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律疏部
文件大小:1.35mb。
书籍内容: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宋 元照撰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上(并序)

    大宋余杭沙门释元照撰
  出家之士禀戒为体聚法居身。行必据体而修。故因名随行身必称法而动。故果号法身。诚由发趣有宗依因得所故也。且夫一识元明垢净叵得。从缘流变。彼我炽然。触物生情随妄兴业。系诸有狱受万类形。亿劫升沉罔有宁息。故我如来乘真实道。辟大慈门将令究尽苦源。故制先除漏业。譬夫伐树始必刊枝。岂唯种果无依。抑使根株渐朽。毗尼为教厥致在兹。伏自蕴结中天五宗竞演。译传东夏四分偏弘。虽九代相承而六师异辙。而我祖师示四依之像。秉一字之权轸力扶颠。为如来所使垂慈轨物作群生导师。首著斯文统被时众。莫不五乘并驾七众俱沾。摄僧护法之仪横提纲要。日用时须之务曲尽规猷。是故历代重之以为大训。然则理致渊奥讨论者鲜得其门。事类森罗驾说者或容遗谬。由是研详可否搜括古今。罄所见闻备舒翰墨。仰承行事之旨题曰资持。不违三行之宗勒开卷轴。良以一部统归三行。三行无越二持。科释文言贵深明于法相。铨量事用使克奉于受随。是则教行双弘自他兼利。首题一举部意全彰。但由圣智通宏凡情寡陋。以蠡酌海长嗟罔测其深。捧土塞河实愧不知其量。式酬祖德少副夙心。庶永流通。冀裨万一者尔。
  历观往古述作。凡五十余家各谓指南俱称尽理。然今所立颇异昔传。故于卷首略标五例。一曰定宗。二谓辨教。三叙引用。四明破立。五示阙疑。
  初定宗者三藏分宗所诠乃异。据行则虽通兼济。在教则各有司存。往哲未详固多滥涉。并广谈论学以乱律乘(即增辉等记随文结释。涅槃四果等并依法相广列章门是也)。况复所引之论多依俱舍婆沙。盖用实宗释今假部。可谓宗骨颠倒理味差僻。致令后锐枉费时功。忝在传持义当纠正。故今言教则唯归律藏。语行则专据戒科。决持犯之重轻。建僧宗之轨范。此为正本。余并旁兼。犹恐专隅更须明证。戒疏大妄戒中斥古云。有人依解广竖义章动经他日。意所异也。举宗以明持犯为正。自余随律之经略知名相而已。诸经论师自分宗体。彼尚不解律刑。此岂横知他学。纵有前闻亦不得述。费时损日徒张无益。自宗犹困于未闻。况余经论何由道尽。可谓不识分量也。须臾死去莫浪多事等(已上全文)。请考斯文足为龟镜。宜须反迹勿事冰情。
  二辨教者。夫教者以诠表为功随机为用。虽广开户牖而轨度无差。虽克定楷摸而摄生斯尽。圆音随应情虑难求。且依业疏三宗以示一家处判。然教由体立体即教源。故须约体用分教相。一者实法宗即萨婆多部。彼宗明体则同归色聚。随行则但防七支。形身口色成远方便。此即当分小乘教也。二者假名宗。即今所承昙无德部。此宗论体则强号二非。随戒则相同十业。重缘思觉即入犯科。此名过分小乘教也。三者圆教宗。即用涅槃开会之意。决了权乘同归实道。故考受体。乃是识藏熏种。随行即同三聚圆修。微纵妄心即成业行。此名终穷大乘教也。然今四分正当假宗。深有兼浅之能。故旁收有部。教蕴分通之义。故终会圆乘。是则大小通塞假实浅深。一代雄诠历然可见。
  三引用者自古引文多无楷式。或全写经论。或具录祖乘。或泛列儒书。或多援字解。既乖钞旨实秽真宗。今意所存类分三别。初用三藏。意圣教繁富未可具舒。事钞建题撮要为本。故下序云。自外不尽之文必欲寻其始末。则非钞者之意。今或申明幽隐。或仇校差违。并具引正文。仍随难注释。自余易晓例不广之。二明用祖教者。谓疏钞传录仪集图诰部文既广。非学不知。其或以后废前。或指广如彼。或斥夺谬妄。或和会异同。诸余义章例亦不举。三用俗书者庄严章句违律刑科。赞咏外书如经极诫。祖乘有用义不徒然。或是举俗况道。或复取义助文。岂得专事浮华混同世论。今或语势相涉。或借用彼文。但撮要示之令知所出。及论字体多从义训。兼复通依众典。不必专据字书。
  四破立者慈训远流传迷弥众。考教义则纲领俱丧。逐名相则得失互彰。必委而攻之则过成繁费。苟纵而不举则人惑多岐。至于大义有妨。或复异计难革。但随文略指使理有所归。逐事争锋甚非今意。
  五阙疑者斯钞大体词简事周。浅识寡闻何由尽晓。窃恐相承传滥。或是抄写乖真。或详核未通。或捡寻未获义非臆度。例并阙如。或但标曰未详。或且俱存众说。或拟寻文据。或俟后讲磨。盖遵圣论推本之惩。抑凭祖教废前之例故也。览斯五例臧否条然。且举大端余广如后。

  释序题

  四分者五部之别名。一宗之通号。从文段数即以为目。翻就此方总六十卷。新学多昧委引示之。初分二十卷(从序至第二十比丘戒本)。第二分十五卷(从二十一至二十八八卷比丘尼戒本)。受戒犍度一(二十九至三十三五卷。梵语犍度此云法聚。即篇品之名)。说戒犍度二(三十四五二卷此两犍度在第二分末)。第三分十四卷(总十六犍度)。安居犍度三(三十六)。自恣犍度四(三十七)。皮革犍度五(三十八)。衣犍度六(三十九四十)。药犍度七(四十一四十二前半)。迦絺那衣犍度八(四十二后半)。拘睒弥犍度九(四十三前半从国为名)。瞻波犍度十(四十三后半从城为名)。诃责犍度十一(四十四)。人犍度十二(四十五前半)。覆藏犍度十三(四十五后半)。遮犍度十四(四十六前半)。破僧犍度十五(四十六后半)。灭诤犍度十六(四十七)。尼犍度十七(四十八)。法犍度十八(四十九)。第四分十一卷(前有二犍度。并后结集等四段)。房舍犍度十九(五十)。杂犍度二十(五十一二三共三卷。戒疏云。二十犍度离分三分是也)。五百结集(五十四前半)。七百结集(五十四后半)。调部毗尼(五十五六七共三卷)。毗尼增一(五十八至六十三卷)。以法正尊者于根本部中。随己所乐采集成文。随说止处即为一分。凡经四番一部方就。故号四分。非同章疏约义判文。故业疏云。四分即说之断章(断字上呼止也)。戒疏云。四度传文尽所诠相。此据说之所至非义判也。二十犍度离分三分。可是义开耶。问教流此土四律已翻(四五十只)。祖师何意偏宗四分。答此土受缘始从四分。余部虽翻未闻依用。业疏云。神州一统约受并诵四分之文。今所判释约受明随。故立一部以为宗本。下云。今判其持犯还约其受体。斯意明矣(义净三藏反宗有部。未体此意)。问有引人法有序等文。而云四分部胜其义云何。答非无此义。必依十诵受戒。可以部劣而宗四分耶。序明胜劣为彰部计浅深。至第三门始论约教判处耳。问且据现翻总六十卷。梵本仍多。如何四度诵终一藏。答非谓一座名为一度。盖取一期不定时限。随集至处未终且散即为一度。如是至四一部方终。五分十诵大同于此。唯八十诵律一夏之功逐席为目。随时各立未可一概。律者梵云毗尼。华言称律。今约戒疏统括诸文不出三义。初言律者法也。从教为名断割重轻开遮持犯非法不定。下文云。又如世法据刑约制。道法亦尔。依根附教各有差降。不可乖越故曰法也。二云律者分也。谓须商度据量有在。若律吕之分气也(一年十二月奇月属阳名律。偶月属阴名吕。一律一吕各分二气。则二十四气)。又云。教相所诠四字斯尽。谓犯不犯轻与重也。若解四字通决无疑。是则上品持律之最。何名为犯境缘具也。何名不犯起对治也。何名为轻因果微也。何名为重反上句也。然此四相非律不分。持犯不滥有同气候也。三云。律字安聿聿者笔也(楚谓之聿。秦谓之笔。出字书注)。必审教验情在笔投断。又云。处刻决正非笔不定等。问如上三义何以分之。答三并世法比拟取名。教诠楷定即法义也。辨析重轻即分义也。临事决判即笔义也。具含此三故称为律。自余翻释广在中卷。删繁补阙者。删谓能删繁即所删。补谓能补阙即所补。世多不晓故须委释。即分为二。初删繁者自古传律情见不同。或疏或钞十有余家口相传授亦非一二。凡于一事解释多途。必备而引之则翳于行事。但直申正义。余并削除。止用一言标破。如云不同前解诸说不同。余义废之昔解多途等。今以标破之言谓之能删属在删字。削去诸说并号所删属于繁字。上据义说更须文证。钞兴意云。每所引用先加覆检。于一事之下废立意多。诸师所存情见繁广。今并删略止存文证等。问繁有几种。答略有二义。一者繁广即上所明。诸师情见删除之者。如自然定方七树七间戒场先后夏中结解受日限定等。并有多说今于钞中例皆不引。即义钞两疏所引古解者是。二者繁滥如欲词牒缘受日加乞之类。今并除之。即羯磨篇云。今欲克剪浮言发扬圣旨等。又如知钟之语说戒净口安居通聚自恣为非。僧网篇中广列非制。师资篇中妄行杖罚之类。即僧网云。今则删其繁恶补其遗漏等。若依序文正存前意。今取后说非不兼通。纵有多述不出于此。问上明所删为律为疏。答自昔不明去取两异。今为分之。谓本宗他部大小经论。西土此方先贤文纪诸家钞疏。但使今钞引者并是取文皆属钞字。至于诸师情见。或笔于文或传于口今钞不录。削除之者并是所删。即删繁字摄。应知删补之义。钞文前后时或有之。岂得凡见引文例称删补。传迷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