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昌国州图志 - (TXT全文下载)

过省例一百贯以上旧志所载今存之者钦睹诏书有议行贡举之法以待来者有考焉
   翁洲书院
书院在州治之北往宋帅机应公傃读书之所登进士第侄应公(彳繇)接踵魁多士官至参政于淳佑年闲理宗书赐翁洲二字因以为名宗族姻党之子弟肄业于中圣朝混一各道建立提学司首以应翔孙任山长而江浙行省例以为阙本院素无田产翔孙于元贞乙未帅其子侄拨己分产隶书院公其出纳以为教养之资州判官冯福京记【翁洲书院往宋参政应公葺芷先生读书之所也先生由此奋身以词赋魁天下士立取要官荐登政府急流勇退归荣故乡翁洲为昌国之别名理宗书以宠光其居第先生遂以扁书院延师其闲率其子弟及族之人与夫乡之俊秀皆造焉讲肄程序一遵晦庵朱文公白鹿洞规衿佩兟兟礼乐秩秩实乃为一方精舍之望先生遗世越三十年大元混一行省例取以充山长之选厥有既受激谓之以为养皆望洋而不至则以其族之儒而耆者董行教事旦望舍菜而已岁在乙未曰天定者以省亲辞去白之州州俾学正摄闻诸府遂次第以达行省之听继准命下诘问资粮之有无存没之当否州谓院既无于寸产士又隶于州庠教养咸阙不可徒冒其名具以实告行省几去其阙先生之犹子全轩翔孙义形于色曰不可使家世诗书之业自我而坠乃辍已分田隶书院公其出纳以赡师生告诸提举司转闻省人议韪之遂得不废首选严陵何君烨之来任山长事实大德改元之蜡月也乃沥龟朋之吉载刊鹿洞之规爰采新田重恢旧观于是何君来言曰书院几废而复兴子实与闻其事愿为之记以示后人呜呼士无志古道之行久矣三代盛时五家为比家有塾焉五百家为党党有庠焉为庠者三十而后合于乡乡即遂也遂有序焉由遂而达于为方百里之国若庠若序何可胜计则是无尺地而不兴学无一民而不受教虽兔罝赳赳之夫皆麟趾振振之士三载大比王拜贤书实井田中德行道艺人也其孝友睦姻任恤之风至今犹可想见岂若后世之郡邑或百里或千里而后有一学又必俟有司之建立县官之经费哉往宋初造有四书院亦乡自为之非出于在上者之驱迫其意甚古自是邈乎无闻今书院再创于翁洲不惟继志述事以有得于穷神知化之妙且将推一家礼义之泽以渐沐其乡里又使党庠遂序之遗风见诸当世可谓一举而三得甚盛甚伟非志于古道而笃于力行者能之乎因发余之绪言告夫二三子者以为切磨之益参政公书院之创为宗晦庵之学像而祠之所以使来游来歌者之目击而道存也二三子知之乎晦庵于经术讲说殆遍平生精力萃在论孟学庸之四书盖谓学者必学于此而能得夫穷理正心之方以为修己治人之本故为之章句为之辑略又设为或问惟恐辨之不明发之不尽所以嘉惠后学之盛心可谓勤且忠矣今其书具存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齐民之子莫不家传而人诵固宜君子得闻大道之要小人得蒙至治之泽若大学序文之言矣数十年来庠序曰广而道学愈不明士籍日增而心术愈不正其故何哉无乃学者误于耳目之见闻不能真体实认而知行之未至耳大抵晦庵之书论辨反复训释详明析事理之精微无毫厘之渗漏故读之者一开卷闲口未绝吟而其理已粲然毕陈于前不待思索皆自以为有得迨夫卷方释手一回顾之顷则向者粲然毕陈之理已若空中之华罔然复无所见然则暂晓了于手披口吟之闲不浃洽于躬行心得之妙信奚益哉此道学所以不明心术所以不正遂使先儒之传注几为圣经之赘疣盖不善读书者之罪也谢显道尝以记问自矜明道程纯公以玩物丧志语之是知诵言而忘味者则言乃道之障碍伊川程正公以易传授尹彦明曰只说得七分学者须自体究是知由辞而得意者则辞乃道之筌蹄此伊洛诸老之成就后学悉皆引而不发优而柔之使自得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盖欲其深造自得实有以见夫道体之大全非徒从事言辞而已也昔王文公注易或曰加详焉使学者易知何为而不可曰不可也易知则学者将不思不思则其知也非自得之知旨哉斯言此其为后学虑者夫岂训诂诸儒之所及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二三子其思之乎犹待警发鞭策乎所学所得果何物乎道是已六经皆载道之文然道非心外之物顾思与不思耳思之思之而又思之若有神物以通之超然而觉顿然而悟洞洞属属之辉光全心皆道胶胶扰扰之酬酢大道即心出处语默之闲造次颠沛之顷以至起居饮食之微将无须臾而非道心之形着矣思至于是复何思哉达则道行于世非己之达穷则道藏诸身非己之穷行藏系道已奚与焉矧今圣明御极诏天下郡国养士且议行贡举制猗欤盛哉二三子何患乎道之不行也余他日于山泽樵渔之闲闻有自海滨而应聘者必将以为翁洲之士也二三子其试思之则无负全轩作新书院之意亦何君远来开堂之所乐也堂舍若干椽田土若干亩此有司之事故不书大德戊戌正月望日记】
学官一员
山长
屋宇
门楼五闲
燕居一闲
斋二【曰诗曰礼】
讲堂三闲【扁曰德善堂】
祠堂二闲【本晦庵朱文公应公○[按曰]有阙文】
田土
水田四十亩
涂田一百五十亩
岁收
水田租谷六十二石九斗
涂田租谷每岁与佃户两平抽分丰歉不等
   岱山书院
书院在岱山因以为名往宋咸淳癸酉里人魏矩等请于郡以岱山废酒坊空官地建立未就绪而归附焉恒产皆无迄于至元三十年本处盐场官徐应举朱许芳买民屋二闲迁于巿以存其名江浙行省未知其详例以为阙
学官一员
山长
屋宇
屋三闲一厦
田无
  医学
学在州前贞武宫之南至元二十九年医提领许若璧陈锡寿李继之买民屋以建前以祠三皇圣像后以为医生讲肄之所至元甲午胡逢辰以儒者流精仓扁之术来为学正医生赖其启迪
  义庄
旧有田一百二十一亩地一十八亩岁收米九十一石麦五石专以济鳏寡孤独之民今归有司
  社仓
旧有田六十七亩淳佑十二年县令费诩建屋二十楹于龙峰山门之左且率乡人士祖朱文公遗意醵金于浙右米艘之至顿籴以蓄其中青黄不接艰食之时则平价以粜岁以为常亦救荒之善术也归附后仓毁于火遂废云
  囚粮
往宋嘉定己卯县令于县治之西取在官之田岁可入粟十斛又取富都中庄洋官田十七亩岁可入粟二十三斛吏为掌之以济在囚无亲族之供赡者亦良法也今归之有司
  乡村
富都乡占东北总九都
里二
德行里      鼓吹里
村二
甬东村在东    茹侯村在南
墺八十三
晓峰     门鹿
螺头     小(上竹下甫)
中庄     小(叉页)河
盘屿     大茅
小茅     东江
杨墺     谢浦
翁浦     洞墺
严家墺    泽浦
郑墺     刘岭东
寺墺     姚家墺
祝家墺    大(上竹下甫)墺
马墺     小(上竹下甫)墺
芦花     苔浦
孟家墺    沈家门
田公墺    大翦
下塘头    王大(上竹下扈)墺
邱家(石览) 南墺
东村     施家墺
小芦     钓屿
沈家墺    松子
麻屿     泄墺
螺门     小枝
郎家墺    东湖
北墠     虞家墺
大(叉页)河 小砂墺
小翦东茅洋  蚕娘墺
大舟     大芦
干(石览)  三松江
五百墺    小舟
中庄     溪口
李家墺    纸甓
侯家墺    东山
浦东     南墠
溪弹     苏仲
西山头    宜坑
水泉     白泉
东湖     西湖
虞家墺    柯梅
蚶墺     郎家墺
茅岭     大(上竹下甫)
长屿     军亭
大青  
安期乡占东南总三都
里一
三山里
村三
桃花村在东南 马秦村在东
扶桑村在南
墺四十七
梅岑    外党
桑木湾   里党
长股    短股
木邱    黄砂
大马秦   沙角
螺墺    小马秦
蛎墺    富溪
册子    陈家墺
石述    枝墺
南田    吴农
北田    北砂
桃花    登部
千步砂   黄墺
石滨    昆斗
东弄    嘉芹
下砂    大田
虾崎    黄砂
外墺    吴家跳
杜庄    车敖
郎家东西墺 朱墺
中心    浡涂
厉墺    东茆岘
竹头    庙墺
西茆岘  
金塘乡占西南总四都
里一
湖上里
村二
大墺村在西    烈港村在南
墺四十三
五百墺 凿崎
上周  上林
黄将墺 三家村
里墺  大墺
塔头  夏家墺
上干  泗洲墺
东堠  西堠
小里  蛤蜊墺
烈港  岑江
宣家墺 涨史
扶桑  盘墺
大沙  小沙外墺
青墺  长白
马墓  宜山
孤史  册子【岑江背】
秀山  秀枝
双鸦  章门
石屋  厉墺
长涂  跋墺
深水  灌门
许家墺 稠江
册子【海西】  
蓬莱乡占东北总五都【今并为三】
里一
岱岸里
村三
岱山村在东北 胊山村在西北
北界村在北
墺六十九
高亭   南亭
西墺   莆洋
白峰   青横
谷墺   松屿头
郑家墺  千步砂
戽斗   秦头
岱支   里墺
砂塘下  东墺
岳子   峮头
戚家砂  下茆
石述   余浦
胊东   地砂
桑子   岩子
杨公衕  后墺
化坑   杨公额
三姑   洋山
马迹   黄家墺
嘉湖   (强去弓改鱼)门
关墺   (上竹下甫)巉
菱湖   礁墺
北砂   大小田墺
大墺头  外石
泗头墺  苔汫
长表头  里行
叫儿   墓墺
上黄砂  鸡鸣
深水   大小马公
福立   下黄砂
神前   莆墺
千斜   墺吟
大盘   西庄
东枯   洛华
大小壁下 泽下
王家墺  石衕
大发  
昌国州图志卷三
宋元四明六志弟四十八
元冯福京等撰
 叙赋
大学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然天地生财止有此数不聚于民则聚于官故赋敛烦重则民无以为生此圣人所以言财用必先之以有德理财正辞必归诸义而禹贡亦曰庶土交正底慎财赋详味慎之一辞其取于民有制矣其仁天下之心可见矣
  户口
往宋绍熙旧志
主户七千六百六十五口二万三千一十四客户五千八百七十六口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绍熙至德佑丙子又八十余年生聚日繁盖亦倍蓰矣
归附后至元二十年通抄数
概管户二万二千六百四十
民户二万一千六百丹六【内僧人户四十三】
儒户五十八
灶户七百丹二
医户四十三
匠户五十四
军户一百七十一
打捕户六
口一十二万六千丹五
僧道四十三处计口一千三百五十八【僧道往来不常未可指为定数】
  田粮
【旧志输纳苗米之田不载以秋税之数考之征米三千二百四十四石六斗二升八合二勺除各寺院田不起租米四百一十二石九斗四升六合外该征二千八百三十一石六斗八升二合二勺此文思院斛以今省降斛折之止该一千九百三十九石七斗一合今考在官之籍详具于后】
诸色田土共计二千九百二十二顷三十七亩九分三厘【官民寺观总数】
民苗田一千三百八十二顷六十四亩八分【内有逃避房屋一十二闲纳秋税中统钞一十四两四钱】
秋粮二千六百九十九石九斗八升九合
夏税中统钞一百六十一定四十九两九钱六分七厘
【 旧志夏税虽有紬绢绵子之数实皆折钱混一以来朝廷以浙东福建为近边之地特加优恤未行起征至大德元年始以民苗为数每石征中统钞三两以为夏税焉是年十月准奉上司文字钦奉圣旨节该被灾人户合纳税粮损及五分之上者全行倚免有灾例不该免以十分为率量减三分其余去处普免二分江南新科夏税今年尽行倚免已纳到官者准算来岁夏税钦此海邦百姓鼓舞庆快何以补报圣恩哉】
系官田土五百一十三顷八亩七分三厘
秋粮一千六百八十五石八升【内有粳米一百八石七斗八升一合】
涂田
【涂田者乃海滨涂汛之地有力之家累土石为堤以捍潮水月日滋久涂泥遂干始得为田或遇风潮暴作土石有一罅之决咸水冲入则田复涂矣】
往宋元管二百七十六顷八十三亩二角六十九步归附后至元十八年方计亩起租每亩科征米二升为俭于产米以钞折焉每升准中统钞六分半则是每亩止科一钱三分此朝廷宽大之恩至元贞二年例行括勘应干隐瞒田土郡委州判提调自是出首丛然是岁秋省委官到府增涂田租税州县率皆承意郡檄州判赴府讲究州判谓吾州周遭皆海每岁秋潮捍海之堤必有决者不惟无米可收抑且无田可种实非其它州县止一方一隅滨海之比若照例增租在官之入至微斯民之害无穷甚非朝廷爱养基本之意具状请于省委官请于郡时路达噜噶齐月列亦有志于民力主是议遂得不增象山亦援此例额亦仍旧自余州县增数多矣今有案可考至大德元年遂管田四百六十一顷九十九亩三分视往宋已倍其数续奉上司指挥科征正米而田又略增大德二年至管田四百九十八顷四十六亩八分实征米九百九十六石九斗三升三合四勺四抄由是无寸田尺土之遗矣【州判讲究涂田租米状 昌国州判官冯福京照验八月十一日承奉总府指挥为涂田租额句请当职赴府以定拟事奉此于今月十七日到府与各州县官讲究得海涂田亩各各州县地势高低不等元科租额不同切照昌国在环海中概管四乡一十九都除富都一乡与本州岛连陆外其余三乡都分俱各散在海洋不比其它州县止是一边靠海所有涂田周围皆咸卤浸灌民自备本筑(土柰)堤岸使涂为田苟失时不修堤岸崩漏田复为涂其近堤岸田亩与咸水为邻止可种稗其去堤岸稍远与山脚相接方可种稻若遇久旱则咸气蒸郁禾尽枯槁设或久雨则山水泛溢禾尽淤没惟雨水调匀方可得熟然后及其它州县下等所收之数又兼本州岛别无淡水河港其山水注下去处皆与潮通咸水易以冲入以此并无肥田近据民户毕信等告亡宋时每亩纳蛮会十八界五百文归附后起征省米八合七抄有零折中统钞一钱二分以中熟年分秋成价数言之亦可买折省米二升今拟涂田每亩科征折省米二升似为相应矣观此申述则州民之贫困亦可想见岂忍重赋之哉】
广惠院田土一顷四十四亩一分
院在庆元路往宋县以是田所入之租悉送上府以助供给孤老之用亦良法也
贡士庄田土一顷六亩五分【详见前学校后】
社仓田三十九亩二分【始末见前】
义庄田土一顷三十六亩六分【始末见前】
义役田土一顷七十七亩
往宋时众役户捐己田岁一人掌之专以助有司科调之用曰义役
河堰田一十亩五分【坐落富九都林唐墺十二处】 又四亩【坐落安一都张家墺】 往宋未尝起租
户绝田一亩四分
断没田十四亩六分
逃避户田八亩九分三厘
岱山教场十亩
旧以为演习教阅弓兵之地
职田田土四十一亩四厘
以荒闲田土分拨州官充圭租之余
系官地山荡共计二十顷六十七亩四分
租钱中统钞九定六两三钱五分五厘
户绝逃避断没地一顷七十九亩九分五厘八毫六丝该租钱中统钞四定一十四两二钱三分五厘
荡二亩五分该租钱中统钞三钱二分五厘
户绝逃避断没山一十八顷八十七亩四分该租钱中统钞四定二十二两六分
寺观田土一千丹五顷九十七亩【不曾起租】
僧寺一千五顷一十一亩
道观八十六亩
【以上俱系省局报过数日】
  食盐
始于至元二十七年抄数之后一应诸色人户计口请买岁该二千五引一百四十三斤二两四钱每引中统钞五十贯民户闲有逃移物故乡都凋瘵实艰于钱大德元年冯州判治郡檄至行省适上司增添盐价每引通该六十五贯州判谓州民贫乏而盐价顿增甚非海乡之利具以闻诸省蒙岁减十分之二实买一千六百四引一百一十四斤海乡之民既宽一年之内至大德二年运司以盐课壅滞遂于定额外增二千五百六十引本州岛遂分得盐课四千三引二百八十五斤是每岁实增二千四十八引使昨岁无一分收成之岁有如此之增吏与民岂不殆哉若将来盐法通流则横增之数必在削去仍办八分之数矣【省札减盐指挥据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该据昌国州判官冯福京呈本州岛坐落海心所辖四乡一十九都除富都乡九都与本州岛连陆外其余三乡一十二都并各散在海洋止是小小山岛并无膏腴田土其闲百姓止靠捕鱼为活别无买卖生理钞两实为艰得每年计口请买食盐句追笞责重费经营自二十七年抄数诸色户计有二万二千四百余户计一十万三千五百余口岁买食盐二千零五引一百余斤无问大小每口月该食盐一十余两因此递年以来逃亡事故民户比元数已亏而盐额如故多是里正主首及见在户口代为闭买年复一年已皆靠损兼海岛别无蔬菜惟食咸水鱼鲜贫户无盐亦可度日况今盐价每引增上二十五贯则二千零五引比旧该增六百余定必致愈见生受盖海山之民多无常产若不从宜均定不惟失误官课将恐民不聊生流为盗贼深系利害乞照详事得此行据两浙都转运司申照得昌国州周岁该盐二千五引一百四十三斤二两四钱今拟十分中量减二分该盐四百一引二十八斤一十两八分外实该办盐一千六百四引一百一十四斤八两三钱二分委为官民两便省府除已行下两浙运司准申外合下仰照验行下合属验本州岛官下乡都元派食盐数目以十分为率从实普例均减二分毋得因而作弊桩配仍严切禁治不致买食私盐侵视官课违错须至札付者】
  渔盐
岁办不等旧实无之盖附海之民岁造鱼鲞多买有引客盐为用官未尝置局也自至元三十年昉于燕参政【南康人】 之奏于海边捕鱼时分令船户各验船料大小赴局买盐淹浥鱼鲞然船户亦有不为渔者非官司驱迫鲜有乐于请买自是岁严一岁买数愈增大德元年至买及八百余引
  酒课
周岁散办一百一定四十九两八钱八分以民苗之多寡为起课之赢缩其无田而沽卖者亦在其数
  茶课
周岁起催三定丹五两六钱四分旧实无之始于至元三十年茶提举司到州取勘为无茶园及磨茶户姑令各都认办此数
  历本钱
每年止奉上司发下历本数目解钱大历每册中统钞五百文小历每张中统钞五十文此官定价数也
  沙鱼皮
岁纳九十四张本州岛实无所产至元十八年海都船户以其力之高下请于官愿输其数以免差发乃在他处买纳遂以为例厥后差发仍存而皮犹纳焉
富五都五张
富七都六张
安一都二张
安二都四张
蓬一二都二张
蓬三四都四十一张
蓬五都三十四张
  狸皮
该二十张系捕户每年送纳至元二十八年起征
  鱼鳔
岁纳八十斤于出产都分科征始于至元三十年
金一都一十斤
金二都一十斤
金三都二十斤
金四都二十斤
蓬三四都二十斤
  税课
往宋以海乡散漫止产鱼盐商贾之所不至故无征禁至元二十五年始置每月柜办中统钞一定一十八两六钱今增至三定半有奇矣
昌国州图志卷四
宋元四明六志弟四十九
元冯福京等撰
 叙山
  山
余闻山有南北条列如人之脉然有近而不相连有远而实相续者其远而相续者隔江河而不绝故大江以南之山皆来自梁绵延过九江接扬州分为二支其一由彭蠡接闽其一过湖口接吴然则南条阳列之山至定海而绝矣昌国之山何自而来哉信知其为瀛洲方丈之属也
镇鳌山在海中屹然有六鳌背负之势州治据其趾而坐镇焉因以名其堂
黄杨山在州东北通陆之处极巉岩崄峻一峰杰出人目曰黄杨尖
翁山一名翁洲去州东一舍抱朴子论古仙者之药以登名山为上而以海中大岛屿若会稽之东翁洲之类者次之
梅岑山在海之东世传梅福炼丹之所因以姓此山【一名补陀落迦山佛书所谓海岸孤绝处详见宝陀寺记】
舟山在州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
大椎山即州治照山俨若屏障在前四望其形如一州民卜居者面此山为风水
岝峉山在海之东山之巅产白艾重午人竞采之详见本草
石门山在州之东通陆迥绝处名极乐屿下瞰沧海渺无涯际旁有两山对峙如门出此入彼则有两都之隔惰农老人陈明可过此有诗题其石云两山对立石为门疑隔桃源旧日村抬手欲敲终不启烟封雾锁过黄昏
双髻山州山之最高者距州治仅十里层峦耸结宛如双髻
乌龟岩在州之西山有一石状如龟
竹屿山与舟山对境两山夹峙上有丛竹附潮而上者由此谓之竹屿门
云屿山与竹屿对峙山势稍崇云气常滃郁附潮而下者由此谓之云屿门
盘屿山与竹屿山相左右中有一小聚落田可耕海可煮编亭置灶于内以其山势环拥故曰盘
丁家礁繇舟山解缆一饷可到左大茆港右螺头洋乱石崭然起乎中闲潮溢则礁没而不露舟人弗戒或与石遇则维楫俱亡令王与善为之攻坚植表以示来者屹然中流之砥柱
螺头山去州半潮有岛突起海心其状拳然如螺
东藿山在海之东北环以大洋世传徐福至此山有石宛如一枰修竹森立风枝拂扫常无纤尘
桃花山在海之东北世传安期生炼丹之所尝以醉墨洒石成桃花纹因以为名
马迹山在海之东北安期生之洞在焉
石衕山在海之东北有石玲珑故名
岱山在海之北传所谓岱舆蓬莱或者名始于此
马秦山在海之东南昔有碧云庵马耆禅师修道于此与黄给事龟年等联句刻诸石有曰团团深锁碧烟笼【马】 安隐禅居瑞气中【黄】 万顷沧浪终夜月【张居士光】 更于何处觅天宫【黄承事岳年】
莲花峰与马秦山碧云庵对峙三石层出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大德昌国州图志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