸师虽复种种穿凿烦而无当今置而不论。今且依经前经后一双以释二序。二序即为二别。从初至大众佥然而坐名为经后序。佛在世时未有此序。佛临欲涅槃时敕阿难云。我灭后结集法藏时当安如是等事。故云佛灭后序。第二从尔时十号下明说经时序。当说经时以事开发故云说经时序。今前明佛灭后序。若依大智论直依文帖释不辨子段多少。后诸师说亦无定或五或六。今依金刚仙论作六句分别。一如是表信相。二我闻明阿难承旨证述而不作。三一时明闻经时节。四明佛化主。五明住处明说听有方。六辨同闻证不虚谬。然此六事不可一向属阿难。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得一向属阿难。一时已下义有两兼。若阿难结集法藏遗旨令安属经后。当说经时非可无时处徒众。以此而望即属经前也。此是无名相中一时假名分别。不可以定执以为诤论也。然释如是有二。初释置如是因缘二释如是名义。置如是因缘者出处不同今依龙树释。何以一切经初安如是者大智论第二卷云。佛将灭度阿难心没忧海阿泥卢豆是其从兄。云。汝为传法藏人不应同于凡夫。若有所疑须及时问。阿难犹抱感。阿泥卢豆教为四问。佛灭度后我等云何行道谁当作师恶口车匿云何共住佛经初作何等语。阿难腾此问佛。佛答初问云。依自法修四念处。答第二问云解脱戒经是大师。答第三问云车匿应梵法治。答第四问云我三僧祇劫集法藏初应安如是等语。三世诸佛悉如是说也。第二释如是名义如是者信顺之辞。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言如是者乃为信也。是故有信之人言是事如是是其信相。不信之人言是事不如是是不信相。故经首称如是也。故肇师云。夫如是者盖是信顺之辞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师资之道成。经无丰约非信不传其如是者正是信也。又如是者不差异义。今明此法无依无得无戏论。毕竟清净真实可信故称如是也。我闻者佛敕阿难出法藏时。当言我从佛边闻恐人不信阿难以人废道也。我与无我性无有二为世俗故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仁王般若经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