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门 - (TXT全文下载)

病不可逗遛,久则伤人。又尝治贲豚,以导水通经,三日一下之,一月十下,前后百行;次用活血化气磨积之药调之,此积虽不伤人,亦与人偕老。若六聚之物,在腑属阳而无形,亦无定法,仿此而行之,何难之有?或言:余之治积太峻。予曰:不然。积之在脏,如陈茎之在江河,且积之在脏,中间多着脂膜曲折之处,区臼之中。陈茎之在江河,不在中流,多在汀湾洄薄之地,遇江河之溢,一漂而去。积之在脏,理亦如之。故予先以丸药驱逐新受之食,使无梗塞,其碎着之积,已离而未下;次以散药满胃而下,横江之筏,一壅而尽。设未尽者,以药调之。惟坚积不可用此法,宜以渐除。《内经》曰:坚者削之。今人言块癖是也。  食积,酸心腹满,大黄、牵牛之类,甚者蒙石、巴豆。酒积,目黄口干,葛根、麦糵之类,甚者甘遂、牵牛。气积,噫气痞塞,木香、槟榔之类,甚者枳壳、牵牛。涎积,咽如拽锯,朱砂、腻粉之类,甚者瓜蒂、甘遂。痰积,唾涕稠粘,半夏、南星之类,甚者瓜蒂、藜芦。癖积,两胁刺痛,三棱、广朮之类,甚者甘遂、蝎梢。水积,足胫胀满,(木郁)李、商陆之类,甚者甘遂、芫花。血积,打扑肭瘀,产后不月,桃仁、地榆之类,甚者蝱虫、水蛭。肉积,赘瘤核疬,腻粉、白丁香,砭刺出血;甚者硇砂、信石。  九积皆以气为主,各据所属之状而对治之。今人总此诸药,并为一方,曰可治诸积,大谬也。无此病焉用此药?无彼病,焉用彼药?十羊九牧,何所适从?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夫诸积不化,可服无忧散,每月泻三五次;可用桂苓白朮散、妙功丸。大忌生硬粘滑动风发热等物。
    活法机要 【元 张洁古】

     养正邪自除

  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若遽以磨坚破结之药治之,疾虽去而人已衰矣。干漆、硇砂、三棱、大黄、牵牛之类,用时则暂快,药过则依然。气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治积者,当先养正则积自除。譬如满坐皆君子,纵有一小人,自无容地而去。但令其真气实,胃气强,积自消矣。实中有积,大毒之剂治之,尚不可过,况虚而有积者乎?此治积之一端也。邪正盛衰,固宜详审。
    丹溪心法 【元 朱震亨】

     证治

  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块。  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用酢煮海石、酢煮三棱、蓬朮、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之类为丸,石碱白朮汤吞下。  治块当降火消食积,食积即痰也。行死血块,块去须大补。  凡积病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则根除矣。  凡妇人有块多是血块。
  五脏之积日五积,六腑之积曰六聚。积有定形,聚无定处,不问何经,并宜服十味大七气汤,吞下尊贵红丸子。
    卫生宝鉴 【元 罗天益】

     论治

  《黄帝针经》水胀篇云: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相搏,卫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夫肠者大肠也,覃者延也,大肠以传导为事,乃肺之腑也。肺主卫,卫为气,得热则泄,得冷则凝。今寒客于大肠,故卫气不荣,有所系止而结瘕在内贴着,其延,久不已,是名肠覃也。气散则清,气聚则浊,结为瘕聚,所以恶气发起,瘜肉乃生,小渐益大,大至甚而鼓其腹,则如怀子之状也。此气病而血末病,故月事不断,应时而下,本非胎娠,可以此为辨矣。又云:石瘕何如?岐伯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使气不通,恶血当泻而不泄,衃以留止,日久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之。夫膀胱为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今寒客于子门,则气必塞而不通,血壅而不流,衃以留止,结硬如石,是名石瘕也。此病先气病而后血病,故月事不来,则可宣导而下出者也。《难经》云: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生七疝,女子为瘕聚。此之谓也。非大辛之剂不能已也,可服见晛丸。
     食物所成

  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心腹胀满,噫气吞酸,面青肌瘦。一曰食积,二曰酒积,三曰面积,四曰肉积,五曰鱼蟹积,六曰果菜积,七曰茶积,八曰水积,九曰血积,十曰虫积。食不消化,成积痞闷,宜用平胃散加缩砂、香附、神曲、麦芽、生姜。酒伤成积者,面黄黑,腹账时呕痰水,宜用对金饮子加葛根、赤茯苓、缩砂、神曲。食面过多成积,莱菔子汤下阿魏圆。食肉过多成积,宜用阿魏圆。食鱼蟹过伤成积,香苏散多加生姜、木香煎服。多食果菜成积,宜用桂香丸。喜吃茶成积成癖及吃干茶者,宜用星朮丸,或石膏、黄芩、升麻为末,砂糖水调下。多饮水浆成积,胸胁引痛,漉漉有声,宜十枣汤。瘀血成积,或因打扑,或因堕落,以致畜于胸腹,面黄粪黑,宜用抵当汤。饮食积聚,变化成虫,宜用妙应丸。
    证治要诀 【明 戴思恭】

     论证治

  有饮癖结成块,在腹胁之间,病类积聚,用破块药多不效,此当行其饮,宜导痰汤。何以知为饮?其人先曾病痰,口吐涎沫积水,或素来多痰者是也。又多饮人结成酒癖,肚腹积块,胀急疼痛,或全身肿满,肌黄少食,宜十味大七气汤,用红酒煎服。  肝积在左胁下,状如覆杯,或如鳖,或呕逆,或痛在两胁,牵引小腹,足寒转筋,久则如疟,名曰肥气,宜大七气汤,煎熟待冷,却以铁器烧通红,以药淋之,乘热服。肺积在右胁下大如覆杯,气逆背痛,或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如虱缘针刺,久则咳喘,名曰息贲,宜大七气汤加桑白皮、半夏、杏仁各半钱。  心积起脐下,直至心,大如臂,腹热咽干心烦,甚则吐血,名曰伏梁,宜大七气汤加石菖蒲、半夏各半钱。  脾积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背痛心疼,饥减饱见,腹满吐泄,足肿肉消,久则四肢不收,名曰痞气,宜大七气汤下红圆子。  肾积发于小腹,奔上至心,上下无时,如奔豚走,饥见饱减,小腹急,腰痛口干,目昏骨冷,久则骨痿,名曰奔豚,宜大七气汤倍桂加茴香、炒楝子肉各半钱。  若腹中似若癖瘕,随气上下,未有定处,宜散聚汤。  若气作痛,游走心腹间,攻刺上下,隐若雷鸣,或已成积,或未成聚,以全蝎一个,劈破煎汤,调苏合香丸。  有正当积聚处,内热如火,渐渐及四肢,一日数发,如此二三日又愈,此不当攻其热。  又有元得热病,热留结不散,遂成症癖,此却当兼用去热之剂。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十七

积聚门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积聚皆属于脾

  经曰:积聚症瘕痞满,皆太阴湿土之气,始因外感内伤气郁,医误补而留之以成积。积者,阴气五脏所主,脉沉伏,或左或右,发有根,痛有常处。肝积左胁下曰肥气,言风气有余而血随气不行也,令人胁痛痎疟。心积脐上曰伏梁,言如梁之横架心下,令人烦心,乃火之郁也,忌热药与灸。又肠痈与此相似,但身股背肿,环脐而痛为痈。脾积胃脘稍右曰痞气,言阳气为湿所畜也,令人黄疸倦怠,饮食不为肌肤,仍忌热药。肺积右胁下曰息贲,言喘息奔而上行也,令人咳嗽肺痈。肾积发于小腹,或凑心下曰奔豚,言若豚之奔冲,上下无时也,令人喘逆骨痿,最为难治。诸积勿轻吐下,徒损真气,积亦不去。奔豚尤不可吐。五积古有五方,今增损五积丸更妙。聚者,阳气六腑所成,脉沉结,或隐或见,发无根,痛无常处,散聚汤、七气汤、大阿魏丸、香棱丸、大安丸加参。  积初为寒,宜辛温消导,大七气汤乌白丸之类。久则为热,宜辛寒推荡,木香槟榔丸、通元二八丹之类。有虫者,妙应丸。外治三圣膏、三棱煎、神效阿魏散之类。又阳虚有积易治,惟阴虚难以峻补。痞积又忌滞药,止宜早服滋补药中加鳖甲、龟板、秋石、丹,午服枳朮丸、大安丸,或酢鳖丸,善消融化为妙。若痞积冷滞贯脐,误为沉寒痼冷,投以姜附热药,初服甚与病积相宜,久则痞积益甚,真气伤而阴血烁矣。但硫、附固不可服,如知、蘗、门冬寒凉伤脾滞气,亦所不宜。古云:衰其大半而止。又云:养正积自除。皆为虚损有积而言也。平补之外,更能断厚味,节色欲,戒暴怒,正思虑,庶乎万全。
     痞块

  气痞能作块成聚,块乃痰与食积死血有形之物而成,积聚症瘕一也。有积聚成块不移动者曰症,言坚硬贞固也。或有或无、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曰瘕,言假血而成蠢动之形,且有活性。治左,破血为主,海石丸或当归龙荟丸料五钱,加桃仁、姜黄各一两,蜜丸。治右,调气,青皮汤、木香分气丸。有积者,消积正元散、红丸子、小阿魏丸,或当归龙荟丸、保和丸,俱加鹁鸽屎。水谷出入之路,饮食七情,郁积成痰,石碱丸、白芥丸。凡痞块在皮里膜外,俱宜二陈汤,加补气行气药。
    医宗必读 【明 李中梓】

     总论证治

  按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如小人在朝,由君子之衰也。正气与邪气,势不两立,若低昂然,一胜则一负。邪气日昌,正气日削,不攻去之,丧亡从之矣。然攻之太急,正气转伤,初中末之三法,不可不讲也。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盖积之为义,日积月累,匪朝伊夕,所以去之,亦当有渐。太亟则伤正气,正伤则不能运化而邪反固矣。余尝制阴阳二积之剂,药品稍峻,用之有度,补中数日,然后攻伐,不问其积去多少,又与补中,待其神壮则复攻之,屡攻屡补,以平为期,此余独得之诀,百发百中者也。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已。故去积及半,纯与甘温调养,使脾土健运,则破残之余积,不攻自走。必欲攻之无余,其不遗人夭殃者鲜矣。经曰:壮者气行即愈,怯者着而为病。洁古云:壮盛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故当养正则邪自除。譬如满座皆君子,一二小人自无容身之地。虽然,此为轻浅者言耳。若大积大聚,不搜而逐之,日进补汤无益也。审知何经受病,何物成积,见之既确,发直入之兵以讨之,何患其不愈?兵法云: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是亦医中之良将也夫!  脉候坚强者生,虚弱者死。细沉附骨者,积脉也。沉而有力为积。脉沉紧者有寒积。脉浮而牢,积聚也。  酒积轻者,葛根、神曲、黄连、白豆蔻,甚者用甘遂、牵牛。  气积轻者,木香、枳壳、厚朴、橘红,甚者枳实、牵牛。  血积轻者,干漆、桃仁、牡丹、归尾、赤芍药、红花,甚者大黄、蝱虫、水蛭、穿山甲、花蕊石。  痰积轻者,半夏、(艹舌)蒌,甚者滚痰丸。老痰,海石、瓦楞子。痰在皮里膜外,白芥子。  水积轻者,五苓散,甚者商陆、甘遂、芫花。  茶积轻者,姜黄、芝麻,甚者茱萸、椒姜。  癖积轻者,三棱、蓬朮,甚者巴霜、大黄。  谷积轻者,麦芽、谷芽、神曲、砂仁,甚者鸡内金。  肉积轻者,山楂、阿魏,甚者硇砂、硝石。  蛋积,白豆蔻、橘红、豆豉、姜汁。  菜积,丁香、肉桂、麝香。
  面积,萝卜子、姜酒煎。
  鱼鳖积,紫苏、橘皮、木香、姜汁。治鳖积,白马尿。  狗肉积,杏仁、山楂。
  虫积,雄黄、锡灰、槟榔、雷丸、芜荑、榧子、史君子。  疟积,鳖甲、草果。

    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

     论证

  积聚之病,凡饮食血气风寒之属,皆能致之。但曰积曰聚,当详辨也。盖积者积累之谓,由渐而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由此言之,是坚硬不移者,本有形也。故有形者曰积;或聚或散者,本无形也,故无形者曰聚。诸有形者,或以饮食之滞,或以脓血之留,凡汁沫凝聚,旋成症块者,皆积之类,其病多在血分,血有形而静也。诸无形者,或胀或不胀,或痛或不痛,凡随触随发,时来时往者,皆聚之类,其病多在气分,气无形而动也。故《难经》以积为阴气,聚为阳气,其义即此。凡无形之聚,其散易;有形之积,其破难。临此证者,但当辨其有形无形,在气在血,而治积治聚,自可得其梗概矣。  饮食之积,凡暂积者,不过以饮食偶伤,必在肠胃之内,故可行可逐,治无难也。惟饮食无节,以渐留滞者多,或痞积于左胁膈膜之外,盖以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此阳明宗气所出之道也。若饥饱无伦,饮食迭进,以致阳明胃气,一有所逆,则阴寒之气得以乘之,而脾不及化,故余滞未消,乃并肠外汁沫,搏聚不散,渐成症积矣。然其初起甚微,人多不觉,及其既久,则根深蒂固,而药饵难及。今西北小儿多有此疾,而尤于食面之乡为最;正以面性多滞,而留疾于皮里膜外,所以不易治也。即如妇人血症气痞,或上或下者,亦多在肠胃之外,募原之间,故当以渐渐消磨求法治之。慎无孟浪欲速,妄行攻击,徒致胃气受伤,而积仍未去,反以速其危也。  风寒外感之邪,亦能成积。如经曰: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息而成积。又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由此观之,凡今人以疟后成痞者,是即风寒之属,类可推矣。但疟由风寒,固易知也,而诸积于风若不相涉。不知饮食之滞,非寒未必成积,而风寒之邪,非食未必成形,故必以食遇寒,以寒遇食,或表邪未清,过于饮食,邪食相搏而积斯成矣。经曰: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信乎致积之由,多由于此。即血症气痞之由,亦无出于此。然积以寒留,留久则寒多为热;风以致积,积成而证已非风。故治此者,但当治其所留,不可发散以再伤其真气也。惟慎疾者,能知所由,而虑之于始,则可为保脾之良策。  症痞之积,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本无定所。大都血积多在下,而气积食积,则上自胃脘,下自小腹,凡有留滞,无处不可停畜。余尝治一食症结痛者,乃在小腹下右角尖处,自后屡见此证,方知食道之行,必由小腹下右以入广肠,此实人所不知也。别有食停治按,在心腹痛门可考。故凡治积聚者,必当详审所因,庶得其确。尝见丹溪之论曰: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块,其不能作块,或聚或散者气也。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愚谓可聚可散者,此气聚无疑也。若以左为血积,右为食积,中为痰饮,则凿矣。即如小儿多有患痞者,必在左肋之下,此无非纵食所致,岂因其在左即为血积而可攻其血乎?若谓左血右食,则右岂无血而左岂无食乎?不可以为法也。
     论治

  经曰: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凡治积聚之法,如经所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详列如左:  凡积坚气实者,非攻不能去,如秘方化滞丸、化铁丹、遇仙丹,感应丸、大硝石丸、三花神佑丸、赤金豆、百顺丸之类,皆攻剂之峻者也。又如三棱丸、胜红丸、阿魏丸、助气丸、红丸子、温白丸之类,皆攻剂之次者也。  凡不堪攻击,止宜消导渐磨者,如和中丸、草豆蔻丸、保和丸、大小和中饮之类是也。若积聚下之不退而元气未亏者,但当以行气开滞等剂,融化而潜消之。无形气聚,宜散而愈者,如排气饮、神香散、指迷七气汤、十香丸、四磨饮之属是也。  凡积痞势缓,而攻补俱有未便者,当专以调理脾胃为主,如洁古之枳朮丸,乃其宜也。余复因其方而推广之,近制芍药枳朮丸,兼肝脾以消膨胀,除积聚,止腹痛,进饮食,用缓收功,其效殊胜于彼。再如大健脾丸、木香人参生姜枳朮丸,皆调补脾胃之妙剂,所当择用者也。  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若此辈者,无论其有形无形,但当察其缓急,皆以正气为主。凡虚在脾胃者,宜五味异功散,或养中煎、温胃饮、归脾汤之类主之。虚在肝肾者,宜理阴煎、肾气丸、暖肝煎之类,酌而用之,此所谓养正积自除也。其或虚中有滞者,则不妨少加佐使。  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凡积聚未久而元气未损者,治不宜缓,盖缓之则养成其势,反以难制,此其所急,在速攻可也。若积聚渐久,元气日虚,此而攻之,则积气本远,攻不易及,胃气切近,先受其伤,愈攻愈虚,则不死于积而死于攻矣。此其所重在命,不在乎病,所当察也。故凡治虚邪者,当从缓治,只宜专培脾胃以固其本,或灸或膏以疏其经,但使主气日强,经气日通,则积痞自消。缓急之机,即万全之策也。不独治积,诸病亦然。
  凡坚痞之积,必在肠胃之外,募原之间,原非药力所能猝至,宜用阿魏膏、琥珀膏或水红花膏、三圣膏之类以攻其外,再用长桑君针法以攻其内,然此坚顽之积,非用火攻,终难消散,故莫妙于灸。余在燕都尝治愈痞块在左胁者数人,皆以灸法收功。  积久成疳,乃其经络壅滞,致动肝脾阳明之火,故为颊肿口糜牙龈臭烂之证,此其在外当用膏药艾火以破坚顽,在内当用芦荟等丸以清疳热。
    石室秘箓 【清 陈士铎】

     痞块治法

  病有坚劲而不肯轻易散者,当用软治。如人生块于胸中,积痞于腹内,法用药以软之,心中生块,此气血坚凝之故,法当用补血补气之中,少加软坚之味,则气血活而坚块自消。倘徒攻其块,而不知温补之药,则坚终不得消。方用人参、当归、青盐、五味、柴胡、半夏各一钱,白芍、麦冬各三钱,熟地五钱,山茱萸二钱,附子一片,水煎服。此方妙在纯用补药,止加青盐一味以软坚,若无意于治坚者,久之而坚自软,此柔能制刚之妙法也。痞块之坚,又一法以治之。盖坚在于腹中,若徒攻其坚,必致腹中不和,而损伤胃气,法当用和解之中软以治之,则坚之性可缓,而坚之形可化,坚之气可溃,坚之血可消。否则有形之物,盘踞于中,无形之气,必耗于外,日除坚而坚终不得去也。方用白朮五两,神曲二两,地栗粉八两,鳖甲一斤酢炙白芍、茯苓各三两,半夏、甘草、白芥子各一两,萝卜子、厚朴、人参各五钱,肉桂三钱,附子一钱各为末,蜜为丸,每日临睡送下五钱,即以美物压之,一料未有不全愈者。此方有神功,妙在用鳖甲为君,则无坚不入,尤妙用地栗粉佐鳖甲以攻邪,又不耗散真气;其余各品,俱是健脾理正之药,则脾健而物自化。尤妙用肉桂、附子冲锋,突围而进,则鳖甲大军相继而入,勇不可当。又是仁者之师,贼虽强横,自不敢抵敌,望风披靡散走。又有诸军在后,斩杀无遗,剿抚并用,有不三月告捷者哉?此更软治之妙。倘不补正气,惟大黄、巴豆两头尖、阿魏之类,直前攻坚,虽亦有得胜之时,然中州扫荡,田野萧然,终必仓空箱罄,人民匮乏之形,有数年不能培植者也。  有人成痞块之证,一时发作,而腹痛不可手按者,可用下堕之法,盖乘其邪动而堕之也。方用枳实一两,白朮二两,马粪炒焦五钱,酒煎服。盖马粪最能安痛,又不伤气,且又能逐邪而化物,故药笼中最宜预备之,盖仓猝间不可即得。此物愈久愈妙,不必多用至五钱,即一二钱用之,无不奇妙。今用五钱又与枳实同用,则积块自消。然而徒消其积,未免恐伤脾阴,又佐以白朮二两,大健其脾气,则马粪与枳实,可以施其祛荡之功,此妙法也。
    方

  化块丸 【丹溪】  治痞块及血块。  海粉酒煮 三棱 蓬朮俱酢煮 红花 桃仁 五灵脂 香附子各一两 石碱五钱  右为末,酢糊和丸梧子大,白朮汤下三五十丸。
  连萝丸 【《入门》】  治食积死血,痰饮成块,两胁作痛,雷鸣嘈杂眩运。  黄连一半,以吴萸五钱同炒,一半以益智五钱同炒,去吴萸、益智 白芥子炒 萝卜子炒,各一两半 栀子 川芎 三棱 蓬朮 桃仁 香附子 山楂肉 神曲各一两 青皮五钱  右为末,蒸饼和丸梧子大,白汤吞下五六十丸。一名白芥丸,今名消积丸。
  消块丸 【《入门》】  治痞块症瘕。  大黄四两 硝石三两 人参 甘草各一两五钱  右为末,陈酢三升,置磁器内,先纳大黄煎,不住手搅,使沸,微尽一升,下余药末,熬至可丸,则丸梧子大,米饮下三十丸,当利如鸡肝恶物。一名硝石丸。
  加味柴平汤 【《回春》】  治积块有热。  柴胡 黄芩 半夏 苍朮 厚朴 陈皮 青皮 山楂肉 枳壳炒 神曲炒 三棱 蓬朮各七分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消积保中丸 【《医鉴》,下同】  散痞除块。  白朮土炒,三两 橘红二两 半夏 白茯苓 香附酢炒 萝卜子炒 白芥子炒 神曲炒 黄连姜汁炒 栀子姜汁炒,各一两 槟榔七钱 蓬朮酢炒 三棱酢炒,各八钱 麦芽炒,六钱 干漆炒,五钱 青皮香油炒 缩砂仁各四钱 木香 阿魏各三钱  右为末,以姜汁酒糊和丸梧子大,白汤下八十丸。
  开怀散 治心下积块痞闷,或发热。  柴胡 草豆蔻各一钱 三棱酢炒 蓬朮酢炒 青皮 陈皮 半夏 白茯苓 香附子 槟榔 枳实 红花 甘草各七分  右銼,作一贴,姜三片,煎服。

  保和丸 治一切饮食所伤及积聚痞块,久服自消。  白朮五两 陈皮 半夏 茯苓 神曲炒 山楂肉各三两 连翘 香附子酒炒 厚朴 萝卜子炒,各二两 枳实 麦芽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各一两  右为末,姜汁糊和丸梧子大,茶清下五七十丸。
  紫香散 治心腹有气一块略通,或膨胀寒热。  枳实 地骨皮 三棱 蓬朮各一钱 柴胡 黄芩各七分 赤芍药 厚朴 香薷 黄连 延胡索各五分 甘草三分  右銼,作一贴,水煎服。

  化痞丹 【《回春》】  消积块专攻之剂。  大黄四两,酢浸七日,日晒夜露七日 红花二钱 穿山甲炒,二两 青黛五分 木鳖子去油 桃仁 香附子便浸炒,各一两  右为末,将大黄和好酢煮为糊,和丸菉豆大,茅根葛根煎汤,下五七十丸。
  增损五积丸 通治五积。
  黄连肝积五钱,脾肾积七钱,心肺积一两五钱 厚朴肝心肺积五钱,脾肾积八钱 川乌头肝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积聚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