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一 - (TXT全文下载)

书籍类目:道藏 - 正统道藏洞神部 - 玉诀类
文件大小:0.18mb。
书籍内容: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
  经名: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作者:唐玄宗李隆基。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敦煌卷子P.3592、P.2823、S.4365 号。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释题
  老子者,太上玄元皇帝之内号也。玄玄道宗,降生伊亳,肃肃皇祖,命氏我唐。垂俗之训,无疆之祉,长发远祥,系本瓜瓞。其出处之迹,方册备记。道家以为玉晨应号,马迁谓之隐君子,而仲尼师之。翻经中其大谩问礼,叹乎龙德,是孔丘无间然矣。
  在周室久之,将导西极,关令尹喜请着书,於是演二篇焉。明道德生畜之源,罔不尽此,而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故经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又曰:我无为而人自化,我无事而人自富,我好静而人自正,我无欲而人自朴。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故经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又曰: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又曰: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而皆守之以柔弱雌静,故经曰:柔胜刚,弱胜强,又曰:知其雄,守其雌,此其大旨也。及乎穷理尽性,闭缘息想,处实行权,坐忘遗照,损之又损,玄之又玄,此殆不可得而言传者矣。其教圆,其文约,其旨畅,其言迩,故游其廊麻者,皆自以为升堂睹奥,及研精覃思,然后知其於秋毫之端,万分未得其一也。
  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知大道者虚极妙本之强名,名其通生也。庄子曰:太初有无,有无者,言有此妙无也。又曰:无有无名,无名者,未立强名也,故经曰:无名天地之始。强名通生曰道,故经曰:有名万物之母。庄子又曰:物得以生谓之德,德,得也,言天地万变,旁通品物,皆资妙本而以生成。得生为德,故经曰:道生之,德畜之,则知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也。
  而经分上下者,先明道而德之次也。然体用之名,可散也,体用之实,不可散也,故经曰: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语其出则分而为二,咨其同则混而为一,故曰可散而不可散也。则上经曰:是谓玄德,又曰:孔德之容,又曰:德者同於德,又曰:常德不离,下经曰:失道而后德,又曰:反者道之动,又曰:道生一,又曰:大道甚夷,是知体用互陈,递明精要,不必定名於上下也。
  经,径也,言通径也,又常也,言通径常行之道。每惟圣祖垂训,贻厥孙谋,听理之余,伏勤讲读,今复一二诠疏其要妙者,书不尽言,粗举大纲,以裨助学者尔。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之一
  道可道章第一
  此章明妙本之由起,万化之宗源。首标虚极之强名,将明众妙之归趋。故可道可名者,明体用也。无名有名者,明本迹也。无欲有欲者,明两观也。同出异名者,明朴散而为器也。同谓之玄者,明成器而复朴也。玄之又玄者,辩兼忘也。众妙之门者,示了出也。所谓进修之阶渐,体悟之大方也。
  道可道,非常道。
  疏:道者,虚极妙本之强名,训通训径,首一字标宗也。可道者,言此妙本通生万物,是万物之由径,可称为道,故云可道。非常道者,妙本生化,用无定方,强为之名,不可遍举,故或大、或逝,或远、或近,是不常於一道也,故云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疏:名者,称谓即物,得道用之名,首一字亦标宗也。可名者,言名生於用,可与立名也。非常名者,在天则曰清,在地则曰宁,得一虽不殊,约用则名异,是不常於一名也,故云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疏:无名者,万化未作,无强名也。故《庄子》曰: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但其妙本降气,开辟天地,天地相资,以为本始,故云无名天地之始。则《易》 之太极生两仪也。注云权舆者,按:《尔雅》云:权舆,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
  疏:有名者,应用匠成,有强名也。万化既作,品物生成,妙本旁通,以资人用,由其茂养,故谓之母也,母以茂养为义。然则无名有名者,圣人约用以明本迹之同异,而道不系於有名无名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疏:欲者性之动,谓逐境而生心也。言人常无欲,正性清静,反照道源,则观见妙本矣。若有欲,逐境生心,则性为欲乱。以欲观本,既失冲和,但见边徼矣。徼,边也。又解云:欲者思存之谓,言欲有所思存而立教也。常无欲者,谓法清静,离於言说,无所思存,则见道之微妙也。常有欲者,谓从本起用,因言立教,应物遂通,化成天下,则见众之所归趋矣。徼,归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疏:此者,指上事也。两者,谓可道、可名,无名、有名,无欲、有欲,各自其两,故云两者。俱禀妙本,故云自本而降,随用立名,则名异矣。
  同谓之玄。
  疏:玄,深妙也。自出而论则名异,是从本而降迹也。自同而论则深妙,是摄迹以归本也。归本则深妙,故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疏:摄迹归本,谓之深妙,若住斯妙,其迹复存,与彼异名,等无差别。故寄又玄以遣玄,欲令不滞於玄,本迹两忘,是名无住,无住则了出矣。注云:意因不生者,《西升经》云:同出异名色,各自生意因。今不生意因,是同於玄妙。无欲於无欲者,为生欲心,故求无欲。欲求无欲,未离欲心。今既无有欲,亦无无欲,遣之又遣,可谓都忘。正观若斯,是为众妙。其妙虽众,若出此门,故云众妙之门也。
  天下皆知章第二
  前章明妙本生化入两观之不同,此章明朴散异因万殊而逐境,逐境则流浪,善化则归根,故首标美善妄情,次示有无倾夺,结以圣人之理,冀达还淳之由。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疏:天下者,举大凡而言,凡在天覆之下也。美者,心所甘美也。善者,身所履行也。言天下之人,皆知以己心所甘美者为美,己身所履行者为善,故论甘则忌辛,好丹则非素,共相倾夺,竞起是非,皆由兴动於欲心,所以递成乎美恶。圣人知美恶无主,俱是妄情,妄情则不常,故云恶已。已,语助也。注云:神奇臭腐者,《庄子》云:所美为神奇,所恶为臭腐。
  故有无之相生,
  疏:此明有无性空也。夫有不自有,因无而有,凡俗则以为无生有。无不自无,因有而无,凡俗则以为有生无,故云相生。而有无对法,本不相生,相生之名,犹妄执起。如美恶非自性生,是皆空故,圣人将欲救其迷滞,是以历言六者之惑。
  难易之相成,
  疏:此明难易法空也。此以难而彼成易,此以易而彼成难,亦如工者易於木,难於埴。陶匠易於埴而难於木,故云难易之相成。若同其所难,则无易。同其所易,则无难。难易无实,妄生名称,是法空。故能了之者,巧拙两忘,则难易名息,亦如美恶无定故也。
  长短之相形,
  疏:此明长短相空也。以长故形短,以短故形长,故云长短相形。亦如凫胫非短,由鹤胫之长,故续之则忧。鹤胫非长,由凫胫之短,故断之则悲。见短长相,犹如美恶,既无定礼,皆是妄情。
  高下之相倾,
  疏:此明高下名空也。高下两名,互相倾夺,故称高必因於下,又有高之者,称下必因於高,又有下之者。又高则所高非高,又下则所下非下。如彼世间,几诸有名位,递为臣妾,亦复无常,是皆空故,故无定位。
  音声之相和,
  疏:此明和合空也。五音相和,成曲者谁?总彼众声,则能度曲。如世间法,皆和合成,则体非真,是皆空故,将欲定其美恶,岂云达观之谈?
  前后之相随。
  疏:此明三时念空也。日月相代,代故以新,如彼投足,孰为前后?则前后之称,由相随立名。名由妄立,谁识其初?过去未来,及以见在,三时空故,念念迁故,亦如美恶无定名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疏:是以者,说下以明上也。夫饰智诈者,虽拱默非无为也。任真素者,则终日指撝,而未始不晏然矣。故圣人知诸法性空,自无矜执,则理天下者当绝浮伪,任用纯德,百姓化之,各安其分。各安其分则不扰,岂非无为之事乎。言出於己,皆因天下之心,则终身言,未尝言,岂非不言之教耶。
  万物作而不辞,
  疏:作犹动也,辞为辞谢也。言圣人善化,无事无为,百姓不知,爰游爰豫,各自得其动作,而不辞谢於圣人。故击壤鼓腹,而忘帝力,此人忘圣功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疏:令物各得成全其生理,圣人不以为己有。令物各得其营为,圣人不恃为己功。如此太平之功,弘济日远,犹且慎终如始,不敢宁居。此圣人自忘其功。注云:日慎一日《尚书》文也。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疏:彼圣人者,稠直如发,慎终如始,本末不衰,未尝宁居而逸豫,是以日新其盛德,忘功而功不去,光宅而天下安,故云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章第三
  前章明万殊逐境,善化则归根,此章明贵尚不行,无为则至理。首标不尚,绝矜徇之迹。次云圣理,示立教之方,结以无为,明化成而复朴也。
  不尚贤,使民不争。
  疏:尚,崇贵也。贤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一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