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钞经 - (TXT全文下载)

生死识亦无大无小,于识不以为证,亦不为识作证。便于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致十种力,即不复为弱。萨芸若无广无狭。何以故?无广无狭萨芸若,知于般若波罗蜜无所行。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无所有。若人若于中有所求?谓有所有?是则为大非。何以故?人无所生,般若波罗蜜与人俱皆自然。人恍忽故,般若波罗蜜俱不可计。人亦不坏,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人如般若波罗蜜者,便得成至阿惟三佛。人亦有力故,怛萨阿竭现而有力。”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甚深!天中天!若有菩萨摩诃萨信般若波罗蜜者,不说其中短亦不狐疑,其人从何所来生是间?为行菩萨道已来,几闻解般若波罗蜜事,随教入中者?”佛语舍利弗:“从他方佛刹来生是间。是菩萨摩诃萨于他方供养佛已,从受决闻般若波罗蜜故。以是复闻般若波罗蜜,自念言:‘我如见佛无异。’”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可得见闻不?”
  佛言:“不可得见。”
  须菩提白佛言:“是菩萨随深般若波罗蜜者行已来,为几闻?”
  佛语须菩提:“是非一辈学,各各有以供养若干百佛若干千佛悉见已,于其所皆行清净戒已。若有于众中闻般若波罗蜜,弃舍去,为不敬菩萨摩诃萨法。佛说深般若波罗蜜,其人弃舍去不欲闻之。何以故?是人前世时闻般若波罗蜜,用弃舍去故。亦不以身心,是皆无知之人所致。用是罪故,若闻深般若波罗蜜,复止人不令说之。止般若波罗蜜者,为止萨芸若。其止萨芸若者,为止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用是断法罪故,死入大泥犁中,若干百千岁若干亿万岁,当受若干泥犁毒痛甚不可言。其中寿尽,转生他方摩诃泥犁中。其寿复尽,展转到他方摩诃泥犁中生。”
  舍利弗白佛言:“其罪为堕五逆恶?”
  佛谓舍利弗:“其罪虽喻,不可引譬。若讽诵读深般若波罗蜜时,其心疑于法者,亦不肯学,念:‘是言非怛萨阿竭所说。’止他人言,莫得学。是为以自坏复坏他人,自饮毒已复饮他人毒。是辈人为以自亡失,复失亡他人,自不晓知深般若波罗蜜,转复坏他人。是曹人者,不当见之。舍利弗!不当与共坐起言语饮食。何以故?是曹之人诽谤法者,自在冥中,复持他人著冥中。其人自毒杀身,无异断法之人。所语有信者、用其言者,其人所受罪,俱等无有异。所以者何?用诽谤佛语故。诽谤般若波罗蜜者,为悉诽谤诸法已。”
  舍利弗白佛言:“愿闻诽谤法者,受形何等像类许?不知其身大如?”
  佛谓舍利弗:“是诽谤法人傥闻是事,其人沸血便从面孔出。或恐便死,因是被大痛。其人闻之,心便愁毒而消尽。譬若断华著日中即为萎枯。”
  舍利弗言:“愿为人故当说之,令知其身受形云何。当为后世人作大明,其有闻者畏惧,当自念:‘我不可诽谤断法如彼人。’”
  佛语舍利弗:“是为示人之大明。以所因罪,受其身甚大丑恶,极勤苦臭处诚不可说,其苦痛甚大而久剧。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语,自足以不敢复诽谤。”
  须菩提白佛言:“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人但坐口所言乃致是罪。”
  佛语须菩提:“是愚痴之人,于我法中作沙门,反诽谤般若波罗蜜,言:‘非道。’止般若波罗蜜为者止佛菩萨,以止佛菩萨者为断过去当来现在佛萨芸若,已断萨芸若者为断法,以断法者为断比丘僧,以断比丘僧者为受不可计阿僧祇之罪。”
  须菩提白佛言:“若有断般若波罗蜜者,天中天!为几事?”
  佛语须菩提:“以为魔所中,是善男子、是善女人不信不乐。用是二事故,能断深般若波罗蜜。复次,须菩提!断般若波罗蜜者,复有四事。何谓四事?随恶师所言、不随顺学、不承至法、主行诽谤索人短自贡高。是为四事。”
  须菩提白佛言:“少有信般若波罗蜜者,天中天!不晓了是法故。”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少有信般若波罗蜜者,不晓法故。”
  须菩提言:“云何深般若波罗蜜少有信者?”
  佛语须菩提:“色无著无缚无解。何以故?色之自然为色。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识之自然为识。过去色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过去色之自然故。当来色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当来色之自然色故。今现在色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色之自然色故。过去痛痒思想生死识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过去色之自然故。当来识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当来识之自然故。今现在识无著无缚无脱。何以故?识之自然故。用是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甚深少有信者。”

    摩诃般若波罗蜜清净品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将不狎习故?”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用是不狎习之所致。何以故?须菩提!色清净道亦清净故。言色清净道亦清净,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清净故。言道亦清净,是故识亦清净。复次,须菩提!色清净,萨芸若亦清净,色亦清净。是故色清净萨芸若亦清净等无异。今不断前,前不断后,故无坏。以是故。前为不断。”
  舍利弗白佛言:“清净者,天中天!为甚深。”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为极明。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无有垢。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无瑕秽。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无所有。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欲无所欲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舍利弗言:“于色而无色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无所生为色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有智而无智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智者而无智者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色而有智无有智者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痛痒思想生死识而无有智无有智者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般若波罗蜜甚亦清净。天中天!萨芸若者不增不减。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般若波罗蜜甚清净,于诸法无所取。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须菩提白佛言:“我者清净,色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故曰:‘我清净,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清净,道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清净,萨芸若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清净无端绪。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清净无有边,色亦清净无边。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无有边,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无有边。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晓知清净者,即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是。”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者,亦不在彼,亦不在是,亦不离是,亦不在中间。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知是者,为行般若波罗蜜。有想者,便离般若波罗蜜远已。”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有字者便有想,以想故著。”
  须菩提白佛言:“难及波罗蜜,天中天!安隐决于著。”
  舍利弗言:“问须菩提,何所为著?”
  须菩提言:“知色空者是曰为著,知痛痒思想生死识空是曰为著,于过去法知过去法是曰为著,于当来法知当来法是曰为著,于现在法知现在法是曰为著。知法者为得大功德,发意菩萨是即为著。”
  释提桓因问须菩提:“何谓为著?”
  须菩提:“心知。拘翼!持是知心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者本清净,能可有所作。善男子、善女人其菩萨者,劝人教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为说正法,自于身无所失,于佛种有所造。是善男子、善女人,以离诸著为弃本际。”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令菩萨摩诃萨知本际为觉著事。复次,须菩提!有著甚深微妙。我今说之。谛听,谛听!上中下言悉善。”
  须菩提白佛言:“愿乐欲闻。”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念欲作想随所想,是故为著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天中天于无余法代劝助之,是为劝助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于法者而无法故,曰无过去当来今现在。以是不可有所作,亦不可有想,亦不可作因缘有,不可见闻不可知。”
  须菩提白佛言:“其本甚深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今自归般若波罗蜜。”
  佛言:“法无作者故,得成阿惟三佛。”
  须菩提言:“诸法实无作阿惟三佛者。”
  佛语须菩提:“无有两法,用之本净,故曰为一其净者,于一切亦无作者。”
  佛语须菩提:“是以离诸著为弃本际。”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者难了。天中天!”
  佛言:“如是!无有得阿惟三佛者。”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不可计。天中天!”
  佛言:“如是,须菩提!非心之所知。”
  须菩提言:“为无有作者。天中天!”
  佛言:“无有作者,故无所著。”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
  佛言:“不想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为行般若波罗蜜。色不满色,为行般若波罗蜜。色不满为非色行,为行般若波罗蜜。痛痒思想生死识不满,为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难及,天中天!于著无所著,是实为不著。”
  佛言:“不著色者,为行般若波罗蜜。不著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为行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色为不著,于痛痒思想生死识为不著,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亦不著。所以者何?以过诸著故。复出萨芸若中,是为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所说法甚深难逮。天中天!若所说不增,不说者亦不减。”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譬若怛萨阿竭尽寿称誉空,空亦不增;若不称誉,空亦不减。譬如称誉幻人者亦不增,不称誉者亦不减。闻善亦不喜,闻恶不忧。如是,须菩提!于法各各讽诵学之,法亦不增不减。”
  须菩提白佛:“菩萨摩诃萨甚慊苦行般若波罗蜜。若有守般若波罗蜜者,不懈不恐不怖,不动不还。以何故?守般若波罗蜜者为守空故。一切皆当为菩萨摩诃萨作礼,用被僧那大铠故与空共战,为一切人故著僧那,为一切人故而举空,是菩萨摩诃萨为极大勇猛。天中天!用空法故,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成阿惟三佛。”
  有异比丘心念之:“当自归般若波罗蜜,为无所生法,亦为无所灭法。”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者,为随何教?”
  须菩提言:“为随空教。”
  释提桓因言:“何所随空教者?”
  须菩提言:“其欲寂静者,是菩萨摩诃萨为知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其受般若波罗蜜者,天中天!当护几何间?”
  须菩提谓释提桓因:“云何,拘翼!能见法当所护者不?而言欲护之。”
  释提桓因言:“不。”
  须菩提言:“随般若波罗蜜教作者,是为以得护。若人若非人,终不得其便。”
  须菩提言:“若菩萨摩诃萨护空者,为随般若波罗蜜行已。云何,拘翼!能可护响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
  须菩提言:“如是,拘翼!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其法亦如响。以知是者,亦复无想,以无想念为行般若波罗蜜。用佛威神,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诸释梵及诸尊天,一切皆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绕竟三匝各住一面。诸天天王释梵悉承佛威神,念诸千佛皆字释迦文,其比丘者皆字须菩提,问般若波罗蜜者皆如释提桓因。”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三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四

    秦天竺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

  本无品第七

  须菩提白佛言:“诸法随次者,天中天!是为法语,故曰无所损。诸法者为无有端,其法相者为无所碍,如空法者为无所生,诸所生不可得,是为法生故无所得。”
  诸欲、诸梵天子俱白佛言:“其寂者,即佛弟子。今尊者须菩提所说者悉空。”
  须菩提语诸天子言:“为随怛萨阿竭教。”
  佛言:“云何,须菩提!知随怛萨阿竭教?”须菩提复言:“如怛萨阿竭本无,是为怛萨阿竭教。诸过去当来现在悉为本无。”
  佛言:“随本无者,为随怛萨阿竭教。诸法亦本无。如诸法本无,怛萨阿竭亦本无。一切本无悉为本无。是为须菩提以随怛萨阿竭教无有异。随本无者,是为怛萨阿竭教不异无有异。随怛萨阿竭者为随本无,本无者是为怛萨阿竭。立须菩提之所立,为随怛萨阿竭教。如怛萨阿竭本无无所碍,诸法亦本无无所碍。是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以如怛萨阿竭本无者,于法亦本无,一本无等无异。我者亦无,作者本无,亦无作者,一切皆本无,亦复无本无。如本无本无,我者亦尔,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如怛萨阿竭本无不异无有异,是故诸法亦本无不异无有异。是为怛萨阿竭本无亦不坏,亦不腐,不可得,是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怛萨阿竭与诸法俱本无无异,亦无异本无,亦不有异本无,悉皆是本无。如须菩提所随者,以入不可计人,亦复无所入,是为随怛萨阿竭教。怛萨阿竭者是为本无,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及诸法悉皆本无故,亦无过去当来今现在。如是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以如来本无者,即曰怛萨阿竭教,怛萨阿竭者即是本无。当来亦本无,过去亦本无,现在亦本无。以随过去本无,怛萨阿竭教是为本无。以随当来本无,怛萨阿竭教是为本无。以随现在本无,怛萨阿竭教是为本无。以如过去当来今现在本无,怛萨阿竭教是为本无。以如过去当来今现在本无,怛萨阿竭教是为本无等无异。如诸法本无,是者须菩提等无异,为随怛萨阿竭教等无异。是为真菩萨之本无,自致阿惟三佛,亦俱等本无。以如本无者,便得本无如来名,地即为六反震动。怛萨阿竭因是本无而得成,是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复次,须菩提为不随色,为不随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随须陀洹道,亦不随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是者须菩提为随怛萨阿竭教。”
  舍利弗白佛言:“本无者甚深。天中天!”
  佛言:“如是,本无实甚深。”
  说本无时,三百比丘皆得阿罗汉,五百比丘尼皆得须陀洹道,五百诸天及人悉逮得无所从生法乐忍,六十菩萨皆得阿罗汉道。
  佛语舍利弗:“是辈菩萨供养过去五百佛已,皆作施与,护于净戒,成于忍辱,所作精进,定足于禅,以不得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虽是菩萨摩诃萨有道意入空、无相、无愿,离于沤和拘舍罗者,便中道为本际作证得声闻。譬如有大鸟,舍利弗!其身若四千里、若八千里、若万二千里、若万六千里、若三万里,从忉利天上欲来下至阎浮利地。是鸟而无翅,反从忉利天上自投来下。云何,舍利弗!是鸟欲中道还上忉利天上,宁能还不?”
  舍利弗言:“不能。天中天!”
  佛言:“是鸟来下至阎浮利地,欲令其身不痛。宁能使不痛?”
  舍利弗言:“不能。天中天!其鸟来下,身不得不痛。若死、若当闷极。何故?其身甚大而反无翅。”
  佛言:“如是,舍利弗!正使菩萨摩诃萨,如恒边沙劫,作布施,护于净戒,成于忍辱,所作精进,定足于禅,发心甚大,欲总揽一切成阿惟三佛。不得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者,便中道堕落在声闻、辟支佛道地。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所,为不持戒三昧,若智慧、若脱慧、若见慧,而反作想,是为不持怛萨阿竭戒三昧,智慧、若脱慧、若见慧,为不知怛萨阿竭故而晓知,但闻空声想之,如所闻,持欲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会不能得,便中道在声闻、辟支佛道地。何以故?如是为不得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故。”
  舍利弗白佛言:“我念佛之所说,其离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者,便不能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当黠学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
  诸欲天、诸色天子俱白佛言:“般若波罗蜜者甚深,难晓难了,泊然者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语诸天子言:“如是,般若波罗蜜者甚深难晓了,泊然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者难晓了。天中天!如我念是慧,其为泊然者,乃能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亦不于是有得阿惟三佛者,故曰法空无作阿惟三佛。用法空故,于法亦不能得当作阿惟三佛者,故诸法悉空。于法无所有是为法语,无作阿惟三佛故曰法空。无作阿惟三佛者,亦无得阿惟三佛者,其念一切诸法悉空。随是者,天中天!而泊然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
  舍利弗谓须菩提:“如所说者,泊然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为甚难。何以故?空不念:‘我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阿惟三佛。’如是法者,易得阿惟三佛。何以故?如恒边沙等菩萨云何转还?”须菩提言:“当作是知:‘不为泊然者,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谓舍利弗:“用色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用痛痒思想生死识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能有异色得法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能有异痛痒思想生死识得法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色本无,宁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痛痒思想生死识本无,宁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云何,舍利弗!能有异色本无,于法得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能有异痛痒思想生死识本无,于法得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云何,舍利弗!本无为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
  “能有异本无,于法得还,不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答言:“不。设于是法不得何所法还者,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舍利弗谓须菩提:“如所说法,无有菩萨还者。”
  须菩提言:“菩萨之人而有三德,是怛萨阿竭所说。一者佛衍,菩萨而不计三,如须菩提所言。”
  分耨文陀尼弗语舍利弗:“须菩提所说一道者,而当问之。”
  舍利弗谓须菩提:“欲问所说一道佛衍菩萨事。须菩提!欲问所说一道佛衍菩萨事。”
  须菩提言:“云何,舍利弗!于本无中能见三道?是为声闻、辟支佛。”
  佛语舍利弗言:“不见本无中得二事者。”
  须菩提言:“云何,舍利弗!本无者为一不?是故曰得。若菩萨摩诃萨闻本无,心不懈怠,是菩萨摩诃萨会致至菩萨。”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所说无异,悉佛威神之所致,是为菩萨摩诃萨本无无有异。若菩萨心不懈怠,会至菩萨。”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为菩萨?”佛语舍利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则是。”
  须菩提白佛:“何谓菩萨摩诃萨?欲成者,云何住?”
  佛言:“视一切人皆等,其心不异,无有害意,以慈心向人,若身无异。其心柔软,其心加哀,其心无嗔恚,无所碍心,无所娆心,视之若父母无异。是心,菩萨摩诃萨所住。当作是学。”

    摩诃般若波罗蜜阿惟越致品第八

  须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何以比观其相行,知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佛语须菩提:“于凡人及声闻、辟支佛,乃至怛萨阿竭道地,闻悉本无而不动摇,亦无有异。于其法亦本无,是为本无于不动摇。是即为度。如所闻不转亦不有疑,亦不言是亦不言非,如本无者为无所失。其所语不轻,不说他事但说中正。他人有所作亦不观视。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者,不形沙门、婆罗门面类,是为沙门、是为婆罗门。所见知悉谛,了终不祠祀跪拜余天,不持华香而奉上之。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终不生恶处,不作妇人。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终不离十善,身自不杀,教人不杀;身自不盗、不淫泆、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不妒嫉、不贪余、不疑乱,身自作正,教人守正,是为十善。又于梦中自护不失十善,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于梦中面自见十善。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心所学法,持欲安隐一切人,悉为说法,是为法施。令一切皆得法所,是即为法施于一切。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若王者为人中之雄,持所知名慧,闻说深法终不有疑,不有疑、不言不信,所言柔软,所语如蜜,复少睡卧,出入行步其心不乱,徐行安步举足蹈地择地而行,及所被服衣中无蚤,常而净洁无有尘垢亦无有忧,身中都无八十种虫。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所有功德过出世间功德上。稍稍欲成满,其功德转倍故。其身清净,心亦清净。”
  须菩提白佛:“云何,天中天!菩萨摩诃萨心清净?当何以知?”
  佛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所作功德,转倍益多稍稍极上,其心自在而无所碍,其功德悉逮心故清净,过声闻辟支佛道地,是为菩萨摩诃萨心清净。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
  “复次,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不求财物,若供养者无有悭贪,说深法时无有厌极正作在知。其欲闻深法者,持般若波罗蜜为说之。其有作余道若世事者,持般若波罗蜜主为正之。其不解者,以般若波罗蜜便为解之。如是比观其相行具足,知是即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
  “复次,须菩提!至者弊魔便来致所,化作八大泥犁,一泥犁化有若干百千菩萨。便指示言:‘是辈人者,皆从佛受决已,皆是阿惟越致。今悉堕泥犁中。皆佛之所授决。设若作阿惟越致受决已者,当疾悔之:“我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摩诃般若钞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