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门 - (TXT全文下载)

几片,以药汁尽为度,不损脾胃,不动脏腑,须是觉大烦时服之。
  蜡梅丸 解暑止渴生津。
  蜡梅花末 干姜末 枇杷叶末 百药煎末 乌梅肉末,各一两 蜡五两  右先镕蜡开,投蜜二两和上件药末,捣二三百下,丸如鸡头实大,夏月长途,一日含化一丸妙。
  广顺散 治中暑烦渴。
  甘草三两半,炙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各一两 紫苏叶半两 乌梅肉焙干,一两半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冷水调下,沸汤调服亦得。
  一柴胡饮 【《景岳全书》,下同】  一为水数,从寒散也。凡暑月外感风寒,以致阴邪抑遏阳气,而病为发热头痛,肢体拘急,酸痛无汗,恶寒脉紧等证,此即伤寒之属,治以解散为主,宜正柴胡饮、小柴胡汤,或一二三四柴胡饮之类,酌其寒热虚实,随宜用之。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须从凉散,宜此主之。  柴胡一二钱 芍药二钱 黄芩 陈皮留白 生地各一钱半 甘草八分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内热甚者,加连翘一二钱,随宜。如外邪甚者,加防风一钱佐之。如邪结在胸而痞满者,去生地加枳实一二钱。如热在阳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一二钱。热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二柴胡饮 二为火数,从温散也。治暑月外感风寒,其人元气充实,脏气素平,无火不宜妄用凉药,以致寒滞不散,则为害非浅,宜此主之。  厚朴 陈皮留白,各一钱半 北细辛一二钱 柴胡一钱半或二三钱 甘草八分 半夏二钱 生姜片三五七片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多湿者加苍朮。
  三柴胡饮 三为木数,从肝经血分也。治暑月外感风寒,其人素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可兼补而散之。但血气虚弱不能外达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钱 炙甘草 陈皮留白,各一钱 芍药一钱半 生姜三五片 当归二钱,溏泻者易以熟地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温服。

  四柴胡饮 四为金数,从气分也。凡人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暑月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等证,必须培助元气,兼之解散,庶可保全,宜此主之。若但知散邪,不顾根本,未有不元气先败者。  柴胡一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五七片 当归二三钱,泻者少用 人参二三钱或五七钱  水二锺,煎七八分,温服。

  五柴胡饮 五为土数,从脾胃也。脾土为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此与四柴胡饮相表里,但四柴胡饮专调气分,此则兼培血气以逐寒邪,尤切于时用也,神效不可尽述。  柴胡一二三钱 白朮炒 当归各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芍药钱半,炒炙甘草一钱 陈皮酌用,不用亦可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热服。

  正柴胡饮 凡暑月外感风寒,头疼身痛等证,但血气平和,宜从平散者,此方主之。  柴胡一二三钱 陈皮一钱半 芍药二钱 防风 甘草各一钱 生姜三五片  水一锺半,煎七八分,热服。

  柴胡白虎煎 治暑月阳明温热,表邪不解等证。  柴胡 石膏 黄芩 麦冬各二钱 细甘草七分  水一锺半,加竹叶二十片,煎服。

  玉泉散 一名六一甘露散,治暑月阳明内热,烦渴头痛,二便闭结,温疫斑黄等证,此益元散之变方也。  石膏六两,生用 粉甘草一两
  右为极细末,每服一二三钱,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此方加朱砂三钱亦妙。
  理阴煎 此理中汤之变方也。凡脾肾中虚等证,宜刚燥者,当用理中、六君之类;宜温润者,当用理阴、大营之类。欲知调补,当先察此。此方通治暑月伏阴在内,邪不易解,一切热证,但脉见无力者,悉假热之证,若用寒凉攻之必死,宜速用此汤。  熟地三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二三五七钱 炙甘草一二钱 干姜炒黄色,一二三钱 或加肉桂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八分,热服。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阴煎,再加人参即名六味回阳饮,治命门火衰,阴中无阳等证。
  人参益气汤 【《东垣十书》】  治暑热伤气,四肢倦怠嗜卧,手指麻木。  人参一钱二分 黄芪二钱 白芍药七分 甘草一钱 五味子三十粒 柴胡六分 升麻五分  右,水煎服。

  通苓散 【《医门法律》】  治伤暑潮热烦渴,小便不利。  麦门冬 淡竹叶 车前穗 灯心
  右,各等分,水煎服。

  薷藿汤 【《医学入门》,下同】  治夏月感冒暑邪。  香薷一钱半 厚朴 扁豆 黄连各七分 藿香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茯苓各六分 白朮 陈皮 桔梗 半夏曲各四分 甘草二分  右(口父)咀,姜枣煎服。

  香葛汤 治前证。
  香薷一钱半 厚朴 扁豆 黄连各七分 升麻三分 葛根 芍药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右(口父)咀,加姜煎。

  诱行丸 治夏月口渴,免致饮冷水腹胀,兼止吐泻。  百药煎 麦门冬 乌梅 葛根 人参 甘草  右为细末,蜜丸,噙化一丸。

  姜朴汤 【《集成》】  治夏秋暑热,过食冷物茶水以伤其内,过乘凉风以伤其外,致恶寒发热,胸膈饱闷,饮食不进或吐泻,此内外俱寒冷也。  干姜炮 厚朴 人参 白朮 白茯苓各一钱 陈皮 枳实 羌活 炙甘草各五分  右,水二盏,姜三片,煎服。

  白虎加人参汤 【仲景】  治中暑热。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此白虎汤也 加人参六钱  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白虎加苍朮汤
  前方内去人参加苍朮二两
  右,增水作四服。

  消暑丸 【《和剂》】  治伏暑引饮,脾胃不利。  半夏一斤,酢五升煮干 甘草生 茯苓各半斤  右为末,姜汁煮糊丸,无见生水,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热汤送下。中暑为患,药下即苏;伤暑发热头痛,服之尤妙。夏月常服,止渴利小便,虽饮水多亦不为害,应是暑药皆不及此。若痰饮停节,并用生姜汤下。入夏之后,不可缺此药也。
  益元散 一名天水散,治伤寒表里俱热,烦渴口干,小便不通,及霍乱吐泻,下利肠澼。  桂府滑石腻白者,六两 粉草一两,研烂  右为极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新水亦得。加辰砂三钱名辰砂益元散,加薄荷少许名鸡苏散,加青黛末少许名碧玉散,治疗并同,但以回避世俗之轻侮耳。
  十味香薷饮 【《百一方》,下同】  消暑气,和脾胃。  香薷一两 人参 陈皮去白 白朮 白茯苓 白扁豆炒去壳 黄芪 木瓜 厚朴姜汁炒黑 炙甘草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热汤或冷水调下。
  三黄石膏汤 治前证。
  黄连二钱 黄蘗 山栀 元参各一钱 黄芩 知母各一钱五分 石膏三钱 甘草七分  右,水煎服。

  黄芪人参汤 治前证。
  黄芪一钱,自汗过多,倍之 陈皮 人参 白朮各五分 苍朮半钱,无汗倍之 甘草炙 当归身酒洗焙 麦门冬各二分 黄蘗酒洗 神曲炒,各三分 升麻六分 五味子九粒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热、食远或空心服之。忌酒湿面大料物之类,及过食冷物。
  一物瓜蒂汤 【《金匮要略》】  治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者。  瓜蒂二七个
  右銼,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清燥汤 【东垣】  治前证。
  黄芪炙,一钱半 黄连 苍朮 白朮炒,各一钱 五味子九粒 人参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 当归一钱二分 陈皮 泽泻各五分 柴胡 麦门冬 生地黄 神曲炒 猪苓 黄蘗酒制 甘草炙,各二分
  每服半两,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稍热,空心服。
  水壶卢丸 治冒暑毒,解烦渴。
  川百药煎三两 人参二钱 麦门冬 乌梅肉 白梅肉  干葛 甘草各半两  右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夏月出行,可度一日。
  香薷丸 【《和剂》】  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烦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  香薷一两 紫苏 木瓜 藿香 茯神各五钱 甘草炙赤色 檀香銼 丁香各二钱半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至二丸,细嚼,温汤下。
  生脉散 【《医学入门》】  治前证。  麦门冬二钱 人参 五味子各一钱
  水煎,夏月代茶饮之。或加黄芪、甘草各一钱,或加黄蘗二分服之,则令人气力涌出生用。
  参归益元汤 【《万病回春》】  治注夏病,其证头眩眼花,腿酸脚弱,五心烦热,口苦舌干,精神困倦,好睡,饮食减少,脉数无力。  当归 白芍 熟地 白茯苓 麦门冬各一钱 陈皮 知母 黄蘗并酒炒,各七分 人参五分 甘草三分 五味子十粒  右銼,作一贴,入枣一枚,米一撮,水煎服。
  清气饮 【《必用方》,下同】  治暑伤元气,发热汗大泄,无气力,脉虚细而迟。  白朮一钱二分 人参 黄芪 麦门冬 白芍 陈皮 白茯苓各一钱 知母 香薷各七分 黄连炒 甘草各五分 黄蘗三分  右銼,入姜三片,水煎服。

  参薷饮 一名却暑清健汤,驱暑清热,壮元气,治霍症吐利。  白朮一钱半 人参一钱二分 麦冬 白芍药 白茯苓各一钱 知母炒 陈皮 香薷各七分 甘草各五分 黄芩炒,三分五味子十粒  右銼,入姜三片,水煎服。

  黄芪汤海藏 治暑渴,脉虚弱。
  人参 白朮土炒 白茯苓 甘草 黄芪蜜炙 白芍药各一钱  右銼,入姜三片,水煎服。

  清暑益气汤 【《东垣十书》】  治长夏湿热蒸人,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身热烦渴,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泄或痢,不思饮食,气促自汗。  苍朮一钱半 黄芪 升麻各一钱 人参 白朮 陈皮 神曲 泽泻各五分 酒黄蘗 当归 青皮 麦门冬 干葛 甘草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  右銼,作一贴,水煎服。此药参、尤、黄芪、升麻、甘草、麦门冬、当归、五味子、黄蘗、干葛,是清暑补气也;苍朮、神曲、陈皮、青皮、泽泻,理脾也。
  二香散 【《古今医鉴》】  治感冒暑风,身热头痛,或泄泻呕吐。  香附子 香薷各二钱 紫苏叶 陈皮留白 苍朮各一钱 厚朴 白扁豆 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木瓜二片,葱白二茎,水煎服。凡暑月伤风伤寒,悉以此药解表发散。
  玉露散 【《丹溪心法》,下同】  治暑渴。  寒水石 滑石 石膏 花粉各一两 甘草五钱  右为细末,每三钱,井水调下。

  黄连香薷饮 治中暑热渴。
  香薷三钱 厚朴一钱半 黄连七分半  右銼,作一贴,入酒少许,水煎,沉冷服。
  清肺生脉饮 【《医学入门》】  治暑伤肺,咳喘烦渴气促。  黄芪二钱 当归 生地 人参 麦冬各一钱 五味子十粒  右剉,水煎服。

  通苓散 【《得效方》】  治伤暑烦渴,泄泻尿濇。  木通 车前子 茵陈 瞿麦各一钱
  右銼,入灯心二十茎,麦门冬各二十个,水煎服。
  桂苓甘露饮 【《医学正传》】  治伏暑烦渴引饮。  滑石二两 茯苓 泽泻 石膏 寒水石 甘草各一两 白朮 猪苓 肉桂各五钱  右为末,每二钱,姜汤调下。

  醍醐汤 【《局方》】  解暑热,止烦渴。  乌梅肉另焙研末,一斤 草果一两 缩砂仁 白檀香各五钱 炼蜜五斤  右细末,入蜜,微煎沸搅匀,磁器盛,冷水调服。
  春泽汤 【《得效方》】  治暑热燥渴,引饮无度,或水入即吐。  即五苓散去桂加人参也。

  濯热散 【《医学正传》】  一名龙须散,治暑热烦渴,及霍乱后渴最妙。  白矾 五倍子 乌梅肉 甘草各一两  右为末,入白面四两,拌匀,每二钱,新汲水调下。
  消暑十全饮 【《局方》下同】  治伤暑吐泻。  香薷一钱半 白扁豆 厚朴 紫苏叶 白朮 赤茯苓 藿香叶 木瓜 白檀香各一钱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贴,水煎服。

  解暑三白散 治暑热引饮过多,致吐泻。  泽泻 白茯苓 白朮各二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灯心二十茎,水煎服。
  香薷汤 【《直指方》】  治暑病吐泻。  香薷三钱 白扁豆 厚朴 赤茯苓各一钱半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贴,水煎服;或为末,汤点二钱服。他暑药皆不及此。一方无茯苓,有茯神。一方无茯苓、甘草。
  香朴饮子 【《丹溪心法》】  治伤暑吐泻烦乱。  香薷一钱半 厚朴 白扁豆 泽泻 赤茯苓 陈皮留白 木瓜 半夏 人参 紫苏叶 乌梅肉各七分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煎服。一方无陈皮。
  大顺散 【《局方》,下同】  治暑月烦渴,引饮过多,脾胃停冷,湿作吐泻。  甘草二两,銼长一寸 干姜 杏仁 肉桂各四钱  先将甘草以白沙同炒黄熟,次入姜同炒令熟,次入杏仁同炒黄,用筛下去沙净,乃入桂为末。每二钱,水煎温服。如烦躁,井华水调下。
  清暑和中散 【《古今医鉴》】  治中暑伤暑诸证,霜降后勿用。  香薷二两 猪苓 泽泻 滑石 草果各两半 黄连酒炒 厚朴 木通 车前子炒 枳壳 缩砂各一两 白朮 赤茯苓 陈皮各七钱 茴香五钱 白扁豆四钱 木香 甘草各三钱  右为细末,每二钱冷水调下,或銼一两煎服亦佳。
  酒蒸黄连丸 【《得效方》】  一名小黄龙丸,治伏暑呕渴恶心,及年深暑毒不瘥者。  黄连四两,清酒七合浸之,蒸干,以酒尽为度  右为末,面糊和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熟水吞下,以胸膈凉不渴为验。
  桂苓甘露散 【《儒门事亲》】  治伏暑引饮,泄利。  滑石一两 石膏 寒水石 泽泻 干葛 白朮 赤茯苓 甘草各五钱 人参 桂皮 藿香各二钱半 木香一钱二分半  右为末,每二钱,白汤调下。

  却暑散 【《得效方》】  治伤暑。  赤茯苓 甘草生,各四两 寒食面 生姜各一斤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不拘时,新汲水或白汤调服。
  枇杷叶散 【《和剂局方》】  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香薷七钱半 枇杷叶去毛炙 陈皮焙 丁香 厚朴姜汁炙,各半两 白茅根 麦门冬去心 干木瓜 甘草炙,各一两  右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温汤调服亦得。如烦躁用井华水调下。小儿三岁以下,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
    单方

  凡暑月暍死,以热汤徐徐灌之,小举其头,令汤入腹,即苏。 【《千金方》,下同】
  凡热暍烦闷,地浆一盞饮之;霍乱及中暍卒死者,饮一升妙。  又方:行人暍死,车轮土五钱,水调澄清,服一碗即苏。
  中暑发昏:小青叶井水浸,去泥控干,入沙糖擂汁,急灌之。 【《寿域方》】
  夏月中暑渴死:浓煮蓼汁二盞服之。 【《外台秘要》】
  中暑毒死:救生散,用新胡麻一升,微炒令黑,摊冷为末,新汲水调服三钱,或丸弹子大,水下。【《经验后方》】
  中暍卒死:井水和面一大抄服之。 【《千金方》】
  暑月解毒:桂苓丸,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茯苓等分为细末,炼蜜丸龙眼大,每新汲水化服一丸。【《和剂局方》】
  桂浆止渴水:夏月饮之,解烦渴,益气消痰。桂末一大两,白蜜一升,以水二斗,先煎取一斗,入新磁瓶中,乃下二物,打二三百转,先以油纸一重复上,如二重封之,每日去纸一重,七日开之,气香味美,格韵绝高,今人多作之。【《图经本草》】
  中暑不省: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温水调一钱灌之。 【《澹寮方》】
  中暍昏闷:夏月人在途中热死,急移阴处,就掏道上热土拥脐上作窝,令人溺满,暖气透脐即苏,乃服地浆、蒜水等药。林亿云:此法出自张仲景,其意殊绝,非常情所能及,实救急之大术也。盖脐乃命蒂,暑暍伤气,温脐所以接其元气之意。
  凡中暍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疗之方:屈草带绕暍人脐,使两三人溺其中,令温。亦可用热泥和屈草,亦可扣瓦碗底,按及车缸以着暍人,取令溺,须得流去。此谓道路穷卒无汤,当令溺其中,欲使多人溺,取令温。若汤,便可与之,不可泥及车缸,恐此物冷。暍既在夏月,得热泥土,暖车缸亦可用也。【《金匮要略》】
  热暍昏沉:地黄汁一盏服之。

  小儿中暑,吐泄烦渴:谷精草烧存性,用器覆之,放冷为末,每冷米饮服半钱。 【《保幼大全》】
  太阳中暍,身热头痛,而脉微弱,此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瓜蒂二七个,水一升,煮五合,顿服即吐。【《金匮要略》】
  伏暑水泄:白龙丸,滑石火煅过一两,硫黄四钱为末,面糊丸菉豆大,每用淡姜汤,随大小服。【《普济方》】
  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淅米泔调服。 【《经验方》】
  中暑发昏:以新汲水滴入鼻孔,用扇扇之,重者地浆水灌则醒。若与冷水饮,即死。 【《古今医统》】
    导引

  《保生秘要》曰:夏月调摄法:呵以泄其火,吸以和其心。诸心切勿食,秽气触我灵。夏至夜半后,地气一阴生。大热勿食冷,受寒霍乱侵。更忌房中事,元气离命门。大抵甚暑天善于养心,则无秋患,时当饮六一灯心汤、豆蔻香薷水,饱醉勿顶风前,慎此则无患矣。  中暑先饮热茶或热汤,项要直,舌卷托之上腭,两手作拳状,两足指亦缩紧,自然汗发而病愈。
    医案

  《儒门事亲》曰:小郑年十五,田中中暑,头痛困卧不起。戴人以双解散汗之,又以米酢汤投之,未解;薄晚,又以三花神佑丸大下之,遂愈。
  张叟年七十一,暑月田中,因饥困伤暑,食饮不进,时时呕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胁作痛。医者概用平胃散、理中丸、导气丸不效,又加针灸。皆云胃冷,乃问戴人。戴人曰:痰属胃,胃热不收,故流痰水。以公年高,不敢上涌。乃使一箸探之,不药而吐去痰涎一升。次用黄连清心散、导引丸、玉露散以调之,饮食加进。惟大便秘,以生姜大枣煎调胃承气汤一两夺之,遂愈。
  《医学纲目》曰:有人头痛身热,心烦躁渴,诊其脉大而虚。予授以白虎汤数服,愈。仲景云: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又云:其脉弦细芤迟。何也?《素问》曰:寒伤形,热伤气。盖伤气不伤形,则气消而脉虚弱。所谓弦细芤迟者,皆虚脉也。仲景以弦为阴,朱庞亦云中暑脉微弱,则虚可知。
  癸丑年故人王彦龙作(箆去竹)陵仓官,季夏时病胸项多汗,两足逆冷,讝语。医者不晓,杂进药已经旬日。予诊之,其脉关前濡,关后数。予曰:当作湿温治之。盖受暑后受湿,暑湿相搏,是名湿温。先以白虎加人参汤,次以白虎加苍朮汤,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三日愈。此名贼邪,悞用药,有死之理。
  保庆门外有酒家姓姜者善歌唱,孙爱之。忽数日不见,使人问之。则曰:病久将命绝。孙诊之,遍身皆润,两足冷至膝下,腹满不省人事,六脉皆小弱而急。问其所服药,取而视之,皆阴病药也。孙曰:此非受病重,药能重病耳。遂用五苓散、白虎汤十余贴,病少苏;更服,全愈。姜氏既安,诣孙谢,因请问曰:某得病剧,向蒙药一治而苏,愿闻治法。孙曰:汝病伤暑也,始则阳微厥而脉小无力。众医谓阴病,遂用阴药,其病愈厥。予用五苓散,大利小便则腹满减,白虎解利邪热则病愈。凡阴病胫冷则臂亦冷,汝今胫冷臂不冷,则非下厥上行,所以知是阳微厥也。
  《奇效良方》曰: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夏及秋患痢两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医皆曰此痢也。闻青阳镇李中和助教善医,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脉,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多白少,小便濇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病,心已神之。乃是旧因伏暑,小便转导入大腑,由心经而过,遂化为血,于大小便下,故其状似痢而非痢也。但令大小便各归本脏即安。以通草散銼如大米粒或为细末。銼末即每服称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细末即每服抄二钱,依前法煎,食后并夜卧各一服便住。信知天下有如此妙医。余家一婢久痢,服之皆安,故记传之。
  《薛己医案》曰:文选姚海山中暑,头痛发热,气高而喘,肢体倦怠,两手麻木。余谓热伤元气,用人参益气汤顿安,又用补中益气汤加麦门、五味而痊。
  一男子元气素弱,或头目眩运,或肢体倦热。仲夏因劳役饮食不时,两手麻木,肢体倦怠。余以为暑热伤元气,用人参益气汤而愈。
  一儒者每春夏口干发热,劳则头痛。服清凉化痰药,泻喘烦躁;用香薷饮,神思昏惰,脉大而虚。此因闭藏之际,不远帏幕为患,名曰注夏。用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五味、麦门、炮姜,一剂脉益甚;仍用前药加肉桂五分,服之即苏;更用六味丸而痊。
  一男子盛暑发热,胸背作痛,饮汤自汗。用发表之药,昏愦谵语,大便不实,吐痰甚多。用十全大补,一剂顿退;又用补中益气加炮姜,二剂全愈。
  赵氏《医贯》曰:一小儿患呕吐泻利,烦躁搐搦。或以为惊,或以为风。余见其口燥,手指茶壶,腹中鸣。出对诸医曰:易治也。借药笼中三味药足矣。用人参、黄连各五分,甘草三分,水煎冷服,下咽顷刻即睡而安。或问曰:黄连、甘草解毒善矣,又加人参五分谓何?余日:若不用参,此儿当病气弱数日,得参明后日复如无病人矣。次日果然。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暑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