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经 - (TXT全文下载)
手要急,足要轻,察势如猫行。
心要整,目要清,身手齐到始成功。
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敌如摧草。
战斗篇云:善击者,先看步位,後下手势。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协并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打只在一寸间。
要诀云:操演时面前如有人,对敌时有人如无人。
面前手来不见手,胸前肘来不见肘。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
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入,步要过人,头须仰起,胸须现起,腰须坚起,丹田须运起,自顶至足,一气相贯。
战斗篇云:胆战心寒者,必不能取胜。不能察形势者,必不能防人。
先动为师,後动为弟,能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
胆欲大而心欲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
一而运乎二气,行乎三节,现乎四梢,统乎五行。
时时操演,朝朝运化,始而勉强,久而自然。
拳术之道学,终於此而已矣。
【按语:此论原为形意拳谱,经陈鑫以太极拳理法加以修订约十之二、三。定名为《三三拳谱》。1935年,陈照丕编著《陈氏太极拳汇宗》,收入此论,但标为陈长兴所著。又对陈王廷《拳经总歌》及长拳一百八势谱,俱标为陈长兴所著,谬矣。
【按,炮唾练至刚快发劲阶段,近似形意拳、心意拳,其理法亦颇多相通处,故为编入,供练习炮捶者参考。1981年8月顾留馨记】
太极拳十大要论
陈鑫
第一章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於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於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後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而尔,急加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後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己然。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工以久练而後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渐进,夫而後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总归於一气矣。
第二章气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主於一,何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为对待迥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拘焉耳。
第三章三节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而论,可谓得其截法: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膀为恨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以臂言之,膊为恨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观於此,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至於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第四章四梢
於论身之外,而进论四梢。夫四梢者,身之余褚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闻,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於梢,则实而仍虚?;梢亦可弗讲乎!若手指足特论身之梢耳!而未及梢之梢也。四梢惟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於五行,无关於四体,是无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不本诸发而论气,要不可虽乎血以生气;不虽乎血,即不得不兼乎发,发?骞冢易阋印R?舌为肉之梢,而肉为气之仁,气不能行诸肉之梢,即气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肉梢足矣。至於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於骨而联於筋,不及乎齿,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尔者,要非齿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宜,实而仍虚之弊乎!
第五章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下之功。此及五脏之义而犹准之於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於内胸廊为肺经之位,而肺为五脏之华;盖故肺经动 ,而诸脏不能不动也。两乳之中为心,而肺抱护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命焉;而两乳之下,右为肝,左为脾,背之十四骨节为肾,至於腰为两背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又为诸脏之根源;故肾足,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焉。此论五脏之部位也。然五脏之存乎内者,各有定位,而见於身者,亦有专属,但地位甚多,难以尽述,大约身之所系,中者属心,窝者属肺,骨之露处属肾,筋之联处属肝,肉之厚处属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风,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所能尽罄者也。
第六章三合
五脏既明,再论三合,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台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膀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膀相合,右肩与左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执非内合。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
第七章六进
既知三合,犹有六进。夫六进者何也?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进也。气聚於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於进者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矣;此所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为六进,此六进者,孰非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全无抽扯之形,六进之道如是而已。
第八章身法
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而身有增长之意。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攒促之形。当进则进,弹其力而勇往直前。当退则退,速其气而回转扶势。至於反身顾後,後即前也。侧顾左右,左右恶敢当我哉。而要非拘拘焉而为之也。察夫人之强弱,运乎己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随时以转移,岂可执一而论。时而宜进不可退,退以馁其气。时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亦实以助其进。若反身顾後。而後不觉其为後。侧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总之:现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可置而不论乎。
第九章步法
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动,而实运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战,本诸身。而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於手。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又在於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动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之妙。即谓观察在眼,变化在心,而转变抹角,千变万化,不至穷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强可致之也。动作出於无心,鼓舞出於不觉,身欲动而步以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驱而若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进,而後步亦随之,前後自有定位也。若前步作後步,後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前後亦自有定位矣。总之:捶以论势而握要者步也。活与不活,在於步,灵与不灵亦在於步。步之为用大矣哉!
第十章刚柔
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谙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於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还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 ,,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太极拳真义
无形物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水净。翻江播海,尽性立命。(相传此诀为唐李道子所授)
八字歌
棚捋挤按世间稀,十个宜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沾粘连随俱无疑。采冽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果得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心会论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心地为第三之主宰。丹田为第一之宾辅,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周身大用论
一要心性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三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如询大用缘何得,表里精细无不到。
十六关要论
活泼于腰,灵机于顶,神通于背,气沉丹田。行之于腿,蹬之于足,运之于掌,通之于指。敛之于髓,达之于神,凝之于耳,吸之于鼻。呼吸往来于口,纵之于膝。浑噩一身,全体发之于毛。
功用歌
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四字秘诀武禹襄
敷:覆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撤放秘诀李亦畬修订
擎起彼劲借彼力。(中有灵字)
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
松开我劲勿使曲。(中有静字)
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五字诀李亦畬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所制,我不为人制亦。
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亦。
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勿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脚跟,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五曰神聚。上四者具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故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味之合;由腰行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味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至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