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读 - (TXT全文下载)

,不加辨正,学人看本草发明,当合经论参究,庶不为前人所误。

  卷之三 中品

  黄芩

  气味苦、寒、无毒。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陈修园曰:黄芩与黄连、黄柏皆气寒味苦而色黄,主治大略相似。大抵气寒皆能除热,味苦皆能燥湿,色黄者皆属于土,黄而明亮者则属于金,金借土之色以为色,故五金以黄金为贵也。但黄芩中空似肠胃,肠为手阳明,胃为足阳明。其主诸热者,指肠胃诸热病而言也。

  黄胆为大肠经中之郁热;肠泄痢者,为大肠腑中之郁热。逐水者,逐肠中之水。下血闭者,攻肠中之蓄血。恶疮疽蚀火疡者,为肌肉之热毒;阳明主肌肉,泻阳明之火即所以解毒也。

  《本经》之言主治如此,仲景于少阳经用之:于心下悸易茯苓,于腹痛易芍药,又于《本经》言外别有会悟也。

  卷之三 中品

  元参

  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陈修园曰:元参所以治腹中诸疾者,以其启肾气上交于肺,得水天一气,上下环转之妙用也张隐庵注解甚妙,详于丹参注中。其云主产乳余疾者,以产后脱血则阴衰,而火无所制。

  治之以寒凉既恐伤中,加之以峻补又恐拒隔,惟元参清而带微补,故为产后要药。令人目明者,黑水神光属肾,自能明目也。

  卷之三 中品

  丹参

  气味苦、微寒,无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张隐庵曰:丹参、元参皆气味苦寒,而得少阴之气化。但元参色黑,禀少阴寒水之精而上通于天;丹参色赤,禀少阴君火之气而下交于地;上下相交,则中土自和。故元参下交于上,而治腹中寒热积聚;丹参上交于下,而治心腹寒热积聚。君火之气下交,则土温而水不泛溢,故治肠鸣幽幽如走水。破症除瘕者,治寒热之积聚也;止烦满益气者,治心腹之邪气也。

  夫止烦而治心邪,止满而治腹邪,益正气,所以治邪气也。

  陈修园曰:今人谓一味丹参,功兼四物汤,共认为补血行血之品,为女科之专药,而丹参之真功用掩矣。

  卷之三 中品

  丹皮

  气味辛、寒,无毒。主寒热,中风螈 ,惊痫邪气,除症坚淤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陈修园曰:丹皮气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辛无毒,得金味而入肺。心火具炎上之性,火郁则寒,火发则热;丹参禀水气而制火,所以主之。肝为风脏,中风而害其筋则为螈 ,中风而乱其魂则为惊痫,丹皮得金味以平肝,所以主之。邪气者,风火之邪也,邪气动血,留舍肠胃,淤积症坚;丹皮之寒能清热,辛能散结,可以除之。肺为五脏之长,肺安而五脏俱可安。痈疮皆属心火,心火降而痈疮可疗。

  卷之三 中品

  防己

  气味辛、平,无毒。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述】 防己气平,禀金之气;味辛无毒,得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风寒温疟者,感风寒而患,但热不寒之疟也。热气诸痫者,心有热而患牛、马、猪、羊、鸡、诸痫也。温热皆为阳邪,痫疟皆属风木,防己可以统治之。除邪者,又申言可除以上之邪气也。然肺为水之上源,又与大肠相为表里,防己之辛平调肺气,则二便利矣。

  张隐庵曰:《经》云:水道不行则形消气索,是水有随气而营运于肤表者,有水火上下之相济者,如气滞而水不行则为水病、痰病矣。防己生于汉中者,破之纹如车辐,茎藤空通,主通气行水,以防己土之制,故有防己之名。《金匮》方治水病有防己黄 汤、防己茯苓汤;治痰病有木防己汤、防己加茯苓芒硝汤;《千金方》治遗尿、小便涩,有三物木防己汤;盖气运于上,而水能就下也。而李东垣有云:防己乃下焦血分之药,病在上焦气分者禁用。又云:如险健之人,幸灾乐祸首为乱阶,若善用之亦可敌凶突险。此瞑眩之药,故圣人存而不废。噫!如此议论,不知从何处参出?夫气化而后水行,防己乃行气利水之品,反云上焦气分不可用,何不通之甚乎?防己能营运去病,是运中有补。《本经》列于中品之前,奚为存而不废?缘其富而贪名,无格物实学,每为臆说,使后人遵之如格言,畏之若毒药,非古人之罪乎?李时珍乃谓千古而下,惟东垣一人误矣。嗟嗟!安得伊芳歧重出世,更将经旨复重宣也。

  卷之三 中品

  狗脊

  气味苦、平。主腰背强,关机缓急,风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

  卷之三 中品

  秦艽

  气味苦、平,无毒。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张隐庵曰:秦艽气味苦平,色如黄土,罗纹交纠,左右旋转,禀天地阴阳交感之气。盖天气左旋右转,地气右旋左转,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主治寒热邪气者,地气从内以出外,阴气外交于阳,而寒热邪气自散矣。治寒湿风痹肢节痛者,天气从外以入内,阳气内交于阴,则寒湿风三邪合而成痹以致肢节痛者,可愈也。地气营运则水下,天气营运则小便利。

  卷之三 中品

  紫菀

  气味苦、温,无毒。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 ,安五脏。

  张隐庵曰:紫者,黑赤之间色也;黑赤,水火之色也。紫菀气味苦温,禀火气也;其质阴柔,禀水气也。主治咳逆上气者,启太阳寒水之气从皮毛而合肺也。治胸中寒热结气者,助少阴火热之气,通利三焦而上达也。蛊毒在腹属土,火能生土,故去蛊毒。痿 在筋属水,水能生木,故去痿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火交则阴阳合,故安五脏。

  卷之三 中品

  知母

  气味苦、寒,无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叶天士曰:知母气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肾属水,心属火,水不制火,火烁津液,则病消渴;火熏五内,则病热中;其主之者,苦清心火,寒滋肾水也。除邪气者,苦寒之气味能除燥火之邪气也。热胜则浮,火胜则肿;苦者清火,寒能退热,故主肢体浮肿也。肿者水脏,其性恶燥,燥则开合不利而水反蓄矣。知母寒滑,滑利关门而水自下也。补不足者,苦寒补寒水之不足也。益气者,苦寒益五脏之阴气也。

  愚按:《金匮》有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肢节疼痛、身体 羸、脚肿如脱,可知长沙诸方,皆从《本经》来也。

  卷之三 中品

  贝母

  气味辛、平,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陈修园曰:贝母气平味辛,气味俱属于金,为手太阴、手阳明药也。其主伤寒烦热者,取西方之金气以除酷暑;《伤寒论》以白虎汤命名,亦此意也。其主淋沥邪气者,肺之治节行于膀胱,则邪热之气除,而淋沥愈矣。疝瘕为肝木受病,此则金平木也。喉痹为肺窍内闭,此能宣通肺气也。乳少为阳明之汁不通,金疮为阳明之经脉受伤,风痉为阳明之宗筋不利,贝母清润而除热,所以统治之。今人以主治痰嗽,大失经旨。

  且李士材谓:贝母主燥痰,半夏主湿痰,二物如水炭之反,皆臆说也。

  卷之三 中品

  栝蒌根

  气味苦、寒,无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陈修园曰:栝蒌根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而入肾与膀胱;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而入心。火盛烁液则消渴,火浮于表则身热,火盛于里则烦满,大热火盛则阴虚,阴虚则中失守而不安,栝蒌根之苦寒清火,可以统主之。其主续绝伤者,以其蔓延能通阴络而续其绝也。实名栝蒌,《金匮》取治胸痹,《伤寒论》取治结胸,盖以能开胸前之结也。

  张隐庵曰:半夜起阴气于脉外,上与阳明相合而成火土之燥。花粉起阴津于脉中,天癸相合而能滋其燥金。《伤寒》、《金匮》诸方,用半夏以助阳明之气,渴者燥热太过,即去半夏易花粉以滋之。圣贤立加减之方,必推物理所以然。

  卷之三 中品

  芍药

  气味苦、平,无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陈修园曰:芍药气平,是夏花而燥金之气;味苦,是得少阴君火之味。气平下降,味苦下泄而走血,为攻下之品,非补养之物也。邪气腹痛、小便不利及一切诸痛,皆气滞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泄其气也。血痹者,血闭而不行,甚则为寒热不调。坚积者,积久而坚实,甚则为疝瘕、满痛者,皆血滞之病;其主之者,以苦平而行其血也。又云:益气者,谓邪气得攻而净,则元气自然受益,非谓芍药能补气也。今人妄改圣经,以酸寒二字易苦平,误认为敛阴之品,杀人无算。试取芍药而嚼之,酸味何在乎?张隐庵曰

  卷之三 中品

  木通

  气味辛、平,无毒。主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木通,《本经》名通草。陈士良撰《食性本草》,改为木通。今复有所谓通草,即古之通脱木也,与此不同。)

  张隐庵曰:木通藤蔓空通,其色黄白,气味辛平,禀土金相生之气化,而为通关利窍之药也。禀土气,故除脾胃之寒热。藤蔓空通,故通利九窍、血脉、关节。血脉通而关窍利,则令人不忘。禀金气,故去恶虫。

  防己、木通,皆属空通蔓草。防己取用在下之根,则其性自下而上,从内而外;木通取用在须知小便之利,亦必上而后下,外而后内也。

  卷之三 中品

  白芷

  气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侵头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

  卷之三 中品

  苦参

  气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徐灵胎曰:此以味为治也。苦入心,寒除火,故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

  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府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按:“补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义也)。

  卷之三 中品

  水萍

  气味辛、寒。主暴热,(得水之气,故能除热)。身痒,(湿热在皮肤)。下水气(萍入水不濡,故能涤水)。胜酒,(水气胜则酒气散矣)。长须发,(益皮毛之血气)。主消渴。(得水气之助)。久服轻身。(亦如萍之轻也)

  徐灵胎曰:水萍生于水中,而能出水上,且其叶入水不濡,是其性能敌水者也。故凡水湿之病皆能治之。其根不着土而上浮水面,故又能主皮毛之疾。

  卷之三 中品

  款冬花

  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

  张隐庵曰:款冬生于水中,花开红白,气味辛温,从阴出阳,盖禀水中之生阳,而上通肺金之药也。太阳寒水之气,不从皮毛外交于肺,则咳逆上气而善喘;款冬禀水气而通肺,故可治也。厥阴、少阳木火之气结于喉中,则如喉痹;款冬得金水之气,金能平木,水能制火,故可治也。惊痫寒热邪气,为病不止一端,故曰诸惊痫寒热邪气;款冬禀太阳寒水之气,而上行外达,则阴阳水火之气自相交会,故可治也。

  卷之三 中品

  浓朴

  气味苦、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生用则解肌而达表,炙香则运土而助脾。)

  陈修园曰:浓朴气温,禀木气而入肝;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然气味浓而主降,降则温而专于散,苦而专于泄,故所主皆为实症。中风有便溺阻隔症,伤寒有下之微喘症,有发汗后腹胀满症、大便硬症,头痛有浊气上冲症,俱宜主以浓朴也。至于温能散寒,苦能泄热,能散能泄,则可以解气逆之惊悸。能散则气行,能泄则血行,故可以治气血痹及死肌也。三虫本湿气所化,浓朴能散而泄之,则三虫可去也。宽胀下气,经无明文,仲景因其气味苦温而取用之,得《本经》言外之旨也。

  卷之三 中品

  栀子

  气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鼻,白癞,赤癞,疮疡。

  陈修园曰:栀子气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得火味而入心。五内邪气,五脏受热邪之气也。胃中热气,胃经热烦懊 不眠也。心之华在面,赤则心火盛也。鼻属肺,酒 鼻,金受火克而色赤也。白癞为湿,赤癞为热,疮疡为心火。栀子下禀寒水之精,上结君火之实,能起水阴之气上滋,复导火热之气下行,故统主之。以上诸症,唯生用之,气味尚存,若炒黑则为死灰,无用之物矣。仲景栀子豉汤用之者,取其交媾水火、调和心肾之功;加香豉以引其吐,非栀子能涌吐也。俗本谓翻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何其陋欤?按:仲景云:旧有微溏者,勿用。

  卷之三 中品

  枳实

  气味苦、寒,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

  张隐庵曰:枳壳气味苦寒,冬不落叶,禀少阴标本之气化。臭香形园,花白多刺,瓤肉黄白,又得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者,得阳明金气而制风,禀少阴水气而清热也。除寒热结者,禀少阴本热之气而除寒,标阴之气而除热也。止痢、长肌肉者,得阳明中土之气也。五脏发原于先天之少阴,生长于后天之阳明,故主利五脏。得少阴之阴故益气,得阳明之气故轻身。仲祖本论,有大承气汤,用炙浓朴、炙枳实;小承气汤,用生浓朴、生枳实;生熟之间,有意存焉,学人不可不参。

  按《本经》有枳实,无枳壳,唐《开宝》始分之。然枳壳即枳实之大者,性宣发而气散,不如枳实之完结,然既是一种,亦不必过分。

  卷之三 中品

  黄柏

  气味苦寒,无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陈修园曰:黄柏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皮浓色黄,得太阴中土之化。五脏为阴,凡经言主五脏者,皆主阴之药也。治肠胃中热结者,寒能清热也。治黄疸、肠痔者,苦能胜湿也。止泄利者,湿热泄痢,唯苦寒能除之,而且能坚之也。

  女子胎漏下血,因血热妄行;赤白带下,及阴户伤蚀成疮,皆因湿热下注;黄柏寒能清热,苦可燥湿,所以主之。然皆正气未伤,热毒内盛,有余之病,可以暂用,否则不可姑试也。

  凡药之燥者,未有不热;而寒者,未有不湿;黄柏于清热之中,而兼燥湿之效。

  卷之三 中品

  山茱萸

  气味酸、平,无毒。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去核)。

  陈修园曰:山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禀厥阴、少阳木火之气化。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皆属于风木也;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皆属于相火也。心下巨阙穴,乃手阙阴心包之募,又心下为脾之分。曰邪气者,脾之邪实为肝木之邪也。足厥阴肝木,血少气亢则克脾土,并于阳则热,并于阴则寒也。又寒热往来,为少阳之病,山萸禀木火之气化,故咸主之。山萸味酸收敛,敛火归于下焦,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所以温中。山萸味酸入肝,肝主藏血,血能充肤热肉,所以逐周身寒湿之痹。三虫者,厥阴风木之化也;仲景乌梅丸之酸,能治蛔厥,即此物悟出。肝者,敢也,生气生血之脏也。孙真人生脉散中,有五味之酸,能治倦怠而轻身,亦从此物悟出。

  张隐庵曰:仲祖八味丸,用山茱萸,后人去附、桂改为六味丸,以山茱萸为固精补肾水之药,此外并无他用,皆因安于苟简,不深讨故也。今详观《本经》,山茱萸之功能如此,学人能于《本经》之内会悟而广其用,庶无拘隘之弊。

  卷之三 中品

  吴茱萸

  气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又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寒热。(泡一次用)

  陈修园曰:吴萸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辛有小毒,得金味而入肺。气温能祛寒,而大辛之味,又能俾肺令之独行而无所旁掣;故中寒可温,气逆可下,胸腹诸痛可止;皆肺令下行,坐镇而无余事。仲景取治阳明食谷欲呕症,及干呕吐涎沫症,从《本经》而会悟于言外之旨也。肺喜温而恶寒,一得吴萸之大温大辛,则水道通调而湿去。肝藏血,血寒则滞而成痹,一得吴萸之大辛大温,则血活而痹除。风邪伤人,则腠理闭,而为寒热咳逆诸症,吴萸大辛大温,开而逐之,则咳逆寒热诸证俱平矣。然犹有疑者,仲景用药悉遵《本经》,而“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二十字,与《本经》不符。而不知少阴之脏,皆本阳明水谷以资生,而复交于中土。若阴阳之气不归中土,则上吐而不利;水火之气不归中土,则下燥而上烦;中土之气内绝,则四肢逆冷而过肘膝,法在不治。仲景取吴茱萸大辛大温之威烈,佐人参之冲和,以安中气,姜、枣之和胃,以行四末;专求阳明,是得绝处逢生之妙。张隐庵、叶天士之解俱浅。

  卷之三 中品

  杏仁

  气味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汤泡去皮。双仁者,大毒勿用)

  陈修园曰:杏仁气味甘苦,其实苦重于甘,其性带湿,其质冷利(冷利者,滋润之意也)。

  下气二字,亦足以尽其功。肺实而胀,则为咳逆上气。雷鸣喉痹者,火结于喉为痹痛,痰声之响如雷鸣也;杏仁下气,所以主之。气有余便是火,气下即火下,故乳汁可通,疮口可合也。心阳虚,则寒水之邪,自下上奔,犯于心位;杏仁有下气之功,伐寒水于下,即所以保心阳于上也。凡此皆治有余之症,若劳伤咳嗽之人,服之必死。时医谓产于叭哒者,味纯甘可用,而不知纯甘非杏仁之正味。既无苦降之功,徒存其湿以生痰,甘以壅气,阴受其害,至死不悟,惜哉!

  卷之三 中品

  乌梅

  气味酸、温、平、涩,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陈修园曰:乌梅气平,禀金气而入肺;气温,禀木气而入肝;味酸无毒,得木味而入肝;味涩即酸之变味也。味胜于气,以味为主。梅得东方之味,花放于冬,成熟于夏,是禀冬令之水精,而得春生之气而上达也。主下气者,生气上达,则逆气自下矣。热烦满、心不安,《伤寒论》厥阴症,以气上撞心,心疼热等字概之,能下其气,而诸病皆愈矣。脾主四肢,木气克土,则肢体痛;肝主藏血,血不灌溉,则偏枯不仁,而为死肌;乌梅能和肝气,养肝血,所以主之。去青黑痣及蚀恶肉者,酸收之味,外治能消痣与肉也。

  张隐庵云:后人不体经义,不穷物理,但以乌梅为酸敛收涩之药,而春生上达之性未之讲也。惜哉!

  卷之三 中品

  犀角

  气味苦、酸、咸、寒,无毒。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解钩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

  陈修园曰:犀角气寒,禀水之气也;味苦酸咸无毒,得木火水之味也。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者,以犀为灵异之兽,借其灵气以辟邪也。解钩吻、鸩羽、蛇毒者,以牛属土而犀居水,得水土之精,毒物投水土中而俱化也。不迷惑魇寐、轻身者,言水火既济之效也。今人取治血症,与经旨不合。

  卷之三 中品

  羚羊角

  气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不魇寐。(俗称羚羊)

  【参】羚羊角气寒味咸无毒,入肾与膀胱二经。主明目者,咸寒以补水,水足则目明也。

  益气者,水能化气也。起阴者,阴器为宗筋而属于肝,肝为木,木得烈日而萎,得雨露而挺也。味咸则破血,故主去恶血。气寒则清热,故止注下也。蛊毒为湿热之毒也,咸寒可以除之。辟恶鬼不祥、常不魇寐梦者,夸其灵异通神之妙也。

  卷之四 中品

  鹿茸

  气味甘、温,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陈修园曰:鹿为仙兽而多寿,其卧则口鼻对尾闾以通督脉;督脉为通身骨节之主,肾主骨,故又能补肾。肾得其补,则志强而齿固,以志藏于肾,齿为骨余也。督得其补,则大气升举,恶血不漏,以督脉为阳气之总督也。然角中皆血所贯,冲为血海,其大补冲脉可知也。凡惊痫之病,皆挟冲脉而作,阴气虚不能宁谧于内,则附阳而上升,故上热而下寒。阳气虚不能周卫于身,则随阴而下陷,故下热而上寒;鹿茸入冲脉,而大补其血,所以能治寒热惊痫也。至于长而为角,《别录》谓其主恶疮,逐恶气。以一点胚血,发泄已尽,只有拓毒消散之功也。

  卷之四 中品

  鳖甲

  气味酸、平,无毒。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疾、蚀肉、阴蚀、痔核恶肉。

  【述】鳖甲气平,禀金气而入肺;味咸无毒,得水味而入肾。心腹者,合心下大腹小腹,以及胁肋而言也。症瘕坚硬之积,致发寒热,为厥阴之肝气凝聚;鳖甲气平,可以制肝,味咸可以软坚,所以主之也。痞者,肝气滞也,咸平能制肝而软坚,故亦主之。蚀肉、阴蚀、痔核恶肉,一生于鼻,鼻者肺之窍也;一生于二便,二便者肾之窍也;入肺肾而软坚,所以消一切恶肉也。

  卷之四 中品

  白僵蚕

  气味咸、平、辛,无毒。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痒病。(凡禀金气色白之药,俱不宜炒。)

  【述】僵蚕气平为秋气,味辛为金味,味咸为水味,禀金水之精也。治惊痫者,金能平木也。治夜啼者,金属干而主天,天运旋转,昼开夜阖也。杀三虫者,虫为风木所化,金主肃杀也,灭黑 、令人面色好者,俾水气上滋也。治男子阴痒者,金能制风,咸能除痒也。

  徐灵胎曰,僵蚕感风而僵,凡风气之疾,皆能治之,盖借其气以相感也。

  或问:因风以僵,何以反能治风?曰:邪之中人也,有气而无形,穿经透络,愈久愈深。

  以气类相反之药投之,则拒而不入,必与之同类者,和入诸药,使为响导,则药力至于病所。

  而邪与药相从,药性渐发,或从毛孔出,或从二便出,不能复留矣。此即从治之法也。风寒暑湿,莫不皆然。此神而明之之道,不专恃正治奏功矣。

  卷之四 中品

  蚱蝉

  (古人用蝉,今人用蜕,气性亦相近。)气味寒、咸。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

  陈修园曰:蚱蝉气寒禀水气,味咸得水味,而要其感凉风清露之气以生,得金气最全。

  其主小儿惊痫者,金能平木也。蚱蝉日出有声,日入无声,故止夜啼也。癫病寒热者,肝胆之风火也,蚱蝉具金水之气,金能制风,水能制火,所以主之。

  张隐庵曰:蝉脱、僵蚕,皆禀金水之精,故《本经》主治,大体相同。但蝉饮而不食,溺而不粪;蚕食而不饮,粪而不溺,何以相同?经云:“饮入于胃……,上归于肺……。”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是饮食虽殊,皆由肺气之通调,则尿粪虽异,皆禀肺气以传化矣。

  石膏 气味辛、微寒,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

  陈修园曰:石膏气微寒,禀太阳寒水之气;味辛无毒,得阳明燥金之味。风为阳邪,在太阳则恶寒发热,然必审其无汗烦燥而喘者,可与麻桂并用;在阳明则发热而微恶寒,然必审其口干舌焦大渴而自汗者,可与知母同用。曰心下气逆,即《伤寒论》,气逆欲呕之互词;曰不能息,即《伤寒论》虚羸少气之互词;然必审其为解后里气虚而内热者,可与人参、竹叶、半夏、麦冬、甘草、粳米同用。腹中坚痛,阳明燥甚而坚,将至于胃实不大便之症。邪鬼者,阳明邪实,妄言妄见,或无故而生惊,若邪鬼附之,石膏清阳明之热,可以统治之。阳明之溃烂也。但石品见火则成锻石,今人畏其寒而 用,则大失其本来之性矣。

  卷之四 下品

  附子

  气味辛、温,有大毒。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以刀削去皮脐,每个剖作四块,用滚水微温泡三日,一日一换,去盐味,晒半燥,剖十六块,于铜器炒熟用之。近世以便煮之,非法也。)

  陈修园曰:《素问》谓以毒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神农本草经读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