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佛藏 - 乾隆藏 - 小乘律
文件大小:0.39mb。
书籍内容: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十四卷

小乘律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十四卷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一
尊者胜友集初释波罗底木叉经序
  敬礼调伏除烦恼  灭众生惑为正因
  如日广照利无边  咸能破尽诸冥闇
  佛说广释并诸事  尼陀那及目得迦
  增一乃至十六文  邬波离尊之所问
  摩纳毗迦申要释  比尼得迦并本母
  我今随次摄广文  令乐略者速开悟
  别解脱经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
  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行者更难遇
  此中初颂意明教行难得。言别解脱者。由依别解脱经如说修行。于下下等九品诸惑。渐次断除永不退故。于诸烦恼而得解脱。名别解脱。又见修烦恼其类各多。于别别品而能舍离。名别解脱。由惑漂没三界有情。为此先应勤求解脱。经谓佛语简外道教。闻者于他所说谓文及义。以其耳识并后决断心而了知故。言难得者。诸佛出世时乃一逢。又善趣等极难得故。言无量俱胝劫者。谓是大劫虽经多数戒法难逢。设过于此亦难值遇。此显难遭之极。言读诵者。若文若义以慧领受。言受持者。谓于彼二数数忆持长时不忘。由念诵等勤相应故。言如说行者。于所作业以身语心顺大师言无违犯故。更难遇者。闻读受持斯犹易得。如说行者极为难遇。勇励精勤方全戒行。非下劣心之所能得故。说更言彰极难也。此中明教及行。是难遭遇闻读诵持。谓是其教。遵奉修习。即是其行。
  诸佛出现于世乐  演说微妙正法乐
  僧伽一心同见乐  和合俱修勇进乐
  此颂意明三宝兴世所有事业皆是乐因故。言诸佛出现于世乐者。谓入胎时现生时名佛出世。依将成理作如是说。虽曰菩萨受佛陀称。或成正觉时名佛出世。由于尔时成一切智得佛陀号。是妙解脱喜乐因故。说名为乐。犹如世人名火为乐。言演说微妙正法乐者。谓契经等十二分教。言僧伽者。谓八大人等。言一心同见者。谓于戒见威仪正命众同遵故。又明一心同事难可坏故。言和合俱修者。即是齐心俱净尸罗故。言勇进者。于三学处勤修行故。或勇心策励令诸烦恼究竟尽故。又心勇决于所修事进无退故并是乐因。
  若见宝人则为乐  并与共住亦为乐
  若不见诸愚痴人  是则名为常受乐
  此颂意明亲近善人远离恶友亦是乐因故。上半下半如次应识。言宝人者。于罪恶事远而舍弃即此宝人。有胜善德见及同住并能生乐。若不修善品。多为恶行迷于正理故曰愚痴。不应亲近速当舍离。
  见具尸罗者为乐  若见多闻亦名乐
  见阿罗汉是真乐  由于后有不生故
  此颂意明善友差别。然诸宝人有其二种。一者世俗。二者胜义。世俗复二。一住定分。二住慧分。言具尸罗者。谓住定分。虽是俗宝亦能远恶。此明因戒能发定故。言多闻者。谓住慧分。由定发慧故。下半明于定慧二法平等运心住究竟处。即是胜义真善知识。言阿罗汉者。于流转中证不生法。谓从烦恼众苦系缚永得脱故。
  于河津处妙阶乐  以法降怨战胜乐
  证得正慧果生时  能除我慢尽为乐
  此颂上半明致乐之因。下半明慧生断惑。言河津者。谓解脱河离二边过故。由八正道方能获得名为妙阶。喻若河津有妙阶道。是行旅乐因故。言以法降怨战胜乐者。此明以正行法为捍敌具。降伏烦恼令不更生。故名战胜。次下半颂明以智剑斩我慢幢。破魔罗军彰胜乐故。
  若有能为决定意  善伏根欲具多闻
  从少至老处林中  寂静闲居兰若乐
  此颂述前修正行人杜多功德圆满相应。是乐因故。言决意者。谓初发净心为知足行。决断策勤不希名利。捡摄身心防护外境。解脱胜果因此成故言善伏根欲者。此显助伴清净能与戒俱故。言具多闻者此明获胜上果必藉多闻。智能简择烦恼方断。非愚痴人堪住兰若。是故苾刍先学多闻。设非多闻但明戒相。亦得住于兰若之处。言从少至老等者。明决定心始终无退故。言寂静闲居兰若乐者。谓离谊杂方能趣理令心乐住。上之六颂是诸罗汉结集所置。自下序文总开十义。初明佛所教。二呵不总集。三不集随听四供养法式。五正明诫敕。六诫敕利益。七无诫过生。八正作白事。九劝至心听。十净其徒众。诸大德春时尔许过余有尔许在。老死既侵命根渐减。大师教法不久当灭诸大德。应勤光显莫为放逸。由不放逸必当证得。如知应正等觉。何况所余觉品善法。大德僧伽先作何事。佛声闻众少求少事不来。诸苾刍说欲及清净。
  初明佛所教者。即是诸大德春时尔许过等。过者是已往义。言春时者。谓三时内随在何时。说波罗底木叉而称其事。此中且据春时也。言三时者。谓春夏冬。言尔许者。指其限量。谓随说戒日取数。而言余有尔许在者。可准当时余日而说。言老死既侵者。意明老死常在现前。老及于死名为老死然十二有支但言此一者。为于忧悲等此用最强故。欲显修净行者失圆满事。此是初因然修行者圆满之因略有二种。一谓所依。二谓行本。
  言所依失者。由老死逼故无所堪能命根断坏如其次第。言行本失者。谓大师教法不久当灭。由佛法灭退失行故。大悲世尊。以无倒义化诸有情故。曰大师法谓十二分教。世尊以此导利有情。随有缘者悉皆受化。由此二事失圆满行故。言莫放逸者。劝不放逸勤心勇决。光显圣教故。所以但言不放逸者。显不放逸诸善品中为最胜故。言应勤者。劝不放逸能与出世圣道加行为依止故。谓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双修等运获圣道故。由不放逸必当证得等者。此显世尊令出家众。求解脱者证道果故。制众学处。言如知者。如所了事称实知故。应者。于诸有情应受供养故。言正等觉者。谓是无倒遍了知故。言何况所余觉品善法者。此亦配前由不放逸能趣菩提。所有善法皆悉名为觉品善法。
  次明呵不总集。言大德僧伽先作何事者。此明先无别事应来共集故。下文云。佛声闻众少求少事既无余事。何故不来。又释云。褒洒陀时洒扫。清净严设。灯花等是。前作业故。须问云。大德僧伽先所作事并已作未。言少求少事者。少求谓少欲。少事谓知足。又少求谓意业。少事谓身语。言声闻者。随他闻也。随他音声而听闻故以斯成众故。言声闻众。众者。同心共集不可坏故。
  次明不集随听言不来等者于长净时不同集会名为不来言大德者。是相敬言如世尊说。于诸苾刍若少若老。不应唤名及氏姓等。应言具寿。或言大德。若佛世尊应唤德号不尔者得越法罪。言说欲及清净者。苾刍身有病患及修胜善品不能赴集。应与欲净。或身表业而与欲净。应如是与。偏露右肩脱革屣。随其所应为敬事已。蹲踞合掌作如是说。具寿存念。今僧伽十四日为褒洒陀。我苾刍某甲亦十四日为褒洒陀我某甲自陈遍净无诸障法。为病患因缘故。彼如法僧事。我今与欲清净。此所陈事当为我说。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若苾刍病重不能与欲者。若堪扶去应将入众。若不堪者。俱就病人为褒洒陀。
  若不尔者。作法不成得越法罪。若非褒洒陀。作余羯磨者。但直与欲不说清净。其持欲净苾刍既入众中。应对比座。苾刍作如是言。具寿存念。于某处房。苾刍某甲身婴疾苦。今僧伽十四日为褒洒陀。彼苾刍某甲亦十四日为褒洒陀。彼苾刍某甲自说遍净无诸障法为病患因缘。如法僧事与欲清净。彼所陈事我今具说。若更有余缘随当时事而称说之。所以于别人边说欲清净。不告大众者。为遮延时生疲劳等诸过失故。若苾刍懈堕及为鄙法。而与欲者。得突色讫里多罪。若羯磨陀那或现有病。或恐病将生。或遇患新差。或瞻病人。或复疲困。或遭饥渴寒热。或可禀性多有闇睡。修余善品冀遣惛沈。或于静房自诵戒本。或可于他听受戒义。或守文句人系心思义。恐其废忘。或创修得妙观现前为伏心故。或于觉分善品不令间杂。若杂余缘恐失正念。或时见谛得初果位。斯皆与欲无犯。若与欲者。多同集者少年老苾刍。应废余善事。当赴集处。持欲之人既受欲已。若急走。若逃坑。若在栏楯危处。若乘空。若向界外。若登双蹋道。若蹑两梯横。若睡眠入定身死归俗。或云。我是求寂等并不成善。持欲净应更取欲。若一人持多欲净。随能忆说。若在地居空互皆不成亦不应转授欲净。授学之人不持他欲。应与他欲。由是苾刍故。在界内住人应与界内者欲。异此不成。尼请教授有无随说。因明界法。有其二种。一小二大。在大界内。无妨难处。安小界场。先观标相。且如东方。或以墙树栅篱。聚土立石钉橛崖等。余方亦然。众知相已言白。复周敷座席鸣楗椎。作前方便。大众俱集。无与欲法。诸旧住苾刍共称方相。先从东方次南西北。既知相已。次一苾刍作白羯磨。先结小界不应在后。
  大德僧伽听。今于此处所有旧住苾刍共称小界四方久住标相。东方某相。乃至北方某相。若僧伽时至听者。僧伽应许。僧伽今于此相域内。结作小界场。白如是。次作羯磨。大德僧伽听。今于此处所有旧住苾刍共称小界四方久住标相。东方某相。乃至北方某相。今僧伽于此相域内。结作小界场。若诸具寿听于此相域内。结作小界场者默然。若不许者说。僧伽已。于此相域内。结作小界场竟。僧伽已听许。由其默然故。我今如是持(此小界场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