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阿含部
书籍内容:

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

小乘阿含部
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
宋迦叶摩腾共竺法兰译

  

佛教西来玄化应运略录
宋正议大夫安国军节度使开国侯程辉编
  准五分律说。释迦牟尼佛。生中印土迦维罗城刹帝利家。父名白净饭王。母号摩耶。右胁而生紫磨金色不绍王位。十九踰城至雪山中。六年苦行日食麻麦。又至象头山学不用处定。三年知非遂舍。又至郁头蓝学非想定。三年知非亦舍。即以无心意而受行。悉摧伏诸外道。世尊时年三十。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等正觉。于鹿野苑中。度憍陈如等五人。为教兴之始也。又准周书异记说。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有光来照殿前。王问太史苏由。对曰。西方当有大圣人生。后一千年教流此土。至后汉孝明帝永平七年正月十五日。帝夜梦金人身长丈六赫奕如日。来诣殿前曰。声教流传此土。帝旦集群臣令占所梦。时通人傅毅对曰。臣览周书异记云。西方有大圣人出世。灭后千载当有声教流传此土。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遂遣王遵等一十八人。西访佛法至月氏国。遇摩腾竺法兰二菩萨。将白氎上画释迦像及四十二章经一卷载以白马。同回洛阳。时永平十年丁卯十二月三十日也。因以腾兰译经之所名白马寺。后六年摧伏异道。二菩萨踊身虚空。为王说偈曰。
  狐非狮子类。灯非日月明。池无巨海纳。丘无嵩岳荣。法云垂世界。法雨润群萌。显通希有事。处处化群生。
四十二章经序
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掌诸路头陀教特赐圆通玄悟大禅师头陀僧溥光奉敕撰
  伏闻无上法王。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世间随机接物。演河沙妙义。设无量行门。运神通四十九年。度众生百千万亿。将般涅槃嘱累国王大臣。宣扬正法续佛慧命。斯乃为未来世众生作无穷之利益。大慈远被其至矣乎。钦惟圣上道贯百王。智周庶品。每万机之暇。弘崇三宝。景仰一乘。思所以答列圣在天之灵。皇太后鞠育之恩。既创建大招提。博施诸贝典。又以为四十二章经。乃。
  释迦如来初成正觉。大弟子众记诸圣言。沙门释子臣寮士庶。率可遵行。适有以前代注本为进者。特敕有司一新板本遍颁朝野。将使或缁或素。若见若闻。顶戴奉行。咸登觉地。其深心愿心广大心。非聪明睿智孰与。于此诏头陀僧(臣)溥光为之序。(臣)溥光幸在空门。忝为佛子。夙承隆眷。不敢以固陋辞。窃惟能仁所演三藏十二分一切修多罗数等尘沙。如华严般若宝积大集涅槃等部。文富义博。事备理周。在龙宫海藏。烂若日星。而腾兰东迈独持此经。适符汉明西迓声教之运。而大振玄风于天下后世。是其可以常情卜度拟议哉。意其必有冥数潜通诸佛密证为震旦。万世五乘之大本。五性之通达。妙道至理。存乎其间者欤。研其义味。盖为佛者在日用修进之际。造次颠沛不可须臾离之要旨乎。明明天子流布宣扬。其犹捧佛日而曲照昏衢。滂法雨而普滋群槁。上不负如来之嘱累。下广开叔世之津梁。娑婆界中莫大之良因也。昔唐太宗敕书手十人录遗教经。遍付诸郡用伸劝勉方之今辰其有间矣。(臣)叹咏不足无任欢喜踊跃。焚香再拜书于经之首云。
  皇庆元年正月 日上
注四十二章经序
宋真宗皇帝制
  夫至真不宰。岂隔于含灵。群动无明。自迷于正觉。是以慈悲之上圣。因谈归救之妙门。接物而利生。随机而演教。布法云而润物。揭智炬以烛幽。示忘言之言。为无说之说。四十二章经者。盖能仁训戒之辞也。自腾兰之传译。即华夏以通行。朕尝以余闲潜加览阅。冀协宣扬之谊。因形注释之词。晦朔屡更。简编俄就。导群氓之耳目。虽愧精深。资众善之筌蹄。庶符利益。其有相传之疑误。累句之难分。亦用辨明。庶臻演畅。粗题篇首。以达予衷云尔。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者梵语。佛陀。此云为觉。盖觉悟之义也。觉有三义。一者自觉胜凡夫。凡夫汨没生死无暂觉者故。二者佛能觉他。胜声闻缘觉二乘人。不能觉他故。三者觉行圆满。胜诸菩萨。为菩萨虽行二利行未满。故至佛果位。三觉方满佛口所宣。故云佛说四十二章经者。即下文佛因事诫约劝诸弟子。成四十二章也。经者梵语。云修多罗。此云为经。经训常也。常者言其真常不易之法也。
迦叶摩腾共竺法兰奉诏译 宋真宗皇帝注
  尔时。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夫爱欲长于贪痴。禅定资于智慧。故世尊首言离欲之最胜。次劝住禅而降魔。
  今转法轮度众生于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证道果。鹿野苑中证道之净土。憍陈如等闻法之弟子。四谛即苦集灭道也。
  时复有比丘。所说诸疑陈佛进止。世尊教诏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尔时世尊为说真经四十二章。接物度生随机演教。开彼疑惑示其戒敕。叙以轮贯乃成四十二章焉。
  佛言。凡经首标佛言者。皆是弟子阿难等结集之时。叙佛平生所说。故云佛言。
  辞亲出家为道。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沙门梵语。合云沙迦门。曩已略其二字。此云勤息。谓能勤修众善勤息诸恶。又云。息恶取止息之义也。盖谓辞其亲出其家息诸恶勤诸善。乃为道人也。故名曰沙门。
  常行二百五十戒。为四真道行。进志清净成阿罗汉。二者五十戒其条目。具载大藏中小乘律四分戒。此不繁云四真道行。即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为四谛真实道行也。若坚持清净进志不退即渐成圣果也。
  佛言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梵语阿罗汉。此云应。应具三义也。一应断烦恼障。二应不受后有身。三应受人天妙供养。既成此圣果能以六通飞行往来。又变化形体凡俗莫测。住寿命者。或生或灭延促自在。若要住世久长则经劫不灭。又能以神通震动天地。盖妙用难测也。
  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魂灵上十九天。于彼得阿罗汉。梵语阿那含。此云不还。言得此果位断尽欲界分别。更不还来生欲界也。故此一报命终生于色界。一十九天。十九天者。谓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于彼十九天中。断尽烦恼当得阿罗汉果。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梵语斯陀含。此云一来。唯一生天上。一还人间。乃得阿罗汉果。
  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梵语须陀洹。此云预流。言此果位断尽三界分别烦恼。初预圣流也。七生七死者。于七度生死中断尽烦恼。即得阿罗汉。
  爱欲断者譬如四支断不复用之 爱欲断尽而得圣果者。譬如断其四支。更不可续圣流断其爱欲。更不再生惑也。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佛无为。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夫能断爱欲则心源自明。善达深理则法本超悟趣。或归当道匪外求。是以不系道而道。有不结业而业解念作修证。复何为哉。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佛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剃除须发。盖欲睹形厌俗饥寒之患。求乞度时。故知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自然身心澄静。贪欲不生则可日进其道法也。
  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夫不绝爱欲即为前境所转。既为前境所转则爱欲习气依然复生。故使真智蒙蔽无由证觉矣。
  佛言众生。假众缘依故曰众生。
  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者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夫为善者。不杀不盗不邪行。是为身之三善。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是为口之四善。不嫉不恚不痴是为意之三善。若背此者。即谗构离间谓之两舌。咒诅毁讟谓之恶骂语。无诚实谓之妄言。谄谀巧诳谓之绮语。妒贤掩善名之为嫉愤。彼衔怨谓之为恚。不忧生死。惟恣贪欲谓之为痴也。
  不信三尊以邪为真。三尊者佛法僧也。
  优婆塞行五事不懈退。梵语优婆塞。此云清信男。五事即五戒也。谓不杀不盗不邪行不妄语不饮酒。懈退者谓行之不专也。或中道而废也。
  至十事必得道也。十事即上文十善也。得道谓精勤不退乃证道也。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止其心。罪来归身犹水归海。自成深广何能免离。愚迷之人日作众罪。既无退悔恶积于心致百殃之及身。若众流之朝海积彼岁时自成深广。
  有恶知非。改过得善。罪日消灭后会得道也。夫人善自知非能改其过日新之善渐积。过去之恶潜消即于后会得明道也。
  佛言。人愚以吾为不善。吾以四等慈护济之。四等慈。谓慈悲喜舍谓之四无量。心以护济愚人。
  重以恶来者。愚人不知恩。复以恶意来相侵也。
  吾重以善往。我亦复以善心诫之。
  福德之气常在此也。害气重殃反在于彼。我常以德报怨故福德之气常在于我。彼惟以恶行重凌善人故害气重殃彼自贻也。
  有愚人闻佛道。守大仁慈。以恶来。以善往。故来骂佛。佛默然不答。愍之痴冥狂愚使然。愚人闻佛守大仁慈。乃恣恶辱骂于佛。佛即默然不答。盖惜彼痴愚使如是也。
  骂止。愚人止其骂也。
  问曰子。佛乃问之。子者男子之通称也。
  以礼从人。其人不纳。实理如之乎。此佛问彼之辞也。
  曰持归。此愚人答也。
  今子骂我。我亦不纳。子自持归。祸子身矣。恶人骂止。佛问曰如子施礼于人 彼若不纳即子所施礼其理如何。愚人对曰。我自持归。佛复告曰。汝今骂我。我亦不纳。子自持归祸及汝身。
  犹响应声。影之追形。终无免离。慎为恶也。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逆风坋人。尘不污彼还坋于身。贤者不可毁祸必灭己也。奸恶之人害于贤者。犹如怨天仰唾徒污于己逆风坋人惟坋自身。如彼害贤之人祸终灭己。
  佛言。夫人为道务博爱。博行爱人。
  博哀施。见彼危厄博哀而救之。
  德莫大施。言施之德最为大也。
  守志奉道其福甚大。夫学道之人既能博爱哀施加以精进则其福弥大。
  睹人施道。助之欢喜。亦得福报。见彼行施奉道而能为彼欢喜赞叹。亦获福报。
  质曰。彼福不当减乎。佛言。犹如炬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质曰者。求质其疑也言助之欢喜亦获其福。疑谓减彼哀施福报。佛乃答曰。犹如一炬之火。有数千百人。各以炬来求之。或熟饮食或照冥闇而本之一炬亦不减少故。哀施福报亦犹于此。
  佛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百万不如饭一斯陀含。饭斯陀含千万不如饭一阿那含。饭阿那含一亿不如饭一阿罗汉。饭阿罗汉十亿不如饭辟支佛一人。饭辟支佛百亿不如饭一佛。学愿求佛欲济众生也。此十等校量盖德有大小。障有厚薄。故饭之者福报不同。又梵语辟支佛陀。此云独觉。故言饭百亿独觉不如饭一佛。何者盖运大慈普济群生其福深广不可思议。而供佛之报亦最大也。
  饭善人福最深重。此言饭凡世善人福亦深重。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然善人中有二种。或能事天地鬼神。或能孝养父母。比量福报不及能事亲者。
  佛言天下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凡人贫乏自逼饥寒而能辍己济人斯亦难矣。
  豪贵学道难。豪贵恣逸无诸苦恼而能厌其累尘。折节求道故为难矣。
  判命不死难。不字当为。必字盖传之讹也。若世人明达因果决志判命。或舍命身饲其猛鸷。济彼鱼鳖乃至忠臣烈士。以死殉义斯皆难也。何知当为必字缘。佛言二十难并说凡夫境界非论不生不灭之理。其义明矣。又据西戎南蛮语音。呼必为不。
  得睹佛经难。凡人不具信根罔忧生死。则出世之教安得见闻。
  生值佛世难。夫人若不结胜因不修众善则诸佛出世岂得遭遇实知难矣。
  忍色离欲难。六尘之中多为情欲所惑而能制伏妄念。防其越逸甚为难矣。
  见好不求难。彼之所好此或于求遂之贻贪冒之名违之招忿戾之患故能不求为难矣。
  有势不临难。势利之人威福之地而能唯道是从不形趋附亦为难矣。
  被辱不嗔难。不忍小忿则兴诤端非理相干。能以情恕斯亦难矣。
  触事无心难。心求清净触境而兴。若能遇事不徇物情。斯为难矣。
  广学博究难。怠惰则陷无明。多闻则有饶益。若能广究谊理以资智虑。斯为难矣。
  不轻未学难。凡曰群生同禀真性。而以能格物俗之常情故。不轻未学为难也。
  除灭我慢难。愚冥徇情彼我慢生违善兴诤罔不由兹。若能除灭故为难矣。
  会善知识难。感物生情理兹染习善恶之性。由是而迁故知识之善者。亦难矣。
  见性学道难。性本澄湛迷于妄情。道本真常昧于爱欲。能复本而见性。背伪而学道为难矣。
  对境不动难。前尘妄境致惑真性故悟之而寂照对之而不动者难矣。
  善解方便难。常怀大慈以视众生。种种方便以为饶益者难矣。
  随化度人难。众生之性亦有利钝。能于高下之中随化而度之者亦难矣。
  心行平等难。痴冥之类合尘背真。若能冤亲彼我一皆平等。斯为难矣。
  不说是非难。两舌妄言世尊所戒。众生无明而有差别。若能平等不构是非者难矣。
  有沙门问佛。以何缘得道。奈何知宿命。佛言道无形相。真如之性与虚空等故。言无形相。
  知之无益。夫知而不学与不知同。必假修证。乃可得道。
  要当守志行。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即自见形。断欲守空。即见道真。知宿命矣。夫欲通宿命者。当须志行清净常在禅寂久则尘障尽消。潜通宿命如磨镜去垢乃见形矣。苟非断欲守空。何以得证道真也。
  佛言何者为善。惟行道善。佛言何者。盖各引一设之义惟精进行道。渐至证圣最为善也。
  何者最大。志与道合大。断诸攀缘得无漏智志道淴合最为寂大

分页阅读: 1 2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佛说四十二章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