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志 - (TXT全文下载)

为僧居诸院牡丹特盛今徙东城承福门内为祝厘之所内有八思巴帝师殿
次北观德坊
隋于此坊置百官射堋取射以观德之义因以名坊又有国子监唐初唯内臣所居长寿中敕不许它人居止景福寺本唐千金公主宅垂拱中自教业坊徙景福尼寺于此会昌中废晋时为宣徽院军将朱崇□宅因穿地得石佛遂奏建为寺天福二年赐以旧额而僧居之宝华院后唐长兴二年建晋天福三年赐名
次北积善坊
北至洛水隋有周法尚宅唐有明皇旧宅本高士廉宅亦号五王子宅分院而居明皇八分书院额右金吾卫韦机宅后为邱神绩宅神绩诛以赐张易之易之诛为将作监又有崔神庆宅后为崔日用宅太微宫天宝元年正月置[玄]元皇帝庙于东都积善坊九月改庙为太上[玄]元皇帝宫二年改太微宫
坊之北月陂
河南图经曰洛水自苑内上阳宫南弥漫东注隋宇文恺版筑之时因筑斜堤束令东北流当水冲捺堰作九折形如偃月谓之月陂其西有上阳积翠月陂三堤记唐明皇开元末作三堤命李适之撰记永王璘书其记云及泉而下巨木飞轮而出伏水然后积石增卑而培薄方下而锐上余皆残缺不可辨按月陂已见上上阳积翠疑取二宫之名以名堤今堤石皆摧庆[历]中造会通桥亦多徙置之记之背列明皇诸子及当时公卿名位世传安禄山陷洛阳观之云此多有贤士之名蕃音伪为盐豉遂号盐豉碑福严院晋天福八年建开运元年赐名院多植牡丹
定鼎门街之西第二街
北隔洛水当皇城之右掖门
凡六坊
按六坊之内比唐多广利一坊自第三街徙
从南第一曰从政坊
唐有李杰宅
次北大同坊
本曰植业隋大业六年徙大同市于此凡周四里开四门邸一百四十一区资货六十六行因乱废唐显庆中因旧市以名坊唐有洛汭府
次北承义坊
唐有申王撝宅后为王毛仲宅唐刑部尚书韦抗宅
次北明义坊
本曰显义避唐中宗讳改隋有蜀王秀宅唐有韦安石宅
次北教义坊
唐有武后母荣国夫人宅后立太原寺武后登上阳宫遥见之辄凄感乃徙于积德坊此坊唐与禁苑连接
次北广利坊
北至洛水即唐洛滨坊之地垂拱中筑入苑按广利坊本在厚载门街之西西市之北其后徙于此地
定鼎门街之西第三街即厚载门街凡五坊
按五坊内比唐增怀义一坊
从南第一曰通济坊
按韦述记厚载门第一街街西本固本坊又改西市次北广利坊其北抵苑第二街街西从南第一曰通济坊今乃与西巿相通其西南即京城西南隅也坊内隋有姚辨宅甲弩坊天经宫乃文帝寝庙唐有望仙桥南对厚载门北对右掖门今废
次北怀义坊
按韦述记唐通济坊即隋怀义坊今通济外更增怀义盖唐广利坊之地广利即隋富义坊隋有陈叔宝宅
次北[淳]和坊
次北南里坊
按韦述记南里北里在[淳]和之西今皆居其北
次北北里坊
右定鼎门街西坊十七
  洛水之北东城之东坊三十二
洛水之北东城之东第一南北街北当徽安门西街凡六坊街
按六坊之内比唐多道义一坊
从南第一曰承福坊
按韦述记东城之南永福门外有承福坊次东玉鸡坊次东铜驼坊次东上林坊次东温洛坊旁通凡五坊皆在洛北漕南二水之间然后叙东城之东第一南北街立德而下凡四坊今洛城承福依旧外玉鸡易名铜驼却在上林之东二坊徙河之南温洛徙近西皆不能详究且从之为定又承福在立德之南故并以书之
次北立德坊
在宣仁门外街南唐有王本立宅后为都水监吏部选院胡祆祠庆福尼院后唐明宗孙女公主为尼号[弘]愿大师永洛长兴三年建院赐名长兴积庆尼院命翰林学士李怿为之记晋天福三年改广福院至宋昭宪太后侄女出俗居此院太平兴国三年赐今名洛人但名公主院今院内有明宗及晋高祖画像盘桌器用尚有旧物立德禅院后唐同光二年庄宗为僧无学大师契澄建三年赐名契澄姓史云州人骁勇善斗战号史银枪从庄宗入洛自请度为僧寿安禅院梁开平二年龙虎军统军袁象先建正明二年赐名院有罗汉阁净众禅院梁正明元年建后唐天成二年赐名普济尼院后唐同光二年建赐名四年兵火焚荡后重葺之
次北清化坊
隋有邹王杨庆宅许道进宅唐有左金吾卫都亭驿又按河洛记越王侗即位李密遣李俭送降款以清化里纪洪政宅为宾馆以处俭梁泰[宁]军节度使刘鄩宅[以下至刘涛宅皆失处所]后唐昭懿夏皇后庙
明帝后泰王闵帝之母晋革命徙后唐神主于此天福四年又迁入至德宫后唐废帝宅天成二年赐帝为河中节度使失守命归私第后唐端明殿学士吕琦宅与废帝宅相近秘书监致仕刘涛宅太祖时人太微宫唐之[弘]道观有老君像明皇肃宗二像侍立天佑二年柳璨奏改曰太清宫寻改为太微宫又云璨于清化坊旧昭成寺基建太微宫按寺在其北道光坊而此通入清化未详梁开平元年改太微后唐同光元年复为宫天禧三年王钦若奏重葺之加西位廊庑及真武殿天圣元年始成
旧有北双市门
今废
次北道光坊
隋有元寿寺唐有昭成寺旧洛阳县廨
次北道义坊
续添长兴应圣禅院梁正明四年建后唐长兴二年赐名
次北道政坊
本曰元吉唐永徽中改隋有杨义臣宅千金堨法会禅院后唐清泰元年建晋开运三年兼侍中景延广奏赐名长兴保寿禅院梁正明三年建后唐长兴三年赐名周时废至宋开宝五年重修集福禅院后唐长兴四年兼中书令李从敏建汉干佑元年赐名有(麦肙)(麦戈)场
东城之东第二南北街北当徽安门东街凡五坊
按五坊之内比唐多永福一坊
从南第一曰永福坊
其南唐之中桥南当长夏门此坊续添奉慈禅院晋开运二年兼中书令景延广为母建三年赐名
其东思恭坊
唐有张大安宅李多祚宅驸马都尉王守一山亭院按韦述记思恭在归义之北乃反之未详其南即旧玉鸡坊之地瀍水自北来东南合洛河镇国桥跨之冯起知府时尝修之后钱惟演重建用石脚锐其前桥南猗亭从事欧阳修为名尔雅石杠谓之猗亭南金沙滩亦曰金沙碛普庆禅院梁正明六年建后唐长兴二年赐名天福资庆尼院后唐长兴二年前金州防御使苌从简建晋天福二年赐名都亭西驿本粮料院庆[历]中西夏款附岁时遣使经途遂建驿以处
次北归义坊
唐秘书监致仕穆[宁]宅今失处所福胜禅院本唐大中中福建观察使李贻孙宅后唐清泰中曹太后为明宗追福建院殿东有经藏经秩纯缘皆用太后宫中衣服裁制今尚鲜明板廊周匝东临瀍水西有罗汉殿洛人因此但名罗汉院太平禅院在福胜院后唐垂拱二年太平公主建号太平寺后废复建为太平禅院庆[历]五年并入福胜院今舍宇皆摧圮广顺智度禅院汉干佑元年建周广顺元年赐名隆庆尼院周广顺二年符彦卿女为尼以宅建院显德元年赐名魏王符彦卿宅今废慧云尼院晋天福五年建
次北履顺坊
隋有牛[弘]宅唐有沙苑监杜康祠天庆尼院周显德二年太祖妃李氏为尼皇城内建院端拱二年诏徙于旧宅因赐名按实录广顺二年以洛京潜龙宅为天胜禅院今洛城更无有疑便是此今院内有周太祖世宗二画像俗号太后院安化禅院后唐长兴二年建晋天福三年赐名
次北进德坊
北抵城隋有辛公义宅唐有郏鄏府长兴应福禅院后唐长兴二年僧惠(王巳)建四年赐名惠(王巳)仕庄宗为将军后为僧俗号将军院天福宝地禅院后唐天成二年建晋天福七年赐名有慈氏阁
东城之东第三南北街北当安喜门西街凡六坊
按六坊之内比唐多北巿邻德二坊
从南第一曰温洛坊
按韦述记温洛坊当在积德坊之南今非旧所其南即铜驼坊之地
其东景行坊
唐有华严寺郑善果宅其南即拜洛坛太府寺赐坊之地都亭驿前临瀍水后对应天禅院旧驿舍庳陋皇佑初知府事张奎葺之始为宏敞什器皆具唐制驾在京有马九十匹在岸之北
次北北市坊
本临德坊唐显庆中立为北市后废市因以名坊
次北邻德坊
亦北市之地后增此坊天福延庆禅院后唐长兴中义州刺史刘再金以宅建晋天福六年赐名资圣禅院后唐同光二年建天福二年赐名普安禅院梁正明五年建尼院至宋皇佑四年始为应天院廨院
次北敦厚坊
隋有观王杨雄宅
次北修义坊
北抵城晋司空裴楷墓
从南第一曰时泰坊
隋有通远桥跨漕渠桥南通远市周六里市南临洛水有临寰桥唐有放生池其南即上林坊之地续添此坊水北仓本梁太祖宅开平元年号大昌宫敬翔兴创编遗录云竟不施行乃以为太仓兴福尼院太子太师致仕宋彦筠以宅建汉干佑三年赐名
其东时邕坊
隋有苏威宅唐有郯王府本郑贵妃宅其南即上林官园之地唐户部尚书致仕崔俊宅严因院晋天福七年公主建尼院九年赐名至宋[淳]化三年改为僧院广顺洪福尼院晋天福七年建周广顺元年赐名[弘]福至宋避庙讳改
次北立行坊
隋有宇文述宅唐有大圣真观水北巡检使廨上东门草场其东北有土台俗传云晋石崇宠姬绿珠墓而韦述记不载疑非是
次北殖业坊
晋司空王戎墓封演见闻录曰王戎墓隋代酿家穿傍作窖得铭曰晋司徒尚书令安丰元君王公之铭铭有数百字然则古人葬者已有石记其铭今尚存数十字俗传为朱买臣墓非是卫国寺唐神龙二年节愍太子建以本封为名会昌中废光化中复建有小院十一广顺洪寿禅院梁干化二年建周广顺二年赐名
次北丰财坊
北抵城唐有薛元超宅
东城之东第五南北街凡五坊
按五坊之内比唐多教业一坊然教业亦旧坊名
从南第一曰教业坊
按其地乃唐毓材坊其南即教弩场之地长兴保庆尼院本泰山庙地梁正明五年建后唐长兴二年赐名中有慈氏阁俗曰阁子寺
次北毓材坊
其地乃广德懋坊之南半坊之地隋洛阳县廨居此西去宫城八里又有李雄宅大云寺后魏建净土寺隋大业四年自故城徙建阳门内唐正观三年复徙于此长寿二年改大云会昌中废后唐同光二年重建今小院七
次北德懋坊
次北毓德坊
唐有洛阳县廨斗富台今洛人相传云石崇王恺筑会之所而韦述记不着疑妄
次北审教坊
北抵城唐有王晙宅
东城之东第六南北街凡五坊
按五坊之内比唐多赐福教善二坊而易教业之名
从南第一曰积德坊
隋曰游艺坊尽一坊为杨素宅宅有沈香堂按其南即温洛之地唐有司农寺输场长松营太平公主园
次北赐福坊一
续添本教业坊之南半坊之地隋有长孙炽宅天女尼寺唐正观九年建景福寺武后改天女会昌中废后唐同光二年重建今有小院二十九
次北教善坊
续添亦教业坊之地
次北兴艺坊
唐有麟趾尼寺金谷府
次北通远坊
北抵城按明皇杂录曰开元中乐工李龟年能歌特承顾遇于东都通远坊大起第宅僭侈踰于公侯中堂制度甲于都下其后裴晋公度购得之移于定鼎门别庐号绿野堂
右洛水之北东城之东坊三十二
按萧颖士集兴敬里有秘书少监赵骅宅骅字云卿子宗儒相德宗而韦述记无兴敬坊疑后改之
元河南志卷二
 成周城阙宫殿古迹
河南府古城特众书谓周公召公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者所筑乃周王城即武王谓为天室定鼎于郏鄏之所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者所筑乃成周下都周处殷民两城东西相去四十里而王城西近涧水南临洛水平王东迁宅是灵王时谷洛斗将毁王宫是已盖谷水即涧水也至隋炀听苏威言南当伊阙东去王城五里为宫大业十三年遂平毁王城而皇城处城西偏外筑宫城宫城东复为东城又南跨洛水北踞邙岭大为罗城而洛贯其中以象天津号紫微城唐五代宋因之其留守分司御史台漕运使司河南府河南县皆在水南金于正大初筑城东临瀍水南仍承福门迤东西据东城之西故皇城北缩于东城之郛仅一里为中京金昌府置留守司凡官署公廨悉自水南徙入实今府城也周下都至敬王避子朝之乱迁居之以其狭小晋魏舒会诸侯毁狄泉而大之有南北宫汉高祖欲都此听娄敬张良之言遂都长安至光武竟都之历魏晋元魏皆以为都唐日尚佳今为邱墟矣大抵周召营卜之城今皆夷荡或半存兹辑洛阳志至城阙宫殿乃为详着之庶几后人易喻云又云王城即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言毋远天室者周公成王成其志召公实先经理之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为朝会之地周公留后治之至平王东迁都此
周书曰周公作大邑成周于土中立城方千六百二十丈郛方七十二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制博物记曰王城方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望洛水北至郏山春秋左氏传襄二十四年齐人城郏杜预曰郏王城也按周书云成周盖误当为王城也
面有三门凡十二门南城门曰圉门东城门曰鼎门
帝王世纪曰东南门名鼎门盖九鼎所从入
北城门曰干祭
春秋左氏传昭二十四年晋侯使士景伯莅问周故士伯立于干祭而问于介众杜预曰干祭王城北门介大也郦元水经注曰子朝之乱晋所开也
余名不传每门三涂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车从中央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涂阔二十步王宫当中涂之经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王宫有五门曰路门应门雉门库门皋门宫有六寝前曰路寝余五寝居后总曰燕寝
东北一寝春居之东南一寝夏居之西北二寝秋冬居之中央一寝季夏居之
其内有后之六寝九嫔以下分居之近郊三十里之地为明堂以祀文王事上帝
高三丈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九堂十二室每堂四户八牖其宫方一百步
左巷
杜预曰近东城
又志云成周之城周之下都也即周公成王患四方之远监三监之叛又卜瀍水东惟洛食作此以处商民欲徙周而居之至敬王避子朝之乱迁于是及敬王徙都晋侯合诸侯于狄泉始大其城帝王世纪曰敬王避子朝之乱东居成周故春秋称率诸侯之徒修缮其城以成周小不受王都故坏狄泉而广焉又曰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晋元康地道记曰王城去洛城四十里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顷一十二亩三十二步陆机洛阳记曰洛阳城周公所制东西十里南北十三里城上百步有一楼橹外有沟渠华延俊洛阳记曰洛阳盖周敬王所都之地所谓东周也后汉魏晋隋并都于此城东西七里南北九里按成周即汉洛阳县陆机所谓洛阳城盖成周也今故洛阳城即成周之城旧址尚存俗传东西六里南北九里亦曰九六城与帝王世纪元康地道记不异
宣榭
讲武屋也
襄宫
襄王庙也
吕温古东周城铭并序鲁昭公三十二年周苌[弘]合诸侯之大夫城成周晋女叔宽曰天之所坏不可支也苌[弘]违天必受其咎异岁周人杀苌[弘]左氏明征以为世规俾持颠之臣沮其胜气非所以厉尊王垂大顺也予经其地而作是铭
文王受命肇兴西土周公作洛始会风雨居中正本拓统开祚盛则骏奔衰则夹辅平王东迁九鼎已轻二伯之后时无义声大夫苌[弘]言抗其倾坐召诸侯廓崇王城虽微远猷实被令名宜福而祸何伤于明立臣之本委质定分为仁不卜临义不问无天无神唯道是信国危必危国灭不振求而不获乃以死徇兴亡理乱在德非运罪之违天不可以训升墟览古慨焉遐愤勒铭颓隅以劝大顺
 后汉城阙宫殿古迹
后汉都城即周敬王会诸侯毁狄泉大筑成周为都之城有南北宫光武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又云后汉都城有南宫北宫光武因周敬王都而广大之今白马寺东遗址仅存门十二
  十二门
南面四门正南曰平门
一作平城门古今注曰建武十三年开蔡邕曰平城门正阳之门也与宫连郊祀法驾所从出门之最尊者汉官秩曰平城门为宫门不置候按灵帝纪曰南宫平城门当是宫在门之内所以连言也李尤铭曰平门督司午位处中外临僚侍内达帝宫正阳南面炎暑赫融
东曰开阳门
应劭汉官仪曰开阳门始成未有名夜有一柱来止楼上后琅邪开阳县上言南门一柱忽然飞去莫知所在光武使视之则此是也因以名门李尤铭曰开阳在孟位月惟已清明冠节太阳进起
西曰宣阳门
按汉志十二门名有小苑门而独无铭莫知其方所而十道志列在平城之西董卓传孙坚军太谷进宣阳城门注曰洛阳记南面有四门从东第三门也是则小苑亦名宣阳
次西曰津门
当洛水浮桥下一作津城门又作津阳门李尤铭曰名自定位惟月在未温风郁暑鹰鸟习鸷
东面三门南曰旄门
一作宣平门又曰望门李尤铭曰旄门值季月位在辰顺阳布惠贫乏是振
中曰中东门
李尤铭曰东处仲月厥位当卯鸧鹒有声鹰隼匿爪除去桎梏狱讼勿考
北曰上东门
按贾谊疏曰择良日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是则西汉时已有上东门矣汉旧仪曰册皇太子诸侯王皆于上东门李尤铭曰上东少阳厥位在寅条风动物月正孟春
西面三门南曰广阳门
李尤铭曰广阳位孟厥月在申凉风时至白露已分
中曰雍门
一曰雍城门李尤铭曰雍门处中位月在酉盲风寒浊鹰归山阜 【 鹰一作燕】
北曰上西门
应劭汉官仪曰上西所以不纯白者汉家厄于戌故以丹饰之门上有铜璇玑玉衡李尤铭曰上西在季位月惟戍菊黄豺祭号令严悉
北面二门东曰谷门
一作谷城门李尤铭曰谷门北中位当于子太阴主刑杀伐为始 【 子或作丑始作首】
西曰夏门
一作夏城门李尤铭曰夏门值孟位月在亥不周用事[玄]冥幽晦阴阳不通螮蝀匿彩迎冬北坛顺阴所在
  南宫
南宫南临洛水去北宫七里
在平城门内高祖居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偶语南宫之名见于西汉之初水经注曰汉世洛阳宫殿门题多是大篆或云蔡邕书
朱雀苍龙白虎元武阙北阙
洛阳故宫名曰北阙南宫阙曰武阙
司马门
史记注曰凡言司马门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主武事总言之外门为司马门也贾谊书曰天子宫门曰司马门
掖门
汉制内至禁者为殿门外出大道为掖门应劭曰掖者言在司马门之旁掖也
南端门
薛综曰南方正门也
却非门 九龙门
薛综曰九龙本周时殿名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乱绕故曰九龙
章台门
崇德殿前
乐成门
南宫中门
敬法门 含章门 嘉德门 盛德门 会福门 威兴门 宜秋门 承明门 金马门
东门京所造武帝令东方朔等待诏于内
鸿都门
灵帝命蔡邕书五经刻石立此
登贤门 青琐门
黄门郎旦暮拜处
春兴门 崇德殿
宫之正殿
却非殿
光武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
章德殿
前殿
玉堂殿
前有后殿中平三年复修玉堂殿铸铜人四黄钟四及天禄虾蟆
嘉德殿
在九龙门内孝仁董皇后常居之称永乐宫
宣德殿
建武二十年诏置名马式于前殿前
乐成殿 承福殿 宣室殿 明光殿
尚书郎奏事此殿
显亲殿 建始殿
东有太仓武库
含章殿
山谦之丹阳记曰含章名起后汉
敬法殿
明德马皇后以疾坐殿之东厢
铜马殿 清凉殿 凤凰殿 黄龙殿 寿安殿 竹殿
自敬法已下见洛阳宫殿名在南宫中
中德殿 平朔殿
见洛阳故宫名
千秋万岁殿 温德殿 灵台殿
灵帝中平二年南宫火续汉志曰时烧灵台殿乐成殿延道西烧嘉德和驩殿
杨安殿
献帝自长安还张杨嘻修洛宫以为己功因以杨名殿
云台内有广室殿洛阳地记曰云台高阁四闲
兰台
兰台石室宣名鸿都皆藏典策之所
阿阁
马严祭蚩尤明帝御阿阁士众
长秋宫
内有和驩殿
东西宫
卫宏汉旧仪曰帝为东宫皇后为西宫
东观 承风观
陆机洛阳记曰在南宫高阁十二闲
承善闼 仁寿闼
班固定建武注记于此
承明堂 万金堂 嘉德署 南署 武库 侍中庐
洛阳故宫名曰在南宫中
太仓西园
灵帝造万金堂于园中有少华山
  北宫
蔡质汉官典职曰南宫至北宫中央作大屋复道三行天子案行中道从官夹左右十步一卫两宫相去七里古诗云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止车门
有南门东西门汉官典职曰朱雀门在止车门内
朱雀苍龙白虎元武阙
汉官典职曰偃师去宫三十五里望朱雀五阙德阳殿其上郁律与天连
司马门 掖门
又有南掖北掖东掖西掖左掖虎贲掖门
端门
马融对策于北宫端门
广义门 云龙门
宫东门
神虎门
宫西门
朔平门 东明门 德阳门 崇贤门
在云龙门内
金商门
在神虎门内
铁柱门
李松奉引更始马惊奔触北宫铁柱门
盛馔门 建礼门
在崇贤门内尚书郎更直门外
含德门 章台门 德阳殿
东观汉记曰明帝欲起北宫尚书仆射锺离意上书谏出为鲁相后起德阳殿殿成百官大会上谓公卿曰锺离尚书若在不得成此殿殿前有东阁汉官典职曰德阳殿画屋朱梁柱皆金镂一柱三带韬以赤缇周旋容万人激洛水于殿下洛阳宫殿簿曰殿南北行七丈东西行三十七丈四尺应劭汉官仪曰在崇贤门内李尤铭曰皇考垂象以示帝王紫微之侧[弘]诞弥光大汉体天承以德阳崇高[弘]丽包受万方内综朝贡外示遐荒盖北宫殿之最尊者
崇德殿
亦明帝造薛综曰崇德在东德阳在西相去五十步
龢驩殿 安福殿
薛综曰龢驩安福二殿在德阳殿南
宣明殿
在德阳殿后
温明殿 章德殿 寿安殿
或作德阳宫内殿名
含德殿 章台殿 天禄殿 温饰殿 迎春殿 永[宁]殿 崇政殿
在金商门内
永乐宫
续汉志曰德阳前殿西北入门内永乐太后宫即桓帝母也
增喜观
和喜邓后即此阁门宫人
白虎观
白虎门名于门立观因名之内有殿章帝会群儒讲五经同异
九子坊
汉宫阁名曰洛阳故北宫有九子坊
东西掖庭 崇德署
在金商门内
钩楯署 掖庭署 朔平署
右北宫
  城内两宫之外
城内街二十四
汉官典职曰雒阳二十四街街一亭
长寿街
光武见陈留吏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
万岁街 土马街
已上见应劭风俗通义
铜驼街
华延俊洛阳记曰汉有两铜驼在宫之南街四会道头夹路东西相对高九尺汉时所谓铜驼街又曰洛阳又有香街陆机洛阳记曰俗语曰金马门外聚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风土记曰石季龙后取铜驼向邺
香街
见上按二十四街所见惟五
三市
华延俊洛阳记曰大市名金市在城中南市在城之南马市在大城之东
都亭二十四
见上又华延俊洛阳记曰城内都亭二十四
芳林亭 奉常亭 广世亭 昌益亭 广莫亭 定阳亭 遮要亭 暴室亭 广阳亭 西明亭 万岁亭
按亭在故嵩阳县西北已载登封事中此云城内都亭恐非足
文阳亭 东明亭 视中亭 东因亭 建春亭 止奸亭 德宫亭 东阳亭 千秋亭 安众亭 孝敬亭 清明亭
已上惟奉常一亭见汉书余见延俊记而失一名
里 【 城内】
按城之内外皆有里名今但录所见者又吕静韵集大(上□下车)里名在洛阳不知时代今附见之 【 (上□下车)音轘】
步广里
在上东门内有翟泉
永和里
有董卓宅
永安宫
洛阳宫殿名曰周回六百九十八丈洛阳宫殿簿曰宫内有景福殿安昌殿延休殿有园东京赋曰永安离宫修竹冬青又永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河南志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