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霖道霈禅师还山录 - (TXT全文下载)

  为王明侯文学题南湖小影

  西南两湖皆禹迹。南湖深远无人识。一旦重开面目全。与君面目何相即。

  赠日国玄光禅师

  毫相放光来震旦。独庵独语徧丛林。荷担大法施全力。宗说圆明贯古今。

  净土(四首)

  爱重系娑婆。爱断生极乐。心净佛土净。此语终不错。若欲净自心。须知心本净。只因随妄念。如尘翳明镜。即此清净心。念彼清净佛。因真果亦真。不用生疑惑。千经与万论。共指西方路。今古往生者。不可知其数。

  无垢佛

  自性天真佛。原不涉途程。无垢还同垢。金尘落眼睛。

  离垢佛

  无始未曾悟。尘垢久深埋。离法同磨镜。灵光渐渐开。

  总偈

  性净云无垢。修净得名离。修性无差互。木马火中嘶。

  赠陈越山居士净业

  马鸣龙树有真传。禅净圆明不堕边。是佛是心原一体。非心非佛本无偏。四季洗珠须换线。专勤净业勿添缘。西方大道如天阔。蓦直归来路坦然。

  颂女子出定示济汪禅人

  不出而出。出而不出。大小女子。本无面目。出与不出不干他。石人眼里不着沙。可怜逐逐风尘者。笑倒灵山老作家。

  赞
  世尊出山像赞

  雪山六载忍饥冻。赢得闲名满世间。大惊小怪呼成佛。多少人天被热瞒。我观如来真实相。危然默坐蒲团上。身心寂灭等虚空。赞之毁之俱是诳。究竟推寻不可得。不可得中只么得。云门当时欲行棒。不知早已先着贼。

  阿弥陀佛接引赞(为龚岸斋居士题)

  我佛真身周法界。徧入众生心想中。行人一念念佛时。无量寿尊全体现。我身佛身无有二。互相摄入尽无余。同时徧满法界中。接引群生归净土。佛子应作如是观。亦应发此广大愿。愿观亲从法界流。尽未来际无间断。

  宾头卢尊者赞

  亲受灵山嘱付来。留身应供福田开。时时到此形枯稿。肉眼模糊莫浪猜。
  曾闻尊者亲见佛。策起眉毛会也么。觌面相呈君不见。风吹别调又蹉跎。

  十八罗汉赞

  两株松下。一个老僧。支颐而坐。心地如冰。童子手中经未展。个中字义已分明。(松下趺坐)
  手持锡杖。指点阿谁。两个侍者。大随小随。他家眷属一群子。付与空王老古锥。(二兽相随)
  稳坐树头。无法可说。捧珠以献。分明漏泄。蓦札相逢。证龟作鳖。(说法献珠)
  一老一少。非师非弟。喃喃共语。论第一义。手卷贝叶各持来。大似轩辕书契。(二人偶语)
  这个业畜。调来可驾。要骑便骑。要下即下。等闲撞着木人。不免将他一吓。(跨兽出山)
  四个老古锥。聚头说甚么。即心即佛可怜生。非心非佛尤懡[怡-台+罗]。唯有梧桐叶正浓。清风袭袭树头过。(四人聚论)
  奇形怪兽。何异家犬。跨之西东。即近而远。弟子持炉引导前。两个回头意欲返。(骑兽欲返)
  三人同心。一具度海。业浪翻空。晏然自在。纵横出没任优游。何曾打湿这布袋。(三人度海)
  神龙出海。雪浪滔天。稳坐其中。出没自然。五浊恶世浪尤险。几个男儿得出缠。(海中骑龙)
  威狞之性。久已调伏。蹲踞岩前。何异家畜。大空不在小空来。向道目前无一物。(岩前伏虎)
  跨着貔貅。一任遨游。随流得妙。乐矣忘忧。问渠家在何处。从来不与汝同俦。(跨兽遨游)

  六祖大鉴禅师赞

  獦獠传衣。一字不识。宗通说通。中天杲日。二支五派。曹溪浪沸。源远流长。今古洋溢。夫是之谓第六代祖。八十生来大知识。

  庐山远公法师赞

  护法菩萨。来居东方。神以诚致。道以德扬。荷负大教。开辟莲邦。至今池上。白藕华香。

  清凉国师赞

  乘愿而来。续佛慧命。入法界海。佩毗卢印。东流圣教。非师莫定。杂华大经。非师孰正。疏之钞之。字字心镜。涌真法乳。哺真法胤。巍巍五顶。草木皆香。万年坚冰。毛骨清凉。

  枣栢李长者赞

  生为帝胄。隐於方山。掀如来藏。破祖师关。即俗而真。即事而理。论法界经。字字归己。天女送供。猛虎驮经。心境俱寂。游杂华林。一念无生。超贤越圣。当阳拈出。毗卢正印。

  陈越山居士赞

  好道根天性。举事出刚肠。为人如为己。知微亦知彰。五车既读尽。三藏复参详。祖父家传远。为佛作金汤。

  曾莲居居士行乐赞

  这汉子。自何来。灵苗智种厚培栽。特入娑婆行一徧。红尘堆里不沾埃。无量寿。放光明。愿王六八摄群生。佛号一声才脱口。宝莲台上已标名。摩尼珠。已入手。昼夜循环无近久。一朝捻破见渠侬。方知这个是本有。这汉子。自乐天。宽袍博袖任翩翩。神彩焕然谁认得。亭亭出水一青莲。

  曾公沾居士行乐赞

  五陵公子。各竞纷华。滔滔不返。穷欲极奢。惟我曾子。生於贵胄。恬澹怡神。声色莫囿。娑婆界上。徐步经行。摩尼在手。常放光明。忆念弥陀。是大悲父。处处提携。胜於慈母。黄金地上。七宝池中。莲开四色。阵阵香风。一声佛号。摄无量佛。佛佛现前。原非他物。即心即佛。即佛即心。灵明净妙。盖古盖今。

  曾公永居士行乐赞

  少年公子事铅椠。几入文场恣鏖战。誓将唾手取功名。笔阵锋铓如闪电。乃知瞿昙胜妙门。研穷至理彻根源。不为游丝系大象。变化拟追北溟鲲。复知径路在净业。此是法王真秘诀。万修万到信无疑。广长舌相真实说。又具同体大悲心。西航渡子自标名。普载群生登觉岸。是谓无生无不生。吾观世上奇男子。文心美质人难比。那能一念自回机。肯向个中究实理。曾子夙植慧根深。伯仲同修更迈伦。世出世间无挂碍。埙箎迭奏韵长新。

  普通年莲社图赞(有叙)

  茫茫苦海。回头登岸者宁有几人。狠狠杀机。垂念含生者实为罕见。普通延平古剎城中诸善男子。每月两集觉皇宝殿。同修念佛放生法门。放生也。全自己一念慈悲之心。出含生刀砧之苦。念佛也。复本源广大清净之性。立华开见佛之因。事出一时。功存永劫。真娑婆界中不思议功德也。会中诸善友绘画莲社图一幅。张於寺中以志一时盛事。传余陋质坐於中方。而诸公各肖其像围绕座下。俾见者俨然极乐国中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经声佛号琅琅然。唤醒梦中之人。鱼跃鸢飞飘飘然。裂破漫天之网。植人天胜福。立净土正因。端基於是矣。赞曰。
  三界火宅。热恼攸长。一声佛号。当处清凉。蠢兹异类。受屠割苦。一念慈悲。纵之天府。维兹二者。人天胜田。勤修不懈。福慧绵延。究竟同归。西方极乐。莲华化生。因果不错。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世世生生。以法相遇。咨尔佛子。广化同仁。同修同证。斯道利贞。

  体如坚公道影赞

  童真入道。六十余年。居尘不染。有若青莲。密修禅净。心无间然。来往石鼓。逸兴翩翩。德望既着。掌教於延。夫是之谓体如如而不动。历万变而常坚者也。

  惟静和尚赞

  这个汉。实希奇。得先师不传之秘。息末世躁进之机。十载住山一镇之以静。念期弘戒普摄之以慈。言行既寡。尤悔道德。直造玄微。噫。来学滔滔去不返。几人於此仰真规。

  自赞

  这汉子。没来由。末法无端强出头。向孤峰顶上直钩钓鲤。入大洋海底拨火煮沤。事人之所不事。忧人之所不忧。独立天壤之内。三十年觅不得一个同俦。似恁么。不唧[口*留]。只好贬向那畔。又那畔。安用形。上纸墨触污他眸。呵呵。古洞且存这一滴。莫教举世尽随流。
  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卷四

    侍者 性朗 录

  杂着(序)
  重刻金刚经感应记序

  般若功德如虚空不可思议者。以其能照破诸相。洞见性源也。何者。众生以无般若慧眼。处处贪着永沉生死苦海。诸佛菩萨以有般若慧眼。处处解脱直达涅盘彼岸。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菩提。皆从此经出。盖此经是破有之先锋。出暗之明炬。诸佛之母。万法之宗。若能如是知见信解不生法相。则其所得功德与虚空等。与法性等。岂一日三时恒沙身命布施能较量其一偈之功哉。是经自秦传译以来。受持者甚盛。而感应亦非一。六朝唐宋以至元明所集感应传记事迹昭着。播人耳目。善友黄君建五每以此经为照心之明镜。受持有年。睹兹感应倍增踊跃。乃发愿梓行转化未信。非悲智深心何以臻此。然而其中多是入冥免罪还魂与现世御灾捍患之事。若夫因经开悟明见自性者。殊不概见。苟持经而希此功德。是弃金而担麻。得珠而易椟。岂不大可惜哉。惟刘屠闻僧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放下屠刀合掌立化。庶几可耳。故特发其经旨于前。使知般若功德不可思议者。盖在此而不在彼。种种灵应乃其绪余也。持经行人幸三致意焉。

  刻大慧禅师书问序

  昭觉门下得法者众。独着临济正宗记付大慧禅师者。以其能彻法源底。又能赤身担荷从上佛祖慧命不少假借。故当分座之日。即炷香为誓曰。宁以此身代众生受地狱苦。终不以佛法当人情。乃以一竹篦子。一狗子无佛性话。普接群机。天下翕然归重。法席之盛得人之多。号为临济再出。正宗之付岂徒然哉。然师所得既琦玮。发用亦广大。通身是口。莫可拦当。故紫岩张公谓师说法纵横踔厉无所疑于心。大肆其说。如苏张之雄辨。孙吴之用兵。如建瓴水转圜石于千仞之阪。诸老敛衽莫敢当其锋。可谓善取诸譬也。平生又雅喜接士大夫。每入毫端三昧。动輙数百千言。滔滔汩汩有一泻千里之势。其发药处能中人之膏肓。攻人之痼疾。必使其霍然病起而后已。自有宗门以来。具大眼目。大辩才。善说法要者。师一人而已。其书问。温陵业有刻本。但及其半。不无遗珠之恨。副寺弘忠乃于师录中抄其全本。募众刊板以广流通。不唯使近世士大夫信向此道者有所龟鉴。亦使衲子有大志担荷法门者。知从上尊宿为人抽钉拔楔之际。有如是手眼。如是真切。如是广博。如是体裁。皆由自性宗通胸襟流出。信笔信口了无凝滞。视世之握麈尾据猊座高挥大抹效邯郸之步者。奚啻天渊之隔耶。剞工既竣。敬为叙诸简首以志所慕云。

  重刻龙舒居士净土文序

  窃惟众生以爱故堕落娑婆。如石下井无由可出。诸佛菩萨居寂光实报土中。心地法眼悉皆洞见。乃乘悲愿随类现身。多方援拔。或为国王大臣沙门居士以及奸偷屠贩。但有可化之机。无不现身摄受。今观龙舒居士王公虚中岂非其人者乎。居士少业儒。为国学进士。博学能文。尝解六经语孟老庄。不蹈袭前人一字。中年恍然自悟曰。皆绮语也。乃弃去。专奉净土之教。礼诵不辍。发愿往生。临终见佛来迎。屹然立化。其存日。本诸经论。着净土文十卷谕世。无理不明。无人不劝。其言悲哀恳切。闻者兴起。有念佛而鬼祟却走者。有念佛而眠梦得安者。是验之于生前者也。其翻板而舍利迸出。示梦而沉疴顿起。是验之于身后者也。至诚感通一至于是。谓居士非佛菩萨乘愿而来。摄受众生归於净土。能若是乎。昔空隐老人尝以此文刊板于粤东。广劝念佛。参戎范公法讳今已。奉老人之教有年。捧檄镇闽。乃率莲社诸上善人。复翻板于闽中。以广法施。功竣命余一言冠诸篇首。夫净土法门金口谆谆。见诸大乘经论。如日月之揭中天。凡有眼者孰不见之。且古今依之修持往生极乐者。不一而足。况龙舒现居士身。修沙门行。临终立化。灵验昭彰。其言不信。孰可信乎。称扬净土。本属宿怀。逢兹胜缘。倍增踊跃。忘其固陋。乐为疾书。

  玄锡禅师语录序

  昔世尊灵山会上。诸王子出家。如阿难陀.孙陀罗.难陀等。皆现证阿罗汉果。无空过者。盖当其裂破富贵樊笼。即是得道捷径。况悉心并力克苦磨砺而不获证者乎。佛法入中国。王子出家。唯龙湖闻禅师为唐僖宗太子。得法石霜。隐居邵武龙湖山。以尝救龙。龙穴岩下为泉。以报师德。故山号龙湖焉。闻临入灭。说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聚众三十年。寻常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似君。我敛目时齐听取。于是闭目安坐。寂然化去。其风致可想见也。闻之后史传殊不多见。至明天启初有玄锡禅师。乃瑞昌镇国第四子。眉目清真如画。幼不染尘。矢志出家。年弱冠将毕姻。师自惟曰。若尔则吾着枷锁矣。何时得解脱乎。乃潜入博山。投无异老人剃落。师事雪关和尚。着弊垢衣。修头陀行。镇国百计陶写。莫能转其志。继而掩关不语。密自履践。乃恍然契悟。道声蔼着。及雪关示寂。师继席为众开演毗尼。提唱宗教。诸方闻风皆争迎致。久之乃移住松溪华严寺。终焉遂塔于此。又二十余年。其徒子传忍乃持师平日示众语。请余序而行之。余究观其见地圆明。履践严密。吐语不落格量。示人惟务真修。盖从博瀛炉鞴中来。非学语者所能企及。虽未敢与二难陀辈齐驱并驾。而龙湖之后有师。法门亦不寂寥耳。呜呼。博山平生未肯轻可一人。末后诸方每崛起一二。往往光前耀后。此语若遇知音。方知浴龙一派不竭。

  重锓牛戒汇钞序

  夫人生天地间。所以灵於万物者。以其有不忍之心。虽一蚊一蚁咸欲救护。不敢戕害。况牛之大物命乎。世之贪饕者。嚼盘中之肉津津有味。不思食者甚美。死者甚苦。试一反思。恐不能下咽矣。姑无论因果酬偿之报。但观其就死之顷。旃陀罗奋槌怒击。牛方眩晕而皮已生剥委地矣。鲜血淋漓。身首分张。痛莫能忍。而犹瞪目视人。泪盈盈然下。不过冀人动一念恻隐之心。怜其苦耳。不念其苦而反以为乐。恣意食啖。不忍之心安在。此心若昧。则其人去虎豹豺狼者几希。玄天上帝戒食牛箴云。牛之形。上列天星。下兴地利。有功於世。无害於民。杀之者国有刑法。食之者幽有祸愆。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食牛犬。牢狱永免。此语广布人间。乃寻常耳目所共见闻者。彼辈如聋如瞽。恬不加悟。其愚智为何如也。昔 世祖章皇帝。万机之暇乃采集古今诸贤戒食牛要语。汇为一编。曰牛戒汇钞。又 御制序冠於编首。刊布劝世。因思 佛心天子恩及异类如此。况率土之生民者乎。兵马司周公讳士瑢休官林下。日与诸禅伯缔方外交。留心此道而尤刻意於戒杀放生。自行劝人。仆仆不懈。乃以汇钞谋诸同志锓梓以行。上体圣天子胞与之意。下与斯民全不忍之心。挽回杀运。同臻熙皡之天。默转杀机。共跻仁寿之域。是其志愿也。辱命叙后。敢一扬言必有同仁共相劝戒耳。是为序。

  独庵独语序

  少林之道。六传至曹溪。二支五派。龙象杰出。凡入其彀者。人人以向上自奋。一言半句足以点铁成金。岂假多法。所以极一时宗风之盛。至宋季以来。道与时寝衰。法随机渐下。唯赖一二先德。不惜苦口扶衰救弊。或拈经论骨髓。或揭祖宗渊源。或指瑕擿玼令知悔悟。或因病施药痛下针锥。庶几启迷关於智钥。回狂澜於既倒。如甘露灭之林间录。杲大慧之宗门武库。以及中峰之东语西话。云栖之竹窗随笔。鼓山之寱言等。皆以慈悲之故。乃有逆耳之言也。至於近代法门流弊。尤有不可胜言者。即欲言。无从启齿。有心者不过闭门塞兑。唯将一嘿仰答佛心而已。奈之何哉。适有日本玄光禅师。乃新丰嫡裔。以所着独庵独语一编。附商舶见寄且请正焉。余启卷讽读。反覆再四。见其宗眼圆明。教海淹博。其识正。其论确。其节操严。其眼目大。其心即古德之心。其志亦古德之志。因时救弊。护持正法。盖欲存佛祖一线之脉於末世。俾智者具择法眼。知邪识正。拣魔辨异。不至尽驱入於魔罗陷阱。其荷法之功岂浅鲜哉。语云。礼失而求之野。今日支那宗门扫地。不意于日国玄光禅师见之。讵非法门一大幸哉。夫名标以独庵独语者。盖尽法界唯此一庵。庵外无庵。尽大地唯此一语。语外无语。学者能即是而求之。则知尽恒沙国土亦当如是流通发扬。不特日国而已矣。敬为序诸卷首。以告诸来者云。

  鼓山常住交头簿序

  常住之有交头簿。以备稽考。便交代也。顺治丁酉冬先师示寂。明年春余忝承遗烈。继守山门。从上库司立交头簿一扇。每至岁暮。凡常住所有钱谷布帛豆麦油盐之类。一一书上。丰俭随缘。新旧监寺递相交代。即不交。每年亦须书明。庶无遗漏。前簿乃余己亥年继先师而立。已经二十有七载。填写已满。副寺自光乃请更立新簿。以今康熙乙丑年为始。至岁毕。凡所有照旧例书之。绳绳相继。毋坠前修。盖余尝有愿。此山代出真善知识。真比丘僧。十方聚会。以法共住。传化将来。报佛恩德。庶不负先德建立丛林之意。惟冀后代住持及知事大众。深体余心。人人明因果。慎罪福。护丛林如护眼目。敬大众如敬父母。外弘无诤之慈风。内究自心之灵妙。视利养如箭入心。视眷属如鸟集树。修远离行。植福慧因。始是真比丘也。其或任愚性以逞刚强。恣憎爱以凌大众。贪求愚痴眷属错乱佛因。因果不避。讥嫌无所忌惮。如此则僧护经中火度铁锤肉瓶肉瓮等地狱之苦。此辈有分。不特迦叶佛时比丘也。法诫凛然。岂可怠玩。愿诸执事大众共相警悟。努力行持。则山门幸甚。法门幸甚。是为序。

  寿风和尚序

  石玄上座昔尝为先师老人汤药侍者。朝夕勤劬周视无间。众皆赞美。既而归受业。未几沾痿痹之疾。手足拘挛。坐卧一榻之上。凡来者以病说法。闻者莫不倾心。创卧云庵居之已二十余载矣。今岁在乙丑复月念有八日。属上座花甲初度。会下归依弟子皆欲得余一言为其师祝。余惟上座因病得力。早已洞见是身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了无身心之相。有何寿之可言。然所谓祝者。为祝地大耶。地属四肢百骸发毛爪齿心肝脾肺。念念趣尽。有何可祝。为祝水大耶。水属津液痰唾脓血便利。刻刻流注。有何可祝。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子细推寻。求其寿者之相了不可得。又从何而祝乎。虽然。四大之身三缘和合而现。其相如水中月。镜中影。了无真实。然而镜影不离本质。水月岂离本月。将见赤肉团上金刚正体。觌露堂堂。先天地不生。后天地不老。起威音之先。至楼至之后。亘古常然。无成无坏。苟欲以世相求之。如觅兔角於石女头上。栽龟毛於虚空眉边。匪徒无益。反资疲劳。无有是处。石上座深明此旨。乃即书此以为寿。知必有乃然一笑。共相忘於言外耳。是为序。

  四无颖公七十寿序

  夫箕畴五福寿居其首者。福之本也。苟其本弗立。则余之四福谁为享受乎。故寿居首也。我辈沙门释子居山林岩谷之间。他无所事。惟道是谋。远尘离党。钵食纳衣。美其菜根。乐其幽寂。寿虽若可缓。然非寿亦无以竟其道业。由是观之。寿为世间福德之本。亦出世间道德之本也。可弗重欤。高盖山定光寺四无颖公。幼师支提印中老宿为弟子。经业既习。礼念惟勤。始禀具於雪关和尚。后圆大戒於先师永老人座下。跪诵华严。密持佛号。一愿一行。回向净土。盖四十年如一日矣。兹丁卯孟冬十有七日。适公古稀初度。而诸山法眷及诸弟子相与谋所以祝公者。乃以寿言见属。余知公三十余年所矣。喜公之年高德重。净业有成。他日莲池会上必是同见同行之道侣。故不辞荒陋乃举寿为出世致道之本以似之。匪徒区区效世俗冈陵九如之颂而已。公其勉旃。是为序。

  惟静禅师遗语序

  窃观法门凋弊莫甚斯时。求其痛念生死。真参实究本分衲僧。指不多屈。况乎一超直入越格道流者乎。法运下衰从可知矣。虽然佛性之在人心不容磨灭。山间林下必有杰然独出者。余於惟静明一二公见之。顺治初余与二公同居先师座下。每入室。先师多方提激。示以本分钳锤。各有契证。且同堂声气投合。志趣无间有年矣。后静公以眼疾请假去。隐居於建之大百丈山。凡九载。松食荷衣无意人世。将终身焉。及先师没。余霟守山门。乃居一公於寺后之调象庵凡五年。深自磨砺。浩然大彻。每相与盘错。无不臻奥。一日与客茶话罢。乃书偈翛然坐脱。众皆愕然。余以鼓山门下了事衲僧称之。盖实录也。甲辰冬余以事至上游。乃逼静公出百丈。同舟而下。居公於吸江兰若。复八年适余谢事出山。乃举公继席而嗣戒於先师。正当甲寅之变。公镇之以静。而海众安堵。四方归向。法化洋洋。丛林鼎盛。经十载矣。忽倦於接纳。仍退居於吸江。又三年余还山。而与公时相切磋。法喜之乐如当年同堂无异。至戊辰四月朔。公以疾迁化。时年已七十有二矣。当在恙室中。空诸所有。唯置一床。寂然而卧。若入定然。虽问疾者盈门。而酬应不失其恬惔如此。因思明公性刚毅而得之於刚毅。公性沉潜而得之於沉潜。事事皆尔。死生以之。毫发不爽也。余三人者虽出处死生前后不同。要之皆先师门下本分衲僧。於时辈中求之岂多得哉。弟子如寿久侍巾瓶。以公平日示众遗语类集成书。请余叙而行之。究观其拈提向上。及为新学开示戒法。婆心苦口。谆谆不置。皆真实语。而正知正见乃自先师炉鞴中煅炼来。其所得自受用三昧不浅。而推其土苴以及人有余裕矣。呜呼。祖风凌夷。当斯世而有斯人。如披沙见金。讵可复得耶。每一临文。不胜三叹。

  题跋
  云栖寿昌博山鼓山诸祖同[巾*(穴/登)]题辞

  这队老古锥。无端撞出五浊恶世。藏身露影。聚头作喧。不知图个什么。只为释迦老子一点真血脉不肯抛撒。珍重流通。亦为一类苦恼众生。从冥入冥作个引路底火把子耳。霈上座傍观颇亲。一一说破。不是家丑外扬。只要大家知有。石几南向并坐若口喃喃地商略禅净是同是别者。为云栖莲池师太。寿昌无明老祖两傍围绕。皆其派下法胤。侍坐拱听。其左执如意凭几而坐者为博山无异和尚。右端然袖手而坐者为先师永觉老人。博山之傍肃然无言者为雪关誾禅师。先师之右手握麈尾熙然微笑者乃余陋质。雪关之下倚石仰首者为一脉监寺受业师智光上座。曾亲炙博山鼓山而来附陪坐于此。以寄所思耳。其远处二人度桥而来者。前为纯一监寺。后执杖欹首翘望者为一脉监寺。盖荷负大众奔走道途而不休者也。童子凡六人。或荷担。或侍立。岩峦稠密树木繁荫。一一皆有生气不可计算。噫。诸祖往矣。余独后死。无以为流通发扬。盖所可得而传者影。不可得而传者非影。苟有因其可传而得其不可传。则所谓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者岂虚语哉。其或留连於丹青之上。描邈於形似之间。则剑去久矣方乃刻舟。余又不能无重嘅云。

  跋李长者十明论

  华严第六现前地菩萨。寄位缘觉。以十门逆顺观察十二因缘。成般若门。三空自在。智慧现前。枣栢长者既释之於论。又重以十义明其大旨。谓之十明论。其意盖谓十二缘生是一切众生逐妄迷真。随生死流转波浪不息之大苦海。亦是一切诸佛宝庄严大城。亦是文殊普贤常游止之华林园苑。恒对现色身。在一切众生前教化无有休息。以迷十二有支名一切众生。悟十二有支即是佛。故众生及以有支皆无自性。随烦恼无明行识名色六根相对。生触受爱取有。成五蕴身。即有生老死常流转故。若以戒定慧观照方便力照自身心体相。皆自性空。无内外有。即众生心。全佛智海。又以空慧长养大慈大悲。入生死海教化众生。如莲华处水而无染污。若厌十二缘生别求解脱。如舍冰而求水。逐阳焰以求浆。若以止观力照之。心境总亡。智日自然明白。如贫女宅中宝藏。不作而自明。穷子衣中珠。无功而自现。此乃华严圆顿大旨。李长者特拈出指示於人。最为肯切。恩大难酬。壁九禅人捐赀翻板。用广流通。其亦有得於此。知恩报恩者欤。

  跋摹刻释迦如来成道记

  往读王子安童子时所着滕王阁序。天机特发。才学兼富。虽一时对客挥毫。实为千古绝唱。即博学弘词之老儒不能过也。后又读其所撰释迦如来成道记。虽原本於释迦谱。而以四六贯之。句句出以己意。即深入佛法阃奥之老禅亦岂能过乎。可见般若因地有自来矣。真不思议人也。今观董太史所书此记。乃奉紫栢老人命。历二纪而后成。允称法门至宝。使读者玩其墨

分页阅读: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声明:如果您在浏览本馆古籍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lfglib@qq.com”或客服微信“lfgorg”联系我们,本馆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协助您解决问题。本馆所有内容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馆同意前,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馆内容到任何网站、社群及各类媒体平台。因古籍保存年代久远或受当时印刷技术限制而可能导致的虫蛀、水渍、墨迹脱落等问题,请您谅解。祝您学习和阅览愉快。 数研咨询 书云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流芳阁 » 为霖道霈禅师还山录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