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附骨流注门 - (TXT全文下载)

 香附 白芷 三棱 蓬莪朮 枳壳 川芎 桔梗 柴胡 半夏姜制 赤茯苓 甘草  右,生姜煎服。热加大黄、黄芩,虚加人参、黄芪。
  方脉流气饮 治阴发流注瘰疬,及郁结肿聚结块,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闷,胁腹胀满,呕吐不食,上气喘急,咳嗽痰盛,或面目四肢浮肿,大小便秘者。  紫苏 青皮 白芍药 当归 白茯苓 乌药 桔梗炒 半夏姜制 黄芪炒 川芎 枳实炒 陈皮 防风 南木香 大腹皮 甘草 槟榔 枳壳  右,生姜煎服。流注加羌活、独活、白芷梢,小便不通加木通、栀子,浮肿加猪苓、泽泻,气滞加香附,血滞加肉桂,呕吐加藿香,瘰疬加夏枯草。此行气耗血之剂,不过二三剂止之,不可多服。
  去毒散 治马(疒其)发热者,此药退热,肿疡亦效。  吉面消 山乌豆 鸡屎子 鸡(月巨)根 水圹子 过山龙 金凉伞大叶 白根子 紫金藤 九牛天竹 臭木待根 连叉大青 落鸦瓜藤  右,水煎服。

  九金六马散 治马(疒其)流注,马(疒皇)马面,马腿马挪,痈疽肿疡,乳痈胁痈,便毒头风风核等发者。  金星草 金惊根 金银花 马蹄金 紫金皮 铁马鞭 白马骨 地马梢 紫金藤 马蹄藤 山红花根 金凉伞根 金脑香 山乌豆 鸡屎子 毛里金钗 水滚子 穿山蜈蚣  右,水煎,入酒和服。

  散血消核汤 治前证。
  紫金皮 大蓟根 山苏木 溪枫根 山乌豆 鸡屎子 赤牛膝 马蹄金 马蹄藤 铁马鞭 白马骨 马蹄香 穿山蜈蚣  右,水煎,入酒和服。

  二马散 治前证。
  马蹄金 铁马鞭 拨雪根
  右,水煎,入少酒和服。

  立效散 治前证。
  水滚子根多 淡茶(木药)根中 晚祥西根少  右,水煎,入酒和服。或合六马散亦效。
  浸酒方 治马(疒其)创人,此药退创。  老公须根 毛里金钗根 狗骨子根 大叶毛吹曲  右,浸酒暖服,不可煎。

  续骨散 治接骨证。
  天灯心 紫背草 赤牛膝 山苏木 钓钩藤 马蹄香 马蹄金 紫金皮 天花粉 白马骨 铁马鞭 臭木 待根 酒坛子根  右,酒水各半煎服。

  轻脚散 治锁脚证。
  天灯心 紫背草 赤牛膝 钓藤根 山苏木 酒坛根 白马骨 马蹄金 铁马鞭 穿山蜈蚣  右,酒水各半煎服。

  嗍骨散 治嗍骨证。
  马蹄金 马蹄藤 白马骨 紫金皮 钓钩藤 铁马鞭 酒坛根 马蹄香 天灯心 山苏木 赤牛膝 地茄  根 紫金藤 李子根 乌苞子 臭木待根 穿山蜈蚣  右,水酒各半煎服。

  蠲脊散 治过脊证。
  紫金皮 天灯心 酒坛根 马蹄香 马蹄金 紫背草 狗骨根 地茄根 山苏木 白马骨 铁马鞭 臭木待根  右,生地黄酒水各半煎服。

  蠲骶散 治杀者证。
  溪枫根 白田柯 赤牛膝 白马骨 拨雪根 马蹄藤 马蹄香 地马梢根 穿山蜈蚣 马蹄金 金脑香  右,水酒各半煎服。

  退创散 治马(疒其)满身创人,转动不便。  地马梢根 白马骨 铁马鞭 头形花根 鸡屎子 诈死子 马蹄金 山茄根 狗骨根 对节金惊根  右,水煎,入酒和服。

  钓藤钩散 治马(疒其)肿疡,病后筋脉拘急。  石楠藤 羊带归根 天灯心 狗骨子根 真珠帘根 豨莶草根 钓藤钩 伸筋藤  右,水煎,入酒和服。

  马鞭散 治马(疒皇)。
  石楠藤 凉藤子 晚祥西 雪里开 马蹄金 铁马鞭 鬼腰带根  右,水煎,入酒和服;又用雪里开捣,糟炒敷之;又用樟树根皮、山枇杷根皮捣,糟炒敷之。
  妙草散 治前证。
  白根子 赤芎根皮
  右捣,糟炒敷之;又用七层楼煎酒服之
  二妙散 治满身起堆是马(疒其)。  马蹄香 香圆橘叶
  右捣,糟炒敷之;又用秦椒酒煎。

  四七汤 治七情郁结,状如破絮,或如梅核,鲠在咽间,或中脘痞满,痰涎壅盛,或喘,恶心少食。  厚朴一钱五分 半夏姜制,七分 紫苏叶 茯苓各一钱  右作一剂,水一锺,姜三片,枣二枚,煎六分,食远服。
  内塞散 治阴虚阳气凑袭患肿,或溃而不敛,或风寒袭于患处,致气血不能运,至久不愈,遂成漏证。  附子用童便数碗,浸三日夜,切作四块,再浸数日夜,童便一日一换,炮 桂心 赤小豆 甘草炙 黄芪盐水浸炒 当归酒拌 茯苓 白芷 桔梗炒 川芎藭 远志去心 厚朴姜制 人参各一两 防风四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或酒糊为丸,盐汤下亦可;或炼蜜为丸服亦可。
  黄狗下颏方 治肚痈少腹痈,及腿上贴骨痈,神效。又云可治发背。大抵此方治下部痈疽妙。  黄狗下颏连舌遵皮毛劈下,入罐盐泥封固,铁盏盖口,煅一炷香,烟觉清即止,务宜存性,不可过,遇则无用矣。视其骨灰正黑色者为妙。若带白色,其性已过,勿用。用时研极细 白蔹末 生豌豆粉  右三味等分,以各五钱为率,酒调空腹服;外又以三味等分为敷药,香油调敷患处。其验以服药后出臭汗及熟睡为准。史鹤亭太史,亲见顾天宇室人验过。  按此方世多用之。万氏家抄,亦已收载。然但知其可为敷药,散肿止痛,而不知其可以内服,为下部痈疽内消之圣药也。予有轿夫,环跳穴痛甚如鸡啄火灼,适制有药,以酒调三钱饮之,未愈,更进一服,霍然如失,明日舁轿如故,了无苦矣。
  三生散 治诸疮大痛,不辨肉色,漫肿光色,名附骨痈,如神。  露蜂房 蛇退 头发洗净,各等分
  右,烧灰存性,研细,酒下三钱。

  内托黄芪柴胡汤 治附骨痈。
  黄芪二钱 柴胡 土瓜根酒洗净,各一钱 羌活半钱 连翘一钱三分 官桂 黄蘗 生地黄各二分 当归七分半  右(口父)咀,作一服,水一盏,酒一盏,同煎至一盏,去滓热服,宿食消尽,一服而愈。昔贾德茂男年十岁,丁未四月十一日,于左腿近膝股内出附骨痈,不辨肉色,漫肿,皮泽木硬,疮势甚大。其左脚乃肝之脾土也,原在足厥阴肝经之分,少侵足太阴脾经之分,其脉左部细而弦,按之缓而微有力,为制此方主治。一方无黄蘗。
  内托黄芪酒煎汤
  黄芪 当归尾各二钱 柴胡一钱半 连翘 肉桂 鼠粘子炒,各一钱 升麻七分 黄蘗 炙甘草各半钱  右(口父)咀,好糯米酒一盏,水一大盏半,同煎至一大盏,去滓,空心,宿食消尽温服,待少时,早膳压之,使不令大热上攻中上二焦也。丁未季春蒲度主老,年七十,因寒湿地气,得附骨疽于左腿外侧足少阳胆经之分,微侵足阳明分,阔六七寸,长一尺,坚硬漫肿,不辨肉色,皮泽深,但行步作痛,以指按至骨大痛,与药一服,立止;再服,坚硬肿消。
  当归散 治附骨痈,及一切恶疮。
  当归半两 山栀子十二枚 木鳖子一枚,去壳 甘草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冷酒调服。

  漏芦汤 治附骨疽。
  漏芦去芦 升麻 连翘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 防己 木香 白蔹 沉香各半两 大黄锉炒,一两半  右锉碎,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竹叶七片,煎至七分,入芒硝一钱,搅匀去滓,空心温服,取利三二行,未利再服。
  应痛丸 治走注疼痛,疑是附骨疽者。  苍朮去皮 当归 黑牵牛 草乌头炮,各一两  右为细末,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酢汤下。
  贯众汤 治附骨痈生股上,伏肉间,淋渫。  贯众 地骨皮 谷精草 枇杷叶拭去毛刷炙 荆芥去梗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各一两  右捣筛,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和滓淋渫,蘸布帛拓之。
  密陀僧散
  杏仁去皮尖及双仁者,二七枚 自然铜酢淬 密陀僧各半两  右用苦竹筒一枚,入药在内,纸封筒口,慢火煨,候筒黄色取出,研极细,看疮大小用药,以新汲水调匀,用鸡翎扫涂痈上,甚者不过二七日效。
  黑丸子 治风寒袭于经络,肿痛或不痛,或打扑跌坠,筋骨疼痛,瘀血不散,遂成肿毒;及风湿四肢疼痛,或手足缓弱,行步不前;并妇人血风劳损。  百草霜 芍药各一两 当归 白芨各四钱 赤小豆 白蔹各一两六钱 骨碎补焙,八钱 川乌炮,二钱 南星焙,三钱牛膝焙,六钱  右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或酒下。风疾哽,吃煨葱一茎,温酒下。孕妇勿服。
    单方

  环跳穴痛,防生附骨痈:以苍朮佐黄蘗之辛,行以青皮,冬月加桂枝,夏月加条子黄芩,体虚者加土牛膝,以生甘草为使,大料煎,入生姜汁带辣,食前饮之。病甚者,恐朮、蘗、桂枝十数贴发不动,少加麻黄一两贴。又不动者,恐痈将成矣。急撅地成坑,以火煅红,沃以小便,赤体坐其上,以被席围抱下体,仗热气熏蒸,腠理开,血气畅而愈。
  久痈疮败坏成骨疽:以龙骨末粉疮四面,厚二分,以膏着疮中,日二易,虫出如发尽愈。膏方:用大虾蟆一枚自死者,乱发一块,鸡子大,猪脂一斤,取上二味,内脂中煎,略消尽,下待冷,更内盐一合,搅和前药用。【《千金》,下同。】  又方:槲皮烧末,饮服方寸匕。
  又方:新剥鼠皮如钱孔大,贴肿上即脓出。己溃者,取脊上脂贴之。
  附骨疽漏:蜣螂七枚,同大麦捣敷。【刘涓子】
  附骨坏疮久不瘥,脓汁不已,或骨从疮孔中出:用虾蟆一个,乱头发一鸡子大,猪油四两,煎枯去滓,待凝如膏,先以桑根皮乌头煎汤洗,拭干,煅龙骨末掺四边,以前膏贴之。【《锦囊》】
  积年骨疽,一捏一汁出者:熬饴糖敷疮上,仍破生鲤鱼拓之,顷时刮视,虫出更洗敷药,虫尽则愈。【《肘后》】
  骨疽脓出黑色:鲫鱼一个去肠,入白盐令满,扎定,以水一盏,石器内煮至干焦为末,猪油调搽,少痛勿怪。【危氏方】
  附骨疽疮:狗头骨烧烟,日熏之。【《圣惠》】
  香附饼: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用香附为末,酒和量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
    针灸

  《千金方》曰:附骨疽,灸间使后一寸,随年壮,立瘥。
    医案

  《李杲十书》曰:蒲津王世祥年七十,感寒湿地气,二月间得附骨痈于左腿外侧足少阳之分,少侵足阳明分,阔六七寸,长一小尺,坚硬漫肿,不辨肉色,皮泽深,以指按至骨,大痛,又行步作痛,与柴胡、鼠粘子各一钱半,连翘、肉桂各一钱,黄芪、归梢各二钱,黄蘗、甘草各五分,升麻七分,酒煎服,少时以早膳压之,药下咽,疼痛立止;二日后,柔软而肿消矣。
  贾德茂男十岁,四月天气大热,于左足大腿近膝股内足厥阴肝之经,少侵足太阴脾之经分,出附骨疽,不辨肉色,漫肿,皮泽木硬,病势甚大。其脉在三部细弦,按之洪缓略有力,用黄芪二钱,柴胡梢、生地各一钱,连翘一钱二分,肉桂、土瓜根各三分,酒黄蘗二分,归尾七分半,酒水煎,空心服,一剂愈。
  朱震亨《心法》曰:朱绍八官右腿肿,生附骨痈,吃草药酒,多生膈痰,热壅无力,予用人参、黄连、茯苓各一钱,栝蒌子四十九粒,分二贴,入竹沥热饮而愈。
  《卫生宝鉴》曰:至元壬午,有王伯禄者,年五十七,右臂髆肿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变皮肤凉,六脉沉细而微,脉证俱寒。疡医孙彦和视之,曰:此乃附骨痈,开发已迟,以燔针起之,脓清稀;次日再开之,加吃逆不绝,彦和与丁香柿蒂汤两服;稍缓待日,吃逆尤甚,自利脐腹冷痛,腹满饮食减少,时发时愦,于左乳下黑尽处,灸之二七壮。又处以干姜、附子、木香、沉香、茴香、羌活数药,(口父)咀一两半,欲与服。或者曰:诸痛痒疮皆属心火,又当盛暑之时,用干姜、附子可乎?予应之曰:理所当然,不得不然。《内经》曰:脉细,皮寒,泻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吃逆者,胃中虚极也。诸肿疮疡皆属心火,是定理也。此证内外相反,须当舍时从证,非大方辛热之剂急治之,则不能愈也。遂投之,诸证悉去,饮食进,疮势温,脓色正。彦和又与五香汤数服,月余平复。噫!守常者,众人之见;知变者,大人之事。知常而不知变,细事因而取败者,亦多矣,况医乎?守常知变,岂可同日而语哉!
  《薛己医案》曰:大尹都成庆患附骨疽,内痛如锥,外色不变,势不可消,喜其未用寒剂,只因痛伤胃气而不思饮食,用六君子汤治之,饮食少进;更以十全大补二十余剂,而脓成针去;仍以大补汤倍用参、芪、归、朮,加麦门、五味、远志、贝母数服,脓渐止而疮亦愈。按二证盖因湿热滞于肉理,真气不能运化,其治宜实脾土,和气血,隔蒜灸,而疽自消矣。
  李户部孟卿环跳穴患附骨疽,彼谓小疮,遂服败毒之剂,更用寒凉药敷之,因痛极刺之,脓瘀大泄,方知为痈也。请予治,诊其脉右关浮大,此胃气已伤,故疮口开张,肉紫下陷,扪之不热。彼云疮内更觉微冷,自意必成漏矣。遂以豆豉饼灸之,饮以六君子汤加藿香、砂仁、炮姜数剂,胃气渐醒,饮食渐进,患处渐暖,肌肉渐生;再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王时亨室产后腰间肿痛,两腿尤甚,此由瘀血滞于经络而然也。不早治,必作骨疽。遂与桃仁汤二剂,稍愈;更以没药丸数服而痊。亦有恶血未尽,脐腹刺痛,或流注于四肢,或注股内,疼痛如锥,或两股肿痛,此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壅遏,血畜经络而然,宜没药丸治之。亦有经血不行,流注四肢,或股内痛如锥,或因水湿所触,经水不行而肿痛者,宜当归丸治之。凡恶血停滞,为患匪轻,治之稍缓,则流注而为骨疽,多致不救。
  一妇人患附骨痈,久而不敛,致腿细短软,脉来迟缓,以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杜仲及附子饼灸之,两月余而愈。凡脓溃之后,脉濇迟缓者易愈,以其有胃气故也。脉来细而沉时直者,里虚而欲变证也。若烦痛,尚未痊也。洪滑粗散者难疗,以其正气虚而邪气实也。
  一男子腰中患此,发而不溃,其气血止能起发,不能培养为脓也,投大补药数剂而溃,又数剂脓出尚清。乃服参芪归朮膏斤余,脓少稠;数斤,脓渐稠,肌肉顿生。大凡痈疽借气血为主,若患而不起,或溃而不腐,或不收敛,及脓少或清,皆气血之虚也,宜大补之。最忌攻伐之剂。亦有脓反多者,乃气血虚而不能禁止也。若溃后发热作渴,脉大而脓愈多,属真气虚而邪气实也,俱不治。常见气血充实之人,患疮皆肿高色赤,易腐溃而脓且稠,又易于收敛;怯弱之人多不起发,不腐溃,及难于收敛。若不审察而妄投攻剂,虚虚之祸不免矣。及患后当调养,若瘰疬流注之证,尤当补益。否则更患他证,必难措置,慎之!
  一女髀枢穴生附骨疽,在外侧廉少阳经分,始末用五香汤、十宣散,一日恶寒发热,膈满,犹大服五香汤,一夕喘死。此升散太过,孤阳发越于上也。
  一人年逾四十,夏患附骨疽,予以火针刺去瘀血,更服托里药而愈。至秋忽不饮食,痰气壅甚,劳则口舌生疮,服寒药腹痛,彼疑为疮,脾胃脉轻取似大,按之无力,此真气不足,虚火炎上也,治以八味丸。彼不信,自服二陈四物,几殆。复请予,仍以前丸治之而愈。
  一人附骨痈畏针不开,臀膝通溃,脉数,发渴烦躁,时嗽,饮食少思。齐氏曰:疮疡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泄利无度,或小便如淋,此恶证也。脓出之后,若脉洪数难治,微濇迟缓易治。刺之脓出四五碗,即服参、芪、归、朮大剂;翼日脉稍敛,更服八珍汤加五味子、麦门冬、肉桂、白蔹三十余贴,脉缓脓稠,三月乃愈。
  一老人腿患附骨疽,肿硬,大按方痛,口干脉弱,肿聚不溃,饮食少思。予谓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肉色不变者,发于骨髓。遂投以参芪等药三十余剂,脓虽熟不穿。予谓药力难达,必须针刺。不听,至旬日方刺,涌出清脓五六碗,然衰老气血不足,养毒又久,竟不救。大抵疮疡旬日不退宜托之,有脓刺之,有腐肉取之,虚则补之,此十全之功也。
  一人患贴骨疽,腿细短软,疮口不合,以十全大补汤,外灸附子饼,贴补药膏,调护得宜,百贴而愈。
  一后生叉骨痛,以风药酒饮一年,予以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生犀角、浮萍百余帖,成一疽,得皮革脓出而愈。后五六年,其处再痛,予曰:旧病作,无能为矣。盖发于新娶之后,多得香辣肉味,若能茹淡远房劳,犹可生也。出脓血四五年,延及腰背皆空,又三年而死。此纯乎病热者。
  一妇年四十余,近环跳生疽,尺脉沉紧,腿不能伸。经曰: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盖脾主肉,肝主筋,肉温则筋舒,肉冷则筋急。遂与乳香定痛丸,少愈;更以助胃壮气血药二十余剂而消。
  一少年天寒极劳,叉骨痛,两月后生疽,深入骨边,卧二年,取剩骨而安,此寒搏热者也。取久疽及痔漏中朽骨,用乌鸡股胫骨以砒实之,盐泥固济,火煅红,地上出火毒,去泥,用骨研细,饭丸如粟米大,以纸捻送入窍内,更以膏贴之。
  一妇人因怒,胁下肿痛,胸膈不利,脉沉迟,以方脉流气饮数剂少愈,以小柴胡汤对二陈加青皮、桔梗、贝母数剂顿退,更以小柴胡汤对四物二十余剂而痊。
  一男子腿患溃而不敛,用人参养荣汤,及附子饼,更以补剂煎膏药贴之,两月余而愈。
  一男子腿患肿,肉色不变不痛,脉浮而滑,以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枳壳、木香饮之,以香附饼熨之。彼谓气无补法,乃服方脉流气饮,愈虚。复求治,以六君子汤加芎、归数剂,饮食少进;再用补剂,月余而消。夫气无补法,俗论也。以其为病痞闷壅塞,似难于补,殊不知正气虚而不能运行,则邪气滞而为病。经云:壮者气行则愈,怯者则着而为病。苟不用补法,气何由而行乎?
  一男子臂肿筋挛骨痛,年余方溃不敛,诊其脉更虚,以内塞散一料少愈,以十全大补汤及附子饼灸之而愈。《精要》云:留积经久,极阴生阳,寒化为热,以此溃多成瘘,宜早服内塞散排之。
  一男子腿患久而不敛,饮大补药及灸附子饼,更用针头散纴之而愈。
  一男子臂患年余尚硬,饮食少思,朝寒暮热,以八珍汤加柴胡、地骨皮、牡丹皮,月余寒热少止;继以益气养荣汤,及附子饼灸之,两月余,脓成针之;更服人参养荣汤半载而痊。
  一妇人脓溃清稀,脉弱恶寒,久而不愈,服内塞散,灸以附子饼而瘳。
  一妇人久而不敛,忽发寒热,予决其气血俱虚,彼反服表散之剂,果大热而死。大抵流注之证,多因郁结或暴怒,或脾气虚,湿气逆于肉理,或腠理不密,寒邪客于经络,或闪仆,或产后瘀血流注关节,或伤寒余邪未尽为患,皆因真气不足,邪得以乘之。常治,郁者开之,怒者平之,闪仆及产后瘀血者散之,脾虚及腠理不密者除而补之,伤寒余邪者调而解之。大要以固元气为主,佐以见证之药。如久而疮口寒者,更用豆豉饼或附子饼灸之。有脓管或瘀肉者,用针头散腐之自愈,锭子尤效。若不补血气,及不慎饮食起居七情,俱不治。
  一男子元气素弱,将欲患此,胸膈不利,饮食少思,予欲治以健脾胃,解郁结,养血气。彼不从,乃服辛香流利之剂,致肿胀。又服三棱、蓬朮、厚朴之类,饮食愈少,四肢微肿,兼腰肿一块,不溃而殁。盖此证本虚痞,今用克伐之剂,何以不死?况辛香燥热之剂,但能劫滞气冲快于一时,若不佐制过服,则益增郁火,煎熬气液而为痰,日久不散,愈成流注之证。
  一男子臂患出腐骨三块,尚不敛,发热作渴,脉浮大而濇,乃气血俱损,须多服生血气之剂,庶可保全。彼惑于火尚未尽,仍用凉药,内服外敷,几危,始求治。其形甚瘁,其脉愈虚。先以六君子汤加芎归,月余饮食渐进;以八珍汤加肉桂三十余剂,疮色乃赤;更以十全大补汤,外以附子饼灸之,仅年而瘥。
  通府李廷仪患流注,吐痰气促,自恃知医,用化痰理气等剂,半载而溃;用托里等剂,脓水淋漓,肿硬不消,寒热往来,饮食少思,肌肉消瘦,大便不实,手足时冷,两尺脉浮大,按之微细。余曰:此属命门火衰,当用八味丸。不信,乃服参、芪、归、朮之类,更加痰喘泄泻。服八味丸、益气汤年余而痊。
  一妇人背患流注,内溃胀痛,服流气化痰之剂,自汗盗汗,脉大而弱,此元气亏损之证也。与参、芪各一两,归、朮各五钱,肉桂二钱,服而针之。至夜半,始出稀脓二碗许。翼日,大汗倦甚,烦热作渴,扬手气促,脉洪大而数,仍用前药加附子一钱,炙甘草二钱,二剂脉证悉退。又以六君子加姜桂二十余剂,始离床褥。后因劳复,寒热作渴汗出,时仲冬,寝帏气出如雾,用十全大补加桂附二剂而痊。
  一妇人久患流注,脾胃虚弱,忽痰壅气喘,头摇目札,手扬足掷,难以候脉,视其面,黄中见青,此肝木乘脾土也,用六君加柴胡、升麻治之而苏,更以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而安。
  一弱人流注内溃,出败脓五六碗,是时口眼歪斜,以独参汤加附子二钱,二剂小愈,更以十全大补之剂,月余而痊。大抵疮疡脓血既泄,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他证,当以末治之。
  一儒者患流注,发热作渴,头痛自汗,脉洪大,按之无力,此气血虚寒也,用十全大补加麦门、五味治之,其证益甚;仍用前药加附子一钱,四剂诸证悉退;却去附子加肉桂二十余剂,气血渐复。又因劳心,发热恶寒,饮食减少,此脾胃复伤,元气下陷,用补中益气加附子一钱,二剂热止食进,仍用大补元气而安。后因考试不利,怀抱不舒,更兼劳役,饮食日少,形气日衰,吐痰作渴,头痛恶寒,或热来复去,或不时而动,仍用补中益气数剂,诸证渐愈,元气渐复,乃去附子再加肉桂五分,百余剂而愈。
  《外科正宗》曰:一男子中寒发散未尽,大腿肿痛,脉浮数而无力,此风寒未尽,内虚故也。以五积散去麻黄加牛膝二服,疼痛稍减;又以内托黄芪酒煎汤四服,痛肿俱消。惟腿外侧结肿一块不退,此瘀血凝滞欲作脓也,以托里药,候脓熟针之,更以十全大补汤而敛。
  一男子劳碌,遇寒每发腿疼,发则寒热呕吐,胸痞不食,此因气恼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故脾气有亏,饮食不能运化,痰滞中脘,湿热动而下,流注为脚气,以开结导引丸二服,行去停痰;又以半夏佐经汤数服,呕止膈利;更以附子六物汤数剂,消而不发。
  一老人年六旬,过欲肾虚,致筋挛痹缩,脚膝无力,不能步履,外贴祛风逐湿膏,内服三因胜骏丸而愈。
  一男子右腿肿痛,两月余昏沉危笃。余曰:脓已成久,强开之,出脓盆许,以独参汤连进二服而苏,以十全大补汤调理百日外而安。
  一男子房事后阴寒,大腿无形作痛,至夜尤甚,不能步履,医以散寒除湿消痰止痛药治之,其痛益增。诊之,脉细濇而无力,此气血不足,寒气所乘之证,与以大防风汤二剂,疼痛顿减;又四剂,其疾全安。
  一男子暑月欲后当风睡卧,致寒气袭于左腿,遂成肿痛,寒热交作,胸痞不食,以保安万灵丹,葱汤化服,洗浴发汗,以散骨髓寒毒;后以大防风汤去羌活加红花、破故纸,温暖肾经,通行经络,肿痛渐消,血脉渐和;后以三因胜骏丸间服,调理两月而愈。
  一监生以欲后受寒,致成腿痛。予以暖肾气温经络散寒邪药治之。彼以为缓,请内医,日服表散之剂,外邪虽散,其内必虚。又以小柴胡汤等药调理,致虚热发作,口燥咽干,烦渴不已。又以知母石膏汤清其上,防风木瓜威灵仙等剂攻其下。众议纷纷,杂药妄进,致病愈剧。仍复请治。其时腿患愈肿,其形缩小,此必死之证也。况此证原从肾经受寒,非附子、破故纸不能通达关节,非羌活、防风牛膝不能通行闭滞,非人参、白朮、炙甘草不能使脾气行达四肢,非川芎、当归、白芍、熟地、红花,不能养血活血。凡病从虚而入者,先补其虚,后攻其病。况治此证,不加温补而反用发散解肌,以正风寒有余之法治之,不死何可得也?后果死。
  《景岳全书》曰:有魏生者,年三十余,素多劳碌,忽患环跳酸痛,数月后大股渐肿,延予视之,曰:此附骨疽也,速当治之。与以活命饮二剂,未及奏效而肿益甚,因慌张乱投,或清火,或解毒,遂致呕吐发热,饮食不进,其势甚危。然后恳求相救,遂以参芪内托散大加炮姜,数剂而呕止食进。其肿软熟,知其脓成,即为针之,针处出脓不多,复以九味异功煎与之,遂得大溃。且瓣瓣出脓,溃者五六处,而腿肉尽去,止剩皮骨矣。溃后复呕恶,发热不食,遂以十全大补汤及九味异功煎相间与之,然后热渐退,食渐进,稍有生色。然足筋短缩,但可竖膝仰卧,左右挨紧,毫不能动,动则极痛,自分已成废物。此后凡用十全大补汤八十余剂,人参三斤,而腿肉渐生,筋舒如故,后成一精壮男子,此全得救本之功也。
  一男子陈姓者,年近三旬,素不节欲,忽见环跳酸痛,月余不愈。予曰:此最可畏,恐生痈毒之患。彼不信,又谋之一庸医,反被其诟曰:此等胡说,真可笑也。筋骨之痛,亦常事耳,不过风热使然,何言痈毒?遂用散风清火等药。至半年后,果见微肿,复来求治。予曰:速用托补以救根本,尚不迟也。彼又不信而谋之疡医,曰:岂有肿疡未溃而遽可温补耶?复用清火消毒之剂,及其大溃而危,再廷余视,则证脉俱败,方信予言而痛悔前失,已无及矣。
  一膏粱子茅姓者,年未三旬,素以酒色为事,亦患此证,早令服药,执拗不从;及其肿而脓成,令速针之,亦畏痛不从。而不知脓既已成,偏听庸流敷以苦寒解毒之药,尤不可解,但有愈久愈深,直待自溃而元气尽去,不可收拾矣。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外科附骨流注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