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考训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嘉兴藏
书籍内容: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序

  读书难读佛书尤难不博通不旁览遂呶呶于是非得失之间盖鲜有合也俍亭和尚于学无不窥著书满家已卓卓自命矣虽然犹有虑今所称禅学者皆闇于绿字赤文者也经生之家守其师说又不习禅典奈何于是取三古以来百世而上华梵语言及其行事探逸集微判为十部碎金积玉一无所遗大要足以赞空王延慧命扶庶类正人伦一览之间儒佛毕备矣俍和尚之心何其广且大也息波道人见而善之充厥篇章更为诠次用投贝叶之林将补贯华之义余欢喜踊跃敬题其首。

  康熙九年佛诞日禹航同学弟严沆拜书

  学佛考训卷一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梵述

  周书异纪首谶金人竺国高僧共传碧眼聿寻康会之班为征华梵之合。

  辍耕录云京师栴檀像颇着灵异故老相传其像四体无所倚着人君有道则至其国学士程钜夫瑞像殿碑亦云佛升叨利天为母说法优填国王乃刻栴檀为像盖目连以神力挕三十二匠升叨利谛观相好乃成也及佛来归栴檀步空向佛作礼佛为摩顶授记曰我灭度后汝从震旦广利人天繇是从西土至龟兹入凉州抵长安江南汴梁北至燕京居圣安寺自优填造像至延祐丙辰凡二千二百有七年屡着神异。

  周书异记云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天沸星出不云而雨山吼波逆尘刹大震暴风忽起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过此时佛涅槃也涅槃在跋提河畔娑罗林中。

  四明阿育王塔晋太康三年从地涌出露盘五层中悬小钟舍利缀于钟下圆转不定或作葡萄色或如金莲花或如车轮五色变幻光彩映人非常有也按释鉴周共和九年东天竺国阿育王尽收西域诸塔及龙宫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宝塔命耶舍尊者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一光尽处安置一塔遍娑婆界在此震旦国者一十九所四明其一也。

  佛国记云摩竭提国是阿育王所治城中宫殿皆鬼神作非世所造。

  佛国记云那竭国城东北有佛锡杖牛头栴檀所成长丈六七许正复千百人举不能动。

  广弘明集云瑜珈之建宝塔百鬼助以日工雀离之起浮图四王扶其夜力按雀离塔在健驮国高七十丈周三百步王修浮图工木既讫有铁柱无能上者王乃烧香散花感四王天来助一举便到塔内事物咸是金玉旭日始开则金盘晃朗微风渐发则宝铎和鸣西域浮图此为第一伽蓝记云此浮图天火七烧佛法当灭。

  宝康初道安至襄阳立寺建浮图铸铜像能起自行光明烛天又秦王符坚送外国金像弥勒至道安所光尝照室以顶含舍利也。

  太康中朱士衡得梵本道行经时于阗国王积火焚之火灭经存色更鲜彩士衡许州人黄初间弃俗出家为此土沙门讲经之始。

  僧会者康居国丞相子也出家游行入中国至吴结茆行道吴帝延见言佛舍利甚异帝因设瓶嘿祷求验经七日锵然有声光明错发帝与公卿聚观因建塔于建业佛佗里寺名建初时赤乌四年也。

  吴帝问僧会曰佛教所明善恶报应何者是耶对曰明主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而老人星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生善应以瑞恶亦有报帝悦奉会为师。

  永和中有金像现于荆州大司马桓温迎之不动时江陵滕畯舍宅为寺命法师昙翼主之翼率众往迎飘然轻举奉安本寺。

  昙翼昙彦号二昙住法华山翼生腋下有毳毛三茎故名翼先是余杭沙门法志诵法华经阶下有雉驯听凡七年化去志梦童子来谢曰因听大经得离羽族今生前山王氏为儿志至其家果验视腋下有毳因携出俗后入庐山依远公复往关中见罗什东还会稽隐秦望山诵法华经以老彦亦负时望相传为许询后身寿一百二十岁。

  昙翼诵法华经十二年一夕忽有女子身披彩服手牵白豕至曰入山采薇迫日已暮豺兽纵横敢托一宿翼力却之女哀鸣不已令居草床夜半号呼腹痛甚急告翼按摩翼辞以持戒女呼愈甚翼乃以布裹锡遥按之翌日女化祥云有白豕双莲凌空而去语翼曰我普贤大士来试汝耳郡守孟顗闻于朝建法华寺纪其异。

  晋沙门帛法桥诵经乏声祷大士者七昼夜豁然通利自是讽咏声彻里门。

  晋沙门竺道猷初止剡山后移赤城群虎蹲前猷诵经一虎竟睡猷以如意扣之云何不听经经毕虎去又坐禅石室有大蛇十围环绕猷不为动一日见男子前来曰弟子夏帝之子居此二千余年今往寒石山辄推室以相奉乃鸣鞞凌云而去盖郎前大蛇也晋建兴中有石佛二浮海来入吴松江道俗争迎不能致有朱膺者奉佛素谨往迎之其轻如羽奉安通玄寺其一维卫佛其一迦叶佛也。

  习凿齿尝诣道安自称曰四海习凿齿安对曰弥天释道安两人因相得甚欢习遗书谢东山有云若安者非常胜士恨公不一见耳。

  符坚时篮田得古鼎容二十有七斛朝士无识之者以问道安安曰鲁襄公所铸也腹有篆文果信由是坚敕三馆学士皆师于安国人语曰学不师安义不禁难。

  天竺沙门真谛尝译起信俱舍等论往来河渚间以坐具敷水面跏趺其上或折荷叶而济时人奇之每图像争相奉祀。

  尸黎蜜多罗尊者天竺国太子也让王位出俗至建康丞相王导见之曰此我辈人也太尉庾亮光禄周顗廷尉桓彝一时名公皆造门结友时呼为高座法师善梵呗清响凌云孔雀诸经皆其所译。

  佛驮耶舍天竺国人也善毗婆沙论而髭赤因号赤髭毗婆沙至长安秦主郊迎供设如王者师一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

  佛驮耶舍游匡山为远公所重尝负铁建塔于紫霄峰顶奉安舍利。

  慧持庐山远公弟也晋隆安中辞远公入蜀止嘉州龙渊寺义熙八年垂诫门徒入定龛树至宋徽宗政和三年风折其树持乃出定。

  鸠摩罗什父罗炎天竺人也龟兹国王闻其名请为国师王有妹遂逼妻焉生罗什什在胎其母慧解异常因名罗什此言童寿云。

  杯渡在彭城闻罗什入关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年矣相见杳然迟于来世耳什在秦九年而卒阇维舌根不坏。

  罗什尝与母谒北山尊者尊者谓其母曰善护此沙弥年三十五毗尼无缺度人如优波鞠多不尔正俊法师耳。

  僧肇幼家贫为人佣书遂博观子史尤善老庄年二十为沙门三十二而卒详定经论学者辐辏设难交攻并迎▆而解。

  杯渡行于路携一芦圈中有四小儿长数寸眉目如画杯渡语人曰此四天王也童子时时见之。

  支谦字恭明月氏人初游雒邑受学于支亮亮受学于支谶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谦博览经藉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身虽细是智囊后避地归吴吴主拜为博士尝译经一百二十九部。

  道宝王丞相茂弘弟也辞荣为僧以学行显。

  佛图澄天竺国人也永嘉四年至雒阳已百余岁服气自养积日不食善诵咒役使鬼神腹旁有孔以绵塞之夜则出光自照每临水从孔出肠胃洗濯还纳腹中雒阳寇乱潜伏草野石勒屯葛陂杖锡往见取水咒之俄青莲华生钵内勒子斌既死澄以杨枝洒之复活益着奇迹寿一百七十度弟子道安等七千余人。

  佛驮跋陀罽宾国人也秦太子姚泓延入东宫与罗什辩法既渡江至匡山见远公论义远高之。

  道安法师依陆浑山木食涧饮武帝立檀溪寺居之秦坚破襄阳奉师以去谓左右曰吾以十万师取襄阳得一人半耳左右问为谁坚曰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也师左臂有肉隆起方寸如印号印手菩萨然貌寝时语曰漆道人惊四邻。

  太元中道安入寂时西北云开见楼阁幻出有异僧出入隙中指曰彼兜率天也。

  傅大士名翕字玄风号善慧结庵双树因号双林大士种植蔬果为人佣作与妻妙光子普建普成共衍佛法尝谓其子曰我从第四天来出生于此。

  宝志公不知何所出东阳朱氏妇闻儿啼鹰巢中举以为子故手足皆鹰爪也七岁依钟山僧出家多显神异常以剪尺拂扇挂杖头负之行聚落盖齐梁之谶云。

  志公尝食鲙旋吐水中皆活洒然而去。

  智者国师姓楼名惠约婺州人也梁武帝时召见等觉殿忽合掌入玻璃瓶中结跏趺坐少选化五色云台而出帝北面顶礼受戒。

  普通初僧稠住王屋山闻两虎交斗以锡杖中解各散去。

  达禅师得水观三昧每入此定有窥之者惟见清水凝渟满室沙门道仙从达游得火光三昧所居之室玄夜朗照。

  慧约法师梁武尝从受戒羯磨日甘露霄降孔雀来驯得戒者四万八千人及约示寂所乘青牛为之垂涕双鹤悲鸣弥月而去。

  白足沙门名昙始一名惠始清河张氏子也白足跣行泥滓不染故名赫连屈丐取长安道俗被戮而始接刃无伤屈丐怒召始于前以短刀自击之竟不能害。

  魏太武既诛沙门尽毁经像白足谒太武武怒命斩之不能伤又自抽佩刀击之亦不能入投诸虎槛虎皆弭服武惊延师上殿悔谢皈敬。

  周武将灭佛法有僧静蔼上书力诤不得遂归太乙山敕遣侍者跏坐磐石自割身肉五脏皆外见手足头面脔析都尽以刀割心捧之而卒次日合掌趺坐如故所伤余骸一无遗血白乳涌流凝于石上。

  慧力寺僧善周沐浴而化五日后须发再生。

  天竺国惠理法师至浙西见山岩秀丽曰此吾灵鹫山十小岭不知何年飞来有洞旧藏白猿呼之猿果出。

  隋仁寿初京城铸丈六金像其日雨宝屑银花香气甚异又法师元琬造丈六金像始成天雨花花状如云母。

  隋开皇中释道英入水宴坐六宿方出又值冰厚雪深仰卧三宿方起。

  大业初慧侃住栖霞寺往杨都偲法师所将还寺众请现神力侃即从窗中出臂长数十丈。

  金舌和尚赵人也修道中条山唐睿宗三召不至乃截其舌以进焚之化为金舌哦经如故。

  清凉僧海丰苦行二十余年人见其眉睫间常化佛百千大如黍米往来游行已不觉也。

  药王菩萨姓韦氏名古字老师疏勒人也开元中至京纱巾毳袍杖藜而行腰悬葫芦数百普施药饵以一黑犬自随凡有患者视之即愈帝敬礼为药王菩萨。

  万回虢州张氏子幼时尝致兄书六千里外朝往暮返因号万回及为沙门所至显化武后延入宫赐以锦衣令宫女给侍中宗赐号法云寿八十饮水湛然而逝。

  唐使王玄策过西域视维摩故居以手板量之方广十笏盖方丈所由名也维摩诘此云无垢毗耶离此云广严有妻金姬子善思女月上大阐奇迹。

  宗实上人樊司空子也舍官位妻子出家白居易作偈赠之有云荣华恩爱弃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今古虽殊同一法瞿昙抛却转轮王。

  皎然名昼霅州人与灵彻游甚善彻字澄源居越州云门精持戒律又杭之西岭僧标有高行三人齐名时人语曰霅之昼能清秀越之彻洞冰雪杭之标摩青霄。

  贯休善画兼能诗尝题简禅师院云忘机室入空静与沃洲同惟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登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温州净居寺尼玄机尝习定于平阳山石窟开元中倒立而化将葬风雷阴黯失其柩越二日有自大石来者云是夕空中有箫磬声柩已置峰上矣。

  大历中有邹和尚不知所从来跨白驴结茅居徽山一日走邻县灵鹫山中其徒追及但见文殊石像耳始知为大士化身而白驴即狮子也。

  娄道者承天寺僧也生有异相掌中一目中指七节乾兴七年侧卧而化焚之三日衣裓不动忽雷雨骤作薪火皆灭中出白烟自焚立尽独留目睛与舌根不坏舍利无数。

  金碧峰不知何许人高皇起兵见之宣州峰跏趺危坐不为礼上叱峰亦叱上曰可曾见杀人将军乎峰曰可曾见不怕死和尚乎上乃释剑作礼峰徐曰建康可王也洪武初上既即位召见奉天殿敕施摩伽斛食大兴佛事入灭舍利五色。

  尚师哈立麻者乌思藏僧也永乐中命建法坛十四日天花飞坠甘露降空有舍利自天而下青鸾白鹤连霄毕集金仙罗汉变现云表又闻天乐来空一夕桧柏生金色花遍于都城内外帝自此潜心释典作佛曲使宫中歌舞之。

  瓦领禅伯西僧也永乐中帝与偕至灵谷寺观向日塔影斋心嘿祷有五色圆光中见佛像及志公像翼日天花雨空异香芬馥帝心大悦命图画示中外。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卷二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灯余

  五宗失据百喙争鸣昧普通之指归失永嘉之遣意用收载籍广附传灯。

  佛决疑经云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拈花人天罔措迦叶微笑雪窦鉴颂云妃来有蜜语迦叶不覆藏一夜落花雨满城流水香。

  六祖卢行者母梦庭前百花兢发白鹤双飞觉而有孕经六年始生生时光烛虚空异香馥郁不饮母乳每夜神人灌以甘露及殁白虹属地异香袭人得法弟子四十三人惟青原思称七祖按本传以青原先南岳时青原为首座故也。

  傅大士偈云东山水上浮西山行不住北斗下阎浮是真解脱处又云行路易路易人不识半夜日头明不悟真疲极固知半夜日头东山水上当时已有其语。

  永嘉参曹溪证悟着证道歌即时定中见其字化为金色满虚空界。

  宝掌和尚建康间来此土会达磨入梁掌就扣其旨有悟武帝延之内廷未几如吴至天竺往鄮峰登太白穿雁宕盘礴于翠峰七十二庵贞观十五年返飞来峰显庆间入灭住世一千七十二岁。

  布袋和尚相传为弥勒化身一号长汀子尝有诗曰▆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寒山拾得既着奇迹间丘胤为之赞曰昔居寒山时来兹地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无普贤聊申赞叹拾得定是愿超生死。

  泗州大圣一号僧伽顶有穴以絮塞之夜则去絮香从顶穴中出烟气满房非常馥郁及烧香还入顶穴初游西凉至雒阳唐中宗诏入宫祷雨奇应睿宗景云间示寂帝问万回曰僧伽何如人回曰观音化身也。

  青锉山和尚与忠国师友善国师言于帝三诏不赴懒残诗有云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懒残一名瓒被诏不受曰我岂有工夫为俗人拭涕耶牛粪中煨芋自食。

  杜顺和尚屡着神异少为隋文帝所重贞观中引入宫禁妃主以下莫不拜从着华严法界观行于世。

  元和中道树禅师结茅三峰有怪现化或现菩萨天仙放光出响师至怪灭人问何术师曰野狐有尽老僧无尽。

  洪昉禅师南天王提头赖叱请师至天供养于是置食食已身诸毛孔皆出异光毛孔之中尽能观见诸佛。

  僧无可赠圭峰诗云绝壑禅床底泉分落石层雾交高顶草云影下方灯朝满倾心客溪连学道僧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谁能。

  嵩岳元圭禅师见异人峨冠裤褶而至且曰吾岳神也愿师授戒师张座秉炉依律说戒神礼谢愿报德师曰吾无须神请表迹师曰但移北树于东岭能乎神曰敬闻命其夕风雷奔掣屋震鸟喧诘旦和霁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

  正觉禅师讳智广初参盐官有省常持铁钵以一白犬自随会昌废教遁岩谷宣宗初乃出路逢巨蟒欲吞师师锡先飞正拄蟒口因徐入口中趺坐逮师出定蟒化为石矣既而所居雷雨涌沙山神移址环列八山中成梵宇遂称九山着奇迹。

  宋广宁乌石潭梁果师尝入山采薪夜则骑虎而归人号伏虎禅师后尸解。

  草衣禅师足不履地口不尝味日无昼夜时无寒暑惟一绳床宴坐而已如是者三十年宰相权德舆尝为之记。

  保福豁禅师卓庵贵湖寻入湖头山坐磐石而逝命以遗骸施诸虫鸟。

  乌巨山开明禅师入定丛竹间蚁蠹其衣败叶没胫偶摘桃浃旬不归人往觅之见于桃树下扳枝倚石而定后游江郎岩有石龛命弟子累石为户入定其中好事者图像祀之皆获舍利。

  大智禅师住洪州百丈少事龙泉师师命浣布见青黄二龙戏井中因以钵探之得二龙献师时传神异重云晖禅师尝往圭峰坐石壁间顾见铜瓶棕笠等物敛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筑庵居之虎豹引去龙亦他徙有祥云涌出因号重云。

  行因禅师隐佛手岩居石窟江南李主三诏不赴入灭日立化终于岩中岩在庐山之北五峰如掌故名也。

  会昌沙汰有僧无绎隐温州瑞安东北谷结庵禅定阅十年藤萝绕身俨然不动人号为藤萝尊者。

  会昌沙汰石霜隐浏阳治陶岩头隐鄂渚刺小舟来往慧忠禅师尝作偈曰多年尘土自腾腾虽着伽黎未是僧今日归来酬本志不妨留发候然灯。

  天皇悟禅师出青原第三世或传天王道悟引丘玄素符载二碑并是伪造张无尽云二碑得之达观颖颖嘉祐间入灭张无尽曾未之见何从得此盖传之者妄也(符碑载天皇四月十三日入灭丘碑载天王四月十三日入灭岂有两人耶)。

  舡子和尚诗曰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见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韩退之参大颠尝曰和尚门庭高峻弟子于侍者边得个入处。

  石头和尚天宝初住衡山南寺寺东有石状如台结庵其上故名石头着草庵歌行于世。

  李翱字习之韩愈门人也参药山投机偈曰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树一函经我来问法无多子月在青天水在瓶。

  药山乘月长啸响动陵谷山下九十里皆应因号澧阳长啸。

  布毛侍者姓吴名元卿官翰林供奉元和十年奏帝曰臣幼不茹荤志愿从释诏许之谒鹊巢和尚吹布毛得悟因号布毛侍者法名会通建寺于葛岭之西名招贤寺。

  云岩禅师语曰在欲浑无欲居尘不染尘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阇维舍利一千余粒。

  石霜诸禅师住霜华山学者辐辏长坐不卧如枯株时谓之枯木众僖宗诏不受。

  龙湖禅师唐僖宗第二子也以黄巢乱断发逸游人无知者从石霜领旨霜谓之火中芙蓉梁贞明间忽跨虎凌晨而出不知所往。

  千顷禅师名楚南住钱唐支硎山初得旨于黄檗虽应缘无倦而常住禅定或逾月或浃旬乃起僖宗赐紫着破邪论行世孙孺寇钱唐发塔视师爪发俱长庞道蕴举家学道子女同化去庞婆不知所往。

  裴休字公美事黄檗陆亘字景山事南泉并传祖意白居易诗云如来说偈赞菩萨著论议是故宗律师以诗为佛事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诠次欲使第一流皆知不二义。

  皎然与觉禅师诗云山侣相逢少清晨会水亭雪晴松叶翠烟暖药苖青静对沧洲鹤闲看古寺经应怜叩关子了义共心冥。

  皎然示灵彻诗云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忘机。

  雒浦神剑歌云君子得之忘彼此小人得之自轻生他家不用我家剑世上高低早晚平。

  洞山悟道偈云向前物物上求通只为从前不识宗如今见了浑无事方知万法本来同又偈云世间尘事乱如毛不向空门何处消若待境缘除荡尽古人那得喻芭蕉又咏华山偈云华岳三峰翠插天上头无路可攀缘不知谁有神仙手折取峰头十丈莲。

  洞山迁化大众号恸不止山忽开目谓众曰劳生惜死哀悲何益令主事办愚痴斋更延七日端坐长往云居在洞山日结庵三峰经旬不赴堂山问子何不赴斋居曰自有天神送食山叱之居回庵寂然宴坐天神竟寻不见。

  曹山寂一名章志慕曹溪故名所居为曹山南平钟王雅重师致礼敦请师不往但书大梅山居偈一首付使者而已偈云摧残古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宗镜云云居膺和尚乃物外宗师此土七生为善知识道德孤迈智海弘深具大慈悲常盈千众去海昏登欧阜就树缚屋而居故曰云居。

  汾阳昭咏洞山偈云楼阁千山月江湖万里秋芦花同一色白鸟下汀洲。

  汾阳昭序五位首正中来颇与洞山不合正中来是第三位诞生王子亦是第三位后人移易非洞山本位也。

  浮山远从太阳玄尽得洞宗纲要拟班固作九带大弘正偏兼带之旨。

  法眼悟道偈云刀刀林鸟啼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事皎月目迷曲谈谁能和念念永不忘门开少人过。

  韶国师姓陈氏住天台谓钱忠懿曰智者之教年久寖失惟新罗有善本于是使使航海求之传写而返僧问永明寿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寿云石牛生象子木女孕婴儿又僧问如何是不思议事寿云红埃飞碧海白浪涌青岑又僧问如何是正了无心寿云芦花水底沉石虎山前斗又僧问最后一言寿云化人逢幻士谷响答泉声会元失载。

  寿禅师住雪窦偈曰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迁永明日惟一食。

  杨无为序宗镜录云永明着宗镜一书吴越忠懿王俶秘之教藏至宋元丰中始行于世又吴人徐思恭请法涌禅师广为校布名钱唐新本今所传者新本也。

  杨无为尝为投子青禅师作赞有云一只履两牛皮金乌啼处木鸡飞半夜卖油翁发笑黑头生得白头儿。

  雪窦显禅师诗云雨过寒云晓半开数峰如画碧崔嵬空生不解岩中坐惹得天花动地来。

  明教嵩禅师着定祖图正宗记辅教篇上于朝朝命韩琦欧阳修考证入藏仍赐明教大师熙宁中示寂阇维六根不坏舍利不可计数。

  佛光悟禅师郭汾阳后身也尝著白衣跨牛横笛游于雒川人莫之识及坐脱有五色云如车盖现庭中移时不散。

  文慧禅师与文潞公友善一日往潞公言别公使其子视之果坐脱矣火化舍利无数公执上所赐琉璃瓶祝曰舍利可得乎须臾烟入瓶中舍利填满。

  东林总禅师母梦白芙蓉而生后住泐潭其徒谓为马祖再世。

  云居祐禅师住道林时道林像设冠于湘西蜂房蚁穴间见层出祐令悉毁之役夫不忍祐乃自锄去人服其识。

  隆庆闲禅师母梦吞明珠而娠及生白光照室灭后阇维烟所至处草木沙砾皆得舍利满数斛。

  云盖智禅师为人枯淡住后犹荷锄理蔬圃至老不辍。

  报本元禅师通书嗣黄龙南南不许召其来将诘本末及元至而南已迁化矣古人不轻大法如此。

  西蜀无为山一老宿久修梵行人尊师之山中三百余家同日设斋一时并到。

  严阳尊者住黄石岩蛇虎受役尝过南安江中有眠槎者碍舟摩娑之辄去又诫蛟蛟徙掷杖得甘泉屡着神异。

  言法华多行市里或举手画空从屠沽游饮啖无所择时独笑语市人目为狂一夕忽自入右掖门竟至寝殿侍卫呵不能止奏上上笑曰朕固嘿请也以太子事决之言但书十三十三都无所说后英宗即位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果如其谶。

  端师子好颂渔父词每月夜歌吟达旦自称潇湘钓客秦少游尝请说法端以手自指曰天上无双月人间只一僧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下座。

  自得晖嗣天童觉着五转位颂时称室中真子。

  丹霞孤寂吟云不迷须有不迷心看时浅浅用时深此个真珠若采得岂同樵客负黄金。

  芙蓉楷初隐伊阳有虎驯伏得法后以衣履藏鹿门山大观初诏赐紫衣师号并不受。

  真歇了禅师初住长芦建炎末慈宁太后命开山皋宁建崇先寺殁谥悟空塔寺西桐华坞后百余年发塔爪发再长颜貌如生皋宁盖今皋亭也慈宁韦后从二圣陷五国城及归哀念道君建崇先显孝寺。

  吕正巳学士参真歇问衣里藏珠是甚么人师起抖擞曰一物也无已忽悟师赠以偈曰君今亲切到长芦抖擞衣衫一物无此去逢人如有问但言风急浪花粗已答偈曰针芥相投夙有缘千年孤立雪庭寒禅人若问前程事万里长安到不难正巳为宋名臣颇擅学行。

  太白山道林禅师以女人染缘终身不见不为说法不受食不令入室道望孤峻逃梁山凿窟而住。

  奖山模禅师临殁谓众曰吾居佛时号慧空菩萨今缘毕吾往也因自身出火现龙奋迅三昧而逝。

  赵清献公忭悟道偈云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

  郑夷甫吴人也少登第闻金山佛印师谭笑脱去心窃慕之因阅楞严得悟后预知化日屹然立逝。

  惟政禅师骑黄犊过公府俗称政黄牛尝拥毳袍敝甚又制荻衣为裘意夷然不屑也著作三十卷号锦溪集工书法绝胜秦少游珍藏之。

  张子韶尝供十六大天杯茗悉化为乳子韶异之纪其事因作偈曰我欲供佛佛即现我欲供天天亦现佛子若或生狐疑试问此乳何处至狐疑即尘尘即疑终与佛天不相似汝今微有疑与惑鹞子便到新罗国。

  子韶尝作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颂颂曰念是贼子觉是贼魁捶杀贼魁贼子何归堂堂大路惟吾独之越南燕北辽东陇西撒手便到何虑何疑神剑在山锷冷光寒魈夔魍魉莫之敢干此名真觉秦时 轹。

  光孝慧兰禅师自号碧落道人尝以布裈书七佛名号丛林称兰布裈建炎末为兀术兵所执不屈索火自焚流光弥空舍利如雨。

  解脱和尚依华严作佛光观尝于月夜见化佛作偈云诸佛甚深法旷劫今乃得若人明此门一切佛随喜尚作礼佛忽不见空中偈云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知真实法一切无所见。

  元叟端禅师诗云木落湫水寒千峰正岑寂惟闻虎啸声不见人形迹霜露湿岩莎月轮挂空碧此时观此心独坐磐陀石。

  天如和尚诗云尘网苦多累暂闲如脱羁胡为尘外迹而乃东西驰聚谭每仓卒既远翻多思眼前失真宰身外何求知百骸如仆马势合聊相随气运忽迁谢一散无重期来日不可待去日不可追静缘当自保世故方无涯。

  石屋禅师语曰重岩之下日对千山一根返源六处皆闲白云飘飘绿水潺潺动静两忘别自人间。

  海云大士名印简奉万松老人命校试僧徒称旨更请立孔子后儒佛皆赖以全后坐脱阇维舍利无算明昌四年诏万松老人于禁庭说法后妃罗拜甘露霄降祥云亘天御制诗赠之有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莲花里梵王宫之句。

  耶律楚才字晋卿参万松老人蒙记莂号湛然居士尝语人曰吾见万松巍巍若千仞峰滔滔如万顷波莫能涯际。

  万松秀云药山天皇本嗣石头兼师马祖传灯以天皇嗣石头觉范凭碑后列名勒归马祖非也。

  雪庭裕禅师嗣报恩秀诏奉帝师复废寺二百三十六区论辩伪经火其书仍赐光宗正辨之号住万寿分建燕蓟长安太原雒阳诸刹师三阅藏教通群书善翰墨喜吟咏上堂普说十万余言播在丛席老归嵩阳书偈而逝。

  佛国禅师参万松为侍者博学有才辩刘文贞公荐于朝将授以官不受乃赐佛国号及入灭火浴心口牙不坏掊地数尺犹得舍利奎章阁学士虞集为之略。

  黄衣和尚每渡津即步行水面衣履不湿遇虎豹叱之而驭。

  径山云峰禅师尝见偃溪溪举牛过窗棂话峰划然有省元兵入山剸刃及颈不为之动后入廷对与讲师辨论讲师屈服禅道大兴于世。

  雪轩成禅师赵王孙也初隐土窟有老人与语已忽不见师益自励洪武初诏住天界御制诗赠之有曰不答来辞许默然西归只履旧单传鼓钟朔望空王殿示座从前数岁年帝亲至丈室问佛法大意。

  雪轩尝于钟山说法听者数万人赴日本衍扬大化历仁宣朝寿八十一坐脱阇维日烟焰皆成五彩异香缥缈舞鹤翔空火后收舍利无算赐塔鹫峰禅寺松庭严禅师洪武初弘扬法要力田给众有偈曰昼拈块石驱山鸟夜坐巢庵逐野豚肠断秋风频击析目窥夜月更销魂论者比之镜清风穴自周王以下并师尊之奉紫伽黎就宫掖升座说法。

  无尽禅师姓王氏父好谦尝书华严有五色舍利见于笔上师感而出俗住天台影不出山苦行自厉临殁书偈曰生灭与去来本是如来藏拶破五须弥廓然无背向茶毗舍利无算。

  虚堂禅师相传为淮海和尚再世尝游五台见祥光五道中大士影现洪武初示寂说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阙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飞雪茶毗烟所至处皆成舍利。

  楚石琦住蒋山洪武中亲承顾问临灭说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茶毗舍利絫絫梦庵禅师通禅宗兼精教乘洪武初示寂阇维舍

分页阅读: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学佛考训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