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门 - (TXT全文下载)

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也。皮毛之绝,则心肺之本亦绝矣。盖胃气不升,元气不生,无以滋养心肺,乃不足之证也。
     干燥

  大肠者,庚也,燥气也,主津。小肠者,丙也,热气也,主液。此皆属胃,胃虚则无所受气而亦虚,津液不濡,睡觉口燥咽干,而皮毛不泽也。
     燥痒

  皮肤燥痒,经曰:诸痒为虚,血不荣肌腠所与滋也。当与滋补药以养阴血,血和肌润,痒自不作。
    丹溪心法 【元 朱震亨】

     病应各经

  体无膏泽,足少阳胆经见证也。
  气满,皮肤壳壳然坚而不痛,手阳明大肠经见证也。  皮肤暴痒,足厥阴肝经见证也。
  皮肤痛及麻木,手太阴肺经见证也。
    医学正传 【明 虞抟】

     皴揭

  丹溪曰:皮肤皴揭,坼裂血出,大痛,或肌肤燥痒者,火铄肺金,燥之甚也。宜以四物汤去川芎,加麦门冬、人参、天花粉、黄蘗、五味子之类治之。
    证治要诀 【明 戴思恭】

     瘙痒

  暑月身痒如针刺,间有赤肿处,亦名暑风,末子六和(原阙,详考证)毛者也。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绝者,津液既去则爪枯毛折。毛折者,毛先死。
     痛属心火

  皮肤痛,属心实。经云:夏脉者心也,夏脉太过则病身热肤痛为浸淫。  运气皮肤痛,皆属火邪伤肺。经云:少阴在泉,热淫所胜,病寒热皮肤痛。又云,少阴司天,火淫所胜,热上皮肤痛。又云,少阴之复,咳,皮肤痛,治以诸寒是也。
     痒属血虚

  经云:诸痒为虚。血不荣肌腠,所以痒也。当以滋补药以养阴血,血和肌润,痒自不作矣。
     索泽属燥

  皮肤索泽,即仲景所谓皮肤甲错,盖皮肤濇而不滑泽者是也。  运气皮肤索泽,属燥伤胆气。经云,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病体无膏泽,治以苦寒是也。
    古今医鉴 【明 龚信】

     皴揭

  经云:诸濇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故燥气在里,耗其津液,则大便秘结,烦渴生焉,血脉枯而气亦滞也。或过食辛辣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燥结有时;或风燥于表,锺于皮肤,皮毛燥濇干痒,爪枯劲强紧急,口噤善伸数欠,或时恶寒,筋惕而搐,涎溢胸膈,燥烁瘈瘲,昏冒僵仆,皆由阴血衰少,不能制火,火炽克金,金受邪则不能平木,以致肝气独盛,风邪内生而成此疾矣。治之之法,以辛润之,以苦泄之。因虚者,滋阴养血;因火者,泻火软坚;因风者,消风散结。此三者乃治燥证之大法也。
     皮痹

  痹病在皮者多寒,遇寒则急,遇热则纵,应乎肺。其证皮肤无所知觉,气奔喘满。
    医学准绳六要 【明 张三锡】
     肺应皮

  五脏一或有虚,必见证于外。故肺主气,外司皮毛,肺虚则色白而多汗,行动多喘。因其流而补其源,可谓上工矣。肺虚则皮毛焦,津液枯,力乏,腹胀喘息,宜紫菀汤加人参、黄芪、白石英。
     皴揭

  大都因血气有火,变为燥病。《易》曰,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是也。在外则皮毛枯焦,在上则咽干口燥,在中则烦渴不已,治宜生津养血,凉血滋阴润燥。切忌燥剂,如半夏、苍朮之类。
    古今医统 【明 徐春甫】

     痒燥

  皮肤郁热生风作痒者,宜清热疏风凉血,子和法,妙。经曰:诸痒为虚。肺主气,司布皮毛,肺气不通而痒者,宜防风、参、芪、白朮之类补之。卫阳腠实,闭固热郁,卫气不和为之实,宜调气和血散郁之剂。  刘河间分大便秘结或消渴之类,为燥病之里证;身热皮肤燥濇,干疥爪枯之类,为燥病之表证。而于阳结阴结,气血少疾郁风热,可得而悉。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不仁

  皮肤间有麻木,此肺气不行也,芍药补气汤。  风湿客于肾经,血脉凝滞,腰背肿疼,不能转侧,皮肤不仁,遍身麻木,颈项头目虚肿,耳内常鸣,下注脚膝,重痛少力,行履艰难,项背拘急,不得舒畅,宜活血应痛丸。
    石室秘箓 【清 陈士铎】

     皮内虫声

  如人有皮肤手足之间,如蚯蚓唱歌者,此乃水湿生虫也。方用蚯蚓粪傅于患处,鸣即止。以水调涂之,厚一寸可也。鸣止,再用煎汤。方用白朮、防风各五钱,薏仁、芡实各一两,生甘草三钱,黄芩二钱,附子三分,水煎服即愈。此治湿则虫无以养,况又有生甘草以解毒化虫,防风去风而逐瘀,附子斩关而捣邪,所以奏功如神也。
     开裂

  喉中似有物行动,吐痰则痛更甚,身上皮肤开裂,有水流出,目红肿而又不痛,足如斗肿而又可行,真绝世不见之证,此乃人食生菜,有蜈蚣在叶上,不知而食之,乃生蜈蚣于胃口之上,入胃则胃痛,上喉则喉痛,饥则痛更甚也。方用鸡一只,煮熟,五香调治,芬馥之气逼人,乘人睡熟,将鸡列在病人口边,则蜈蚣自然外走。倘有蜈蚣走出,立时拿住,不许其仍进口中。或一条或数条不等,出尽自愈。大约喉间无物走动,则无蜈蚣矣。然后以生甘草三钱,薏仁、当归、黄芪各一两,茯苓三两,白芍五钱,防风五分,荆芥、陈皮各一钱,水煎服十剂,则皮肤之裂自愈,而双足如斗亦消矣。盖蜈蚣在上焦,非药能杀,因药下喉,即至胃中,而蜈蚣却在胃口之上,故不能杀之也,所以引其外出,然后以药调治其气血自愈。皮肤开裂者,乃蜈蚣毒气,盘踞肺边,肺主皮毛,故皮肤开裂。两足如斗,足乃肾之部位,肺居上为肾之母,母病则子亦病,然肾水终是不乏,而毒气留于肾部,故足之皮大而浮,非骨之病也,所以能走耳。眼属肝,肝受肺气之毒,熏蒸而红肿矣。
    方

  蒴藿蒸法 【《千金方》,下同】  治皮虚,主大肠病寒气关格。  细糠一斗 蒴藿根叶切,三升 菖蒲叶切 桃叶皮枝銼,各二升 秫米五升  右五味,以水一石五斗煮,取米熟为度,大盆器贮之,于盆上作小竹床子罩盆,人身坐床中,四面周回,将席荐障风,身上以衣被盖覆。若气息时,开孔对中泄气,取通身接汗,可得两食久许。如此三日,蒸还温药,足汗用之。若盆里不过热,盆下安炭火。非但治寒,但是皮肤一切劳冷,悉皆治之。
  栀子煎 治皮实,主肺病热气。
  生元参五两 栀子仁 枳实 大青 杏仁 柴胡 芒硝各二两 石膏八两 生地黄 淡竹叶切,各一升  右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为三服。
  阴旦汤 【仲景,下同】  治身大热,反欲近衣,乃热在皮肤,寒在骨髓。  芍药 甘草炙,各二两 干姜炮 黄芩各三两 桂四两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枣二枚,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二。
  小柴胡加桂汤 治前证,服阴旦汤后寒已者。  柴胡八两 人参 甘草炙 半夏汤浸七次,切 黄芩 桂去皮,各三两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日三夜二。若渴者,去半夏加入参、(艹舌)蒌根,同煎服之。
  白虎加人参汤 治身大寒,反不欲近衣,乃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人参二分 知母一两五钱 粳米一合半 甘草炙,二两,或作半两 石膏四两,碎,绵裹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取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桂枝麻黄各半汤 治前证,服白虎加人参汤后热除者,又病不得小汗,遍身皮痒,此属太阳,故并治之。  桂枝 甘草炙 芍药各八钱 麻黄半两,汤泡焙秤 杏仁十二个,汤浸去皮尖两仁者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四逆汤 治前证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脉沉而迟,手或微厥,下利清谷。  甘草炙,二两 附子一个,生用 干姜炮,一两半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强人加附子半个,干姜加一两半。
  通脉四逆汤 治证同四逆汤。
  附子大者一枚,去皮破八片,生用 甘草炙,二两 干姜炮,三两 面赤者,加连须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大柴胡汤 治少阴恶寒而蜷,时时自烦,不欲厚衣。  柴胡四两 黄芩 芍药各一两五钱 半夏一两一分,洗 枳实二枚,去瓤炒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服。本方无大黄,欲下者,加大黄一两。
  澡洗药 【《卫生宝鉴》,下同】  治一切诸风,及遍身瘙痒,光泽皮肤可常用。  干荷叶三十二两 威灵仙十五两 零陵香 槁本 茅香 藿香各十六两 甘松八两 白芷八两  右八味为粗末,每用二两,生绢袋盛,水二桶,约四斗,煎四五沸,放热于无风处,淋渫洗了,避风少时。如水冷更添热汤,斟酌得所使用。勿令添水不添药末。
  润肌膏 治手足皴濇,皮肤裂开疼痛,不能迎风入手,屡用屡效,故录于此。  珠子青四两 白黄蜡八钱 乳香二钱  右,于铁铛内,先下沥青,随手下黄蜡、乳香;次入麻油一二匙。俟沥青溶开,微微熬动,放大净水盆于其旁,用铁箸以搅药,滴一二点于水中试之。如硬入少油,看硬软合宜,新绵滤于水中,揉扯以白为度,磁器内盛,或油纸裹。每用先火上炙裂口子热捻,合药亦火上炙软,涂裂口上,用纸少许贴之,自然合矣。
  琼脂膏 【《臞仙方》,下同】  治血虚皮肤枯燥,及消渴等证。  生地黄二十斤,洗净,捣取真汁,去滓 酥油一斤 鹿角胶一斤 白沙蜜二斤,煎一二沸,掠去沫 生姜二两,捣取真汁  右先以文武火熬地黄汁数沸,绢滤取净汁,又煎二十沸,下鹿角胶,次下酥油蜜,同煎良久,候稠如饧,以磁器收贮,每服一二匙,空心温酒调下之。
  琼玉膏 治前证。
  人参十二两 白茯苓去皮,净者二十五两 白砂蜜五斤,煎滚去沫 琥珀 沉香各五钱 生地黄十斤,洗净,石器内杵烂,取自然汁,忌铁器  右以人参、茯苓、沉香、琥珀俱为细末,先将地黄汁与蜜搅匀,用密绢滤去细滓,入药末搅匀,入好磁瓶或银瓶内,用绵纸十数层,外加箭箬包,封扎瓶口,入砂锅内或铜锅内,以长流水浸没瓶颈,用桑柴文武火煮三昼夜,取出,换蜡纸数重包扎瓶口,浸井中,半日出火毒提起,仍入前锅内者半日,以出水气,然后收藏。每日清晨及午前后,取一二匙,用温酒一盏,调服。不饮酒人,白汤亦可。此法须用不闻鸡犬声处煅炼之,及不许孝服妇人见之。
  天门冬膏 治血虚肺燥,皮肤坼裂,及肺痿咳脓血证。  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
  右净洗,去皮心捣绞取汁,澄清,滤去滓,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
  辛润缓肌汤 【东垣】  治皮肤燥濇,及肌燥诸渴等证。  生地黄 细辛各一分 熟地黄 石膏各四分 黄蘗酒洗 黄连 生甘草 知母各半钱 柴胡去芦 归身 荆芥穗各二钱 桃仁泥 防风各一钱 升麻一钱半 杏仁六个,另研 红花少许 川椒一粒  右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稍热服,食远。
  生血润肤饮 【《医学正传》,下同】  治血虚皮肤燥濇。  升麻二分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芪 当归 麦门冬去心,各一钱 天门冬去心,一钱五分 黄芩去朽,酒洗 (艹舌)蒌仁 桃仁泥各五分 五味子九粒 酒红花一分  右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如大便结燥,加麻仁、(木郁)李仁各一钱。
  黄芪酒 治风寒湿痹,皮肤顽麻燥痒,筋脉挛急,语言蹇濇,手足不遂等证。  黄芪 防风 桂枝 天麻 萆薢 白芍药 石斛 虎胫骨酥炙 当归 云母粉 白朮 茵芋叶 木香 仙灵脾 甘草 续断各一两  右细切,以生绢袋盛,用无灰好酒一斗,以瓷罐浸之,包封罐口,勿令泄气,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盏,温饮之,不拘时候。
  消风散 治风热皮肤搔痒。
  荆芥穗 甘草炙 陈皮去白 厚朴 人参 白僵蚕炒 蝉蜕去土炒 茯苓 防风 川芎 藿香 羌活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煎荆芥汤,或茶清调下。
  六和汤 治暑风皮痒如针刺兼吐泻者。  白朮土炒 半夏制 砂仁 杏仁 人参 甘草各五分 赤茯苓 白扁豆姜汁拌炒 藿香 木瓜各一钱 厚朴姜汁炒 香薷各二钱  右细切,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藿香正气散 治前证。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白茯苓 藿香各三钱 厚朴 陈皮去白 白朮 桔梗 半夏各二两 炙甘草一两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煎热服。
  四物汤 治血虚皮肤燥痒及一切血证。  生地 当归酒洗,各三钱 芍药二钱 芎藭钱半  右为粗末,水煎服。

  大黄(上庶下虫)虫丸 【仲景,下同】  治五劳虚极诸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大黄十分,酒拌蒸 黄芩二两 干地黄十两 生甘草三两 芍药四两 干漆一两 桃仁 杏仁研 蝱虫 蛴螬各一升 水蛭百枚 (上庶下虫)虫半升  右十二味,为末,蜜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
  薏苡附子败酱散 治肠痈,肌肤甲错。  薏苡仁十分 附子三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皴裂方 【东垣】  治手足皮肤皴裂,春夏不愈者。  生姜汁 红糟 白盐 猪膏腊月者佳  右研烂炒热,擦入皴内,一时虽痛,少顷便皮软皴合,再用即安。
  蝉蜕散 【《得效方》】  治酒后遍身皮痒,搔至血出。  蝉蜕 薄荷叶各等分
  右为末,每二钱,酒水调服。

  桑皮饮 治皮肤痛,不可以手按。
  桑皮二钱 干葛 柴胡 黄芩 元参各一钱 生甘草 木通各四分 地骨皮 天门冬 麦门冬各一钱半  右水二盏,姜三片,葱一根,煎八分,食远服,取微汗。
  泽肤膏 治皮肤枯燥如鱼鳞。
  牛骨髓 真酥油各等分
  右二味,合研一处,以净磁器贮之,每日空心用三匙热酒调服,蜜汤亦可。久服滋阴养血,止嗽荣筋。
  紫菀汤 治气虚皮毛焦枯,四肢无力,喘息短气。  紫菀茸洗 干姜炮 黄芪 人参 五味子 钟乳石粉 杏仁麸炒去皮尖 甘草炙,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服无时。
  芍药补气汤 【东垣】  治皮肤间麻木。  黄芪 陈皮 甘草炙,各一两 白芍药一两半 泽泻半两  右每服一两,用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活血应痛丸 【《宝鉴》】  治风湿客于肾经,血脉凝滞,腰背肿疼,不能转侧,遍身皮肤不仁,麻木上项,头目虚肿,耳内常鸣,下注脚膝,重痛少力,行履艰难,项背拘急,不得舒畅。  狗脊去毛,六两 茅山苍朮米泔浸一宿,十两 香附炒,十一两 陈皮九两 没药一两二钱 草乌炮,二两半 威灵仙三两  右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或热汤送下。不拘时候常服。和血脉,壮筋骨,使气脉宣通。忌桃李雀鸽诸血物。
    单方

  皮肤皴裂:川椒三四合,水煮去滓。浸患处,半食顷,出令燥再浸,再涂以猪羊髓脑甚妙。【《梅师方》】
  皮肤搔痒:无如盐浓煎汤浴身,最妙。 【《医学纲目》】
  海水浴皮痒,尤妙。 【俗方】

  皮肤麻痹搔痒:用莽草煎汤洗浴,效。 【《古今医统》】
  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瘙痒:牛蒡子、浮萍等分为末,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 【《本草》,下同】
  风气搔痒不止:蜂房炙过、蝉蜕等分为末,酒调一钱服,日二三次。
  治皮肤风痒:蒺藜煮汤服之,兼浴之。
  遍身皮肤风痒,欲生疮疥,茵陈煮浓汁洗之。
  妇人风搔瘾疹,身痒不止:取苍耳花叶子等分为末,豆淋酒调下二钱。
  肺风毒,皮肤搔痒:取桦皮煮汤服之。
  皮风搔痒,及白癜疠疡风:以鳗鲡鱼烧炙常食之。又火炙取油涂之。
  暴风搔痒,及身生白癜、疠疡、风斑点,取白花蛇肉为末,酒服一二钱。乌蛇尤妙。
  皮风瘙痒,及白癜疠疡风:用鹁鸽炙食之。
  皮肤中毒名症疰:用酢和燕窠土敷之。 【《千金方》】
  皮中如有虫行,此风热也,盐一斗,水一石,煎汤浴之三四次。亦疗一切风气。 【《外台秘要》】
  遍身皮肤风痒:凌霄花为末,酒服一钱。 【《医学正传》】
  皮里作痛,不问何处:用何首鸟末、姜汁调成膏涂之,以帛裹住,火炙鞋底熨之。 【《经验方》】
  冬瓜仁去皮肤风及黑(黑干),润肌肤,可作面脂。【《大明》】
  皮肤皴裂:取牛鼻绳末和五倍子末填入,薄纸贴之。 【《救急方》】
  皮肤风痒:用蝉蜕、薄荷叶等分为末,酒服一钱,日三。 【《集验方》】
  狼膏:润燥泽皴,涂诸恶疮。 【时珍】
  皮肤皴裂:桐油一碗,发一握,熬化瓶收,每以温水洗,令软敷之,即安。 【《救急方》】
  毒气游移在皮肤中及痰癖等,用白杨木皮,酒渍服。
    针灸

  《灵枢经》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故刺毫毛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溯溯然寒栗。  黄帝曰:刺六腑有道乎?岐伯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其真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着,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  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  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黄帝问于伯高曰:何以知皮之病也?伯高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皮有部,皮之部,输于四末。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百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少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故曰上工。  风(疒水)肤胀,为五十七痏,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  春取络脉,络脉治皮肤。
  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针,必以大其头而锐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  《甲乙经》曰:热病头痛,引目外眦而急,烦满,汗不出,引颔齿面赤皮痛,悬厘主之。  咳而呕,膈寒,食不下,寒热,皮肉肤痛,少气不得卧,胸满,支两胁,膈上兢兢,胁痛腹(月真),胸脘暴痛,上气,肩背寒痛,汗不出,喉痹,腹中痛,积聚,默然嗜卧,怠惰不欲动,身常湿湿,心痛无可摇者,脾俞主之。  肺系急,胸中痛,恶寒,胸满,悒然善呕胆,胸中热,喘逆气,气相追逐,多浊唾,不得息,肩背风汗出,面腹肿,膈中食饐,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胀,皮肤骨痛,寒热烦满,中府主之。  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干热,曲池主之。  水肿,水气行皮中,阴交主之。
  水肿腹大,水胀,水气行皮中,石门主之。  身肿,皮肤不可近衣,淫泺苛痒,久则不仁,屋翳主之。  《医学纲目》曰:皮肤痛取肺。经云: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节五椎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是也。  皮肤索泽,取足少阳。经云: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体无膏泽,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秋感风寒湿者,为皮痹,久而不已,则内入于肺,病烦满喘呕,取太渊、合谷。  《古今医统》曰:至阴、屋翳,治遍身皮痒。
    导引

  《保生秘要》曰:皮肤瘙痒,导引法,先行外法,用火推至尾闾,令人以手跪指摩热,至湿出如汗,即愈。次推开心头,及痰吐出,以手覆脐上,想火转于腹中烧之。或从头脑推开至脐亦好。
    医案

  《卫生宝鉴》曰:国信副使覃公年四十九岁,至元丙寅春,病脐腹冷疼,完谷不化,足胻寒而逆,皮肤不仁,精神困弱,诊其脉沉细而微,遂投以大热甘辛之剂;及灸气海百壮,三里二穴各三七壮,阳辅各二七壮。数日亦不发,十日后疮亦更不作脓,疮口皆干。癸丑岁初,予随朝承应冬屯于瓜忽都地面,学针于窦子声先生,因询穴腧曰:凡用针者气不至而不效,灸之亦不发,大抵本气空虚,不能作脓,失其所养故也。更加不慎,邪气加之,病必不退。异日因语针灸科忽教授,亦以为然。至元戊辰春,副使除益都府判,到任未几时风疾,半身麻木,自汗恶风,妄喜笑,又多健忘,语言微濇,医以续命汤复发其汗,津液重竭,其证愈甚,因求医还家,日久,神气昏愦,形容羸瘦,饮食无味,便溺遗失,扶而后起,屡易医药,皆不能效。因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今因此病,而知子声先生之言矣。或云:副使肥甘足于口,轻暖足于体,使令足于前,所为无不如意,君言失其养何也?予曰:汝言所养,养口体者也。予论所养,养性命者也。且覃氏壮年得志,不知所养之正,务快于心,精神耗散,血气空虚,因致此疾。《灵枢经》云:人年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血气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华荣颓落,发渐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始衰,皮肤已枯。八十岁,肺气衰,魂魄散离,故言善悞。九十岁,肾气焦,脏枯,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盖精神有限,嗜欲无穷,轻丧性命,一失难复,其覃氏之谓欤!
  省郎中张子敬六十七岁,病眼目昏暗,唇微黑色,皮肤不泽,六脉弦细而无力。一日,出示治眼二方,问予可服否?予曰:此药皆以黄连大苦之药为君,诸风药为使,自人年五十,胆汁减而目始不明,《内经》云,土位之主,其泻以苦,诸风药亦皆泻土。人年七十,脾胃虚而皮肤枯,重泻其土,使脾胃之气愈虚,而不能营运营卫之气,以滋养元气,胃气不能上行,膈气吐食诸病生焉。又已年高衰弱,起居皆不同。此药不可服,只宜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此不治之治也。子敬以为然。明年春,除关西路按察使致仕还,精神清胜,脉遂平和,此不妄服寒药之效也。《内经》曰:诛罚无过,是谓大惑,解之可也。
  《医学纲目》曰:东垣老人路次方城北独树店之客舍,有推小车者,皮肤皴裂,甚痛,两手不能执辕,足不能履地,而车上宿制此药,敷之即效,明日遂行。自后屡用屡效。方用生姜汁、红槽、白盐,腊月猪膏,研烂炒热,擦入皴内,一时虽痛,少顷便皮软皴合,再用即安也。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皮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