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方等泥洹经 - (TXT全文下载)

心易行,除淫怒痴。思无为道已,又起入琉璃交露,坐水精床,专精自思,当弃世间贪欲恶法,思无为道,守惟清净,成一禅行。如是至久,周遍诸枰。
  “于是八万四千玉女共白第一玉女宝言:‘天后所知,我等闻者,未复亲侍。守情执敬,愿欲朝见。’答言:‘诸弟还自严饰,当俱朝见。’即告圣导:‘我等妇女,久未亲侍。敬仰之心,皆欲朝见。’导臣即驾八万四千象,犀甲金饰,络用宝珠,白象王朱鬣尾为第一;八万四千马,犀甲金饰,络用宝珠,力马王绀青身朱鬣尾为第一;八万四千车,犀革之甲,饰用四宝,圣导臣为第一;八万四千女,女载一车,玉女宝为第一。诸王导从,诣法殿下,侍士白言:‘诸象、马车、夫人、小王,皆来欲见。’王敕侍士,施床殿下。王下法殿,见八万四千女,服饰靡丽。时民叹曰:‘是难言也。王者严女,乃至于此!’玉女对曰:‘我等久违,不得亲侍,故严服来,愿得朝见。’
  “于是王坐,诸女皆前,稽首毕,一面坐。玉女宝前白言:‘今是一切诸象、马车、玉女、小王,自天所有,愿小顾意留心娱志。又八万四千国,天王都为第一,八万四千枰,大正枰为第一,愿天留意,以养性命。’王答曰:‘弟,吾所以宿夜约己自损,正心行慈者,但欲远离此贪欲耳!何则女人嫉妒之态,殃及吾身,是以舍欲,愿离斯咎。’玉女宝垂泣言:‘天王何为独割爱欲,谓我为弟?离弃恩情,绝群女望。愿闻天王,所以戒之正心行慈。为之奈何!我等亦愿,相率修之。’王曰:‘慈心正行,不堕诸漏,弃损贪欲,修德守净,念生日少而命逝疾,人物辈非常,唯道为真!吾是以于诸象马、舆秤、郡国、小王、妇女、爱欲,一切远离,不复系意。欲自忧身,观天地间,无生不终。诸弟各宜正心行慈,无以放恣堕诸漏也!’玉女宝乃抆泪言:‘今天王约己自损,不欲堕漏,念生日少而命逝疾,潜居忧身,守修清净,计诸人物,无生不终,违远所有,不以污意。愿奉明戒,不敢有忘。’王以慈心答谢诸女:‘皆遣去还。’升法殿入金交露枰,坐念慈心,都忘怨恨,无所嫉恶,进思大道,无量德行,普慈世间,而自约省己。复起入银交露枰,坐念悲心,都忘怨恨,无所嫉恶,进思大道,无量德行,普悲世间,而自约省己。复起入水精交露枰,坐念喜心,都忘怨恨,无所嫉恶,进思大道,无量德行,普和世间,而自约省己。复起入琉璃交露枰,坐念护心,都忘怨恨,无所嫉恶,进思大道,无量德行,一切欲护,而自约省。以惟行此四大梵行,却爱欲意,多修清净。王行如是,便得自在,死时安隐,身无痛痒。譬如力士美饭一餐之顷,魂神逝生第七梵天。
  “时转轮王大快见者,则故世我身也。如是,阿难,谁能知此,昔我宿命,作转轮王自然七宝,行正法有四德,常能不贪?彼时拘夷城傍,行四百八十里,皆在天王城中。吾前是时,又为刹利王,已六投骨于此地中,并彼为七。今得作佛,已断生死,从是已后,不复造身。我亦一切皆已周竟,现于东方、南方、西方、北方,随方教化,三月辄移,终措骨此。”
  贤者阿难白佛言:“佛灭度后,当作何葬?”
  佛言:“汝默,梵志、居士自乐为之。”
  又问:“梵志、居士为葬法当云何?”
  佛言:“当如转轮王法。用新劫波锦缠身体已,以五百张氎次如缠之。内身金棺,灌以麻油泽膏毕。举金棺,置于第二大铁椁中。众香积上,而阇维之。讫收舍利,于四衢道,立塔起庙,表刹悬缯,奉施华香,拜谒礼事。是为转轮王之葬法也。”
  佛敕阿难:“汝行入城,告诸华氏,佛中夜当灭度。所欲施作,当勉时为,无从后悔。欲面从佛得开解者,宜及是时。”即受教行,入拘夷城,见五百诸华氏,慕会议语。
  阿难报诸尊者:“佛夜半当灭度,所欲施作,当勉时为,无从后悔。欲面从佛得开解者,宜及时行。”
  众人皆惊,而悲叹言:“何其大驶,佛取泥洹!何其大疾,世间眼灭!”哀恸之声闻于宫中。王遣太子并诸华氏,各将家属俱诣双树,到白阿难,欲前礼问。
  阿难入启:“太子阿晨与诸豪姓家属,俱来受三自归,不远是夜。”佛请入,即皆前稽首毕,一面坐。
  太子言:“佛身灭度,何其太疾!”
  佛报言:“吾本已说,世间非真,无可乐者。凡人贪寿,思恋五欲,惑而无利,但增生死,更苦无量。今我为佛,以得自然无欲,于此又宜自勉。天下智者,常愿见佛,乐闻经法。已有是意,当务立信、立戒、布施、多闻、广学智慧。建此五志以离垢悭,然则世世当受富贵,名誉远闻,生天安乐,可得泥洹。”佛说已,太子及诸华氏皆作礼去。
  于是王与国中男女大小十四万众,以人定时,出诣双树,到白阿难,请见受诲,前启佛请入。王将国中贤善者,进稽首毕,一面坐。前无灯火,佛放顶光照二千里。佛言:“劳苦,大王与群臣来。”
  王曰:“佛当灭度,有何敕诫?”
  佛报王:“自我得佛四十九岁,所说经戒一切具悉,王国贤才皆已采取。”王与群臣,惨然皆悲。
  佛告王:“自古已来,天神人物,无生不死、死而不灭,唯泥洹快!王胡为啼,但当念善,改往修来,以政治国,无加卒暴,厚待贤良,赦宥小过,务行四恩,以绥众心。何等四?一当布施,给护不足;二当仁爱,视民如子;三当利人,化以善正;四当同利,与下共欢。王如是者常得其福。我宿命时,行此四恩,积无数世,故得作佛。初得佛已,见泥洹喜,自说颂曰:
  “今觉佛极尊,舍淫净无漏,
  智为天人导,从者得喜豫。
  夫福报至快,妙愿志皆成,
  勇疾得上脱,吾将逝泥洹。”
  王与来者,皆起礼佛,绕三匝而去。
  是时,城中有老异学,年百二十,名曰须跋,闻佛夜半当取灭度,自念:“吾有法望之疑,常愿瞿昙一解,我意当及。”是时即起,自力行到双树,白阿难言:“吾闻瞿昙,斯在夜半,请见决疑。”阿难言:“止!止!须跋,无扰佛也。”须跋固请至再三曰:“吾闻,佛为如来、至真、正谛觉、明行成已、善逝、世间解、无上士、导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甚难遭值,如沤昙华,百千万世时时一有。愿一见,折所疑!”阿难以为劳扰如来,故不欲通。
  佛神心彻听,清净过人,从里知之,即敕阿难:“勿禁止听使入,是为最后,当度异学须跋者也。”
  须跋得入,忻然悦豫,善心生焉,见佛欢喜,礼问恭辞,气重揖让毕,一面住,白佛言:“欲有所问,岂有闲暇,一决其疑?”
  佛言:“便问,恣汝所欲,闻可得解。”
  须跋问曰:“今世学者,各自称师,有古龟氏,有无失氏,有志行氏,有白鹭子氏,有延寿氏,有计金樊氏,有多积愿氏,有尼揵子。彼八子者,有所述乎,自知之也。”
  佛告须跋:“彼与佛异,子曹自作贪生倚想,以邪之道。一曰邪见,不知今世后世,所作自得,好以卜占享祀求福。二曰邪思,念在爱欲,有诤怒心。三曰邪言,虚伪谄谀,佞谗绮语。四曰邪行,杀生贪取,有淫劮意。五曰邪命,求利衣食,不以正道。六曰邪治,恶不能止,善不能行。七曰邪志,志贪常乐,痛身谓净。八曰邪定,专意所望,不见出要。
  “如是,须跋,昔我出家,十有二年,道成得佛,开说经法,但五十载。自从舍家,有戒、有定、有慧、有解,得度知见,说正道者,唯佛沙门,非凡异也。吾本所履,有八真道,第一沙门亦从是得,二三至四皆从是成。若不见此八真道者,彼为不得沙门四道。所谓八真道者?一为正见,见今世后世,作善有福,为恶得殃,知苦知习,灭行得道。二为正思,思乐出家,去诤怒心。三为正言,言谛至诚,柔软忠信。四为正行,不杀不邪,无有淫心。五为正命,求利衣食,以道不邪。六为正治,抑制恶行,发起善意。七为正志,志惟四观身痛意法,解非常、苦、非身、非净。八为正定,一向无为,成四禅行。沙门、梵志履此八正,乃成四道,能师子吼。我贤弟子,行无放逸,世间意灭,故得罗汉。”
  于是,须跋谓阿难言:“快哉贤者!是利弘美,实未曾有。盖上弟子得值此者,不亦妙乎!今受圣恩,乃闻是法,愿得舍家,受成就戒。”
  阿难白佛:“异学须跋,愿受众祐自然法律,舍家就戒沙门之行。”
  佛以可其就戒之志曰:“是吾未后得证见净者,异学须跋也。”即授戒为比丘,一心受不放逸,以健制、以志惟、以断却,如所欲下须发被袈裟,以家之信离家,为道得法,意具净行,自知作证成解究畅,为行如应已意通知。
  贤者须跋已度世得应真,坐自念:“吾不能待佛般泥洹,便先灭度,而佛后焉。”
  彼时,佛告诸比丘:“我灭度后,傥有如此外学他术在异生辈,欲弃束发来践法渚,沐浴清化,舍家就戒,当听可彼以为沙门。何则用彼有大意故?当先诫之三月,知能自损用心与不。若言行相应者,为能舍罪,先授十戒;三年无失,乃与二百五十戒。其十戒为本,二百四十戒为礼节威仪,能行此者,诸天代喜。又凡希望受律就戒作沙门者,有四因缘,皆有慕乐近道之意。我灭度后,或离县官求作沙门,或年老耆求作沙门,或贫困劣求作沙门,或习正行求作沙门。若夫贤才习正、耆老贫困,及离县官,来为道者,其于衣食,趣得而已。受诵法言,如有梵行,可得久住。犹为从是令多人安多人得度,世间得依,利诸天人。是故曰从法者,现世得安,现世得解,当善谛受。彼为何法令现世安得解度者?谓佛所说十二部经:一文、二歌、三记、四颂、五譬喻、六本记、七事解、八生传、九广博、十自然、十一道行、十二两现。是名为法。若以奉持护如法者,即现世安,可得解度。但当谛受,护持讽诵,正心思惟,令清净道得以久住。
  “汝诸弟子,当自勖勉,无以懈慢,谓佛已去,莫可归也。必承法教,常用半月望晦讲戒,六斋之日高座诵经,归心于经,令如佛在。又族姓子、族姓女,所当追念,为有四事:一曰、佛为菩萨初下生时;二曰、佛始得道妙正觉时;三曰、上头说经转法轮时;四曰、弃所受余无为之情般泥洹时。当论思此,念佛生时福德如是,佛得道时神力如是,转法轮时度人如是,将灭度时遗法如是。次中末时,有思念此,起意行者,皆生天上。若以受此,而有疑望非意在佛及法圣众、苦集尽道,汝诸比丘,当解所问令如我在。为以是语面所问佛,亦真弟子,自所问告及从我解说之。”
  贤者阿难在后扇佛,应曰:“唯诺,皆已愿乐。无一比丘有疑非意于佛法众、四谛者也。”
  佛语阿难:“其已愿乐如来正化,于佛法众、苦集尽道无所疑者,当弃贪欲慢悷之心,遵承佛教,以精进受默惟道行。是为最后佛之遗令,必共顺之。汝诸比丘,观佛仪容,难复得睹。却后一亿四千余岁,乃当复有弥勒佛耳!难常遇也。天下有沤昙钵,不华而实;若其生华,则世有佛。佛为世间日,恒忧除众冥。自我为圣师,年至七十九,所应作者亦已究畅。汝其勉之,夜已半矣。”
  于是,佛作一禅之思惟,通第一禅;又起二禅之思惟,通第二禅;又起三禅之思惟,通第三禅;又起四禅之思惟,通第四禅;又起空无际之思惟,通空无际;又起识无量之思惟,通识无量;又起无所用之思惟,通无所用;又起不想入之思惟,通不想入;又起想知灭之思惟,通想知灭。
  是时,阿难问阿那律:“佛已灭度耶?”答言:“未也,佛方思念想知灭之思惟。”
  阿难言:“昔闻佛说,从四禅思惟,至于无知弃所受余无为之情,乃般泥曰。”
  时佛舍想知灭还思不想入,舍不想入思无所用,舍无所用思识无量,舍识无量思空无际,舍空无际思第四禅,舍于四禅思第三禅,舍于三禅思第二禅,舍于二禅思第一禅,从一禅思复至三禅,便从四禅反于无知弃所受余泥洹之情,便般泥洹。当此之时,地大震动,诸天龙神侧塞空中,散华如雨,莫不叹慕,而来供养。
  时第二天帝释,下说颂曰:
  “阴行无有常,但为兴衰法,
  生者无不死,佛灭之为乐。”
  第七梵天下说颂曰:
  “妙哉佛已弃,一切世间倚,
  广遗清净教,三界中无比,
  神真力无畏,光明灭于兹。”
  贤者阿那律说颂曰:
  “佛已无为住,不用出入息,
  本由自然来,灵耀于是没。
  意净无所著,为人受斯疾,
  施惠教已遍,乃退归寂灭。
  惟兹遇佛者,莫不蒙恩泽,
  今已沦清虚,求了时复出。”
  是时,诸比丘皆骚扰徘徊呼言:“驶哉!佛般泥曰!一何疾哉!世间眼灭!”中有忧叹自悲,念世间苦不得是道。中有尸视惟心倚有从因缘起,以作复作,受非常苦,生辄有死,死则复生,生死往来,精神不灭,莫致是处。
  贤者阿那律言:“止!止!阿难,晓众比丘,上天见此以为荒迷,安有舍家入自然律而不能用法利自解?”
  阿难拭泪而问:“上有几天?”
  答曰:“从威耶越至沤荼庙,及熙连河四百八十里,诸天充满,无有空缺。徘徊骚扰皆言:‘驶哉!佛般泥曰!亦大疾哉!世间眼灭!’中有忧叹自悲念世间苦贪欲所蔽不见斯道,或相晓言,佛说生死本从缘起,意作复作,受非常苦,生辄有死,死则复生,识随行走,莫知泥洹。佛已度世,宜各精进。”
  夜至过半,阿那律令阿难入告城中,佛已灭度,所欲施作,宜及时为。阿难入告城中,诸华闻之,莫不惊愕,踊躃悲言:“何其驶乎,佛般泥曰!何其疾乎,世间眼灭!”举城中相会聚,奉持华香,诣佛舍利,稽首作礼,承事供养。
  共问阿难:“葬法云何?”
  答:“如教说转轮王法,佛当复胜。”
  诸豪姓言:“宁可僻期七日,欲奉伎乐、华香、灯烛,展我曹心。”
  阿难答言:“恣听所欲。”
  诸华即共作黄金罂、黄金舆床、黄金棺,为铁椁,具新劫波锦、五百张氎。是时四面人众,周满四百八十里中,皆赍伎乐、华香,来诣双树,共举佛身,置黄金床上,而以伎乐礼事供养。
  于是,诸华选众童男,使扶持舆床,欲至沤荼神地,如阇维之。而诸童子不能得前近佛举床,又复更进,至于再三,了不得持。
  贤者阿那律语阿难言:“所以不得举佛床者,是诸天意。欲使诸华童子,倚床左面,诸天右面,国人随后,共举床入东城门。过往城中,施天乐供养讫,出西城门,置沤荼地,累积众香乃阇维之。”
  阿难言:“诺,敬如天愿。”以告诸华,皆曰敬从。即使诸僮左面属若干种缯,系床左角;天于右面属诸天缯,系床右角而綍之。余无数天于虚空中,散天杂华,而雨泽香。
  是时,婆贤大臣与拘夷大臣议,欲以人乐、赞绍天乐俱送舍利。即如所议,徐行入东城门,周遍城中。四衢道里巷处处住,施华香伎乐。出西城门,到沤荼地,持劫波锦缠佛身体,五百张氎次缠千过。麻油泽膏,灌满金棺,已内佛身。举黄金棺,置铁椁中。库藏既殡,积众香毕,沤苏大臣执火而欲燃佛,积火至辄灭,三进不燃。
  贤者阿那律语阿难言:“火所以不燃者,是诸天意。见大迦叶将五百众,从波旬来,已在半道,欲面礼佛故,使火不燃耳。”
  阿难言:“诺,敬如天愿。”
  是时,有异道士名阿夷维,见佛灭度,得天曼那罗华,去至半道。迦叶见之就车问:“子知我所事圣师佛乎?”即答言:“我举知之,般泥曰已七日,天人普会供养其身。吾从彼来,得此天华。”于是迦叶怅然不乐,五百比丘中,有徘徊骚扰仰天呼怨:“佛般泥曰,一何巨疾!世间眼灭。”中有忧叹悲伤,念世间苦,为恩爱缚,不见斯道。
  迦叶晓言:“诸贤者释忧,当知有身皆从缘起,心作复作,致非常苦。生者辄死,死则有生,五道无安,唯泥洹乐。未得道者,当求法利,舍有为无所会则得矣。摄衣疾行可见佛身。”
  其众中有名檀头者,亦释家子,与佛同出,止诸比丘言:“何为复忧!我曹从今已得自在。彼老常言当应行是,不应行是。今彼长逝,不甚佳耶!”
  迦叶不悦,行到双树至睹佛积,谓阿难言:“及未阇维,请见佛身。”
  阿难对曰:“佛身已缠,淹用麻油,藏在金棺,外积众香,匝灌泽膏。虽未阇维,固已难见。”
  迦叶请至三,阿难答如初,以为佛身难复得见。于是佛尸从重棺里双出两足,一切见者莫不欢喜。
  迦叶稽首作礼,见佛足上而有异色,仰问阿难:“佛身金色,是何故异?”
  阿难答言:“有羸老母,稽首佛足,堕泪其上,故异色耳。”
  大迦叶又不悦,乃喟然赞颂曰:
  “彼为灭不生,不复受老死,
  亦为不复会,无有相逢憎,
  本已舍恩爱,不为别离忧,
  当为求方便,令致得是处。
  佛为五阴净,已断不复有,
  亦又不为为,有受是五阴,
  苦为已毕尽,有本亦已除,
  当勤求方便,令得如是安。
  佛已断世间,爱欲一切解,
  亦为悉能忍,得离诸患难,
  为已自安隐,亦致天下安,
  当为稽首是,永得度三界。
  佛所说经戒,为世间最明,
  已广现正道,审谛无所疑,
  亦遍活天下,令得度老死,
  诸得值佛者,谁不受弘恩?
  譬月照于夜,为除阴冥闇,
  如日照于昼,能使天下明,
  亦如电光现,为暂照厚云,
  佛明一时出,都已明三界。
  一切所名河,无过昆仑河,
  一切名大水,亦为无过海,
  一切星宿中,月为第一明,
  佛为世间导,天上天下尊。
  佛所以度世,福施已周匝,
  所说教戒行,在在悉分明,
  亦以法流布,弟子乐受行,
  令天人鬼神,龙敬承行礼。”
  迦叶说已,稽首佛足,绕积三匝,却住一面。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天龙鬼神王、天乐神、质谅神、金翅鸟神、爱欲神、蛇躯神,各前稽首佛足,绕积三匝,一面住毕。于是佛积不烧自燃。贤者阿难时说颂曰:
  “佛以中外净,为梵世之身,
  本乘精神下,而今厝于是。
  锦缠氎千过,不用衣著躯,
  亦不以浣濯,如一净鲜明。”
  至终其夜,佛积烧尽,自然生四树,苏禅尼树、迦维屠树、阿世鞮树、尼拘类树。国诸豪姓,共捡佛骨,盛满黄金罂,置于舆床,举入城中著大殿上,共作伎乐,散华烧香礼事供养。
  时波旬国诸华氏,可乐国诸拘邻,有衡国诸满离,神州国诸梵志,维耶国诸离揵,闻佛止双树般泥曰,各严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到拘夷止城外,遣使者言:“闻佛众祐止此灭度。彼亦我师,敬慕之心,并来从君请佛骨分,欲还本土立起塔庙。”
  拘夷王言:“佛自来此,我当供养。远苦诸君,舍利分不可得。”
  赤泽国诸释氏,亦严四兵,来到报言:“闻佛众祐止此灭度。是释圣雄,出自我亲,实我诸父,敬慕之心,来请骨分,还立塔庙。”
  王答如初,不肯与分。
  摩竭王阿阇世,又严四兵,度河津来,使梵志毛蹶入问消息,致殷勤言:“吾本宿夜,信心友汝,无取无诤。今佛众祐止此灭度,是三界尊实我所天,敬慕之心,来请骨分。汝其与我,则我与汝所有重宝,愿终共之。”
  王答曰:“佛自来此,我当供养。谢汝大王,舍利分不可得也。”
  于是,毛蹶聚众人作颂告言:
  “今各撰躬,远来拜首,
  谦逊求分,如我不与,
  举止动众,四兵在此,
  义言不用,必命相抵。”
  拘夷国人,亦答颂曰:
  “远劳诸君,辱屈拜手,
  佛来遗形,不敢相许。
  如欲举众,吾斯亦有,
  俱命相抵,则未为恐。”
  梵志毛蹶晓众人言:“诸君皆宿夜承佛严教,日诵法言,心服仁化。一切众生尚念欲安,且佛大慈故,烧形遗骨,欲广祐天下,何宜当为毁本慧意?舍利现在但当分耳。”众咸称善,皆诣舍利,稽首毕,一面住,乃共使毛蹶分之。
  于是毛蹶持一罂受石许,蜜涂其里,分为八分已,白众言:“吾既敬佛,亦嘉众意,愿得著罂舍利,归起塔庙。”皆言:“智哉!是为知时。”即共听与。
  又有梵志,名温违,白众人言:“窃慕善意,乞地燋炭,归起塔庙。”皆言与之。后有衡国异道士,求得地灰。于时八国得佛八分舍利,各还起塔,皆甚严好。梵志毛蹶,种邑道人大温违,还俾贲邑,衡国道士得地灰,归皆起塔庙。舍利八分有八塔,第九罂塔,第十炭塔,第十一灰塔。
  佛从四月八日生,四月八日舍家出,四月八日得佛道,四月八日般泥洹,皆以佛星出时,此时百草华英,树木繁盛。佛已般泥洹,天下光明灭。十方诸天神,莫不自归佛。
  既分舍利,又为远方诸四辈弟子,未悉闻故,留九十日,乃起塔庙。诸来国王、豪姓人民、家属仆从,皆斋戒九十日。
  在所远方,四辈弟子众,普会拘夷,共问阿难:“于何起塔?”
  阿难答言:“当出去城四十里,于卫致乡四衢道中作塔庙。”
  拘夷豪姓,共作[番+瓦]瓳石墼,纵广三尺,集用作塔,高及纵广,皆丈五尺。藏黄金罂,舍利于其中置。立长表法轮,槃盖悬缯,燃灯华香伎乐,礼事供养。举国人民,得共兴福。大迦叶、阿那律、众比丘会共议。一日三十万众,及诸国豪姓群臣,得值佛时,敬意行福,终皆当生第四天上,与弥勒会而得解脱。拘夷国王当生第十二水音天上,至弥勒作佛时,当下为佛造立精舍,胜今给孤独园。
  阿难问大迦叶:“拘夷王何以不于弥勒佛求应真道?”
  答言:“是王未厌生死苦故。未厌生苦者不得应真。”
  阿难言:“我已患厌身苦,不得离世间,奚不得道?”
  迦叶答言:“汝但持戒,不行身观,坐倚生死有饭食想,而生死行未休故也。”
  至九十日,大迦叶、阿那律、众比丘会共议。佛十二部经,有四阿含,独阿难侍佛久,佛之所说,阿难志讽,当从书受。恐其未得道,尚有贪心,欲持旧事诘责阿难。与设高座,三上三下,如是者,可得诚实。皆言大善。
  众会坐定,值事比丘逐阿难出。须臾又请,阿难入礼众僧,未得道者皆为之起。值事比丘处著中央高座,于是让言:“此非阿难座。”众比丘言:“用佛经故,处汝高座,欲有所问。”阿难就座。众僧问曰:“汝有大过,宁自知不?昔者佛言,阎浮提乐,汝奚不对。”值事比丘敕阿难下,即下对言:“佛为不得自在,当须我言耶?”众僧默然。值事比丘又令阿难上,众复问曰:“佛为汝说,得四禅足者,可止一劫有余,汝何以默?”阿难下言:“佛说弥勒,当下作佛。始入法者,应从彼成。设自留者,如弥勒何?”僧又默然。阿难心怖。众比丘言:“贤者当如法意具说佛经。”对曰:“唯然。”如是三上。
  阿难最后上言:“闻如是:一时,”座中未得道者,皆垂泣言:“佛适说经,今何以疾?”
  大迦叶即选众中四十应真,从阿难受得四阿含:一中阿含、二长阿含、三增一阿含、四杂阿含。此四文者,一为贪淫作,二为喜怒作,三为愚痴作,四为不孝不师作。四阿含文各六十疋素。
  众比丘言:“用写四文,当兴行于天下。”故佛阇维处,自生四树,遂相捡敛,分别书佛十二部经、戒律法具。其在千岁中,持佛经戒者,后皆会生弥勒佛所,当从彼解度生死履。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佛说方等泥洹经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