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 (TXT全文下载)

:取者何也?答曰:取者,妄而非正也。至真者道也,通清者德也。尽於物而达,则道归之。处其下而深,则德归之。真不着於有,则物归之。海不处於上,则清归之。物归之,全其造化也。清归之,全其至德也。人若悟於世伪,则达其虚无而有功也。人若悟於尽我,则通其谦下而有行也。经云: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真无所取则明其中也。
  第三十九 问中
  复询:中者何也?答曰:中者,天之平也。天施恩而生万物者,不拣择,则谓之明其中也。人之平者,真布德而通万化者,不憎爱,则谓之明其中也。天平而万物生成,则天有其功也。人平而万化真通,则人有其行也。天若爱者与恩,则无其大功也。人若爱者施惠,则无其大行也。经云:夷道若类。明其夷道,则清福无边也。
  第四十 问边
  复询:边者何也?答曰:边者,不通其理也。见於有而不通其无也,见其无而不通於有也,谓之边见。不着於边见,则通其理也。见其有而通於无也,见其无而通於有也。通於有则抱道而隐於洞天也,达於无则抱道而隐其京华也。经云:为无为,事无事。不立於二边,则真无着也。
  第四十一 问着
  复询:着者何也?答曰:着不着,则同尘而身混於万物之有也。真无着其万有之心,则谓之大达也。不着着,则出尘而身远於万物之有也。真有着其万物之念,则谓之未达也。着不着,则身似於藕也。不着着,则身若莲也。身在於尘,性无於尘,则了真也。身远於尘,心有於尘,则未了也。经云:弊则新。真了则身应於物,非着非离也。
  第四十二 问离
  复询:离者何也?答曰:离者,身离於欲,心忘其尘,则寂然守其志也。离者,身隐於名山,真应其琴书,寂然乐通志也。守其志,则淳朴也。乐通志,则华达也。身淳朴而心华达,谓之伪形神而俱妙也。形朴散而真华达,财谓之真形神俱妙也。经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清脱离於物壳,则通人也。
  第四十三 问人
  复询:人者何也?答曰:人者,人之生纵其恶,则死沉於恶道输转也,谓之天所治於人也。人之生不修其福,则死沉贫贱输转也,谓之天所治於人也。人之有所善,则生在於中华,修其道也。人之有其洪禧,则生在於中国,积其德也。人有於恶,则天乃恶报也。人有其善,则天乃善报也。经云:治人事天,莫若啬。人之不通其天意,所执於我也。
  第四十四 问我
  复询:我者何也?答曰:我者,真我者,人之性也。我道无形之道也,我善无为之善也,人皆谓不肖也。伪我者,人之恶也。伪道养身之道也,伪善有为之善也,人皆谓见肖也。真我者,无形之道则真也,无为之善则常也。伪我,则养身之道则假也,有为之善则憎也。经云: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若肖久矣。明其真我不辩也。
  第四十五 问辩
  复询:辩者何也?答曰:辩者,世之有辩者,有於万恶也;天之不言者,有其万善也。世之辩则有於是非也,道之辩则有其清善也。世之口有辩而心无达也,道乃口无说而真有通也。无达则广博,而无知其妙也。有通则绝学,而有知其妙也。两者谓之迷悟也。经云: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通其天意,则外若讷也。
  第四十六 问讷
  复询:讷者何也?答曰:讷者似於讷者,似其不能言也。达其道而散於朴,则讷者如辩也。抱其道而返於朴,则辩者如讷也。散其朴则损气,而身有於拘也。返其朴则惜气,而身无於拘也。见其愚者,辩如讷也。见其贤者,讷如辩也。经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益真则外损之。
  第四十七 问损
  复询:损者何也?答曰:损者,有道之人用事则损於己,不损其他人也。若处先己而后人,则有其德也。无道之者,用事则损其他人,不损於己。若处先人而后己,则无其德也。有其德者,无为也。无其德者,有为也。无其为损於物,则有道也,有其为殢於物,则无道也。经云:为道日损。外损尽於物,则道所益也。
  第四十八 问益
  复询:益者何也?答曰:益者,有益其真者,道之理也。悟道则所学其正教,有达者益真也。迷世则所学於邪法,无达者益身也。益真则明其道也,益身则殢於物也。明道则清善也,殢物则贪争也。清善则积其德也,贪争则积於业也。有其万行,则真升也。有其万业,则身堕也。经云:为学日益。所学益其道之真,则久长也。
  第四十九 问长
  复询:长者何也?答曰:长者人之长,则顺其道而真长也,忘於情则命长也,善明妙则天长也,通其慧则理长也。真长,则达虚无体也。命长,则宝光圆也。天长,则祥烟袅也。理长,则自然通也。明虚无,则道全也。明光圆,则命全也。明祥烟,则神全也。明自然,则德全也。经云?天长地久。顺其天之长,则无於短也。
  第五十 问短
  复询:短者何也?答曰:短者,守道无终,则志短也;见善无慈,则行短也;二尊不敬,则孝短也。志短则无功也,无慈则无行也,无孝则忘恩也。有志则全道也,有慈则全德也,酬恩则全孝也。无道无德无孝,则有短也。有道有德有孝,则无短也。经云:斯不善已。智短则生於伪巧也。
  第五十一 问巧
  复询:巧者何也?答曰:巧者,殢其万巧有为,明万利而利多,则害身也;绝其万巧无为,明万清而清多,则全身也。世利多,则生於祸也;道清多,则生於福也。伪巧则生於祸也,真清则生於福也。迷於有则伪也,悟其无则真也。伪有则恶所害也,真无则善所侵也。经云: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明者忘於伪巧,而守其真拙也。
  第五十二 问拙
  复询:拙者何也?答曰:拙者,至性而通贤,外貌似其愚拙,则谓之返朴也;真慧而通文,伪形而憨拙,则谓之伏藏也。对其伪迷隐,则拙明也;对其真悟显,则拙达也。通於世则物达也,通於道则真达也。见其俗士则应於万有,而机变自然通有也。见其知音则应於万无,而机变自然通无也。外拙而真非愚也。经云: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至巧而若拙,则明者赞也。
  第五十三 问赞
  复询:赞者何也?答曰:赞者,君子则扬人美而掩人丑也。小人则掩人美而扬人丑也。掩人之丑恶,扬人之美善,则谓之德也。扬人之丑恶,掩人之美善,则谓之愆也。有其德则再为人贵也,有於愆则再为人贱也。今世重人者,来世人却重也。今世轻人者,来世人却轻也。德全其道则升也。愆迷於世,则堕也。经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善赞则无於恶毁也。
  第五十四 问毁
  复询:毁者何也?答曰:毁者,有毁者愚,不知贤也;无毁者贤,知其愚也。愚者举恶而抑其善也,贤者劝恶而归其善也。愚者生愆而着其相,求福也。贤者泯愆而忘其相,守道也。迷者有恶而有善也,悟者无恶而无善也。有善者无常也,无恶者有常也。有常则谓之道也。经云: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无於毁则浊念忘也。
  第五十五 问忘
  复询:忘者何也?答曰:忘者,念其道则忘於世也,念其正则忘於邪也,谓之迷悟也。念道则修其真也,念世则养於身也。念正则通至理也,念邪则修色身也。念真则有其功无愆也,养身则无其功有愆也。念其正则有行也,无着也。念其邪则有着也,无行也。经云:心生於物,死於物。达理明其枢机,则真忘念也,外无贪也。
  第五十六 问贪
  复询:贪者何也?答曰:贪者,贪於欲则丧其命也,贪於财则丧其身也,迷者先甘而后苦也。泯於欲则全其命也,绝於财则全其身也,悟者先苦而后甘也。丧命丧身则愚也,全命全身则贤也。浊者贪世违其道也,清者忘世达其道也。经云: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不贪世伪,则真抱道也。
  第五十七 问道
  复询:道者何也?答曰:道者,通物者无物,则道也;知空而不空,则常也,谓之道常也。道常达,则无为通也。无者明恍惚之妙也,为者明变通之理也。无则阴阳之外也,为则万化之明也。达无而明其有也,通为而明其无也。非殢於有相为也。经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之为,非小善化於俗也。
  第五十八 问俗
  复询:俗者何也?答曰:俗者,人之俗躯也。真者,至神也。谓之有物也。有之外,道乃天地之先也。物之表,性乃阴阳之外也。有而明,则如石中见其玉也。物而明,则似蚌中见其珠也。有者,人之形也。物者,真之性也。形终,则性常在也。物尽,则气常存也。迷有物,则魂魄散也。悟道性,则造化成也。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外应俗而无於非也。
  第五十九 问非
  复询:非者何也?答曰:非者,上士之人,暗行其万清万善,而大通也;下士之人,明纵於万浊万恶,而大笑也。清者,顺道而存也。浊者,逆道而亡也。贤者,外不贤也。愚者,外不愚也。清浊贤愚,久而世知之矣。日月之明,非自见其明也,天下众目见其明也。经云:下士闻道,大笑之。非其是也。
  第六十 问是
  复询:是者何也?答曰:是者从其道,则真是也。非者从於物,则伪非也。明真则不着於伪也,明是则不言於非也。明於真,则妙通其道也。明於是,则妙通其天也。明道则有其功也,明天则有其行也。功者,阳道也。行者,阴德也。若私救於万形,谓之阳功也。若偷救於万苦,谓之阴德也。经云: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是念道而应物,则有其思也。
  第六十一 问思
  复询:思者何也?答曰:悟思者,有知其万清而行,则有万善也;知於万爱而行,则有万恶也。有万清万善,则真升也。有万爱万恶,则伪堕也。生无愆,则死无苦也。生有愆,则死有苦也。经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思而知其理之妙,忘於世也。
  第六十二问世
  复询:世者何也?答曰:世者,通世有知於人,则忘世而向道也;迷世无知其人,则恋世而背道也。真通其万物,则出於万物之壳也。伪迷其万物,则在於万物之壳也。真出於物壳,则道也。伪在於物壳,则尘也。真在其道,则无生死也。伪在於尘,则有生死也。悟则智通,迷则不明也。经云:知人者智。物极而世外,则明其奥妙也。
  第六十三 问妙
  复询:妙者何也?答曰:妙者真无欲,则性如皓月圆,而观其妙也;伪有欲,则妄似萤耀明,而见於徽也。皓月则十方明也,萤耀则一点明也。十方明,则通万化也。一点明,则执一法也。通化容於邪也,执法谤其正也。无高下通,则正也。有憎爱执,则邪也。经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彻。达妙则明其微也。
  第六十四 问微
  复询:微者何也?答曰:微者,见其深微则明道也,明其深虑则通世也。通道者,预通世也。通世者,不通道也。明道则提,通世者,通世〔忘世〕则敬也。通道者,通道行道则达也。通世忘世,则贤也。达者,化世之贤也。贤者,化世之愚也。愚者明,则贤也。贤者明,则达也。经云: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悟幽微则明无方也。
  第六十五 问方
  复询:方者何也?答曰:方者,天地方圆,生於万物,不以爱者恩生也,不以憎者害灭也。太上布德,救於万灵,不以贵者爱恋也,不以贱者断绝也。天地生於万物,布气而平也。太上救於万灵,布德而平也。万物气通,则通天地之大恩功也。万灵德通,则通太上之大恩行也。谓之天地圣人,若私至功至行也。经云:是以圣人方而不割。真明其方寸,则命光圆也。
  第六十六 问圆
  复询:圆者何也?答曰:圆者,天之圆光,望日则月圆也。晦日则光尽也。人之命光,十五则连受胎十六岁命圆也,八八而卦尽也。光尽则天无明也,卦尽则人无命也。少欲则命延也,多欲则寿夭也。谓之天之人之盈亏也。无情则命住也,无物则性通也。命通性,则如水见土也。性通命,则如土见水也。常善通则真火降也,九转成则形不朽也。经云:见小日明。圆光显则应也。
  第六十七 问应
  复询:应者何也?答曰:无形之道不应有形之身也,无形之性不应有情之礼也。贵实者仙道,则道应其性也。贵华者人道,则形应於礼也。应其性则真也,应於礼则伪也。天之道抑高而举下也,人之道损贫而奉富也。顺其天道则逆於人道也,顺於人道则逆其天道也。经云:上礼为之,而莫之应。道应其无为,则真通变也。
  第六十八 问变
  复询:变者何也?答曰:变者,无为真变,则如水中鉴月也;有为伪变,则似镜裹观形也。知无为之变,则真性通也。见有为之变,则伪形力也。通则无情之真,忘有情之伪也。力则有情之伪,昧无情之真也。真变则性通道也,伪变则身贪利也。道通则全其性也,利贪则害於身也。经云: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应其真变,则道无情也。
  第六十九 问情
  复询:情者何也?答曰:情者,曲则道性无情,而身似有其情也;执则道性有情,而身如无情也。曲性无於情,则无漏也。执性有於情,则有漏也。曲则贤也,执则愚也。无漏而有贤,则有道有德也。有漏而无贤,则无道无德也。有道之真,则魂魄全也。有德之明,则万化通也。经云: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情而民自清。道无情则真,不着於世物也。
  第七十 问物
  复询:物者何也?答曰:物者,人在於物壳,则似鱼在网也;人出其物壳,则如真在道也。鱼在网,离水则死也。真在道,离物则生也。鱼不贪饵,则鱼常在水也。人不贪物,则人常在道也。鱼在水则活也,人在道则生也。鱼得珠光则变也,人得气冲则通也。此两者迷则死也,悟则生也。经云: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物外则忘於机也。
  第七十一 问机
  复询:机者何也?答曰:机者,智也。无道之人用智财损於人,安其自己,谓之贼也。有道之人用智则损其自己,安於人,谓之福也。小智则愚恶也,大智则贤善也。愚者违天也,贤者顺天也。违天则身堕也,顺天则真升也。堕者阴道浊也,升者阳道清也。经云: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自然之智明道,则无虑也。
  第七十二 问虑
  复询:虑者何也?答曰:迷世则有心也,悟道则无虑也。贪争者运万虑也,清善则绝万虑也。昧则罪无边也,明则福无边也。无善则常恶也,无恶则常善也。常恶者积愆也,常善者积德也。有愆则阴苦也,有德则阳乐也。世之知利而不知害也,道乃知福而不知贪也。经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绝虑而尽於物,则至道亲也。
  第七十三 问亲
  复询:亲者何也?答曰:亲者,人问所亲者,名利亲也,伪宝亲也;物外所亲者,道德亲也,真宝亲也。伪亲者有名利,财有宠辱也;有伪宝,则有恶人所妨也。真亲者有道德,则清平也;有真宝,则有善人所侵也。伪益於身,则损其真也。真益其身,则损於伪也。经云: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道亲则物疏也。
  第七十四 问疏
  复询:疏者何也?答曰:疏者,厌世则道无疏也,厌利则身无害也,厌贵则身无贱也。道无疏则通世也,身无害则通利也,身无贱则通贵也。通世则善归也,通利则福归也。通贵则德归也。常善则通灵也,真福则通命也,至德则通天也。经云: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疏其道之真,则明其久远也。
  第七十五 问远
  复询:远者何也?答曰:远者,道包久远,天高覆远,地载物远,王大清远。道则明万古也,天则明万象也,地则生万物也,王则安万民也。道无所不包也,天无所不盖也,地无所不载也,王无所不容也。道包则大也,天盖则大也,地载则大也,王容则大也。《经》云:大曰逝,逝曰远。道非远真,洽道则近也。
  第七十六 问近
  复询:近者何也?答曰:近者,近有道之身,观无道之身;近有道之家,观无道之家;近有道之乡,观无道之乡;近有道之国,观无道之国;近有道之天下,观无道之天下。身孝则报父母之恩也,家善则如许君庞士也,乡行则怜贫爱老也,国清则万民丰足也,天下有道,则天下成熟也。经云:故以身观身。明道则真能行也。
  第七十七 问行
  复询:行者何也?答曰:行者,太上所行,天之道也。天地不言,而暗施其恩,生於万物也。太上不言,而暗施其德,行於万善也。天地不言,而恩善应也。太上不言,而教善通也。万物成则民富也,万化明则真通也。民富则国太平也,真通则乐无事也。民富则各士农工商也,真通则阐太上无为也。经云:行不言之教。道无所行,德无所住也。
  第七十八 问住
  复询:住者何也?答曰:住者,居也。真无情,而形在道也;伪有情,而身寄世也。真形则与道交也,伪身则应物交也。真忘形则道也,身应世则德也。心有情则迷也,身远世则执也。有道德则无迷执也,无道德则有迷执也。真有道有德,则有贤有善也;伪无道无德,则有愚有恶也。经云:安其居,乐其俗。永住太无,则唯然也。
  第七十九 问唯
  复询:唯者何也?答曰:唯者,唯然三界,道显无拘也;飘然四海,真隐无侣也。道无拘则阴阳外也,真无侣则碧霄中也。道体非空非色也,真光不亏不盈也。达无则出於万物之壳也,通为则阐其万慧之明也。天大恩若无恩也,积大德若无德,谓之明其天之道也。经云: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唯乐道而应机,则哀众也。
  第八十 问众
  复询:众者何也?答曰:众者,众所明者,爱名爱利,爱是爱非也;我所昏者,忘名忘利,忘是忘非也。众爱名则有辱也,我忘名则无辱也。众爱利则有害也,我忘利则无害也。众爱是则有非也,我忘是则无非也。众爱非则有愆也,我忘非则无愆也。经云:众人昭昭,我独若昏。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竟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